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册府元龟
册府元龟
十五年二月丁亥不视事以公卿等朝拜诸陵循亲规制也。(初是月七日拜陵官发其日本不视事会董晋卒废朝至十六年二月公卿拜陵发已遂不视事迄今便因循行此礼时谓不经无据也。)五月壬戌不视事以逼先帝忌故也。
十六年二月辛未不视朝以拜陵公卿辞故也。
十九年四月壬辰修德明兴圣献祖庙甲午诏曰:奉迁献衤。且懿祖神主太祖景皇帝正东向之位处告之礼当在重臣宜令检校司空平章事杜佑摄太尉告於太清宫门下侍郎平章事崔员摄太尉告太庙诏曰:国之大事式在於明王者孝享莫重於殷祭所以尊祖而正昭穆也。朕承列圣之休德荷上天之卷命处奉牲帛二十有五年永惟宗庙之位尝之序夙夜祗忄栗不敢自专是用延访公卿稽参典礼博考群议至于再三敬以令辰奉迁献祖宣皇帝神主懿祖光皇帝神主于明德兴圣皇帝庙太祖景皇帝正东向之位宜令有司备礼务极严重祗肃祀典载深感惕咨尔中外宜悉朕怀丙申奉迁献祖懿祖神主於明德兴圣庙文武三品已上官序位於庙廷宗子诸亲咸陪列焉门下侍郎平章事崔摄司徒从金辂至行庙升座毕奠用脯酒称官跪奏安神退戊戌帝不视事宰臣及百官以庙礼毕蹈舞贺於宣政殿前。
宪宗永贞元年九月丁卯上神武孝文皇帝尊谥庙号德宗葬崇陵十一月册谥德宗母沈氏曰:睿贞皇后奉神主於代宗之室。
元和元年七月上至德大安孝皇帝尊谥庙号顺宗葬丰陵以奉先县神泉乡栎阳县大泽乡美原县义林乡并隶富平县以奉丰陵。
二年正月庚寅朝享于太庙初次诸室帝皆尽於敬诚至德宗顺宗室帝流涕呜咽。若不自胜侍臣及奉册读册官皆相顾感泣。
穆宗以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五月上圣神章武孝皇帝尊谥庙曰:宪宗葬景陵以美原县龙原乡栎阳县万年乡并移隶奉先县以奉陵寝七月歙州奏当州有玄宗皇帝真容在开元寺去城十里今请移於郭内龙兴寺仍交换寺额制可之。
长庆元年正月己亥朔备法驾亲荐献於太清宫遂斋於太庙庚子享太庙至顺宗宪宗二室上欷流涕侍臣从官皆感动礼毕复斋於郊坛行宫。
敬宗以长庆四年正月即位上睿圣文孝皇帝尊谥庙号穆宗葬光陵敕富平县宜割丰水乡华州下わ县割翟公乡同州澄城县割抚道乡白水县割会宾乡以奉陵寝。
宝历元年正月庚戌谒太庙(以辛亥有事於南郊故也。)。
七月辛亥敕奉先一县独奉八陵供办支持实为繁并眷言物力须议优矜宜委京兆府减一半租并杂色役等令诸县均出。
文宗以宝应二年十二月即位上睿武昭愍孝皇帝庙号敬宗葬庄陵。
太和元年四月礼仪使奏拆修太庙西夹室迁移神主五位得大卜署令状择用四月二十四日吉其日光出室内先祧迁神主五位入幕殿便起首拆修至五月五日毕功六日却移神主入室诏依。
五月京兆府奏庄陵准穆宗陵例割邻近县乡奉陵供应今高陵县万福乡富陵县从化乡阳县善化乡泾阳县尝乐乡其界并不隔越伏准穆宗陵例合割前件四乡属三原县添奉陵寝从之。
三年十一月癸巳谒太庙(以甲午有事於南郊故也。)。
五年五月戊戌朔辛丑宗正寺奏太庙第四室第六室破漏四月九日已具闻奏讫有司不时兴工至今稽滞敕太庙或要修葺有司合星夜兴工以涉稽滞须有惩责将作监王堪宜罚两月俸料度支判官罚一月俸料宗正卿李铣奏报稍晚量罚一月俸帝遽命中人令领工徒以禁中即日修营材木修葺左补阙韦温上疏极谏疏奏帝甚嘉纳繇是追止中人命有司严加修奉甲寅宗正等请修献陵乾陵定陵桥陵泰陵建陵元陵崇陵丰陵景陵光陵庄陵陵昭陵诏曰:所修陵寝事至严重简计崇饰须得精实宜令度支郎中卢商将作少监韦长同往诸陵子细简计具合修与不合处闻奏。
