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楚斋续笔

  
  书灯
  予自十一岁至廿八岁,在书房读晚书,每晚青灯一盏。先文庄公严禁点烛,并言从古至今,只有书灯而无书烛,如欲点烛纔念书,终身必不能念出书来。其事虽小,极为读书不读书之关系。后来声木以先文庄公之谕,验之他人,果然如此,始信先文庄公当日严禁之有由也。
  
  甲子各省教会势力
  甲子十一月廿九日,基督教徒谓之耶稣圣诞日,上海各教会发出传单,中云:「基督教自公历壹千捌百伍拾捌年,即南宋庆元肆年,中国政府允许各国传教后,现在中国之天主教有主教伍拾人,神父及女教士壹千叁百人,基督教有教士壹万捌千人,受圣餐教徒叁拾伍万人,受洗礼教徒柒拾万人,新旧大小教会捌千捌百捌拾陆所,教会小学伍千玖百贰拾捌所,教会小学生拾陆万零玖百玖拾壹人,教会中学玖百陆拾贰所,教会中学生贰万贰千伍百陆拾玖人,教会高等以上学校叁拾捌所,教会高等以上学生壹万壹千柒百玖拾人,教会医院叁百贰拾陆所,施医地点叁百肆拾肆所,教会看护学校壹百零陆所,看护学生壹千叁百捌拾人,青年会叁拾捌所,会员伍万捌千捌百拾贰人,学校青年会壹百捌拾叁所,会员贰万肆千贰百叁拾伍人,教会出版物甚多,但以《时兆月报》、《通问报》为最巨。」云云。据教会自己所说,现在耶稣教会,在中国势力仍非小也。
  
  无名氏诗句
  山东省城金波门,宋曾南丰祠、张勤果公曜专祠,皆在焉。有□□□□□□《济南纪事诗》中有云:「寿世文章胜功业,崇祠还欲傍南丰。」大足为文人吐气,意味颇耐人思索。
  
  金农等字
  钱塘金冬心□□农、泾县包慎伯明府世臣,字体皆太诡异,堕入恶道,虽各有所本,终非所宜。金习《谷郎》、《爨宝子》及《中岳庙》等碑,包专习唐武后所书《升仙太子碑》。明府《艺舟双楫》中,论书之语颇高,所书不逮所论,实不可以道里计。其所自书、自监人刻成之《小倦游阁法帖》全石,虽间有损字,尚未残缺,现存扬州江西富商□□萧怡丰家,久无拓本。光绪□□年,合肥蒯礼卿观察光典与怡丰家相识,曾借拓壹百分,今亦不知流落何所矣。
  
  曾国藩论文语
  曾文正公《致吴南屏书》中有云:「仆尝称古文之道无施不可,但不宜乎说理耳。」云云。吴挚甫京卿《致马通伯学部书》中亦有云:「文章不宜谈理,此前哲微言,执事最不信此语,究其谈理之作,实亦不能工也。」云云。声木谨案:桐城文家虽喜言宋儒之学,然义理、词章、考据三者并立,不偏重义理,所以能独立千古。桐城诸老以文学授受者,几徧天下,予别撰《桐城文学渊源考》十三卷、《引用书目》一卷、《名氏目录》一卷、《撰述考》四卷详言之,而传其义理者无人。道咸之间,方植之明经东树目见汉学流行,其焰甚炽,毅然欲兴复宋学,传授徒党,以与之抗,并撰《汉学商兑》□卷以攻之。卒之其文章一传而为戴存庄孝廉钧衡、方存之京卿宗诚,天下犹知其人。其理学一传而为苏厚子征君惇元、文锺甫茂才汉光,乡曲之间,尚不知其名氏,显分轩轾矣。
  
