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事林广记后集
事林广记后集
楚屈原所作屈原名平字灵均为楚怀王左徒上官大夫谗之王怒疏平平嫉王听之不聦也故忧愁思虑而作离骚第一篇为经其余皆传
太玄经
杨子云作凡一十九篇观玄者数其画而定之玄首四重者非卦之数也其用自天玄一昼一夜阴阳度数律历之纪与太初历相应揲之以三策关之以休咎絣之以象类播之以人事文之以五行拟之以道德仁义礼智主无名要合五经
七书 【魏武帝注】
孙子吴子司马法唐太宗季卫公荅问尉缭子黄石公三畧太公六韬共一百一十四篇皆武经也三畧者上畧中畧下畧六韬者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是也国子司业朱服奉圣旨校定合七书为一故谓之七书
老子 【传弈注】
周末老聃所著上下八十一章凡五千余文其书微妙难识皆原于道德之意故谓之道德经又曰老子
庄子 【郭象注】
周未庄周所著有内篇外篇杂篇凡三十三章其言内圣外王之道深根固蔕之理所不备故谓之南华经又谓之庄子
荀子 【杨倞注】
战国荀况所作其书尊王黜伯贵仁义而贱功利韩退之读荀篇曰其辝若不粹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荀子甞作兰陵令故谓之兰陵书又曰荀子
扬子 【五臣注】
西汉扬雄所作其书拟论语荅问之意其序云扬子之文简而奥韩愈读荀篇曰扬雄书益尊信孟氏则雄者亦圣人之徒扬子设或人之问自谓之法言又曰扬子
文中子 【院逸注】
隋季王通所作碑曰孟子踵孔圣而赞其道后千世而可継孟氏者复何人哉先生亭述六经敷为中说讲道于河汾门人自远而至者千余人其书曰河汾书又曰文中子
列子 【张湛注】
郑人列御寇所作其书名曰冲虚至德经
孔丛子 【宋咸注】
孔子八世孙鲋所作鲋字子鱼仕陈胜为慱士
管子 【房玄龄注】
管仲所作
文子 【默希子注】
姓辛名妍字文子周平王时蔡丘汉上人其先晋公子也甞南游范蠡得而事之老子弟子也着通玄真经
刘子
名昼字孔昭梁朝大夫刘孝标撰
抱朴子
晋葛洪稚川仙道之斈
韩非子
韩之诸公子也刑名法术之斈而帰其本于黄老作说客解
淮南子
刘安厉王长子也着鸿烈解
公孙龙子
战国时辩士赵平原之客也
邓析子
郑人着刑名之书
子墨子
孔子之弟子也
鬻子
名熊楚人也
子华子
名本晋人也
尹文子
周人斉宣王时居稷下与宋钘彭蒙由骈同斈于公孙龙公
商子
名到例阳人也
鹖冠子
着道家之书
聱隅子
着歔欷琐微论聱隅者枿物之名也歔欷者兼叹之琐微者述之之谓也
亢仓子 【何粲注】
着洞灵真经
十七史
<史记> 【系一史】 司马迁 【汉武帝时人续父太史公之业作史记】 裴骃 【宋人】 司马贞 【唐明皇时人撰史记索隐三皇记】 刘向 【着新序说苑】 孔安国 【前汉人谏义大夫】 徐广 【晋人】 谯周 【蜀人】 张晏 【魏晋□人】 韦昭 虞翻 【并吴人】 郑玄 贾逵 马融 【并后汉人】 王肃 【魏人】
以上并裴骃注所引
西汉史 【系一史】
