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能改斋漫录
能改斋漫录
○乾德之号二
杨文公《谈苑》记江南保大中,浚秦淮,得石志。案其刻,有“大宋乾德四年”,凡六字,他皆磨灭不可识。令诸儒参验,乃辅公反江东时年号。后太祖受命,国号宋,改元乾德,江左始衰弱。岂非威灵先及,而符谶将著也?欧阳公《归田录》,记太祖建隆六年改元,语宰相勿用前世旧号,于是改元乾德。其后因于禁中见内人鉴,背有乾德之号。以问学士陶谷,谷曰:“此伪蜀时年号耳。”因问内人,果是故蜀王侍人。太祖由是益重儒士,而叹宰相寡闻也。夫乾德之号二,一辅公,一蜀王衍,未知孰是。
○集灵存仙望仙之名
文忠公《集古录西岳华山庙碑》载其述自汉以来云:“高祖初兴,改秦淫祀。太宗承循,各诏有司,其山川在诸侯者,以时祠之。孝武皇帝修封禅之礼,巡省五岳,立宫其下,宫曰集灵宫,殿曰存仙殿,门曰望仙门。中宗之世,使者持节,岁一祷而三祠。后不承前,至于亡新,寝用邱墟。建武之元,事举其中,礼从其省,但使二千石岁时往祠。自是以来,百有余年,所立碑石,文字磨灭。延熹四年,弘农太守袁逢,修废起顿,易碑饰阙。会迁京兆尹,孙府君到,钦若嘉业,遵而成之。”孙府君讳ギ。文忠云:“文字可读,其大略如此。所谓集灵宫者,他书皆不见,唯见此碑。”余尝观《桓君山赋序》云:“余少时为郎,从孝成皇帝出祠甘泉,河东见郊,先置华阴集灵宫,宫在华山下,武帝所造。欲以怀集仙者王乔赤松子,故名殿为存仙。端门南向山,书曰望仙门。窃有乐高妙之志,即书壁为小赋云。”然则文忠言他书皆不见,岂偶忘君山之云乎?沈休文诗:“既表祈年观,复立望仙宫。”
○博塞字音
按鲍宏《博经》,以博塞之塞,音苏代反。然余考唐李翱《拷υ法》,其采有开十二,塞十一。以开封塞,则不当音以苏代反。《庄子》云:“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亦音苏代反。
○不识撑犁孤涂字
《玄晏春秋》曰:“计君授与《司马相如传》,遂涉《后汉书》。读《匈奴传》,不识撑犁孤涂之字。有胡奴执烛,顾而问之。奴曰:‘撑犁,天子也。言匈奴之号单于,犹汉人有天子也。’予于是旷然发悟。”以上皆玄晏说。及观欧阳文忠公少时,代王状元《谢及第启》云:“陆机阅史,尚靡识于撑犁;枚皋属文,徒率成于<骨皮>。”文忠公以为陆机,盖误也。黄朝英《缃素杂记》,以不知文忠公用撑犁事为恨,盖渠未尝读《玄晏春秋》耳。又《沈元用谢启》云:“读撑犁事而靡识,敢谓知书;问祈招诗而不知,尚惭博学。”然陆机不识撑犁事,竟不知在何书。
○束义
束,其义不一。《论语》曰:“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前人多引《礼》:“男贽玉帛禽鸟,女贽榛栗枣修。”以为束者,束脯也,用束脯以为贽尔。余按,杜恕《体论》曰:“束之业,其上在于不言,其次莫如寡知。”又按,后汉《马援传注》云:“男子十五以上,谓之束。”不可以“束之问不出境”一概论也。《檀弓》云:“古之大夫,束之问不出境。”乃知以束为束脯者为非是。后汉杜诗荐伏湛曰:“自行束,说无毁玷。”注:“自行束,谓年十五以上。”《延笃传注》:“束,谓束带修饰。”
○牙门
孔经父《杂说》记:“突厥,李靖徙牙于碛中。牙者,旗也。《东京赋注》:‘竿上以象牙饰之,所以自表饰也。’太守出则有门旗,其遗法也。后遂以牙为衙。早晚衙,亦太守出建旗之义也。或以衙为廨舍;早晚声鼓,则又谓之衙牌;儿子谓之衙内;皆不知之耳。《唐韵注》云:‘衙,府也’,是亦讹耳。”以上皆孔说。余按《语林》云:“近代通谓府庭为公衙,即古之公朝也。字本作牙,讹为衙。”《诗》曰:“祈父,予王之爪牙。”大司马掌武备,象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为牙旗,出师则有建牙之事。军中听号令,必至牙旗之下。乃知牙者,所以为卫也,义主于此。而孔氏止谓之旗者,不得其说者也。唐《资暇集》亦云:“武职有押衙之目。衙宜作牙,非押衙府也,盖押衙旗者。按,兵书云:‘牙旗者,将军之旌。’故竖于门,史传咸作牙门。今押牙既作押衙,牙门亦谓之衙门乎?”予又按,《南史侯景传》:“景将率谋臣朝,必集行列门外,谓之牙门,以次引进。”牙门始见于此。
○倒行逆施
《史记伍子胥传》:“子胥曰:‘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西汉《主父偃传》亦曰:“吾日暮,故倒行而逆施之。”余按,《吴越春秋》乃云:“日夕途远,吾故倒行逆旅之于道也。”乃知施字即旅字。施字于道无义。《国语》曰:“晋阳处父过宁,舍于逆旅。”潘岳《上客舍议》,亦引语曰:“许由辞帝尧之命,而舍于逆旅。”魏武帝诗曰:“逆旅整设,以通商胃。”乃知逆施可于事言之,至于道路无义也。当俟有识者订之。《左氏传》:“苟息曰:‘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正义》曰:“逆,迎也。旅,客也。迎止宾客之处也。”马融《长笛赋序》曰:“有洛客舍逆旅。”
