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辍耕录
辍耕录
公宇
中书省
吏部
户部
都提举万亿绮源库 都提举万亿赋源库都提举万亿寳源库 都提举万亿广源库
提举富宁库 诸路寳钞提举司
顺承行用库 文明行用库 光熈行用库徤徳行用库 和义行用库 崇仁行用库顺承行凖库 大都平凖库 寳钞总库
印造寳钞库 烧钞西库 烧钞东库
印造茶盐引局 抄纸坊
礼部
防同馆 教坊司 铸印局 白纸坊 油磨坊
兵部
刑部
工部
覆实司 提举都城所 提举右八作司
提举左八作司 备章总院
大都人匠总管府 大都等路诸色民匠总管府纹绣总院 绣局 诸路杂造总管府
楚多尔局诸色人匠总管府 提举诸司局诸司局人匠总管府 大都金银器盒局
大都氊局 织染局 花毯蜡布等局
帘局 萨达克齐等局人匠提举司
造船提举司 诸物库 符牌库 受给库左右箱
枢宻院
右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中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后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虎贲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唐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钦察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珪齐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西域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御史台
殿中司 察院
伊克扎尔固齐
司狱司
徽政院
宫正司 掌谒司 掌医署 掌膳署
内宰司 备用库 藏珍库 掌仪署文成库 供须库 仪从库 卫候司
右都威卫使司 左都威卫使司
延庆司 随路诸色人匠都总管府
玛瑙玉局 大都等路诸色民匠提举司
织染杂造人匠总管府 绫锦局 织染局文绮局 诸路齐哩克昆民匠都总管府大护国仁王寺财用规运都总管府
宣徽院
尚舍监 诸物库 尚食局 生料库光禄寺 尚醖局 尚饮局 醴源仓
阑遗监 提举太仓 柴炭提举司
沙糖局
中政院
奉宸库
官领随路民匠打铺鹰房纳绵总管府
集贤院
国子监 国子学 兴文署
翰林院
国子监 国子学
翰林国史院
宣政院
资善库
昭文馆
太常寺
太庙署 大乐署 社稷署 礼直署
大司农司
广济署 借田署 丰赡署 供膳司昌国署 济民署
大都护府
通政院
廪给司
秘书监
著作局 秘书库
大府监
内藏库 右藏库 左藏库 器备库
中尚监
资成库 杂造局诸色人匠提举司
鐡局 木局
齐哩克昆诸色人匠提举司
大都等路种田人匠织染局
利用监
资用库 齐哩克昆皮局人匠提举司
大都杂造双线局 熟皮局 店皮局
貂鼠局 大都软皮局
章佩监
御带库 异珍库
典瑞监
大都留守司兼少府监
修内司 大木局 小木局 泥瓦局妆钉局 铜局 车局 绳局只应局 画局 油漆局 器备局器物库 鐡局 仪鸾局
大都诸色人匠提举司 犀象牙局 雕牙局雕木局 采石局 木塲局 上林局大都门尉
将作院
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 玉局提举司
玛瑙局提举司 石局 金丝子局
大小雕木等局 鞓带斜皮局
瓘玉局 画局 温犀玳瑁局
漆纱冠冕局 珠子局
异様等局总管府 异様纹绣两局
绫锦织染两局 金丝顔料总库
尚衣局 御衣局
泉府司
富藏库
侍仪司
法物库
武备寺
夀武库 利器库 甲匠提举司
箭局 局
都水监
大都河道提举司
尚乘寺
诸路杂造总管府 诸路旋匠提举司网帘局 资乗库
太仆寺
太史院
司天台
囘回司天台
太医院
御药局 御药院 囘回药物院
囘回药物局 大都恵民司
广惠司
崇福司
拱卫直都指挥使司
仪从司
大司徒领异様金玉人匠总管府
塑局 出镴局 银局 铜局
铸防等铜局 唐像画局 梵像局
杂造提举司 镔鐡局 玉局诸物库
博克逊
仪鳯司
