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改斋漫录

○八相太常引
京师僧念《梁州八相》、《太常引》、《三皈依》、《柳含烟》等,号“唐赞”。而南方释子作《渔父》、《拨棹子》、《渔家傲》、《千秋岁》唱道之辞。盖本毗奈耶云:“王舍城南方,有乐人名葛婆,取菩萨八相,缉为歌曲。令敬信者,闻生欢喜。”
○方丈
僧道诚《释氏要览》云:“方丈,寺院之正寝。始因唐显庆年中,敕差卫尉寺丞李义,表前融州黄水令王元策,往西域充使。至毗耶黎城东北四里许,维摩居士宅示疾之室,遗址叠石为之。元策躬以手板纵横量之,得十笏,故号方丈。”余按,王简《栖头陀寺碑》云:“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经像。”李善引高诱曰:“堵长一丈,高一丈,回环一堵为方丈,故曰环堵,言其小也。”
○天王视形
州郡置毗沙门天王之始。按,《僧史》:“唐天宝元年壬子,西蕃五国来寇安西。二月十一日,奏请兵解援。发师万里,累月方到,近臣奏且诏不空三藏入内持念。明皇秉香炉,不空诵《仁王护国ヌ罗尼》,方二七遍,帝见神人可五百员,带甲荷戈在殿前。帝问不空,对曰:‘此毗沙天王第二子独健,副陛下心,往救安西也。’其年四月,安西奏:‘二月十一日巳时后,城东北三十里,云雾冥晦中,有神可长丈余,皆被金甲。至酉时,鼓角大鸣,地动山摇。经二日,蕃寇奔溃。斯须,城楼上有光明天王现形。谨图样,随表进呈。’因敕诸道节镇,所在州府,于城西北隅,各置天王形像。至于佛寺,亦敕别院安置。”
○忌日行香
忌日行香。始于唐贞元五年八月,敕天下诸州,并宜国忌日,准式行香。然行香事,按《南山钞》云:“此仪自道安法师布置。”又《贤愚经》云:“为蛇施金设斋,令人行香僧手中。”《普达王经》云:“佛昔为大姓家子,为父供养三宝。父命子传香。”此云“行香僧手中”与“传香”,今世国忌日尚行此意。至人君诞节,遂以拈香为别矣。按,《唐会要》:“开成五年四月,中书门下奏,天下州府,每年常设降诞斋。行香后,便令以素食,宴乐唯许饮酒及用脯醢等。”以此知唐朝虽诞节,亦只云行香。姚令威以为行香始于后魏江左,非也。
○寺立观音像
天下寺立观音像,盖本于唐文宗好嗜蛤蜊。一日,御馔中有擘不开者,帝以为异。因焚香祝之,乃开。即见菩萨形,梵相具足。遂贮以金粟檀香合,覆以美锦,赐兴善寺。仍敕天下寺,各立观音像。
○生日祝寿始
封人祝尧寿,虎拜稽首,天子万寿。人臣爱君,不过长年,未以为非也。至于生日祝寿,始见唐明皇。然识者以为非,何者?梁孝元帝少时,每以载诞之辰,辄斋素讲经。阮修容殁后,此事亦绝。唐太宗亦以降诞日,谓长孙无忌曰:“今日是朕生日,世俗皆为欢乐,在朕翻成感伤。”泣数行下,群臣皆零涕。故唐封演谓:“孤露之后,不宜以此日为欢。”可谓达理矣。明皇建节,虽出于源干曜、张说之议。然中宗常以降诞日,宴侍臣内戚于内庭,与学士联句柏梁体诗,以是知循习久矣。至人臣生日,以诗为庆,《西清诗话》乃谓公卿诞日,以诗为寿,见于唐末,此说恐非。盖开元间,惠宣太子被疾,明皇自祝桧。既愈,幸其第,置酒赋诗,为初生欢。其诗云:“昔见漳滨卧,言将人事违。今逢庆诞日,犹谓学仙归。”人臣以诗为寿,始见于此。
○闲人有忙事
闲人有忙事,俗人语也,然唐人已有。韩诗云:“书墙暗记移花日,洗瓮先知酝酒期。须信闲人有忙事,且来冲雨觅渔师。”
○起居何如
今世书问往还,必曰“不审比来起居何如”。按,《汉武帝内传》:“上元夫人曰:‘承阿母相邀,诣刘彻家。不意天灵至尊,下降于至浊,不审比来起居何如?’”乃知此语久矣。
○百合治病
《本草图经》百合一条,引张仲景:“治病有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汤、百合鸡子汤、百合地黄汤,凡四方,并名百合。而用百合治之,不识其义。”余按,王原叔《内翰》云:“医药治病,或以意类取。至如百合治病,似取其名。呕血用胭脂红花,似取其色。淋沥滞结,则以灯心、木通,似取其类。意类相假,变化感通,不可不知其旨也。”以是知图经论药,尚不能如原叔。
○打揲
打揲字,赵参政《闻见录》云:“须当打揲,先往排办。”东坡《与潘彦明书》云:“雪堂如要偃息,且与打揲相伴。”皆使揲字。今俗只使叠字,何耶?