八年正月丙寅修太庙以太常卿庾承宣摄太尉遍告九室迁神主於便殿。
五月甲寅诏曰:忌辰修斋虽出近制斟酌捐益贵於得中况在不迁之宗允资异数之礼五月六日二十六日两忌设斋人数宜各加至二千人太穆文德皇后忌日亦宜各加倍数其寺观仍旧十二月八日忌宜於五所寺观共设四千人宜令所司准式己巳修太庙毕以吏部尚书令狐{林之}摄太尉遍告神主却复正殿。
开成元年七月丙戌监察御史请修太庙祭器初帝言於宰臣曰:宗庙之事朕合自行千乘万骑动资国用每至有事之日朕被冠冕危坐待旦比闻有司发馔不精酒醴酸浊卿当宣谕监察御史俾之临祭勿有不处御史崔黯监察受宣遂有此奏。
四年三月己夕阝帝御紫宸殿宰臣杨嗣复奏曰:太庙准礼三年一五年一今是祭时让皇帝庙亦合祭臣案让帝本封宁王玄宗亲兄玄宗既定内难宁王能让帝位玄宗感之赠以鸿名其复置庙享献与九庙同至上元二年杜鸿渐奏停时享而存今玄宗肃宗神主已归夹室让皇帝犹不阙於礼未安李班曰:宗庙事重比者臣不敢轻议帝王至今实不当礼嗣复所论至当今请下礼官议帝曰:俞四月壬戌帝御紫宸殿问宰臣曰:皇城使上言太庙中有獐走出安有宗庙之中得此野兽宰臣请宣示宗正寺使令巡简帝曰:可召宗正卿来朕自戒励之遂召宗正卿李践方至帝曰:宗庙至重卿宜恪勤官业勿俾太庙有所坏隳勿拘阴阳不旋修葺汉有昭阳未央尚犹崇饰洁况宗庙乎!无长蒿莱以藏野兽言讫泫然践方叩头请罪久之帝自即位宗庙祀事未尝不戒励有司俾其严洁诗云:祀事孔明其此之谓乎!。
●卷三十一
○帝王部 奉先第四
唐武宗以开成五年正月即位上元圣昭献皇帝尊谥庙号文宗葬章陵。
二月制穆宗妃韦氏追谥宣懿皇太后帝之母也。
三月敕复国忌行香以文宗开成三年十月曾废故也。
会昌元年五月宣懿皇太后于太庙六日制曰:朕近因载诞之日展承颜之庆皇太后谓朕曰:天子之孝莫大於丕承人伦之义莫重於嗣续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厌代已久星霜屡迁祢宫旷合食之礼惟帝深濡露之感宣懿皇太后长庆之际德冠後宫夙表沙麓之祥实茂河洲之范先朝恩礼之厚中莫偕况诞我圣君缵承昌运已协华於先帝方延祚於後昆思广贻谋庶弘博爱爰遵旧典以慰孝思当以宣懿皇太后太庙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之室率是彝训其敬承之朕奉慈旨载深感咽宜令宣示中外咸使闻知。
五年十月中书奏云:汜水武牢关是太宗擒王世充窦建德之地关城东峰有二圣塑像在一堂之内伏以山河如旧城垒犹存威灵昔著于轩台风还凝于丰沛诚宜百代严奉万邦所瞻西汉故事祖宗尝所行幸皆令郡国立庙今缘定觉寺例合毁拆望取寺中大殿材木於东峰改造一殿四面兼置宫监伏望号为昭武庙以昭圣祖武功之盛望委孟怀节度使差事判官一人勾当修建然圣像颇已故暗望令李石于东都拣绝好画手就加严饣希初兴功日望令东都差分司郎官一人荐告毕日别差官展敬从之。
六年二月太常礼院奏准敕东都太庙诸室神主共二十六都待修庙毕日具礼迎致于西夹室所迁神主月日及仪注等宜令所司详定闻奏者择用四月九日告制可。
宣宗以会昌六年三月即位上至道昭肃孝皇帝尊谥庙号武宗葬端陵。
