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丛语

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毗,东望长右,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Φ,其名曰朱,其鸣自号,见则其国多放士。放,逐也。怀王之世,谓屈原也。青丘国有奇鸟,不详其状。鸱朱或为鸟鹅,或为鸣鹊,皆非也。
第十三篇云:“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仲文献诚言,姜公乃见猜。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竹书纪年》:“尧欲禅舜,共工、鲧谏以为不可。舜即位,殛《鲧》于羽山,流共工于幽州。”《海内经》云:“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神异经》云:“西北荒有人,人面朱髯,蛇身人手,四足,食五谷、禽兽,顽愚,名曰共工。东方有人焉,人形而身多毛,自解水土,志加通塞,为人自用,欲为欲息,名曰鲧。”下云:“仲文、姜公,未详。”
柳子厚诗云:“空斋不语坐高舂。”薛能诗云:“隔江遥见夕阳春。”或云见舂米,大非也。
《淮南子》云:“日至于虞渊,是谓高舂。”注云:“虞渊,地名。高舂时始戌,民碓舂时也。”“至于连石,是谓下舂。”注云:“连石,西山名,言将暝,下民悉舂,故曰下舂。”
古乐府陆瑜有《仙人览六箸篇》:“九仙欢会宾,六箸且娱神。戏石闻余地,铭山忆旧秦。避敌情思巧,论兵势重新。问取南皮夕,还笑拂棋人。”初不晓何戏。
《西京杂记》云:“许博昌,安陵人,善陆博,窦晏好之,尝与居处,法用六箸,或谓之究,以竹为之,长六分。”王逸解《楚辞》云:“投六箸,行六棋,故为六博。以篦作箸,象牙为棋,丽而且好也。”《说文》云:“六箸,十二棋也。”
鲍昭《行药至城东桥》诗,五臣注云:“昭因疾服药,行而宣导之。”杜甫《舟中伏枕》诗云:“行药病涔涔。”汉许皇后云:“我头岑岑,药中得无有毒乎?”
“金虎”二字,所用不同。张平子《东京赋》云:“周姬之末,政用多僻。始于宫邻,卒于金虎。”五臣注云:“幽、厉用小人,与君子为邻,坚若金,恶若虎,卒以此亡。”陆士衡诗云:“望舒离金虎。”五臣注云:望舒,月御也。西方,金也。西方七宿毕、昴之属,俱白虎也。《河图》云:亡金虎,喻秦居也。
陆士衡《诗》云:“大辰匿曜,金虎习质。”甘、石《星经》云:“昴,西方白虎之宿。太白,金之精。太白入昴,金虎相薄,主有兵乱。”
沈存中《笔谈》云:“马融《笛赋》云:‘裁以当{过}使易持。’李善注:‘{过},马策也。裁笛以当马{过},故使易持。’此缪说也。笛安可以为马策!{过},管也,古人谓乐之管为{过}。故潘岳《笙赋》云:‘修{过}内辟,余箫外逶。裁以当{过}者余器,多裁众{过}以成音。’此笛但裁一{过},五音皆具,当{过}之工,不假繁猥,所以便而易持也。”
据《说文》,{过}、挝并音张瓜反,也。不闻以{过}为乐管。潘岳《笙赋》乃用挝字,云:“修挝内辟。”注云:“修长挝大辟开也。”自与“{过}”字不同。言羌人裁之以当马策,言易执持而复可吹也,牵强为说,殊无义理。
汝南陈敬伯路逢归忌,必反邮亭,后坐诛。无禁忌者多谈为缪。注云:“四孟在壬,四仲在寅,四季在子。”今阴阳书云:“辰、戌、丑、未月,子日;寅、申、己、亥月,丑日;子、午、卯、酉月,寅日。”与旧法不同,故不足信也。
杜甫《送高三十书记》云:“触热向武威。”程晓《三伏》诗云:“今世衤能衤戴子,触热到人家。”据《炙毂子》云:“衤能衤戴,笠子也。”《集韵》:“衤能,音奈;衤能衤戴,音戴。”二字,不晓事也。
《望江南》者,朱崖李太尉镇关西日,为亡姬谢秋娘所作,后进入教坊。
和凝尝以宰辅自期,登第之日,名在第十三。后览范质文,大加赏叹,即以第十三处之。场屋间,谓之传衣钵,若禅宗之相付授。其后,质果继凝登相位,亦为太子太傅、鲁国公,绅以为美谈。后,冯当世知贡举,擢彭器资为首,后赠彭诗云:“当时已自传衣钵,羞愧犹为食肉僧。”谓此也。
天福初,窦贞固知贡举。旧制,夜试以三烛为限。长兴二年,改令昼试,贞固以短景难成,文不尽意,失取士之道,奏复夜试。
孙天举云:“尝见吴天用家藏一《易》书,不知何人作,云乾坤毁则无以见《易》,乾坤有毁时,故终之以《未济》。盖乾坤毁则有水火之灾,水之灾多在东南,火之灾多在西北。故西北多山,东南多水,东南之山,皆水冲激而成,有连亘三四十山不绝者,乃地脉也。后兵火失其书,亦不能尽记其说。”
卢思道挽诗独八首,比时人最盛,时人谓之八米卢郎。八米,关中语。岁以六米、七米、八米分上中下,言在谷取八米,取数之多也。
王建《宫词》:“延英引对碧衣郎,红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自问,宫人手里过茶汤。”恐是用红丝砚,江南李氏时犹重之。欧公《砚谱》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此砚多滑不受墨,若受墨,妙不可加。王建集中有作工砚,又作洪砚,皆非也。《云溪友议》载元子芝明经制策入仕,亦有此一篇,未知孰是?
