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编

  
  服辩
  〔元典章吏制〕凡府司官对众审讫。取服辩文省状。〔按〕今律仍有狱囚取服辩条。注云。服者心服。辩者分辩。理当则服。不当则辩。或服或辩。故曰服辩。近易其名谓之遵依。则有服而无辩矣。
  
  比簿
  〔周礼小司徒〕大比则受邦国之比要。注云。今时八月案比。是也。要、谓其簿。
  
  门单
  〔朱子语録〕禹贡是当时治水事毕却。总作此一书。如今人方量毕。总作一门单身。
  
  掲帖
  〔通雅〕宋元丰中。诏中书写例一本纳执政。分令诸房掲帖。谓掲而帖之。古贴帖通用。世说以如意帖之、是也。今人囚有掲帖之名。
  
  鱼鳞图
  〔宋史食货志〕魏豹文代赵师嵒为[(鹜-鸟)/女]州守。整行经界益力。凡结甲册、戸产簿、鱼鳞图、类姓簿。皆创蔵匮藏之。〔沈文初政记〕洪武十三年。戸部核实天下土田。惟两浙富民畏避徭役。往往以田产诡托亲邻佃仆。奸弊百出。上遣各处査定细底。编类为册。其法甚备。谓之鱼类图册。
  
  串子
  〔文字指归〕支取货契曰[贝+串]。今仓库收帖曰串子。[贝+串]字之省也。
  
  征比
  〔周礼小司徒〕颁比法以行征令。疏云、为较比之法以征索于民。又〔县正〕各掌其县之政令征比。注。征、征召也。比、案比。疏云。征发校比之等也。〔按〕比校二字。见国语。
  
  加耗
  〔五代史王章传〕周太祖用兵西方。章供馈军旅。征剥下民。往时民租。一硕输二升。为鼠雀耗。章乃増一硕输二斗为省耗。〔按〕硕输二升之制。停骖録云。起于后唐明宗。
  
  税契
  〔续演繁露〕晋自过江。至于梁陈。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卖者三百。买者一百。名为散估。即今田宅报券输钱之数。所谓税契也。
  (券の字は[券の刀の代わりに力]になっているが、意味の上から券と思われる)  
  昼卯
  〔李存义役谣〕五更饭罢走昼卯。水潦载道归来[日+甫]。
  
  吊卷
  〔靑藤山人史〕钓、调字。今倶作吊。如吊生员考试。吊文卷査勘。倶误。吊生员应作调。吊文卷应作钓也。〔寓圃杂记〕移文中字。有日用不知所自。而未能正者。如査字。音义并与槎同。水中浮木也。今云査理、査勘。有稽考之义。吊。本伤也。愍也。今云吊卷、吊册。有索取之义。票、与慓同。本训急疾。今以为票帖。绰、本训寛缓。今以为巡绰。其亦始方言欤。
  
  申解
  〔云麓漫钞〕官府多用申解二字。申之训曰重。今以状达上官曰申闻。施于简箚曰申呈。皆无重义。解、古隘切。训曰除。而词人上于其长曰解。士人获郷荐。亦曰得解。皆无除出之义。举世用之。与欧阳子言打字正同。
  
  巡[(迚-中)<卓]
  〔丹铅録〕今之场屋有巡绰官。说文。绰、缓也。诗寛兮绰兮。相如赋便[女+(环-王)]绰约。皆是寛缓之义。则巡绰字非。当作巡[(迚-中)<卓]乐府状知道五更转。一更[匀-一-ノ]斗鸣。较尉[(迚-中)<卓]连城。正是巡警之义。此一大证也。
  
  佥押
  〔南史〕故事。府州部谕事。皆签前直叙所论之事。后云谨签。具日下、又云。某官签。〔按〕签即佥。古今字变耳。
  
  印[穴/果]
  〔旧唐书徳宗纪〕赐南诏异牟寻等金印银[穴/果]。〔黄滔诗〕六[穴/果]佩诸侯印。〔梅尧臣诗〕丹砂挈印[穴/果]。〔按〕今计印之数曰几[穴/果]。观此可明其义。
  
  骑缝印
  〔北史卢同传〕请总集吏部中兵二局勋对句奏案。于黄素楷书大字。令本曹尚书。以朱印印之。明造两通。一关吏部。一留兵局。与奏案对掌。以防揩洗之伪。更请征职白身。具列本州岛郡县三长之所。并其实官正职。仰本军印记其上。然后印缝。各上所司。骑缝印制见此。〔南华经注〕督。中也。中两闲而立。俗所谓骑缝也。骑缝二字又见此。
  