  陈夔龙诗句
  贵阳陈小石制府夔龙《咏怀》诗中有云:「一琴一鹤寻常事,清献当年浪得名。」云云。其生平甚以清廉自负,亦颇为一时所称,而诗之语意,亦有所本。宋刘章曰:「臣书生,无他长,惟菲俭自度。晏婴一狐裘,三十年不易,人以为难,臣以为易。」见于□□□□□□□是以清廉自负者,自宋已然矣。
  
  曾国藩论吴汝纶
  桐城吴挚甫京卿汝纶《吴先生尺牍》中有云:「某任冀州时,有三起盗案,逾期未获,实心愧。前任冀州李鉴堂中丞秉衡善于捕盗。」云云。自言之不讳,实为人所难。予在济南谋食时,闻王古愚孝廉振垚言,曾闻曾文正公当日论幕中人材,言及京卿,有「只宜读书作文,短于政事,材不宜为官」之语。知人则哲,曾文正公之言,所见远矣。
  
  明邵宝学史
  明人撰述迂谬,颇多可笑者。如邵宝撰《学史》十三卷,其以十二卷象十二月,多一卷以象闰,每卷或三十条,或廿九条,以象月之大小,且取日格一物之义。《四库提要》中,言其殊可不必如此,洵为卓见。古今撰述奚止千万,孰有如是之胶固鲜通者乎。至其书之佳恶,姑勿论也。
  
  魏茂林撰述
  魏笛生观察茂林□□人,□□□□进士,官直隶永定河道。向只见其《骈雅训纂》十六卷、《识语》一卷,注释甚为博洽,尝疑其撰述决不止此。后读钱塘戴文节公熙《习苦斋古文》,中有《房师魏笛生先生七十寿序》,言观察所撰,尚有《易贯》六卷、《别雅辑证》四十卷、《覃雅》□卷、《礼因》一卷、《文法一揆》六卷、《广腋》□卷、《天部类腋》四卷、《国朝四十七科同馆诗赋题解》十四卷、《天部二十九闻》□卷、《重校袁文笺补》四卷、《帐中编略》□卷,此书自秦汉六朝以来经史子集诸大部[书]荟萃(书)贯串,搜罗剔抉,丹黄甲乙,数十年迄未成书,盖类书也。复有《类海探源》□卷,内分廿九门,此少作,亦类书也云云。据戴文节公所述,信乎观察闻见宏富,撰述等身,惜乎多未刊行。予所见者,仅《骈雅训纂》、《别雅辑证》、《国朝四十七科同馆诗赋题解》三种。后二种虽刊,未见他家著录。
  
  皇舆表
  《钦定皇舆表》十六卷,卷一、卷三、卷四、卷六、卷七、卷十一、卷十三、卷十四、卷十六各分上下二卷,实廿五卷,内府刊本。原装绽廿四本,四布函。康熙四十三年,礼部尚书喇沙里奉勅编辑。其书本表格体例,清晰易览,考证详明,洵非私家撰述所可比拟。惟有一弊,全书中空白太多,徒占篇幅,若改为直行,可省四之三。书仅六本,取携既便,价值亦廉,惜无人为之改制。诚能得稍明撰述体例者,即可从事,尚不难也。
  
  谐声别部
  南昌喻端士编辑新城王文简公士祯《皇华纪闻》、《陇蜀余闻》、《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分甘余话》六种中论诗之语,分志趣、风雅、感概、考证、评论、汇编六门,每门一卷,《汇编》分上下二卷,乾隆己酉五月,信江枕山亭自刊本。一本名《谐声别部》,一本名《分类诗话》。一人所辑,同时所出,而序文、例言,两书一字不易,亦无一言言其更名,是真不可解矣。王文简公当日以避世宗宪皇帝庙讳,以前刻书者,皆改为「士正」,读者往往读「正」字为去声而不知非也。《汉书·律历志》「子为天正」,《王莽传》「人民正营不安」之意,「正」字皆音征。以「正」字代原名者,正取其音同耳,不然,何取以「正」字代用?自奉谕改名为「士祯」,益见王言之如纶矣。
  