四月东都留守李石奉奏太庙毕所司迎奉太微宫神主庙讫东都太庙者本武太后家庙神龙中中宗反正废武氏庙主立太祖已下神主之安禄山陷雒阳以庙为马厩弃其神主而协律郎严郢收而藏之史思明再陷雒阳寻。又散失贼平东京留守卢正已。又募得之时庙已焚毁乃寄主於太微宫大历十四年留守路嗣恭奏重修太庙以迎神主诏百官参议纷然不定礼仪使颜真卿坚请归不从会昌五年留守李石因太微宫正殿圯多请以废弘敬寺为太庙神主之。又下百寮商量皆言准故事无两都俱置宗庙之礼唯礼部侍郎陈商议云:周之文武有镐雒二庙今两都异庙可也。然不宜置主于庙主宜依礼瘗于庙之北墉下事未行而帝即位因诏有司迎太微宫寓主废寺之新庙而知礼者非之懿宗以大中十三年八月即位上圣武献文孝皇帝尊谥庙号宣宗葬真陵。
九月追尊母晁氏为太后谥曰:元昭。
咸通元年十一月丁未有事于郊庙。
十三年十二月制追谥宣宗为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僖宗以咸通十四年七月即位上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葬简陵。
乾符元年十一月庚寅有事于郊庙。
中和元年四月帝在成都府有司请享太祖已下十一室诏公卿议其仪太常卿崔厚议立行庙以玄宗幸蜀时道宫玄元殿之前架帷幕为十一室。又无神主题神主版位(达礼者非之明年乃特造神主以行庙)。
光启三年二月自兴元还京以宫室未备权驻凤翔礼院奏皇帝还宫先谒太庙今宗庙焚毁神主失坠请准礼例修奉制曰:朕以凉德祗膺宝图不能上承天休下正人纪兵革竞兴於县车舆再越於藩垣宗庙震惊尝废缺敬承典礼倍切哀摧宜付所司时奉太庙使宰臣郑延昌奏京城除充大内及正衙外别无殿宇伏闻先有诏旨欲以少府监大厅权充太庙从之。
昭宗以文德元年三月即位上惠圣恭定孝皇帝尊谥庙号僖宗葬定陵。
四月庚午追谥圣母惠安太后王氏曰:恭献。
十一月甲寅有事於郊庙哀帝以天元年八月即位上圣穆景文孝皇帝尊谥庙号昭宗葬和陵。
二年二月己未昭宗皇帝神主太庙礼院奏昭宗庙乐曰:咸宁之舞时左仆射裴贽等议迁庙合迁顺宗一室从之。
四月敕河南府缑氏县令宜兼充和陵台令仍升为赤县。
十月丁未改题襄宗神主庙号是日辍朝百官奉慰(臣钦。若等曰:时起居郎苏楷驳昭宗谥号太常卿张廷范改谥曰:庄灵恭闵孝皇帝庙号襄宗)。
後唐庄宗同光元年四月即位闰月追尊曾祖蔚州太保为昭烈皇帝庙号懿祖夫人崔氏曰:昭烈皇后陵曰:永兴追尊皇祖代州太保为文皇帝夫人秦氏曰:文景皇后陵曰:长宁追尊皇考河东军节度使守太师中书令晋王为武皇帝诏於晋阳创中兴宗庙以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皇帝懿宗昭圣皇帝昭宗圣穆皇帝洎懿祖已下三室为七庙。
十一月甲辰敕雒京太庙先为朱温毁废将幸雒阳宫告庙下尚书省会议重修本朝宗庙。
二年正月丁巳所司奏懿祖昭烈皇帝八月十四日忌昭烈皇后十一月八日忌献祖文皇帝十月十三日忌文景皇后九月六日忌太祖武皇帝正月二十日忌敕敬依典礼甲子西都留守张筠奏重修高祖太宗十圣宫殿戊辰飨太庙以皇子继岌为亚献皇弟存纪为终献。
二月丁亥遣宗正李纾朝拜和陵丁酉吏部奏十道图内州县名共三十七处犯献祖庙讳敕改易之。
三月中书门下奏北京三陵所宜尊奉窃寻故事宜建嘉名昭烈皇帝陵请以永兴为名文皇帝陵请以长宁为名武皇帝陵请以建极为名从之。