安和署
京畿都漕运使司
万斯南仓 万斯北仓 千斯仓 相因仓丰润仓 通济仓 广贮仓 永平仓永济仓 惟亿仓 盈衍仓 大积仓丰实仓 广衍仓 顺济仓
大都等路都转运盐使司
大都税课提举司 大都酒课提举司
大都南北两兵马都指挥使司
北兵马司
内史府
省架阁库
左右部架阁库
长信寺
喝盏
天子凡宴飨一人执酒觞立于右阶一人执柏板立于左阶执板者抑其声賛曰鄂宻竒执觞者如其声和之曰达卜实则执板者节一板从而王侯卿相合坐者坐合立者立于是众乐皆作然后进酒诣上前上饮毕授觞众乐皆止别奏曲以饮陪位之官谓之喝盏盖沿袭亡金旧礼至今不废诸王大臣非有赐命不敢用焉鄂托克达拜彼中方言未暇考求其义碧珠示防
文宗潜邸金陵日歳当戊辰适太平兴国寺铸大钟为金数万斤方在冶上至其所取相嵌碧珠指环黙祝曰若天命在躬此当不壊即投液中钟成其欵有曰皇帝万歳珠宛然在其上若故识之而坚固完好光采明发不以灼毁万目惊覩欢叹如一及登大寳方与近侍言向时祝天之防
辍耕録卷二十一
<子部,小说家类,杂事之属,辍耕录>
钦定四库全书
辍耕録二十二 元 陶宗仪 撰圣门弟子
孔门弟子姓字见诸家语论语史记等书金华张君孟兼稽考异同集为章句以便记诵即古急就之义也其文曰繄昔圣门弟子三千身通六艺七十二人徳行著称顔回子渊冉耕伯牛闵损子骞及冉雍仲为四科之先宰予子我【并鲁人】端木赐子贡【卫人】言语是称赐言多中乃多才艺仲由季路【陈人】冉求子有【鲁人】政事并着言偃子游【吴人】卜商子夏【卫人】文学著名孰可方驾曾参子舆纯孝全归父防子晳浴沂舞雩囘父无繇【并鲁人】仲由同字有公晳哀【齐】人字以季次县成子祺左郢子行【并鲁人】乐欬【亡】顔哙同字子声其字子羽澹台灭明【并鲁人】子之是字公祖句兹【亡】其有秦非亦字子之孔忠子蔑叔仲会子期乃子旗字者粤巫马施顔之防子叔申枨子续商瞿子木【并鲁人】蘧瑗伯玉【卫人】有若子有公伯寮子周【并鲁人】其申党【一作续】者止字曰周【亡】司马犂耕【宋人】乃字子牛颛孙师子张【陈人】公冶长子长【齐人】一字子禽其陈亢子亢【陈人】名而不字唯句井疆高柴子羔【并卫人】公肩定子中【亡】有南宫适子容【鲁人】薛子从【亡】公西箴【鲁人】及公西舆如【亡】字子上同穰驷赤子徒【秦人】子洁子庸【卫人】漆雕开【鲁人】琴牢子开字同宓不齐子贱【并衞人】步叔乘子车【齐人】其漆雕哆邽巽子敛字俱【并鲁人】粤梁鳣者其字叔鱼【齐人】秦祖子南【秦】人燕伋【亡】樊湏子迟【齐人】亦有后处字以里之【亡】原宪【鲁人】同字子思郑国荣旂字子徒子祺伯防子柝公首夏子乘施之常子恒【并亡】公良孺子正【陈人】冉孺子鲁冉季子产字子栁者顔幸【并鲁人】字子象者县亶石作蜀子明【并亡】公孙龙子石【楚人】商泽子季奚谷箴子晳之罕父黒子索其原亢籍仍字子籍【并亡】字子丕字子丕者曰惟秦商【楚人】秦冉字开顔祖字襄【并亡】任不齐子选【楚人】曹防子循漆雕徒父字曰子文顔高【一作刻】子骄鄡单子家【并亡】顔何字冉公西赤子华【并鲁人】猗与多贤升堂入室慨举世之所传名固逾乎七十乃稽纪载尚遗其实家语史迁所録不一嗟嗟小子何敢忘逸爰重列以自识俾防士之易述其不铨次岂縁声律不韪之辠莫敢自防尚同好事之君子幸有以钉愚之失
顔无繇【音遥音由】 县【音】成 公祖句【音钧】兹 句【音勾】井疆宓【音宻当作伏】不齐 邽【音圭】巽 鄡【音枭】单【音善】 漆雕哆【音侈】
<子部,小说家类,杂事之属,辍耕录,卷二十二>
潘昻霄志曰延祐乙夘春圣天子以四海万国之广轸念庶民艰虞罔控告也分使诣外郡诸道布扬徳心戚休兴替之清洿激之畿甸宻迩独不得均其泽越五月诏前翰林学士承防臣库库楚翰林侍读臣昻霄奉使宣抚京畿西道臣昻霄承命惊悸防措唯务罄竭忠赤尽恤民瘼后已阔公一日语昻霄余尝从余兄荣禄公都实抵西国穷河源耳之不觉瞿然以骇有是乎哉请毕其语公曰世祖皇帝至元十七年歳在庚辰钦承圣谕黄河之入中国夏后氏导之知自积石矣汉唐所不能悉其源今为吾地朕欲极其源之所出营一城俾畨贾互市规置航传凡物贡水行达京师古无有也朕为之以永后来无穷利益盖难其人都实汝旧人且习诸国语往图汝谐授招讨使佩金虎符以行是歳四月至河州州东六十里有宁河驿驿西南五六十里山曰杀马闗林麓穹隘译言塔斯达巴啓足寖高一日程至巅西迈愈高四阅月约四五千里始抵河源冬还图城传位置以闻上悦往营之授土蕃等处都元帅仍金虎符置寮寀督工工师悉资内地造航为艘六十城传措工物完库库楚驿闻适僧格征恭噶蔵布尔力沮遂止翼歳兄都实旋都河源在土蕃朶甘斯西鄙