班固 【广父彪续史作前汉书】 刘德 荀悦 应劭 文颕 李奇 大俨 【并后汉人】 邓展 张楫 孟康 如淳 崔浩 【并魏人】 郭璞 刘宝 晋灼 【并晋人】 苏林 【宋人】 蔡谟 【东晋人】 巨瓒 【不详所出】 张晏 韦昭 李裴 郑氏 项昭 【以上并头注引用】
东汉史 【系一史】
范晔 【宋文帝时人】 章怀太子贤 【唐高宗子集诸儒注】 刘珍 【安帝朝校定东观记撰建武以来名臣传】 谢氶 【吴人】 谢沈 薛莹 华峤 袁崧 司马彪 【并晋人】 刘昭 【梁人】 刘义庆
三国志 【魏蜀吴系三史】
陈寿 【东晋人撰】 习凿齿 孙盛 【并东晋人】 裴松之 【宋人记三国志】 魏澹 梁祚 环済 以上并裴注引用
东西晋史
唐太宗 【称制撰晋书】 高希峤 【注晋书】 何超 【撰晋书义】 王隐 虞预 【并东晋人】 于宝 【东邹人】 谢灵运 【宋人】 朱凤 并晋史所引
南北史 【南史宋斉梁陈北史后魏北斉后周系七史】
李延寿 【唐人追父志作南北史】 沈约 【梁人】 魏收 【隋人】 徐爰 【撰宋书】 孙严 【撰宋书】 李德林 【□此斉书】 顾野王 【陈人】 萧子显 【撰□书】 谢昊 【撰梁书】 传纬 【撰陈书】 以上并南北史所参附
隋史 【系不史】
魏征 【唐太宗时人撰帝纪列传】 长孙忌 【唐人撰隋志】 王劭 【隋人】 张太素 以上并隋史参附
唐史
欧阳修 【宋朝人撰唐书】 刘昫 【后唐人撰旧唐史通鉴多引用】 蒋系 【撰旧唐史赞】 宋祁 【宋朝人撰新唐书列传】 韩愈 【唐人撰顺宗实录】 王綝 【唐人撰魏郑公谏录】 吴兢 【唐人撰贞观政要唐春秋】 窦评 董冲 吴填
五代史 【孙一史自史记五代共十七史】
欧阳修 徐无党 【并宋朝人同撰】
通鉴
司马光 【撰资治通鉴】 刘恕 【撰外纪】 史照 【撰释文】 朱熹 【撰纲目】 李焘 【蜀人撰长编并宋朝人】
唐鉴
范祖禹 【撰一十卷】 石介 【撰五卷并宋朝人】
史通
刘知几 【唐中宗时人撰】
通典
杜佑 【唐德宗时人撰】
编年通载
章衡 【宋朝状元作】
两汉刊误
三刘 【歌攽奉世刊误互注汉唐节】 朱绘 【宋朝人撰历代帝王年运铨要】
经籍名数
二经
春秋 孝经
三经
论语 孟子 孝经
六经
周易 尚书 毛诗 周礼 礼记 春秋
二礼
周礼 礼记
三易
连山 【夏】 归藏 【商】 周易 【周】
八卦
干 坤 艮 巽 震 离 坎 兊 【伏羲始画八卦文王重易作六十四卦】
十翼
上彖 下彖 上象 下象 上系 下系 文言 说卦 序卦 离卦 【孔夫子作所以辅翼易道也】
书十例
典 谟 贡 歌 誓 诰 训 命 征 范
二典
尧典 舜典
三谟
大禹谟 皋陶谟 益稷
九畴
一五行 二五事 三八政 四五纪 五皇极 六三德 七稽疑 八庶征 九五福六极
四诗
国风 小雅 大雅 颂
六义
风 赋 比 兴 雅 颂
四始
周南 【国风之始】 鹿鸣 【小雅之始】 文王 【大雅之始】 清庙 【周颂之始】
十五国风
周南 召南 邯 墉 卫 王 郑 斉 魏 唐 秦 陈 桧 曹 豳
二雅
小雅 大雅
三颂
周颂 鲁颂 商颂
周礼六官
天官 地官 春官 夏官 秋官 冬官
礼记二戴
大戴礼 【戴德】 小戴礼 【戴圣】
春秋五始
元 【言之始】 春 【时之始】 王 【命之始】 正 【政教之始】 即位 【三国之始】