八月以宗正少卿李琼往曹州捡行哀帝陵寝三年正月丙申敕曰:朕顾惟寡德获嗣丕图奉先之道尝勤送往之诚靡怠,爰自重兴庙社载展郊旋荡涤于瑕疵复涵濡于庆泽盖忧劳静国旷坠承祧御朽。若惊涉川为惧繇是推移岁月郁滞情怀恭念昭宗晏驾之辰少帝登遐之日咸罹虺毒遽殒龙髯委冠剑于仇雠山陵于枭獍静惟规制岂叶度程存怆结以弥深固寝兴而增惕处思改卜式慰允怀宜令所司别选园陵备礼迁葬贵雪幽明之恨以申追慕之心凡百臣寮体朕哀感虽有是命以年饥财不足而止己亥太常礼院奏三月合差官朝拜诸陵宜以十八日辛巳从之癸亥湖南马殷奏管内州县名有犯献祖庙讳处道州延昌县复旧名延唐县彬州义昌县改为义彰县岳州昌江县改为平江县所司铸换新印赐之。
三月丙申寒食节车驾在邺都帝与皇后出近郊遥享代州亲庙。
十月上皇太后谥曰:贞简皇太后陵名曰:坤陵。
十一月庚寅朔幸寿安号恸於坤陵。
明宗天成元年四月即位七月上庄宗尊谥曰:光圣神闵孝皇帝。
八月甲牛废朝以庄宗神主太庙礼也。
十一月庚寅宗正少卿李荛奏恭陵所其山园之内被民户起舍屋居止台观皆被侵耕柏城松迳樵采殆尽乞下本县与寺司重定完本园林地亩从之。
二年二月庚戌敕河南府新安县宜升为次赤以雍陵在焉。
十二月丙午追尊四代祖麟州仆射讳聿谥曰:孝恭皇帝庙号惠祖卫国夫人博陵崔氏谥曰:孝恭昭皇后三代祖朔州司空讳敖谥曰:孝质皇帝庙号毅祖赵国夫人张氏谥曰:孝质顺皇后皇祖蔚州司徒琰谥曰:孝靖皇帝庙号烈祖皇祖妣秦国夫人何氏谥曰:孝靖穆皇后皇考汾州太师讳霓谥曰:孝成皇帝庙号德祖皇妣宋国夫人刘氏谥曰:孝成懿皇后以应州旧宅为庙(先是中书门下。又奏伏以两汉以诸侯王入继帝统则必易名上谥广孝称皇载於诸王故事孝德皇孝仁皇孝元皇是也。伏乞圣慈俯从人愿许取皇而荐号兼上谥以尊名改置园陵仍增兵卫遂诏太常礼院定其仪制太常博士王丕等引汉桓帝入嗣尊其祖河间孝王曰:孝穆皇帝蠡吾侯曰:孝崇皇帝为例请付太常卿定谥刑部侍郎权判太常卿马缟复议曰:伏准两汉故事以诸侯王宗室入承帝统亦必追尊父祖修树园陵西汉宣帝东汉光武孝享之道故事具存自安帝入嗣遂有皇太后令别崇谥法追曰:某皇所谓孝德孝穆之类是也。前代惟孙皓自乌程侯继嗣追父和为文皇帝事出非常不堪垂训今据礼院状汉安帝已下。若据本纪。又不见有帝字伏以谥法德象天地曰:帝伏缘礼院以曾奏闻准将两汉故事便述尊名请诏百官集议时右仆射李琪议曰:伏睹历代已来宗庙成制继袭无异氵公革或殊马缟所奏礼有案据乞下制命令马缟处依典册以述尊名时明宗意欲兼加帝字乃下诏曰:朕闻开国承家得以制礼作乐故三皇不相袭五帝不相沿随代创规于理无爽矧或情关祖祢事系尝。且追谥追尊称皇与帝既有减增之字合陈褒贬之辞大约二名俱为尊称。若三皇之代固不可加帝五帝之代亦不可言皇,爰自秦朝始兼其号至。若玄元皇帝事隔千祀宗追一原犹显册于鸿名岂须尊于汉典况朕居九五之位为亿兆之尊不可总二名于眇躬惜一字于先代苟随所议何表孝诚可委宰臣与百官详定集两班于中书逐班各陈所见准李琪等请于祖祢二室先加帝宰臣合众议奏曰:恭以朝廷之重宗庙为先事系承祧义符致美。且圣朝追尊之日即引汉氏旧仪在汉氏封崇之时复依何代故事理关凝滞仰惟圣谟道合变通方为民则。且王者功成治定制礼作乐正朔服色尚有改更尊祖奉先何妨沿革。若应州必立别庙即地远上都今据开元中追尊皋陶为德明皇帝凉武昭皇为兴圣皇帝皆立庙於京都臣等商量所议追尊四圣望依御札并加皇帝之号兼请于各京立庙敕宣依应州旧宅立庙馀依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