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苌楚斋续笔
苌楚斋续笔
芜湖汤鹏铁画
近数十年之间,南北各省,竞尚芜湖铁工汤鹏所作铁画。相传汤鹏居与画师为邻,日窥其画,画师呵之,谓尔亦能作此乎。鹏愤而归,闭户研求揉铁作画之法,越十年乃成。由是名闻远近,好事者争相购置。今世所传铁画,山水、花木、虫鸟不等,凡有「天池汤鹏」四字及年月上款者,尤为罕见。皆以木范之,悬于虚壁,以为屏障,身价颇高。然皆径尺小景,罕有巨幅,更罕有字联。闻其巨幅,必逾月累日始成,生平不多作。又有合四面以成一镫,名为铁灯,亦不易得。屡见于国朝名人诗文集中,梁山舟学士同书更以一诗详纪其事,一时同人倡和甚广。予见铁画甚多,实皆赝质。汤鹏虽负此绝业,然创之者难,传之者易。近世芜湖铁工,多能善传其法,依式仿造,与汤鹏所铸无异。既无图章款识之可言,直可以伪乱真。有谓汤鹏殁后,其法不传者,非也。造此语者,大抵为贩卖古玩之人,以见铁画非汤鹏不可,藉以愚人,不加考求。近世相传,考验汤鹏铁画之真伪,谓自根至杪及四旁,皆一气呵成,无断续之迹,不容以铁钉钉入,以资接续,始为真汤画。以此验真伪,亦殊不尽然。本地铁工高手,多能照此仿制,不难惟妙惟肖,真赏鉴家或能辨之。芜湖县城北门外之人,多业铁工,夙精以水点钢之法,亦名闻远近。闻北门外有一井,其水稍带红色,铁工必以此水点钢乃成,他水则否。自近年洋钢盛行,芜湖铁工之业悉为所夺,业铁之人星散,井亦不治将涸矣。芜湖专门铁业绝,学因之将绝。予拟编《铁画谱》一书,备载题画诗文,钞撮仅数十页,未能成书。后思此种谱录,亦可不作矣。
元杨维桢等诗句
元杨铁崖□□维桢《古意》诗云:「买妾千黄金,许身不许心。使君自有妇,夜夜《白头吟》。」云云。会稽王笠舫明府衍梅《和孟郊古别离》诗云:「黄金最轻薄,买取别离愁。不若长贫贱,同心到白头。」云云。声木谨案:此二诗寓意深厚,造语警辟,颇得齐梁遗意。使富贵子弟皆喻此旨,则善矣。
明方于鲁试墨法
《冷庐杂识》谓明方于鲁《墨谱》之言谓:「试墨如试金,当略其色泽,求其神气。其法用紫石研,注水涓滴,同磨多少。同磨之一缕如线而鉴其光,紫为上,黑光次之,青又次之,白为下。黯沕无光,或有云霞气,又下之下也。」此数语,可为相墨金针。」云云。声木谨案:墨为文房四宝之一,文人所必需,墨之佳恶所关匪轻。此数语言简意赅,不难仿试,故录之于此。
吴俊卿画册题语
予见安吉吴昌硕二尹俊卿书画册十二帧,后有自跋云:「十数年前,予曾为潘硕庭谱弟画八纸。硕庭作古,收藏云散,画亦辗转归于子安仁兄,因属书四叶,以成是册。唯硕庭墓木已拱,追思往事,为之喟然。乙巳新秋,附记于是。」云云。声木谨案:二尹善画工篆刻,为一时称最。今虽死,纔数年也。书画之册,由硕庭归于子安,又由子安归于某家。区区一书画册,二三十年间,已三易其主。物之聚散虽无常,而易姓之速,诚有令人惊且笑者矣。
陈廷敬为妾遗属
泽州陈文贞公廷敬,字子端,官至□□□大学士,为国初名臣。予见其亲笔楹语一幅,眷念其故妾孔氏不已,其文云:「廷敬遗属:大儿谦吉,次儿豫朋,乳名国瑞,谨听吾属:亡妾孔氏,贫贱相从,二十余年。于康熙十五年十月廿五日,终于京师邸寓,后日柩归原籍,当卜地权葬。我恸念其无儿无女,孤魂无依,我死后,必祔葬孔氏于我墓中。如不遵我遗命,是悖逆不孝,我灵必殛之。伯叔昆弟,远近族属,亲友人等,申白所在官司,以大不孝论罪。我死后,有敢藏匿此遗属,希图灭迹者,有人举发到官,亦以大不孝论罪。康熙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付儿豫朋收执。同日书三幅,一付谦吉,一付豫朋,一付弟廷继、廷愫、廷扆、廷统、廷弼、廷翰收执。诸弟多在家,止有廷统在京,俟后日公同付与,我暂留笥中。其一幅,豫朋尚小,付妾江宁李氏收执,豫朋长成,给与收执。经筵讲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泽州陈廷敬自书遗属,时年五十九岁。」下有花押一,曰「敬」。又有小字二行,文云:「同仆人杨进、王镇畅、锡珍付执。」云云。声木谨案:玩其文义,似皆为其大儿谦吉而发。想当孔氏生时,嫡子事庶母,即未能尽礼,故于孔氏故后,作此遗属,以谕其子谦吉。想谦吉性同枭獍,不善仰承父志,不孝之罪无可逃逭,故陈文贞公遗属中,防备如是周密,惟恐其子谦吉之不遵。设当时谦吉不孝,不至如此之甚,陈文贞公亦未必如此预为防备。可谓煞费苦心,以为孔氏。谦吉无论矣,陈文贞公所为,君子亦不能无讥焉。
