职方典广州府部汇考

 外州县

  顺德县城池 明景泰三年知县周亶竖栅为城五年知县徐玠至始垣之天顺八年县丞徐勤筑土城成化元年知县钱溥易以砖石周六百五十五丈高一丈五尺上广一丈四尺下广三丈五尺雉堞二千四百五十城门楼四敌楼四警铺三十为门四曰镇东曰定西曰阜南曰拱北后定西门以通山而废隆庆五年知县胡友信作石城视旧高七尺巍然壮观其池一千七百二十丈广三丈深一丈为渠三以泄城中之水
  东莞县城池 旧城砖砌东南沿涌抵放生桥明洪武三年南海卫指挥常懿始筑新城包钵盂道家二山于内砌以石周围二千二百九十九丈高二丈五尺上广二丈下广三丈五尺雉堞一千三十一城楼四敌楼四警铺四十为门有四嘉靖四十二年知县舒应龙重加增辟城益巩固其池一千二百五十丈广三丈深一丈五尺
  东莞守御千户所城池 在旧东莞郡基地名石子冈去县二百五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置调广州左卫千户洪浩开等筑砌周回五百五十二丈高一丈八尺上广一丈二尺下广二丈五尺城门楼四敌楼四警铺二十五雉堞一千二百为门四其池五百九十二丈广二丈深一丈五尺
  从化县城池 明弘治七年自横潭改徙今宁乐都马场田周回五百八十丈五尺弘治十一年德庆州州判刘朝训导林泰重修加城砖厚二尺城门楼四久废今始兴复雉堞九百二十四其池周围二百余丈广一丈六尺深八尺
  龙门县城池 明弘治九年始筑寻圮于风雨弘治十六年知县张翔命工缮治周回四百九十余丈高一丈二尺警铺十城门楼四为门四隆庆二年增高城四尺其城南北西三面俱枕大溪舟楫通行
  新宁县城池 明弘治十二年知县任钺始以木为栅后易以砖土筑砌然未完固正德六年巡按御史周谟建议命摄县通判朱源改筑周围五百三十丈高一丈一尺上广一丈下广二丈雉堞一千一百一十二以砖包砌外植勒竹为子城穴东西南三门门各有楼嘉靖十年抚按议允将广海卫官军拨发一所移本城守御复于城下周围起盖营房其池在子城外广一丈余深五尺周围五百五十丈
  广海卫城池 在巡检司北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奏设营房迁巡检司于望头镇以其地建置所衙创筑城池洪武三十年指挥夏必镇包砌周围九百三十二丈九尺高二丈一尺上广一丈下广二丈城门楼四敌楼四雉堞二千四百警铺四十三为门有四其池九百六十四丈一尺广二丈深一丈
  增城县城池 邑设于汉建安六年古无城池元季左丞何真遣弟何迪保障兹邑始筑土城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同知花茂奏设守御千户所调南海卫千户赵祯立所修筑永乐元年委广州左卫指挥张真筑砌成化五年佥事陶鲁请于巡抚都御史陈濂会议修葺坍塌通判余志董其事石砖包砌周八百余丈高广踰旧高一丈三尺上广二步下广四步城门楼四敌楼四警铺四十八为门有四曰东曰西曰南曰北女墙一千六百里城亦甃以石成化二十二年千户周铭以北门称要害建议筑月城护之嘉靖四十二年兵备邵时敏按县增甃加高隆庆二年知县张孔修筑马道以附城墙便登望六年知县王良心修颓城九十四丈四尺马路八十一丈五尺设垛一千二百一十丈于东西南三门创筑月城东曰迎川西曰通市南曰镇海北曰环山规制大备其池万历二年知县王良心重浚之长二百八十四丈深一丈五尺广三丈
  香山县城池 宋初开设缭以土垣号曰铁城陈天觉所筑明洪武二十六年置守御千户所千户陈豫广之更为砖城周六百三十六丈高一丈七尺上广一丈下广一丈八尺城门楼四敌楼四警铺十二雉堞三千六百四十皆甃以砖四门以其方名之弘治中知县刘信环筑子城高七尺嘉靖甲辰城坏于飓风知县邓迁修复其池五百四十七丈旱堑一百四十六丈壕堑周六百九十三丈广四丈五尺深一丈三尺