○鹘突
鹘突二字,当用糊涂。盖以糊涂之义,取其不分晓也。按,吕原明《家塾记》云:“太宗欲相吕正惠公,左右或曰,‘吕端之为人糊涂。’(自注云;读为鹘突)帝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今食医心镜,治脾胃气冷,不能下食,虚弱无力,有鹘突羹,用鲫鱼半斤,细切起作脍,沸豉汁热投之,著胡椒、干姜、莳萝、橘皮等末,空腹食之。乃作此鹘突字,非也。
○先辈之称
李肇《国史补》并《唐摭言》以举子互相推称,则曰先辈,盖前辈之义也。然《南齐书刘怀珍传》曰:“此数子皆宿将旧勋,与太祖比肩为方伯,年位高下,或为先辈,而荐诚君侧”云云。乃知先辈之称,南朝以来有矣。
○白直之称
今世在官当直人谓之“白直”。南齐《萧嶷传》云:“白直共七十八人。”乃知白直之称甚久。
○大行之称
古来人君之亡,未有谥号,皆以大行称之,往而不返之义也。秦始皇崩于沙邱,胡亥喟然叹曰:“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见《李斯传》。
○盛喜中不许人物
俗谚云:“盛喜中不许人物,盛怒中不答人简。”按,《列子》:“宋元君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乃知俗语亦有所自也。
○丞相称相公
丞相称相公,自魏已然矣。王仲宜《从军诗》曰:“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注:“曹操为丞相,故曰相公。”谢灵运《拟陈琳诗》曰:“永怀恋故国,相公实勤王。”亦谓曹操也。
○阿谁
《传灯录》:“宗风嗣阿谁。”阿谁,俗语也。《庞统传》:“向者之论,阿谁为是。”停待,亦俗语也。《愍怀传》:“陛下停待。”
○饮席酹酒之始
饮席酹酒之始。唐仆射孙会宗集内外亲表开宴。有一甥侄,间朝官后至。及中门,见绯衣官人,衣襟前皆是酒ネ,咄咄而出,不相识。洎即席,说于主人,咸讶无此官。沈思之,乃是行酒时于阶上酹酒,草草倾泼也。自此每酹酒,令侧身恭跪,一酹而已,自孙氏始也。今人三酹,非也。出《北梦琐言》。
○古无丈人之名
《蜀志先主传》:“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臣松之按: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于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以上裴松之说。予按,丈人之义,本于《易》:以妻父为丈人,又本于汉匈奴所谓:“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松之安得云古无丈人之名。
●卷三辨误
○员姓之始
《春秋左氏传》:“伍奢子员。”陆德明《释文》:“音云,平声。”然唐员半千十世祖凝之,本彭城刘氏,仕宋,后奔元魏,以忠烈自比伍员,因改姓员。《唐书音释》乃音王问切,何耶?窦苹《音训》曰:“唐人读半千姓皆作运”,未详何据。按,《前凉录》已有金城员敞,此姓似不始于凝之。予按,唐张嘉贞荐苗延嗣、吕太一、员嘉靖、崔训,皆位清要,日与议政事,故当时语曰:“令君四俊,苗吕崔员。”然则以员为运,其误久矣。予又案,《芸阁姓苑》云:“员氏南阳,其先与楚同族,帝颛顼之后。楚令尹子文,斗伯比之子。育于郧公辛,辛生斗怀。员盖辛之后也,平王时,敖为大夫。”观此,则员得姓又不始于敞矣。郧音云,则员不当音运。
○韵略不收苓字
《大唐新语》曰:“渔具总曰グ,渔服总曰衤交衫。”《唐书元结传》载自释语曰:“能带グ,全独而保生;能学聱蚜,保宗而全家。聱也如此,漫乎非耶?”语皆协韵。故音平声,与生相协。今《唐书音释》乃作蓰挺切,误矣。故苏子美《松江观渔诗》云:“鸣榔莫触蛟龙睡,举网时闻鱼鳖腥。我实宦游无况者,拟来随尔带グ。”皆作平声。今《韵略》不收此字。
○句读无音
前辈言韩退之书“沈潜乎训义,反覆乎句读”。读不音独,徒斗反。殊不知山谷《次韵黄冕仲木字韵诗》云,“变名溷甲乙,誊写失句读”,止作独音也。然马融《笛赋》云:“观法了:节奏,察度于句投。”投音徒斗反,注言“句犹章句之句”。然则岂两字既异,而义亦别耶?何休《公羊传序》亦云,“失其句读”,无音。
○兰若(若字两音)
兰若若字,白乐天诗作惹字押,尔者切。余按,上官仪《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诗中四句云:“东望安仁省,西临子云阁。长啸披烟霞,高步寻兰若。”此又作日灼切押。
○纥干字无据
《五代史寇彦谦传》:“朱全忠迫迁昭宗于洛阳,昭宗顾瞻陵庙,彷徨不忍去。渭其左右为俚语云:‘纥干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相与泣下沾襟。”余以干字非是,盖郦道元《水经注》曰:“纥真山,冬夏积雪。鸟雀死者,一日千数。”故纥干为无据。