劝学篇
《荀子》中有《劝学篇》一章,乃全书之篇名。东汉蔡邕撰有《劝学篇》一卷,见于《汉志》,书虽不传,是以《劝学篇》为专书矣。光绪□□年,南皮张文襄公之洞亦撰《劝学篇》二卷,实为沿袭秦汉旧籍名义,曾进乙览,颇盛行于时。外间传闻,为绵竹杨锐所代撰。锐于光绪戊戌八月六人之狱弃市,张文襄公为之流涕三日。声木谨案:张文襄公《广雅碎金》诗中自注云:「仁寿学生毛席丰,绵竹学生杨锐,华阳学生范溶,皆高材生,召之从行读书,亲与讲论,使揅经学。」云云。据此,则外间传闻不为无因。杨锐字叔峤,光绪己丑举人,官内阁中书,后以参预新政,赏加四品卿衔。
曾国藩奏议
《曾文正公奏议》□□卷,颇为外间所称诵,并非名不副实,实论者言过其实。每谓之可追迹古人,为数百年来所仅见,窃恐未必然也。其中实多系幕僚代拟之稿,曾文正公所亲为裁定者甚少,然则所誉者,并非曾文正公本人,实誉其当日之幕僚。其幕僚如薛叔耘副宪福成,言奏议之稿,多非曾文正公亲笔,云云。吴挚甫京卿汝纶,亦言在燕之稿,多其所拟,未可鱼目混珠,云云。但他人奏议,多出于俗儒所为,文正笃好古文,幕中多系古文高手,即代拟之作,比之他人,诚为足贵。外间多有自为选本,以为揣摩之用者。遵义黎莼斋观察庶昌亦欲专选一本,商体例于吴挚甫京卿。京卿谓:《曾文正公奏议》,薛副都福成选本最善,尽去他人之作,及无关得失者,专存《曾文正公奏议》之真。即再选,亦无加于此,云云。见于《吴先生尺牍》中。声木谨案:据此,则薛氏选本最善,专存曾文正公之真。世以《曾文正公奏议》为法者,取于此已足矣。
二品教官
《药禅室随笔》云:「南皮张文达公任漕督时,钤小印曰『二品教官』,其风趣可想。」云云。声木谨案:丰润张安圃督部仁骏,任广东巡抚时,尝语人曰:「此乃二品教官耳。」盖以粤省公事,事无巨细,皆总督专主,巡抚位同虚设,故为此牢骚语。湘阴郭筠仙侍郎嵩焘,曾任广东巡抚,扼于总督瑞文庄公麟,一志未展。于去任时,力请裁撤同城巡抚,以之入告,未允。殆至光绪□□年,始奉旨行之。
丁亥诗钞
高邮王石臞观察念孙撰述,刊入《高邮王氏四种》中,久已流传海内。又撰有《丁亥诗钞》一卷,诗共廿首。当时其子敬之原有刊本,遭粤匪之乱,传本甚罕。江阴缪筱珊太史荃孙购得其本,于宣统元年重为刊行。卷末有王敬之跋,云:「先观察少为考订声音,文字训诂之学,吟咏乃其余事,间为里党诗友涉笔。逮通籍后,辍不复为。此册题曰《丁亥诗钞》,盖二十四岁时作也。先观察以诗法教敬之者备矣,敬检遗着,付诸枣梨,用志庭诰。道光十四年甲午孟冬,男敬之泣书册末。」云云。声木谨案:石臞观察一代经师,遗着中惟诗文罕见,虽寥寥廿首,固当珍重视之。予故备录其子敬之跋语,及其刊本年月于此。
有不为斋随笔
桐城光律元方伯聪谐《有不为斋随笔》卷庚云:「释道安与习鉴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向来不得其解,近偶思得之。盖『释』与识同声借之,言普天之下,人皆识己也。凿齿依义答之,亦言四海之人,皆习知己。『释』须借识,『习』则本字不借,故对尤佳,足以胜之。此正如『日下荀鸣鹤,云间陆士龙』之类。东坡《送杨杰》诗云:『三韩王子西求法,凿齿弥天两勍敌。』盖以杨曾为高丽僧义天馆伴,故用其事,可谓精当。惟『凿齿』『弥天』对举,虽曰互文,亦恐未详本意。杨诚斋《过太湖石塘》诗『正缘王事游方外,凿齿弥天未当贤』,亦同东坡。至梁《高僧传》以为习先称,安后对,时人以为名答。盖不得其解,故颠倒之以右释,岂知其固不可倒耶。」云云。声木谨案:此条可补惠定宇征君栋笺注《渔洋山人精华录》不及。
北宋篆隶二体石经