○李白非蜀人
曾子固作《李白诗集序》云:“白,蜀郡人,初急岷山。”又云:“旧史称白山东人,为翰林待诏。皆不合于白之自序,盖史误也。”余按,杜子美有《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云:“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乃知旧史以白为山东人,不为无据也。故范传正所作《李白碑》,以白“其先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九代之孙。隋末流离,神龙初,潜还广汉,目侨为郡人。”由此观之,则白本非蜀人也。
○玉树
《三辅黄图》云:“甘泉宫有槐,根干盘峙,二三百年物也。即扬雄赋所谓‘玉树青葱’者。”余按,唐刘饣束《隋唐嘉话》谓:“云阳县界多汉离宫故地,有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扬子云《甘泉赋》云“玉树青葱”,指此。后左思讥之,已失。《三辅黄图》以为槐之根干,则又甚矣。
○筠为竹皮
许慎《说文》云:“筠字从竹,竹皮也。”《唐韵》曰:“筠,竹皮之美质也。”《礼记》:“如竹箭之有筠,如松柏之有心。”说者以竹箭松柏,各以皮心为固耳。然古今文士,例以筠配松,何耶?孔颖达亦以筠为竹外青皮也。
○女婿乘龙
《潘子真诗话》云:“杜子美诗‘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为误。引《楚国先贤传》:‘孙携,字文英,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延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乘龙。’言得婿如龙也。故宋景文公诗亦云:‘承家男得凤,择婿女乘龙’,俱用此事。”余尝以潘子真之论为非,盖景文所用,乃是此事。至杜子美诗“女婿近乘龙”,盖用《太平广记萧史传》所谓“弄玉乘凤,萧史乘龙”者是也。
○飞燕在昭阳
西汉赵飞燕既立为皇后,后宠少衰。女弟绝幸,为昭仪,居昭阳。盖《飞燕本传》云尔。唐李太白《宫词》云:“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夫昭阳,昭仪所居也,非谓飞燕耳。其后见唐王睿《松窗录》云:“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命李白为新辞,有‘汉宫谁第一,飞燕倚新妆’之语。”乃知昭阳之本,世所传者误也。然此一联,据《杨妃外传》,高力士摘之以谮李白。
○黄庭博鹅
蔡绦《西清诗话》谓:“李太白诗有误,云:‘山阴道士如相访,为写黄庭博白鹅’,逸少所写乃道德经。”余按,《太白集》有《怀古王右军诗》云:“山阴遇羽客,要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据此诗,则太白未尝误用。何耶?按,本传:“逸少闻山阴道士好养鹅,往观焉。”非山阴道士访逸少也。前诗不特误使黄庭事,尝疑以为世俗子所增。至梅圣俞《和宋谏议鹅诗》亦云:“不同王逸少,辛苦写黄庭。”山谷诗云:“颇似山阴写道经,虽与群鹅不当价。”则知黄庭之误尤分明。
○秋菊落英
蔡绦《西清诗话》,记荆公有“黄菊飘零满地金”之句,而文忠公非之,荆公以文忠不读《楚辞》之过也。以予观之,“夕餐秋菊之落英”,非零落之落。落者,始也。故筑室始成谓之落成。《尔雅)曰:“ㄈ、落、权、舆,始也。”至若钱昭度诗云,“荞麦花残小雪飞”,乃为诗病。
○药名诗不始于唐
蔡绦《西清诗话》谓:“药名诗,世以起于陈亚,非也。东汉已有离合体,至唐始著药名之号。如张籍《答鄱阳客诗》:‘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下枝。子夜吟诗问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以予观之,恐或不然。且药名之号,自梁以来有之。简文帝《药名诗》云:“朝风动春草,落日照横塘。重台荡子妾,黄昏独自伤。烛映合欢被,帷飘苏合香。石墨聊书赋,铅华试作妆。徒令惜萱草,蔓延满空房。”梁元帝《药名诗》云:“戍客恒山下,常思衣锦归。况看春草歇,还见雁南飞。蜡烛凝花影,重台闭绮扉。风吹竹叶袖,网缀流黄机。讵信金城里,繁露晓沾衣。”如庾肩吾、沈约,亦各有一首。乃知药名诗不始于唐。
○青女横陈
荆公诗云:“日高青女尚横陈。”横陈二字,见宋玉《风赋》“横自陈兮君之前”及《楞严经》。夫青女者,主霜雪之神也。故《淮南子》云:“至秋三月,青女乃出,降霜雪。”高诱注云:“青女乃天神,青腰玉女,主天霜雪。”荆公以青女为霜,于理未当。杜子美《秋野诗》云:“飞霜任青女。”梁昭明《博山香炉赋》曰:“青女司寒,红光翳景。”亦皆指为霜雪之神。然荆公之诗,不害为佳句也。