○干鹊音干为无义
前辈多以干鹊为干,音干。或以对湿萤者有之。唯王荆公以为虔字,意见于“鹊之强强”,此甚为得理。余尝广之曰:“干,阳物也,干有刚健之意。而《易统卦》有云:‘鹊者阳鸟,先物而动,先事而应。’《淮南干》曰:‘干鹊知来而不知往,此修短之分也。’以是知音干为无义。”然《广韵》有干鹊字,起于后来。
○王圭
杜子美《送重表侄王水事使南海诗》,谓王圭微时,房、杜过其家,而毋能识之。所谓:“秦王时在坐,真气惊户牖”是也。故蔡条《西清诗活》以为“按史所载,太宗不在坐。而子美诗独得其详,以史为疏略”。然以余考之,房、杜等旧不与太宗相识。及太宗起兵,然后杖策谒军门,乃荐杜如晦耳。王圭则诛太子建成而后见知。以他传参考,未可专以史为误也。
○开元钱
世所传《青琐集杨妃别传》,以为开元钱乃明皇所铸,上有指甲痕,乃贵妃掐迹。殊不知唐《谈宾录》云:“武德中,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此四字及书,皆欧阳询之所为。初进样,文德皇后掐一痕,因铸之。”故《唐书食货志》亦云:“隋末行五铢钱,天下盗起,私铸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铁叶皮纸,皆以为钱。高祖入长安,民间行线环钱,其制轻小,凡八九万方满半斛。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得轻重大小之中。”然则《杨妃别传》云尔者,其谬可知也。《孔氏杂说》亦言:“开元通宝,欧阳询撰其文并书。俗不知,遂以为明皇所铸。”按,《考异》云:“时窦后已崩,文德后未立。”今皆不取。
○条脱为臂饰
唐《卢氏杂说》:“文宗问宰臣:‘条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真诰》言,安妃有金条脱为臂饰,即金钏也。’又‘《真诰》,萼绿华赠羊权金玉条脱各一枚。’”余按,周处《风土记》曰:“仲夏造百索系臂,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遗。”唐徐坚撰《初学记》,引古诗云:“绕臂双条达。”然则条达之为钏,必矣。第以达为脱,不知又何谓也。徐坚所引古诗,乃后汉繁钦《定情篇》云:“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但跳脱两字不同。
○秋鹤与飞
欧阳文忠公《集古录》云:“《罗池庙碑》云,‘步有新船’,集本以步为涉。‘荔子丹兮蕉子黄’,碑蕉下无子字,当以碑为是。而碑云‘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则疑碑误。”余按,《柳子厚集》有《永州铁炉步志》云:“江之浒,凡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永州北郭,有步曰铁炉步。盖有缎铁者居,其人去,炉毁者不知年矣。独有其号,冒而存云。”余以子厚之文证之,则知“步有新船”为有据也。又按,沈存中《笔谈》云:“韩退之《罗池碑》云,‘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今验石刻,乃‘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古人多用此格,如楚词‘吉日兮辰良’,又‘蕙ゾ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欲相错成文,则语健耳。如老杜‘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皇枝’之类。”余以存中之论证之,则知欧公以“秋鹤与飞”为误者,非也。
○曲逆音去遇
宋景文谓:“汉陈平封曲逆侯,今学者读曲逆作去遇,不作本音,何耶?”余按,孔经父云:“陈平封曲逆侯,汉书元无音。《文选》载陆士衡《高祖功臣颂》:‘曲逆宏达,好谋能断。’注:‘曲,区遇反。逆音遇。’”然则景文竞忘《文选》注耶?
○《乐府》有掺字
杨文公《谈苑》载:“徐锴仕江南为中书舍人,校秘书时,吴淑为校理。《古乐府》中有掺字,淑多改作操,盖以为章草之变。锴曰:‘不可,非可以一例。若渔阳掺,音七鉴反,三挝鼓也。祢衡作《渔阳掺挝古歌》云,边城晏开渔阳掺,黄尘萧萧白日暗。’淑叹服之。”余按,《诗遵大路篇》云,“掺执子之祛兮”,陆德明音所览反,及所斩反。《葛屦篇》,“掺掺女手”,则又音以所衔、所感、息廉三反。则掺字元非一义。梁王僧孺《咏捣衣诗》云:“散度广陵音,掺写渔阳曲。”自注云:“掺音憾。”然则掺字僧孺自有明注,不惟吴淑不知,而锴复不援以为证,何耶?桓谭《新论》有微子掺、箕子掺。乃知掺者,古已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