有泉百余或泉或潦水沮洳散涣方可七八十里且泥淖溺不胜人迹逼观弗克旁履高山下眎灿若列星以故名鄂端诺尔鄂端译言星宿也羣流奔凑近五七里汇二巨泽名鄂楞诺尔自西徂东连属吞噬广轮马行一日程迤逦东骛成川号齐必勒河二三日程水西南来名伊尔齐与齐必勒河合三四日程南来名呼兰又水东南来名伊拉齐合流入齐必勒其流寖大始名黄河然水清人可渉又一二日岐裂八九股名伊逊鄂罗木译言九度通广六七里马亦可度又四五日程水浑浊土人抱革囊乘马过之民聚落紏木干象舟傅毛革以济仅容两人继是两山峡东广可一里二里或半里深叵测矣朶甘斯东北鄙有大雪山名伊拉玛博啰其山最高译言腾格哩哈达即昆仑也山腹至顶皆雪冬夏不消土人言逺年成氷时六月见之自八九股水至昆仑行二十日程河行昆仑南半日程地又四五日程至地名库济克特二地相属又三日程地名哈喇伯勒齐尔四达之冲也多冦盗有官兵镇防昆仑迤西人简少多处山南山皆不穹峻水亦散漫兽有髦牛野马狼狍羱羊之其东山益高地亦渐下岸狭隘有狐可一跃越之者行五六日程有水西南来名纳琳哈喇译言细黄河也又两日程水南来名竒尔穆蘓二水合流入河河北行转西至昆仑北二日程地水过之北流少东又北流约行半月程至贵徳州地名必齐勒始有州事官府州隶河州置司土蕃等处宣慰司所辖又四五日程至积石州即禹贡积石五日程至河州安乡闗一日程至打罗坑东北行一日程洮河水南来入河又一日程至兰州其下过北卜渡至鸣沙州过应吉里州正东行至宁夏府南东行即东胜州隶西京大同路地面自发源至汉地南北涧溪细流傍贯莫知纪极山皆草山石山至积石方林木畅茂世言河九折彼地有二折盖竒尔穆蘓及贵徳州必齐勒也汉张骞使絶域覊聨拘执艰厄百罹歴大宛月氐等数国其傍大国五六皆称传闻以为穷河源乌能覩所谓河源哉史称河有两源一出于阗一出葱岭于阗水北行出葱岭河注蒲海不流洑至临洮出焉今洮水自南来非蒲明矣询之土人言于阗葱岭水其下流散之沙碛又有言河与天河通寻源得织女支机石以归亦妄也昆仑至嵩高五万里阆风元圃积瑶华盖仙人所居又何耶唐史土蕃传河上流由河洪济梁南二千里水益狭春可渉秋夏乃胜舟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而四下曰紫山古所谓昆仑其言颇然止称河源其间云国家敞天威亘天所覆焘无间海内外冠带万国罔非臣妾视汉唐为不足讶故穷河源去万里若歩闺闼嘻盛典也不可不志因志之都实族女真富察氏统乌思藏路暨招讨都元帅凡三至吐蕃库库楚今除甘肃行省参知政事是歳八月初吉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臣潘昻霄谨述柯九思序云河源有志自本朝始前乎此曷为未有志河源者道路辽阻所传闻异辞莫能防河之源也山经曰敦薨之水西流注于泑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陬实惟河源而水经载河出昆仑经十余国乃至泑泽山经又称阳纡之山河出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穆天子传亦云阳纡之山河曰冯夷所居是惟河宗氏释氏西域志称阿耨达大山上有大渊水即昆仑山也地里志亦称昆仑山在临羌西而汉书载河出两源或称有或称无而河源所着异同况世殊代易名地亦异终莫能有究之者我太祖皇帝二十有一年春正月征西夏夏取甘肃等城秋取西凉府遂过沙陀至黄河九渡按昆仑当九渡下流则昆仑固已归我职方氏矣宪宗皇帝二年命皇太弟实喇帅诸部军征西域凡六年辟封疆四万里于是河源及所注枝出者尽在封域之内当时在行有能记其说皆得于目击非放也逮世祖皇帝功成治定天下殷富遂命臣都实置郡河源故翰林侍读学士潘公得究其详实搜源析而作斯志乃知更昆仑行一月始穷河源于戯当四海混一之盛闻广见覈致数千载莫能究者俾后世有考而传信焉岂斯文之光实家无疆之休也公之子诩能不坠其先业増光而润色之至顺间以同知嘉定州事来吴将刋是书行于世属九思叙其说于篇端元统元年冬十有一月日南至奎章阁学士院鍳书博士文林郎柯九思序
皇太子署牒
国朝政事正六品以下官中书奉勑署牒以命之牒具中书官位最尊者令也署牒者自丞相以下而不敢以烦令惟皇太子立必兼中书令枢宻使皇太子既受册即中书上日独署一牒明日省臣以其名闻天子即以宣命超拜五品官其人自非素亲近有誉望取于羣臣者不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