  新会县城池 古无城元季俶优邑主簿徐闻可始筑垣备寇后黄斌作乱破之邑遂为墟洪武十七年邑人岑得才建言请置千户所及城池是年开设都指挥王臻立栅镇守二十四年始筑土城外环以池三十年千户宋斌始砌以砖及四门楼橹天顺六年西寇焚掠郭外居民知县陶鲁始筑子城内设马路外凿重壕外又筑竹基重堑次年寇至卒莫敢犯周六百二十八丈高二丈二尺上广一丈下广二丈城门楼四敌楼四警铺三十一雉堞二千四百为门四万历元年知县伍睿增筑外城为门三小门四水关四其池一千六百八十丈广三丈深三丈子城壕堑外壕二千一百二十五丈深一丈五尺广二丈二尺竹基二千五百八十七丈外堑三千一百六十八丈深八尺
  三水县城池 明嘉靖五年始创筑周回六百七十五丈广袤二百二丈五尺高一丈五尺砖甃石基为门四曰南曰北曰东曰西西门设而不行城门楼四敌楼十二东西各有水关
  清远县城池 旧无城池元至正间主簿白太平始筑土城明洪武十五年调千户刘俊立守御千户所二十二年都指挥花茂奏置清远卫指挥同知李英筑砌砖城周回一千四百五十丈高一丈九尺上广一丈四尺下广二丈雉堞四千四百城门楼五敌楼五为门五天顺七年猺寇攻城被陷成化二年守备都指挥姚英详允巡抚都宪韩雍议将城中自通津门水关起至正西门止东北一带包土城四百三十七丈限之以便巡守六年知县沈宪本卫指挥尹铎仍措砖包砌之复于城上建串楼凡七百一十五间城下傍筑栏马墙极为完固嘉靖五年知县洪子诚指挥陈治协议申详佥宪徐度修其颓坏者万历二十八年知县刘幼学以城倾圯葺修完固其池一千四百六十丈八尺广二丈深一丈近西壕多为民填塞土石宜复其旧
  新安县城池 即隋东官郡旧治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奏设东莞守御所于此广州左卫千户洪皓开筑隆庆六年建县其城池因之周五百七十八丈五尺高二丈广一丈基广二丈城楼敌楼各四警铺二十五雉堞一千二百万历五年知县曾孔志增建东西南门子城其池五百九十二丈广二丈深半之
  大鹏守御千户所城池 在新安县东一百二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始置调广州左卫千户张斌筑砌周回一百二十五丈六尺高一丈八尺上广六尺下广一丈四尺城门楼三敌楼三警铺二十二雉堞一千一百为门三其池三百九十八丈广一丈五尺深一丈
  花县城池 按县志于康熙二十五年奉旨移调三水县知县王永名补授花邑创筑城垣议用砖石城墙高一丈四尺厚一丈二尺周围四百余丈雉堞六百三十窝铺十二开东西南北四门已经唤匠估计备造数目造册申缴达部尚未奉行砌筑城外东西北三面皆山南无壕堑
  连州城池 南朝宋元徽间刺史邓阿鲁始创城皇佑四年侬獠寇边守将窦彤乃恢旧址新之历元佑绍兴宝庆之世凡三增筑明洪武二十八年调清远卫千户刘俊开设守御千户所筑包砌正德四年复葺之周围五百四十八丈高二丈三尺上广一丈下广二丈五尺城门楼三敌楼三雉堞二千一百六十警铺二十七为门三南曰熙平东北曰熙仁西北曰熙安
  阳山县城池 旧惟围以木栅明天顺七年巡抚佥都御史叶盛命知县刘广始筑土城包砌砖石周围四百丈上广一丈下广二丈高一丈七尺城门楼二敌楼四雉堞一千六百为门有三曰东门曰西门曰南门各置桥以通行者成化己巳知县李茂修串楼二百六十间以砖石砌子城四百五丈高八尺正德乙亥知县曾显重修串楼一百四十八间子城八十余丈叙城四十七丈嘉靖二十四年知县陈应隆重修城池四门楼扁东曰寅宾南曰来熏西曰通楚北曰望韩建望星楼于其右嘉靖三十四年知县叶良储以东寅宾门要冲捐资创月城于其外万历二十六年知县王学尹重修旧城
  连山县城池 前代迁建无常明洪武初建于程山之阳天顺二年为西寇所据六年贼平布政司张瑄等相度鸡笼门建立县治知县孔镛创筑今城袤四百丈高一丈七尺为门四今有其二曰东曰西其池四百八十丈深一丈广州府关梁考一       府志

