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记

 【浴兰 悬艾】《大戴礼》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蕙。宗怀《荆楚记》曰:五月五日,荆楚人并蹋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攘毒气。故师旷占曰:岁多病则艾草先生也。
 【厌兵缯 续命缕】裴玄《新语》曰:五月五日,集五彩缯,谓之辟兵。应劭《风俗通》曰: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益人命。
 诗
 【梁王筠《五日望采拾诗》】裁缝逗早夏,点画守初晨;绡纨既妍媚,脂粉亦香新。长彩表良节,命缕应喜辰;结芦同楚客,采艾异诗人。折花竞鲜彩,拭露染芳津;含娇起斜ツ,敛笑动微。献依洛浦,怀似江滨;须待恩光接,中夜奉衣巾。
 【北齐魏收《五日诗》】麦氵京殊未毕,蜩鸣早欲闻;喧林尚黄鸟,浮天已白云。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因想苍梧郡,兹日祀陈君。
○ 伏日第八
叙事
 《历忌释》曰: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至于立秋,以金代火,金畏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也。(《阴阳书》曰: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曹植谓之三旬。)《史记》曰:秦德公始为伏祠。《荆楚岁时记》曰: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
 事对
 【金藏 火升】《历忌释》曰: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夏侯湛《大暑赋》曰:三伏相仍,徂暑彤彤;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扶桑以增贲,大火晔其南升。
 【秦祠 汉择】《史记》:秦德公始为伏祠。按《汉书》:高帝分四郡之众,用良平之策,还定三秦,席卷天下,盖君子所因者本也。论功定封,加金帛,重复宠异,令自择伏日,不同凡俗。
 【亢阳 徂暑】王彪之《井赋》曰:三伏焦暑,亢阳重授,轻飚不扇,纤云不覆。徂暑已见上火升注中。
 【劳酒 荐瓜】《汉书》曰:杨恽《报孙会宗书》曰: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崔《四民月令》曰:初伏荐麦瓜于祖祢。
 【赐东方 祠黄石】《汉书》曰:东方朔为郎,伏日诏赐诸郎肉。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早归,请受赐。”即怀肉而去。上问朔曰:“赐肉不待诏而去,何也?”上令自责。朔曰:“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令生自责,而反自誉。”复赐酒一卮,肉百斤,遗细君。《史记》曰:张子房始所见《下邳圮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祖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宝祠之。留侯死,并黄石葬,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诗
 【程晓《伏日诗》】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今世衤能衤戴子,触热到人家;主人闻客来,蹙奈此何。摇扇臂中疼,流汗正滂沱;传戒诸高明,热行宜见诃。
 【潘岳《怀县诗》】南陆迎修景,朱明送末垂;初秋启新节,炎景方赫曦。朝想庆云兴,夕迟白日移;挥汗辞中宇,登城临清池。凉风自远集,轻衿随风吹;灵圃曜华果,通衢列高椅。
○ 七月七日第九
叙事
 周处《风土记》曰:七月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河鼓、(《尔雅》曰:河鼓谓之牵牛。)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有耀五色,以此为徵应。见者便拜,而愿乞富乞寿,无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颇有受其祚者。(吴均《续齐谐记》曰:桂阳城武下有仙道,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吾向已被召。”弟问织女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牵牛。”世人至今云织女嫁牵牛是也。又傅玄《拟天问》曰: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荆楚岁时记》曰: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石为针。(宋孝武《七夕诗》曰:迎风披彩缕,向月贯玄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得。(《五王传》曰:宝后少小头秃,不为家人所齿,遇七月七日夜,人皆看织女,独不许后出。有光照室,为后之瑞。)崔《四民月令》曰:七月七日作麴,合蓝丸及蜀漆丸,暴经书及衣裳。(《竹林七贤论》曰:阮咸,字仲容。七月七日,诸阮庭中烂然,莫非锦绨。咸进总角,乃竖长竿,标大布犊鼻于庭中,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事对