○中山放
《刘贡父诗话》云:“陈子昂云:‘吾闻中山相,乃属放翁。’放本秦西巴孟孙氏之臣也,谓之中山,误矣。”予观陈无己《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云:“中山之相,仁于放;乱世之雄,疑于食子。”乃知误者,非一人也。
○前溪歌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唐崔颢《王家少妇诗》。《子夜歌》,则乐府所谓“古有女,名子夜,造其歌”者也。至于前溪舞,读陈朝刘删《侯司空宅咏妓》诗乃得之,刘删诗云:“山边歌落日,池上舞前溪。”崔意属此。又《古今乐录》谓“晋车骑将军沈玩作《前溪歌》”,而非舞也。
○颦青蛾
杜子美《一百五夜对月》诗,“想像颦青蛾”,盖蛾,眉也。世所传本多作娥,非是。故杜《江月诗》又云,“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可以为据。又沈约《咏月诗》:“高楼切思妇,西园游上才。”庾肩吾《望月诗》:“楼上徘徊月,窗中愁思人。”隋董思恭《咏月诗》:“别客长安道,思妇高楼上。”故杜子美《江月诗》云:“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犬迎曾宿客
今诗集所传杜诗:“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余家有唐顾陶所编杜诗,乃是“犬憎闲宿客”。二字不同,然皆有理。又《对月》诗,旧本作“斫却月中桂”,陶本作“折尽月中桂”,二字亦不同。惟《寄高适诗》,旧本乃“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陶本乃以池为河,似不及河也。
○江文通杂拟诗
《文选》有江文通杂拟诗,如《拟休上人》云:“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非休上人作也。白乐天《题道宗上人诗》云:“不似休上人,空多碧云思。”又唐次休上人亦有诗与白云:“闻有余霞千万首,何妨一句乞闲人。”白答之曰:“禅心不合生分别,莫爱余霞嫌碧云。”则白直以碧云合之句为汤惠休作矣。如文通拟渊明一诗,编者至载于陶集中。是皆不明考之过。
○悠然见南山
东坡以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识者以见为望,不啻之与美玉。然余观乐天《效渊明诗》有云:“时倾一尊酒,坐望东南山。”然则流俗之失久矣。惟韦苏州《答长安丞裴说诗》有云:“采菊露未,举头见秋山。”乃知真得渊明诗意,而东坡之说为可信。
○药栏
唐李匡《资暇集》谓:“园亭中药栏,栏即药,药即栏,犹言围援,非花药之栏也。有不悟者,以藤架蔬圃,堪作切对,不知其由矣。按,汉宣帝诏曰:‘池药未御幸者,假与贫民。’《汉书》‘阑入宫禁’,字多作草下阑,则药栏尤分明也。”方悟杜子美《将赴成都草堂》诗“常苦沙崩损药栏”及“乘兴还来看药栏”之意。孙少魏以药为,今本史信然。
○小胡孙
杜子美有《从人觅小胡孙许寄诗》云:“人说南州路,山猿树树悬。举家闻若骇,为寄小如拳。”意题皆是胡孙,而首句以山猿为词者,何耶?故韩子苍有《谢人寄小胡孙诗》云:“直疑少陵觅,未解柳州憎。”然则虽子苍,亦以杜为错耶?
○衔杯乐圣称世贤
韩子苍言:“杜子美八仙歌:‘左相日兴费万钱,衔杯乐圣称世贤。’世字无义,当作避字,传写误耳。”按,李适之代牛仙客拜左丞相,为李林甫阴中,罢政事。赋诗曰:“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孟浩然得戴诗意
颜之推《家训》云:“《罗浮山记》云:‘望平地树如荠。’故戴诗云:‘长安树如荠’;有人《咏树》诗云:‘遥望长安荠’,皆耳学之过也。”余因读孟浩然《秋登方山诗》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乃知孟真得诗意。
○使白水事
前辈使白水事,例作一意,不可不辨。《鲁僖公二十四年传》曰:“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此以色言。汉广都郡有白水县,此以地言。止是一意也。故潘安仁诗云:“白水过庭激,绿槐夹门植。”杜子美诗云:“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又云:“卷帘惟白水,隐几亦青山。”至许浑、孟郊则不然。许《赠王居士》云:“雨中耕白水,云外斫青山。”孟郊云:“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青山则止谓山之青,而白水在《魏田制》云:“白田收至十余斛,水田收数十斛。”于此当作两字,即是两意,则非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