毕景儒有李重光黄罗扇李自写诗一首云:“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销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后细字书云“赐庆奴”。庆奴,似是宫人小字。诗似柳诗。
宋公庠言:“金日殚‘日’字不音弥毕切,只是如字,别无借音。”又言:“人皆言解体音古买反,司马温公读作古隘切。”又云:“父在呼其子为令嗣,侍下呼某房,甚无谓也。”
柳子厚《闻彻上人亡寄杨丈侍郎》云:“东越高僧还姓汤,几时琼佩触鸣。空花一散不知处,谁采金花与侍郎。”盖用慧休《菊问赠鲍侍郎》诗云:“玳枝兮金英,绿叶兮紫茎。”鲍照有答诗,《类文》题作《菊问》,照集又云《赠答》。
姓氏之学,莫盛于《元和姓纂》。皆自南北朝,以官职富贵相高。溢至于唐,崔、卢、李、郑,纠纷可鄙。若以圣贤所本,如子姓、妫姓、姬姓、姜姓之类各分类,圣人受姓所从来,以讫《春秋》所纪,用《世本》、《荀况谱》、杜预《公子谱》为法,则唐、虞三代列国诸侯,俱可成书,此似是太史公欲为而未就者耳。汉以后,精力博求,不难考其渊源至今也。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正义》谓方牍简策。《周礼内史》:“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郑司农引《春秋传》:“王命内史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策谓以简策书王命。”又云:“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王制禄,则赞为之,以方出之。”注云:“赞为之,为之辞也。以方出之,以方版书而出之。”杜子春云:“方直,谓今时牍也。”《仪礼聘礼》:“束帛加书将命,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名,书文也,今谓之字。策,简也。方,版也。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谓若《尧典》、《禹贡》,达此名使知之。或曰:古曰名,今日字,使四方知书之文字得而读之。
南山宣律师《感通录》云:“庐山七岭,共会于东,合而成峰。”因知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句,有所自矣。
传《新唐书李德裕》:“德裕徙镇海军代王。先是大和中,漳王养母杜仲阳归浙西,有诏在所存问。时德裕被召,乃檄留后使如诏书。入为尚书左丞,而漳王以罪废死,因与户部侍郎李汉共谮德裕尝赂仲阳导王为不轨,帝惑其言。”窦革《音训》云:“杜牧作《杜秋》诗,乃云:‘漳王得罪后,秋,始被放归本郡。’疑即仲阳也。与此不同,似牧之之误。”《南部新书》云:“杜仲阳,即杜秋也。始为李侍人,败填宫,亦进帛书,后为漳王养母。大和中,漳王黜,放归浙西。续诏令观院安置,兼加存恤,故杜牧有《杜秋》诗称于时。”此说与牧之合。《漳王凑传》:“黜为巢县公。时大和五年也。命中人封诏,即赐且慰曰:‘国法当尔,无他忧。’八年薨,赠齐王。郑注后以罪诛。帝哀凑被谗死不明,开成三年,追赠怀懿太子。”盖大和五年,漳王虽黜,尚特诏赐慰云。故德裕“檄留后使如诏书”,至八年废死后,德裕方被谮也。恐牧之诗不误。
蒋防作《霍小玉传》,书大历中李益事。有一豪士,衣轻黄衫,挟朱筋弹。李至,霍遂死,乃三月牡丹时也。老杜有《少年行》二首,一云:“巢燕引雏浑去尽,红花结子已无多。黄衫年少宜来数,不见堂前东逝波。”考作诗时,大历间,甫政在蜀,是时想有好事者传云,作此诗尔。
兰亭惟定武旧本最佳。薛帅别刊木易之。新本“湍”、“流”、“带”、“石”、“天”五字,损,可以验,旧本皆全。
杜甫《忆李白》诗云:“俊逸鲍参军。”亦有讥焉。鲍昭《白辞》一篇,白用之。杜又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如“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乃阴铿诗也。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神衔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强良。”“亦在畏兽书中。”此书今亡矣。