 【泛星 飞月】谢庄《七夕咏牵牛》曰:容裔泛星道,逶迤济烟浔。颜延之《织女赠牵牛诗》曰:婺女丽经星,娥栖飞月。
 【乘鹤 奔龙】《列仙传》曰:王子乔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乘白鹤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谢惠连《七夕咏牛女诗》曰:留情顾华寝,遥心逐奔龙。
 【天路 星河】徐爰《咏牛女诗》曰:结彩彪天路,颓芳菲灵台。王鉴《七夕观织女诗》曰:隐隐丘千乘,阗阗越星河。
 【云川 汉渚】王微《七襄怨诗》曰:藻帐越星波,玉饰渡云川。颜测《七夕连句诗》曰:云扃息游彩,汉渚起遥光。
 【凤舄 鹤盖】《汉武帝内传》曰:七月七日,西王母降武帝,戴太真晨缨之冠,履玄琼凤文之舄。刘桢《鲁都赋》曰: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日暮宴罢,车骑就衢;盖如飞鹤,马如游鱼。
 【羽车 云辇】《神仙传》曰:吴蔡经去家时已老,还更少壮,头发皆黑。语家中言:“七月七日王君当来。”至期日王方平果来,乘羽车,驾五龙。《汉武帝内传》曰:帝登寻真之台斋,到七月七日夜,忽见天西南如白云起,郁郁直来趋宫后。顷西王母至,乘紫云之辇。
 【九光灯 百子池】《汉武帝内传》曰:七月七日,乃扫除宫掖之内,张云锦之帷,燃九光微灯。夜二唱后,西王母驾五色之班龙上殿。《西京杂记》曰:戚夫人侍高祖,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
 【青鸟来 赤龙至】《汉武故事》曰: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而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来。”有一青鸟如乌,侍王母傍。《列仙传》曰:陶安公者,六安铸冶师也。一朝火散上,紫色冲天,安公伏冶下求哀。须臾有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安公骑之东南上。
 赋
 【南齐谢《七夕赋》】金祗司矩,火曜方流,素钟登御,夷则鸣秋。朱光既剑敛,凉云始浮,盈夕露之蔼蔼,升夜月之悠悠。步广庭而延睐,属天媛而淹留。嗟斯灵之淑景,招好仇于服箱;靥白玉而为饰,霏丹霞而为裳。回龙驾之容裔,乱凤管之凄锵;轼帝车而捐,凌天津而上翔。怅汉渚之夕涨,欣河广之既梁;嗟阑夜而难永,泣会促而怨长。忌纤阿之方驾,吝长庚之未光;抚鸣琴而修浩,浣安歌而自伤。歌曰:月殿清兮桂觞酬,云幄静兮香风浮;龙镳蹀兮玉銮整,眷星河兮不可留。
 【隋庾信 七夕赋】兔月先上,羊灯次安;睹牛星之睢景,视织女之阑干。于是秦娥丽妾,赵艳佳人,窈窕名燕,逶迤姓秦,嫌朝装之半故,怜晚拭之全新。此时并舍房栊,共往庭中。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空。
 诗
 【《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轧轧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晋潘尼《七月七日侍皇太子宴玄圃园诗》】商风初授,辰火微流;朱明送夏,少昊迎秋。嘉木茂园,芳草被畴;于是我后,以豫以游。
 【宋南平王刘铄《七夕咏牛女诗》】秋动清风扇,火移炎气歇;广檐含夜阴,高轩通夕月。安步巡芳林,倾望极云阙。组幕萦汉陈,龙驾凌宵发;沉清未申写,飞光已飘忽。来对眇难期,今叹自兹没。
 【宋谢惠连《七夕咏牛女诗》】落日隐檐楹,升月照帘栊;团团满叶露,淅淅振条风。蹀足循广除,瞬目[QRXN]曾穹;□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遐川阻昵爱,修渚旷清容;投杼不成藻,耸辔骛前踪。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倾河易回斡,款情难久。沃若灵驾旋,寂寞云幄空;留情顾华寝,遥心逐奔龙。
 【宋王僧达《七夕月下诗》】远山敛氛,广庭扬月波;气往风集隙,秋还露泫柯。节气既已孱,中宵振绮罗;来叹讵终夕,收泪泣分河。
 【谢灵运《七夕咏牛女诗》】火逝首秋节,新明弦月夕;月弦光照户,秋首风入隙。凌峰步层崖,凭云肆遥脉;徙倚西北庭,竦踊东南觌。纨绮无报章,河汉有骏轭。
 【梁简文帝《七夕穿针诗》】怜从帐里出,想见夜窗开;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
 【梁柳恽《七夕穿针诗》】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迎寒理夜缝,映月抽纤缕。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流景对秋夕,余光难驻。
 【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
 【梁刘孝威《七夕穿针诗》】缕乱恐风来,衫轻羞指现;故穿双眼针,特缝合欢扇。
 【梁沈约《织女赠牵牛诗》】红妆与明镜,二物本相亲;用持施点画,不照离居人。往秋虽一照,一照复还尘;尘生不复拂,蓬首对河津。冬夜寒如是,宁遽道阳春;初商忽云至,暂得奉衣巾。施衿已成故,每聚辄如新。