  知会
  〔通雅〕唐武后甲申。转帖百官令拜表。百官但赴拜。不知何事。此盖若今之都吏。送知会部堂堂帖。使司官知之。
  
  公会
  〔隋书虞世基传〕徐陵闻其名。因公会。一见而奇之。
  
  议公事
  〔曲礼〕公事不私议。〔盐铁论〕前议公事。文学引称往古。颇乖世务。
  
  奉宪
  〔史记三王世家〕百官奉宪。各遵其职。〔汉书景帝纪〕酷吏奉宪失中。〔按〕穆天子传。受勅宪。注云。宪、教令也。
  
  通行
  〔周礼小行人疏〕吉礼、军礼、宾礼、天子颁之。非所以通行之事。故不言也。〔按〕后世云通行晓谕同此。又汉书高帝纪。足下通行无所累。此通行。犹言行得开。张敞传。王姫昆弟及王同族宗室通行。为之嚢[(蠹-虫-虫)/木]。此通行犹言通同。意各殊别。
  
  施行
  〔能改斋漫録〕今朝廷行移下州县。必云主者施行。本后汉黄琼传也。〔按〕史记箫相国世家。便宜施行。汉书京房传。房考功事得施行矣。王莽传。诬罔天下。不可施行。倶先言之。蔡[巛/邑]独断。巡狩还。公卿以下。陈洛阳都亭前下拜。天子下车。古语曰。在车则下。唯此时施行。亦后汉言也。
  
  知
  〔左传襄二十六年〕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魏了翁读书杂钞〕后世官制上知字。如知府、知县、始此。〔按〕知政是总国内之政。与后世知府县犹若不同。国语、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注云。秦取河东之地。而置官司。故地河东之政。此知字。但属一方官司。尤与知府、知县之知[月+(勿/口)]合。〔云麓漫钞〕唐制。县令阙。佐官摄令。曰知县事。李[皋+羽]任上部志文云。摄富平尉、知县事。是也。
  
  仰
  〔孔平仲谈苑〕今公家文移。以上临下。皆用仰字。北齐书孝昭纪。诏定二王、三恪、是非。礼仪体式。亦仰议之。用仰字始此。〔按〕卢同请集勋簿表言。仰本军印记。在齐孝昭之前。
  
  须至
  〔朱子文集〕公移[片+旁]帖末。多用须至字。如云须至晓示者。须至晓谕约束者。看定文案申状。亦云须至供申者。〔按〕今公文中习为定式。问其议。则无能言之。据欧阳公集、相度铜利牒云。无至[(忖-寸)+呉]事者。五保牒云。无至张皇卤莽者。亦倶用之篇末。大抵戒之曰无至。劝之曰须至。其辞仅反正不同耳。
  
  照得
  〔又〕公移卷中。毎用照对二字。如照对礼经。凡为人子。不蓄私财云云。照对本军。去年交纳人戸云云。多不胜举。间用照得者。唯约束侵占[片+旁]、及别集委官收籴、革米船隐瞒、三条而已。所云照对。葢即契勘之义。照得则照对得之省文也。今公移皆云照得。无复用对字矣。
  
  火速
  〔武则天诗〕火速报春知。〔李俊民诗〕火速移床待考先。今官府征逮[片+旁]帖亦习用。〔按〕北史齐武成帝纪。特爱非时之物。取求火急。须朝征夕辨。火急与火速义同。柳宗元诗。劝君火急添功用。苏轼诗。火急□书千古事。徐积诗。田事正火急。而急有褊窘之义。今因嫌之不用。
  文字不鲜明  
  无故擅入
  〔周礼士师〕掌国五禁之法。书而悬于门闾。注云。古之禁书亡矣。今官门有符籍。官府有无故擅入。其[牛+角]可言矣。
  
  留中不下
  见〔史记三王世家〕。
  
  交代
  〔汉书[(花-化)/仑]寛饶传〕歳尽交代。自请愿复留。〔后汉书傅燮传〕范津为汉阳。与燮交代。合符而去。又交印。见〔白氏长庆集〕和刘梦得诗。交印君相次。[(塞-土)/衣]帷我在前。
  
  去思
  〔汉书循吏传序〕王成、黄覇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按〕去思立碑。唐时已有。集古録、虞城李令去思颂。李白撰文。王[(辺-刀)<(橘-木)]篆。
  
  徳政碑
  〔水经济水注〕昌邑、有成人班孟坚碑。建和十年。从事秦[门<(堙-土)]等刊石。颂徳政碑也。
  
  攀辕卧辙
  〔白孔六帖〕汉侯覇为临淮太守被征。百姓攀辕卧辙。顾留期年。〔按〕后汉书但云。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无四字成文。
  
  立生祠
  〔史记万石君传〕庆为齐相。大治。为立石相祠。〔汉书于定国传〕其父于公为郡决曹。决狱平。郡中为之生立祠。曰于公祠。〔按〕此立生祠之始。至唐则此风渐盛。其见诗者。朱庆余送林使君云。想得化行风上变。州人应为立生祠。卢廷让送友赴阙云。却笑郡人留不得。感恩惟拟立生祠。
  