 本府 南海番禺二县附郭

  越桥 在大市西街宋景德间经略高绅建
  果桥 在南壕街高绅建按明一统志在城内一名拱桥下旧通舟洪武中都指挥许良设铁石闸始不通舟
  西门桥 明嘉靖丁亥以石改建

  太平桥 旧在城西南明嘉靖丙戌御史涂相改建于城西厢
  大观桥 事见梁储记

  彩虹桥 亦名长桥在城西数里接流花桥水出海
  龙津桥 在荔枝湾

  平地桥 在平地堡

  拱桥 筋竹桥 俱在山南堡

  永安桥 在下(氵宫)堡

  津尾桥 在佛山堡

  西(氵宫)桥 石云桥 俱在扶南堡
  通济桥 在佛山堡明天启五年乡绅李征问李待问捐资改造设亭一所
  槎溪桥 在张槎堡

  天心桥 在鳌头堡

  由义桥 墟边桥 俱在吉利堡

  白鹤桥 在平地堡

  沙坑桥 在沙堤堡

  壁山桥 在西樵山北龙津头堡

  石桥 在华宁堡

  通远桥 在白石堡

  宁口桥 果冈桥 俱在西隆堡

  志喜桥 在城西丛桂坊

  石头桥 在深村堡石头里北

  留虹桥 在西樵天湖右方文襄建

  青龙桥 在上冲堡海边村义民何腾杨彦沧彦勷彦汉等捐建石桥
  新桥 紫桥 俱在平地堡黄忠毅修建
  上古桥 按县志在南壕街城边庞景忠冯挺衡重修
  大观桥 按县志在太平门西南

  普济桥 按县志万历乙巳税监李凤以石改建
  流花桥 按县志在北门外今改民乐桥
  安平桥 按县志在(虫雷)冈堡

  古冈桥 按县志在大榄堡

  横冈桥 按县志在平地堡

  富寿桥 按县志在里水海

  罗星桥 按县志在扶南堡

  跃龙桥 按县志在绿潭堡

  罗滘桥 按县志在梯云堡

  大红桥 按县志在大江堡

  万安桥 按县志在沙头堡

  石岐桥 按县志在林岳堡

  黄公桥 按县志在盐步村前邑令黄熙仞建
  李公桥 按县志在厚水村邑人户部尚书李待问建
  庞公桥 按县志在鸡头村前邑人户部主政庞景忠建
  沙嘴左右桥 按县志邑人知府朱让建
  周水埠桥  石埠头桥 按县志俱邑人知府朱让重修
  新墟桥 按县志邑人副使黄应秀建