  史澄诗句
  番禺史穆堂宫允澄,撰《趋庭琐语》八卷、《退思轩试帖》二卷、《诗存》一卷,光绪乙酉,继园自刊本,附于其父春林□□善长《味根山房全集》后。其诗存仅七言绝句一百首,皆以「七十老翁何所求」为起句,历叙自己生平,即自述诗,而又别开生面,文人狡狯,故无奇不有。然此种诗,年老之人以之为游戏则可,决无佳诗,更难传世行远也。
  
  黄任诗注本
  永福黄莘田明府任以诗名一世,后人颇有仿效其体制,所撰《香草笺》一卷、《秋江诗集》六卷。《秋江诗集》一名《香草斋诗集》。《香草笺》有云窗主人注,析分三卷,《补遗》一卷,后附明府之女黄淑畹、外孙女林羣玉《绮窗余事》一卷,嘉庆己巳,宝章堂原刊袖珍本。复有寄闻轩注《香草笺偶笺》二卷,甲寅,福州宏文阁石印袖珍本。陈应魁注有《香草斋诗注》六卷,嘉庆甲戌,永阳戆窝原刊写字本。王元麟注有《秋江诗集》六卷,道光癸卯,东山家塾原刊本。明府孙婿叶梦苓字景西,号松根,侯官人,乾隆壬午举人,官凤山县教谕,复有《香草斋诗注》□卷。声木搜求多年,迄未得见。后见□□□□□言,梦苓与其次子殿材字绍能,于乾隆五十一年,台湾匪人林爽文滋事,父子俱被执,骂贼而死云云,是不特博闻之士,其忠烈更堪与日月争光。明府之诗,笺注之本有五家之多,亦可见其脍炙人口,留垂天壤矣。
  
  溆浦三贤诗文钞
  向师棣字伯常,溆浦人,诸生。同治三年,入曾文正公幕府,任以支给,出入数百万,无丝毫紊乱。曾文正公甚器之,委署上元县知县,不就。后忽遘奇疾,曾文正公虽军书旁午,日必数视之。及卒,挽以联云:「与舒严并称溆浦三贤,同蹶妙年千里足;念吴楚尚有高堂二老,可怜孝子九原心。」云云。溆浦三贤之说,在曾文正公当日,不过偶尔一言,后人竟据为典要。□□朱□□光恒,编辑《溆浦三贤诗文钞》十三卷,□□□□□□楚善书局刊本。所谓三贤者,即舒焘《绿猗轩诗文钞》六卷,严咸《受葊诗文钞》五卷,向师棣《涵古楼诗文钞》二卷。舒焘字伯鲁,山东登莱青道舒梦龄长子。严咸字秋农,通政使严正基之子。三人皆年少,以才学鸣一时,亦皆妙年同死。故曾文正公云尔,盖深为惋惜之也。
  
  庐州江防同知衙署
  粤匪未兆乱以前,民物殷富,士大夫提倡风雅,争筑园亭,以为燕游之所。衙署中尤数见不鲜,虽官小如郡丞,亦有自得之乐。据东乡吴兰雪刺史嵩梁《香苏山馆诗集》自注谓:「吾郡江防同知驻扎无为州,署中有梅花壹百贰拾树,南楼可眺望九华诸山。」云云。系当时送薛画水司马之官无为州而作,令人有缅想太平之盛。
  