北宋开封篆隶二体石经原石久佚,拓本罕见。山阳丁俭卿舍人晏,于咸丰七年,以制钱数百文,购得元以前旧拓孤本于旧书肆中,见于兴化李□□孝廉祥《媿生丛录》。凡《周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孟子》七经,各有残帙,共得叁百柒拾余张,分装四大册。因撰《北宋二体石经记》一卷,以考证旧文,刊入自撰之《颐志斋丛书》中。后此本辗转流传,于光绪初年,为贵池刘聚卿京卿世珩以伍百金购得。当时舍人复检得其中重复之文叁拾余张,自写目录于后,共计肆拾壹条,另为一册,以寄其子白太守寿昌。太守粘附其父书并目录于后,自为跋语,以记颠末。后予得见此本,因其为北宋二体石经一段故实,故并录舍人寄子之书,及其子太守跋语于后,以资考证。书云:「获碑帖颇多,极有可观。昨从书肆得北宋仁宗时石经,篆隶二体,此即《玉海》所云篆隶二体石经,周密《癸辛杂识》所云一行篆字,一行真书是也。南宋石经在杭州府学,思陵正书今尚有存者,至北宋汴学石经久佚。顾亭林《石经考》虽列开封石经,实未之见,《经义考》亦云佚,竹垞谓沉于黄河之下,杭大宗《石经》,亦云汴石经亡于元末。余所得者,乃元以前旧拓本,《周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孟子》各种。其文小有异同,可资考证。《玉海》等书不言有《孟子》,此可补史志之缺。闻系吾乡屠明经文林旧物,余购藏之,信人间秘宝也。山夫《金石存》仅见过五碑,余所得者,竟有叁百柒拾余张之多,粘缀为四大册,其中有重复者叁拾余张,另为一册,寄汝等以供欣赏,亦快事也。我精神康健,汝母亦好,厚孙、大孙女俱好,家中大小平安。十八日父字。」云云。跋云:「宋开封石经世罕拓本,吾乡吴山夫先生《金石存》云:『尝见四大册于吴门薄自昆家,乃《尚书》、《周礼》、《礼记》、《孟子》文。今又得此五碑,意此碑之存于今者,尚不止此。』考山夫所得,《周易》二碑、《尚书》三碑,后又得《周礼》三碑,盖不及薄氏之半。许珊林先生云:『碑今在河南陈留县,仅存《周礼》卷一及卷五中数石,余经悉亡,盖修学宫时用作瓴甋矣。』是北宋石经,又亡于山夫之后。今家大人既得《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孟子》四大册,又以重复残字缀为一册,缄寄京邸,俾昌等获观。盖较之吴门薄氏所藏,有过之无不及。此册字数虽少,而《洪范》『明作晰』已足正监本作『哲』之伪,其余之足资考证可知。补北宋石经,人间第一本也,谨识而宝之。时咸丰七年,岁在丁巳闰端午日,山阳丁寿昌敬书于宣南寓舍之竹韵轩。」下有印文二,一曰「丁寿昌印」,一曰「白」,即其字也。
优拔贡考例
国朝定制:各省之优贡、拔贡,必须补廪生后,方准应考,附生无应考之例。是以曾文正公家书属曾忠襄公国荃,有「既未补廪,不必应考优贡,致使宗师笑我家外行」之语,而曾忠襄公即于是年得优贡。光绪□□年,溥玉岑侍郎□任江苏学政,考试优贡。江都董逸沧明府玉书,亦以附生径得优贡。科名真有前定,殊难预料。闻以附生径得优拔者,朝考一二等,始能作数。若非是礼部所发贡单,仍只称优生而已,不能以贡称也。
晋元帝笑语
《世说》言晋元帝生子,普赐羣臣。殷羡谢曰:「臣无勋,猥蒙颁赉。」帝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云云。流俗相传,以为我朝高宗纯皇帝之事,特辨正之于此。
以游历为官职
古人有以官爵入图章者,大抵如成亲王之「皇十一子」,王澍之「天官大夫」,张廷玉之「保和殿大学士」,皆崇官厚禄,无异说也。降而至刻某科状元、榜眼、探花、传胪、翰林,犹可云此清班也。降而至刻某科举人、进士,吏、礼部主事,犹可云此正途也。更有下于此者,有以「三次欧洲」、「二次美洲」、「东瀛往返八次」为图章,是直以行路为官衔招牌矣。予于山东候补道武进余亦斋观察思诒所撰之《航海琐记》中见之。
乡试场规等
从前各省乡试之场规,闻为林文忠公则徐所手定,如中有云「士子手持长大烟杆,亦似专为斗狠而来者」之语,是也。各省所立之粥厂,其章程由阮文达公元任浙江巡抚所定,以其章程美善,通行各省。其原定章程,凡煮成之粥,以布滤之不漏水,以着插之不倒,斯为合格,名虽曰粥,实即饭也。二公以经济勋业著名一时,即此等章程亦所手定,其规模之善自不待言,是以无不遵行之,实亦各省罕有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