  清风桥 在府治右

  水关桥 在城东水关

  迎恩桥 在正南门外明天顺中御史宋荣建
  归德桥 在归德门外明永乐间建

  文溪桥 在阳都祠左宋李昴英建

  天字桥 在正南门外

  东门桥 在东门外

  万安桥 在石洲上

  定海桥 在定海门外

  垂虹桥 在城南

  永安桥 在东壕口

  流化桥 在城北

  小港桥 在檀香堡

  双桥 在城东南一名文昌

  水母桥 在城东

  大水圳桥 在簸箕堡

  达桥 在萧冈堡

  通济桥 在罗屋堡按县志明嘉靖壬子东莞王希文建
  乐民桥 在沥滘堡

  螺子冈桥 在竹料堡

  小龙桥 在小龙堡

  岳潭桥 在南步堡

  分水界桥  大塘石桥 俱在横沙堡
  土涌桥 在榄山堡按县志元元贞间父老黄益修明嘉靖九年乡人黄桂捐资重修及罗屋新桥
  陈桥 在寿山堡按县志乡人陈嗣祥建时以岁饥陈捐资数百造榕溪石桥长十余丈
  朱紫桥   官溪桥 俱在圆冈堡

  大桥 在车陂堡

  朗头桥 在两潭堡

  福寿桥 在傍冈堡

  永安桥 在沙湾都

  溪湖桥 在小龙村

  龙潭桥 在大龙村

  谢恩桥 在中村堡

  沙洲桥 在批验所右明嘉靖间知县张存义建
  延寿桥 按县志在东壕

  板桥 按县志乡因以名居唯黎姓今木尚镌嘉靖间重修榕阴数亩下瞰清溪暑日行人多息于此
  云桂桥 按县志何尚书建在茭塘

  文兴桥 按县志东莞黎益建在鹿步

  龙桥 按县志在黄编村

  小龙桥 按县志在小龙堡

  金锁桥   蟠龙桥 按县志俱在诜墩
  螺冈桥 在流溪

  顺德桥 按县志在城南俗呼小武市

  潭涌桥 按县志邑孝廉朱伯莲重修

  拱真桥 按县志在盐步堡日久倾圮知县朱光熙捐俸重修民不病涉
  文昌桥   丰山桥 按县志俱在(虫雷)冈堡
  花桥 按明一统志在城内东西北三渠合流经其下宋景德间建
  青云桥 按县志在文明门外明万历间始建
  原木桥 皇清康熙二十二年巡抚李士桢建为石桥
  白沙寨 按明一统志在番禺县界内

  万里桥 在贡院前明嘉靖丙寅建

  春风桥 在武安街右

  大沙渡 在云津堡

  大岸渡 在绿潭堡

  丹灶渡 在丹桂堡

  吉安渡 在鼎安简村堡

  横冈头渡 冯赤口渡 俱在泌冲都

  青石渡 洲村渡 俱在黄竹岐堡

  平地渡 在平地堡

  水铎渡 在梯云堡

  盐步渡 鸡头渡 古灶横水渡 俱在盐步堡
  瞻村渡 在扶南堡

  南岸渡 在丹桂堡

  白沙渡 在伏隆堡

  和步骆村渡 在骆村堡

  迭滘渡 在迭滘堡

  石湾渡 在大冈堡

  溶洲上下渡 窦头上下渡 俱在溶洲堡
  栏石渡 在魁冈堡

  犁耙渡 在擢桂堡

  胡家渡 在九江堡

  北海渡 在大富堡

  紫洞渡 在绿潭堡

  浪凿渡 在河清堡

  西海白塔渡 大湾上下滘渡 俱在上园堡
  西岸上下渡 白庙上下渡 俱在上冲堡
  上村渡 在吉利堡官给修办倡义祠祭
  梁家渡   何村渡 俱在登俊堡

  龙伴海心埠横水渡 汾水头横水渡

  大洲头横水渡   赵涌口横水渡

  麻垦横水渡    大基横水渡

  下滘横水渡    新生太平墟渡

  新宁望冈山脚渡  百滘大良横水渡
  沙州尾横水渡   神头狗庙横水渡
  金溪社学横水渡  横滘横水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