《宜都山水记》:“亻艮山溪有釜滩,其石大者如釜,小者如钴镆。”柳子厚《钴钅母潭记》“钅母”字,字书无之。《集韵》:锄、钴,并音胡,黍稷器。夏曰瑚,商曰琏,周曰簋。又,钅莽,音满补反。钴钅莽,温器。言潭石如此大小尔。
《高氏小史》云:“周,字彦伦,始置四声切韵行于时。”
《南部烟花录》,文极俚俗。又载陈后主诗云:“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此乃唐人方域诗,六朝诗语不如此。《唐艺文志》所载《烟花录》,记幸广陵事,此本已亡,故流俗伪作此书。与裴《传奇》载秦人事乃赋唐俚诗无异。
李义山《定子》诗:“堪笑吃虚隋炀帝,破家亡国为何人。”《北里志》:“刘泰娘门有樗树,赠诗云:‘寻常凡木最轻樗,今日寻樗桂不如。汉高新破咸阳后,英俊奔波遂吃虚。’”
老杜《望岳》诗云:“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述征记》云:“柏谷,谷名也。汉武帝微行至谷中,无回车地,夹以高原,柏林阴翳,穷日幽暗,殆弗睹阳景。”凤翔岐山。《禹贡》云:“治梁及岐。”又曰:“荆岐既旅。”其山本以有两岐,故呼为岐路之岐,今俗犹呼为箭岭。出《唐史》,系《地理志》。
谚云:“干星照湿土,来日依旧雨。”王建《听雨》诗云:“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照泥星出依然黑,淹烂庭花不肯休。”
李义山《柳枝诗》序,有“湔裙水上”之语。《北史》:“窦泰母梦风雷有娠,期而不产,甚惧。有巫者曰:‘度河湔裙,产子必易。’便向水所。忽见一人云:‘当生贵子,可徙而南。’母从之。俄而生泰。及长,为御史中尉。”(别见《荆楚岁时记》。)
徐浩会稽诗云:“法士多环能。”盖言异能也。鲁直谓能乃三足鳖,言僧似鳖耳。虽似戏语,然能有二音,皆通,不必指能是鳖也。后汉《黄琬传》云:“旧制,光禄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异行。时权富子弟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以穷退见遗,京师为之谣曰:‘欲得不能,光禄茂才。’”注云:“能,乃来切。”
范文正守鄱阳,喜乐籍,未几召还,作诗寄后政云:“庆朔堂前花自栽,为移官去未曾开。年年忆着成离恨,只托春风管领来。”到京,以绵胭脂寄其人,题诗云:“江南有美人,别后长相忆。何以慰相思,赠汝好颜色。”至今,墨迹在鄱阳士大夫家。
肃宗乾元二年,史思明与诸将期会汴州。李光弼巡河上诸营,闻之,还入汴州,谓节度使许叔冀曰:“大夫能守汴州十五日,我来救。”光弼还东京,思明至汴,叔冀战不胜,遂与濮州刺史董秦降,思明待之甚厚。《新书》云:“董秦夜挈五百人归光弼,诏加殿中监,赐姓李,名忠臣,即天宝末骁将也。粗暴不知书,晚污朱Г伪命,诛。”玉川子《月蚀》诗云:“岁星主福德,官爵奉董秦。忍使黔娄生,覆尸无衣巾。”详味此句,董秦当是无功而享厚禄者。如此者多,不知玉川子说李忠臣何也?
李太白《平虏将军妻》诗云:“古人不唾井,莫忘昔缠绵。”李济翁《资暇录》云:“谚有曰:‘千里井,不反唾,或云М。’言昔人经驿舍,反马余М于井,后经此井,汲水,为М所哽。”
国朝用汉腊,盖冬至后第三戌,火墓日也,是为腊。己酉年闰八月冬至后第三戌,乃在十一月末,太史局著历,遂以十一月第三戌为腊。识者云:古法遇如此闰岁,即以第四戌为腊,腊不可在十一月也。癸亥年合闰三月,遂闰四月。南渡后,图书散失所致。
尝闻习海者云:“航海自二浙可至平州。闻登州竹山、驼基诸岛之外,天晴无云,可远望平州城壁。今自二浙至登州与密州,皆由北洋,路极险恶,然有自胶水镇三日而抵明州定海者。”杜甫《后出塞》云:“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及《昔游篇》云:“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吴门转粟帛,泛海凌蓬莱。”其事可见。
《名山记》云:“松有两鬣、三鬣、五鬣者,言如马鬣形。”李贺有《五粒小松歌》云:“新香几粒洪崖饭。”“五粒”,未详。
潘岳《秋兴赋》云:“斑鬓彪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五臣注云:“彪,发下垂貌。”《说文》云:“白黑发杂也。”李善注云:“彪作髟,音方料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