三传
左氏传 公羊传 谷梁传
五传
左氏 公羊 谷梁 邹氏 郏氏
五子
老子 庄子 扬子 荀子 文中子
十七史
史记 西汉 东汉 蜀志 【三国】 魏志 吴志 西晋 东晋 晋书 宋史 斉史 梁史 陈史 后魏史 北斉 后周 隋书 唐书 五代史
八书
礼书 乐书 律书 历书 天官书 封禈书 河渠书 平准书
十志
律历志 礼乐志 刑法志 食货志 郊祀志 天文志 五行志 地理志 沟洫志 艺文志
两都赋
西都赋 东都赋 【班固作】
二京赋
西京赋 东京赋 【张平子作】
三都赋
蜀都赋 吴都赋 魏都赋 【左思作】
○辞章类
文章缘起
【梁太常卿任眆彦升曰】六经素有歌诗书□箴铭如尚书帝庸作歌毛诗三百篇左传叔向诒子产书鲁哀公孔子诔孔俚鼎铭虞人箴之类是也此盖取秦汉以来圣君贤士沿着为文之始故因录之凡八十五条抑亦新好事者之目耳
【诗三言】晋散骑常侍夏侯湛
【诗四言】前汉楚王传韦孟谏楚夷王戊诗
【诗五言】汉骑都尉季陵与苏武诗
【诗六言】汉大司农谷永
【诗七言】汉武帝相梁殿联句
【诗九言】魏高贵卿公
【赋】楚大夫宋玉
【歌】战国荆卿作易水歌
【离骚】楚三闾大夫屈原
【诏】秦始有之
【玺文】秦始皇传国玺
【策文】汉武帝三皇策文
【表】淮南王安谏伐闽表 汉东平王苍上表让骠骑将军
【上书】秦丞相李斯上治安书
【书】汉太史令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对贤良策】汉太子家令晁错
【上疏】汉中大夫东方朔
【启】晋吏部郎山涛作选启
【奏】汉江都相董仲舒诣公孙弘奏记
【笺】汉护军班固说东平王笺
【离合诗】汉孔融作四言离合诗
【连珠】汉扬雄作
【篇】汉司马相如作凡将篇
【歌诗】汉枚皋作丽人歌诗
【遗命】晋散骑常侍江统作
【图】汉河间相张衡作玄图
【势】汉済北相崔瑗作草势
【约】汉王褒僮约
右文章缘起一卷梁新安太守乐安任公书也按隋经籍志公文章始一卷有录无书郡之为郡且千岁守将不知几人独公至今有名字并城四十里曰村曰溪皆以任着旁有僧坊亦借公为则遗爱在人盖与古循吏比后公六百年而适为州甞欲会粹遗文刻识木石以慰邦人亡穷之思而不可得三馆有集六卷悉见萧氏类书中疑后人掇拾传着于传亡益独是书仅存可藏去古所传墓志皆东汉人大隶此云始于晋盖丘中之刻当其时未露见也绍兴三十年四月二日鄱阳洪适识
声律类格
【诗苑类格序畧】五七言体起于汉施于斉梁始类以病前贤着评式论之详矣宋真宗皇帝研精题咏传合格范谨取圣制五七言二篇条解律为常格别二篇为変格为天下万世之矜式兼釆古贤杂体四十余篇编于左方以备诗坛之需
常格
凡吟诗约此格其平侧在右者全叶律在左者亦通大抵偶对上下须平仄相应即为律诗也
上元
青阳初届候 素魄正流辉 列肆俱明烛 重城尽启扉
管弦宵不绝 车马晓慵归 若匪凭天佑 安能致国肥
【明文】汉太山太守应劭作
【乐府】古诗
【对问】楚宋玉对楚王问
【传】汉东方朔作非有先生传
【上章】后汉孔融上章谢太中大夫
【解嘲】汉扬雄作
【训】汉丞相主簿繁钦祠具先生训
【辞】汉武帝秋风辝
【旨】后汉崔骃作达
【劝进】魏尚书令荀攸劝魏王进文