  尔俸尔縁。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王+宛][王+炎]録〕干徳三年。立郡国戒石碑。上勒尔俸尔縁云云十六字。采孟昶之辞也。〔玉海〕绍兴二年六月。诏有司墓勒黄庭坚所书太宗戒石铭。[彳+扁]赐守令。重刻之廷石。〔容斋续笔〕载孟昶全辞云。朕念赤子。[日+干]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政存三异。道在七丝。驱蝗为理。留犊为规。寛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赏罚。固不踰时。尔俸尔縁。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凡二十四句。但语皆不工。惟经表出者。词简理尽。〔集古録〕戒碑起唐明皇。特不见其辞耳。明皇择令一百六十三人。赐以丁宁之戒。其后天下为县者。皆以新戒刻石。〔七修类稿〕至元癸巳。吾浙戒石铭别有四句云。天有昭鉴。国有明法。尔畏尔谨。以中刑罚。
  
  兼听则明。偏听则闇
  〔管子君臣篇〕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乃此语所本。
  
  旁观者审。当局者迷
  〔盐铁论〕从旁议者易是。其当局则乱。〔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旁观必审。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史记齐悼惠世家〕引道家之言云云。〔春申君传赞〕引语云云。〔后汉书杨伦传〕当断不断。黄石所戒。注、引黄石公三略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晋书慕容垂载记〕弟徳进言亦引语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又〔羊[示+古]传〕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南史齐宗室传〕子良、失在儒雅。当断不断。
  
  上不正。下参差
  〔杨泉物理论〕引语云云。
  
  谩上不谩下
  〔宣政杂録〕靖康初。民间以竹径二寸、长五尺许。冒皮于首鼓之。因其制作之法。谓曰谩上不谩下。通衢用以为戏云。
  
  上明知下暗
  见〔张国宾薛仁贵剧〕。
  
  人心似铁官法如[缶+卢]
  见〔王仲文救孝子曲〕。
  
  急急如律令
  〔李济翁资暇録〕符咒之类。末句云。急急如律令。人以为饮酒之律。令不得停滞。非也。令、宜平声。律令。乃雷边捷鬼。此鬼善走。与雷相疾速。故云如此鬼之疾走也。〔演繁露〕风俗通、谕汉法九章。因言曰。夫吏者治也。常先自正。然后正人。故文书下如律令。言当承宪履绳。动不失律令也。今符咒家。凡行移悉仿官府制度。则其云如律令者。亦仿官府文书为之。不必凿言雷鬼也。〔云麓漫钞〕五字。本汉公移当语。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道流至今祖述。〔按〕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末云。如律令。注、如程氏引风俗通之说。又琳檄呉将校部曲。末亦如诏律令。史记三王世家。亦云当用如律令。援以证之。愈见资暇之说。之凿。
  
  一期权在手。看取令行时
  〔朱湾奉使设宴戏掷笼筹诗〕。
  
  官无悔笔。罪不道科
  〔古今谭概〕戴袁节推酒令引俗语云云。
  
  一字入公门。九牛曳不出
  〔普灯録〕黄龙慧南禅师。尝举扬此语。
  
  公门好修行
  见〔元曲选〕岳百川铁拐李、扬显之酷寒亭二剧。
  
  事官千日。失在一朝
  〔传灯録〕王廷彬问朗上座。捧炉神为甚翻却茶。朗答云云。
  
  
  卷七 文学
  
  读书百[彳+扁]。其义自见
  〔魏志王肃传注〕董遇不肯教人。而去必当先读百[彳+扁]。言读书百[彳+扁]。而义自见。〔朱子训学斋规〕引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早知穷达有命。悔不十年读书
  〔南史〕沈攸之语。
  
  读书不求甚解
  〔晋书〕陶潜语。
  
  读书破曼卷
  〔杜甫赠韦左丞诗〕。〔东皇杂録〕或问荆公。老杜诗何故妙絶古今。曰。老杜固自言之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三到
  〔训学斋规〕余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作相须读书人
  〔宋史太祖纪〕谓窦仪云。又〔王文正笔録〕太祖谓庐多逊。作宰相须用儒者。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题栢学士茅屋诗〕。
  
  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
  〔程伊川语録〕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耶。
  
  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辍耕録〕载元中书左丞吕忠肃公思诚诗。
  
  书中自有黄金屋
  〔李之彦东谷所见〕劝学文言。书中自有黄金屋。自斯言一入于胸。未得志时。已惟以金多为荣矣。〔按〕劝学文未考何人作。观此知其在宗以前。高则诚琵琶记、喜书中今日有女如玉。男儿有书须勤读。也自有千锺粟。全用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