  春雨堂丛书
  北宋黄庭坚刊集,集后附其父黄庶《伐檀集》二卷,久为名教所不容。《四库提要》极为诋斥,析出别录于前,最为允协。不谓后来刊集,仍有遵行之者。同治元年二月,宝应朱百臻畐卿、百和炳卿、百禄宜卿兄弟刊其父铨甫□□士端《春雨堂丛书》七种。其高祖朱之玑怀堂,撰《枣花书屋诗集》一卷,附于其父《吉金乐石山房诗集》后,且并未列目。其祖父朱毓楷幼则,撰《读书解义》一卷、《附》一卷,列目第四种,在其父撰述三种之后,又在《吉金乐[石]山房文集》之前。此等不伦不类编置刊本,不知何所取义。朱百臻等刊于同治元年,不应不知黄庭坚附刊其父《伐檀集》于集后之谬而仍踵行,殊不可解,或亦未曾读《四库提要》之过欤。
  
  生香花蕴合集
  海宁俞俨字生香,撰诗集廿四卷。娶妇乌程徐静安,字花蕴,撰诗集四卷。妇归生香十四年卒,生香合刊其夫妇诗,名其集曰《生香花蕴合集》,道光丁亥刊本,亦集部别开生面者也。虽云锺于情,然于古今撰述体裁全未看见,故有此等奇异命名,真乡曲士之尤者也。
  
  姚莹行述
  姚慕庭明府浚昌,撰其父石甫廉访莹行述,多至万余言,专言居官政绩,于文学概置之不道,殊为乖谬。他人无文学可纪,□言事功可也。若廉访文学,未必无可纪之价值,行述中无一字言及。明府深知撰述体例,不知其何以如此,殊不可解。
  
  文廷式大考第一
  光绪廿年,岁在甲午,翰詹大考,萍乡文芸阁学士廷式得一等第一名。合肥蒯礼卿京卿光典炯知其源委,心不能平,语人曰:「某年玉皇大帝考十二属,兔子取了第一,大众莫测究竟,那知月里嫦娥在玉皇大帝处递了条子。」闻者咸为之喷饭。草野传闻,说者谓考试之日,德宗景皇帝亲书一条,交阅卷官,文云:「文廷式不许入二等,崔国因不许列三等。」国因亦果于是考革职。德宗景皇帝瑾妃、珍妃,原系同胞姊妹,他他拉氏,满州镶黄旗人□□侍郎长叙女,志文贞公锐之妹。瑾妃于宫内屡有乞请,珍妃尤有宠于德宗景皇帝。学士馆于志文贞公家,两妃从之读书,因是代为请求,推此屋乌之爱。本年十月,两妃特奉孝钦显皇后懿旨,以近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事,均着降为贵人,云云。海内人士,益信当时之事,人言啧啧,确有原因,非齐东野语可比也。
  
  明七子等名氏
  明王世贞字符美,太仓州人,嘉靖丁未进士,历官至刑部尚书,为嘉靖七子之领袖。初,元美以结诗社,定社中诗友为七子,曰□□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廷相□□□□王九思□□□□康海□□后又改为前七子,又称宏治七子。后七子曰□□李攀龙□□□□王世贞□□□□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谢榛□□又称嘉靖七子。又后五子,则南昌余曰德德甫、蒲圻魏裳顺甫、歙县汪道昆伯玉、铜梁张佳允肖甫、新蔡张九一助甫。广五子,则昆山俞允文仲蔚、浚县卢柟次楩、濮阳李先芳伯承、孝丰吴维岳峻伯、南海欧大任桢伯。续五子,则阳曲王道行明甫、东明石星拱辰、从化黎民表维敬、豫章朱多煃用晦、常熟赵用贤汝师。末五子,则□□□用贤□□京山利瓦伊桢本宁、鄞县屠隆纬真、南乐魏允中懋权、兰溪胡应麟元瑞。其又广为四十子,皆元美一人所主持。其当时奔走天下士,一时诗流皆望其品题,得其一言以为轻重,非高才博学,焉能如此。惟恩怨过于分明,临清谢榛茂秦诗本极工,本在七子结社之列,乃因兴国吴国伦诋明卿为粪土小嫌,遽摈之,不得与于七子、五子之列,而《四溟山人集》□卷,终在天壤。
  
  长元吴三县地丁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