 【梁王筠《牵牛答织女诗》】新知与生别,由来傥相值;岂如寸心中,一宵怀两事。欢娱未缱绻,倏忽成离异;终日遥相望,氐益生愁思。犹想今春悲,尚有故年泪;忽遇长河转,独喜凉飚至。奔情翊凤轸,纤阿警龙辔。
 【梁刘孝威《咏织女诗》】金钿已照耀,白日未蹉跎;欲待黄昏至,含娇渡浅河。
 【梁何逊《七夕诗》】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潢;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和香。逢欢暂巧笑,还泪已啼妆;别离不得语,河汉渐汤汤。
 【梁庾肩吾《七夕诗》】玉匣卷悬衣,针缕开夜扉;娥随月落,织女逐星移。离前忿捉夜,别后对空机;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
 【隋江总《七夕诗》】汉曲天榆冷,河边月桂秋;婉娈期今夜,飘摇渡浅流。轮随列宿动,路逐彩云浮;横波翻泻泪,束素反缄愁。此时机杼息,独向红妆羞。
 【隋王《七夕诗》】天河横欲晓,凤驾俨应飞;落月移妆镜,浮□动别衣。欢逐今宵尽,愁随还路归;犹将宿昔泪,更上去年机。
 【张文恭《七夕诗》】凤律惊秋气,龙梭静夜机;星桥百枝动,云路七香飞。映月回雕扇,凌霞曳绮衣;含情向华幄,流态入重闱。欢余夕漏尽,怨结晓骖归;谁念分河汉,还忆两心违。
 【杜审言《七夕诗》】白露含明月,青□断绛河;天街七襄转,关道二神过。襦服锵环,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 七月十五日第十
叙事
 《荆楚岁时记》曰: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寺。案,《盂兰盆经》云:“有七叶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盖由此。
 事对
 【百味 五果 献佛 供僧】《盂兰盆经》云:目连见其亡母生饿鬼中,即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驰还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所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尝为七代父母厄难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佛敕众僧,皆为施主祝愿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是时目连母得脱一切饿鬼之苦。目连白佛:“未来世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供养。”佛言大善。故后人因此广为华饰,乃至刻木割竹,饴蜡剪彩,摸花叶之形,极工妙之巧。
 【中元 大献 幡幢 花果】《道经》云: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传录。饿鬼囚徒,一时俱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献于玉京山,采诸花果。世间所有奇异物,玩弄服饰,幡幢宝盖,庄严供养之具,清膳饮食,百味芬芳,献诸众圣。及与道士,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一切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若非如斯,难可拔赎。
 赋
 【杨炯《盂兰盆赋》】浑元告秋,羲和奏晓。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袅。四海澄兮百川晶,阴阳肃兮天地。扫离宫,清重阁,设皇邸,张翠幕。鸾飞风翔,焰阳倏烁;云舒雾布,翕赫霍。陈法供,饰盂兰;壮神功之妙物,何造化之多端。青莲吐而非夏,果摇而不寒。铜铁铅锡,ギ琳琅;映以甘泉之玉树,冠以承露之金盘。宪章三极,仪形万类;上寥廓兮法天,下安贞兮象地。殚怪力,穷神异。少君王子,掣曳兮若来;玉女瑶姬,翩迁兮必至。鸣与,舞<军鸟>鸡与翡翠。毒龙怒兮赫然,狂象奔兮沉醉。怖魍魉,潜魑魅,离娄明目,不足见其精微;匠石洗心,不足徵其奥秘。缤缤纷纷,氤氤氲氲,五色成文,若荣光休气,发彩于重云;茜茜粲粲,焕焕烂烂,三光壮观,若合璧连珠,耿曜于长汉。夫其远也,天台桀起,绕之以赤霞;夫其近也,削成孤峙,覆之以莲花。晃兮瑶台之帝室,兮金阙之仙家。其高也,上诸天于大梵;其广也,遍法界于恒沙。上可以荐元符于七庙,下可以纳群动于三车。
○ 九月九日第十一
叙事
 《荆楚岁时记》曰:九月九日,土人并藉野饮宴。(《续齐谐记》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坐山。夕还,见鸡犬一时暴死。长房曰:“此可代之。”今世人九日登高是也。)《西京杂记》曰: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盖相传自古,莫知其由。(《玉烛宝典》曰:食饵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周宫笾人职》曰:“羞笾之实,糗饵粉。”干宝注曰:糗饵者,豆末屑米,而之以枣豆之味。今饵ボ也。《方言》:饵谓之糕,或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