【喻难】汉司马相如喻巴蜀并难蜀父老
【诫】后汉杜笃作女诫
【吊文】汉贾谊吊屈原文
【告】魏阮瑀为文帝作舒告
【传赞】汉刘歆列女传赞
【谒文】后汉别部司马张超谒孔子文
【析文】后汉传毅作高阙祈文
【祝文】汉董仲舒祝日蚀文
【行状】汉丞相仓曹传朝干作杨元伯行状
【哀策】汉乐安相李尤作和帝哀策
【哀颂】汉会稽东部尉张纮有陶侯哀颂
【墓志】晋东阳太守殷仲文作从弟墓志
【诔】汉武帝公孙弘诔
【悲文】蔡邕作悲温舒文
【祭文】后汉车骑郎杜笃作祭延钟文
【哀词】汉班固梁氏女哀词
【挽词】魏光禄勋缪袭挽词
【七发】汉枚乘作七发
【谢恩】汉丞相魏相诣公交车谢恩
【令】汉淮南王有谢群公令
【奏】汉枚乘奏书谏吴王濞
【驳】汉侍中吾丘寿王驳公孙弘禁民不得挟弓弩言乂
【论】汉王褒四子讲道德论
【言乂】汉韦玄成奏罢郡国庙言乂
【反文】汉扬雄作反文
【弹文】晋冀州剌史王深集有杂弹文
【荐】后汉云阳令朱云荐伏湛
【教】汉京兆尹王遵出教告属县
【封事】汉魏相奏霍氏专权
【白事】汉孔融主簿作白事书
【移书】汉刘歆移书让太斈慱士论左氏春秋
【铭】秦始皇登会稽山刻石铭
【箴】汉扬雄九州岛五官箴
【封禅书】汉文园令司马相如作
【赞】汉司马相如作荆轲赞
【颂】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序】汉沛郡太守作和熹邓后序
【引】古琴操有箜篌引
【志录】汉扬雄作
【记】汉扬雄作蜀记
【碑】汉惠帝四皓碑
【碣】晋潘尼作潘黄门碣
【诰】汉司隶从事冯衍作德诰
【誓】汉蔡邕作艰誓
【露布】汉贾洪为马超代曹操作
【檄】汉丞相祭酒陈琳作檄曹操文
南岳
紫盖高高称福地 朱陵杳杳据炎洲 盘根迤逦周荆楚
迭山献参差至斗牛 万壑烟云常蔽日 千峯桂栢不知秋
曾闻大禹求金蕳 梦与元夷使者游
変格
上篇前一韵末一韵皆对偶下篇以前第一第二韵为隔对入各成一体其五言前一首第一句以平字起故为常格此后一首第一句以仄字起故为変格也
元日
首序开尧历 元辰屇夏正 梯航琛尽至 椒栢寿杯盈
瑞气清宵布 初阳应律生 因时思贶佑 恭巳绍隆平
赐杨亿
琐闼往年司制诰 共嘉藻思类相如 蓬山此日诠坟史
还仰多闻过仲舒 报政列城归觐后 疏恩高合拜官初
诸生済済瞻望 鈆椠咨询辩鲁鱼
藏头回文拆字诗 【玉连环】
见图
花字藏头双呼三唤五七成章左右通贯
藏头回文借字诗 【锦缠枝】
见图
寒字藏头左右贯串借韵读之自然流转
织锦璇玑图
见图
窦滔扶风人妻苏氏符坚委滔以心腹之任拜南安将军留镇襄阳苏氏不与偕行乃携宠姬赵阳台之任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为回文五彩相宣莹心辉目纵横反复皆为文章超今□古名璇玑图斉至襄阳以赠□
六府体 【陈沈回作】
【水】广南山暗 杖策出蓬门 【火】炬村前发 林烟树下昏
【金】花散黄蘂 蕙草杂芳荪 【木】兰露渐落 山芝风属翻
【土】膏行巳此 抱瓮忆中园 【谷】城定若近 当终黄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