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竹间续话
竹间续话
福建新《通志》之纂修,始于李培之厚基长闽时。沈涛园先生为总纂,陈陀庵先生为提调,刘耕云、何梅生先生为协纂,沈冠生、叶献恭、林耕煤、陈小真、林敏生、陈大弥、王镜湖、郑星帆、林可山、吴樵笑、陈耻楼、陈益卿、叶伯聪、李苑之、龚惕庵、林雪舟诸先生为分纂。其初,组织颇大,而地方多故,经费无着,志局渐散。迨民国十一年,陈石遗先生继任其劳,分门立志,创前所未用者,其中《盐政志》为先生犹子敬编,《水利志》为益卿先生编,《职官志》为樵笑先生编,《地理志》为星帆先生编,直至辛酉岁,全书方告成。随先生没,尚未卒刻也。教育当局乃命魏应麒氏续刻之。魏氏于各志颇有非议,又改向之分志卷为连续卷,所以前后有不同之本。余曾于志局残稿中偶拾某君当时致石遗先生一札,甚多议论及不满之辞。节略一段云:著述向分两派,一为名士派,喜言考据,重视词章。一为儒者派,则以表章忠义、扶植名节为先务。志局之兴,私衷以为,就名士一派详表志而略列传,是有文而无献也。就儒者一派重列传而轻表志,是有献而无文也。某曾议为郑延平立传,宜用赐姓,总纂韪之。又请表章当时忠义,凡先朝忌讳,削而不书者,须一一补之,总纂亦以为然。而事则至今未行也。其始,总纂命撰一传,亦几费斟酌。间有所疑,问总纂,则答以就原文抄割可也。且晓之曰:“此无关紧要,求简而已。”某乃恍然,总纂盖偏于名士派一流。目下事已告竣,表志合群力为之,必无遗漏。列传杂出各手,方志之例,等于国史,诸传根据墓志行状,其间称谓之舛误,事实之乖异,朱成功已为立传,而他处仍谓之郑逆大奸大恶、及不肖者,仅附卷末。毫无微词,何以示后。陈左海之书虽曰仇家倾轧,亦以列传太无义例,予人口实。故有魏收秽史之谤,将来有遍于儒者派出,则此书固未为完善之书矣。
明万历《福州府志》有三:一为三十七卷本,首题“资善大夫、南京礼部尚书、郡人林燫辑,举人袁表、刘镇、太学马荧同修”;一为二十四卷本,袁表纂,盖表与林燫同纂,而别有是书也;一为七十六卷本,林材纂。《世善堂书目》有林仲山《福州府志》,仲山,材号也。又按:乾隆十九年,知府徐景熹《福州府志凡例》云:明府志凡四:一修于正德庚辰,一修于万历己卯,一修于万历壬子,其一为袁表撰。《千顷堂书目》所载林庭、林燫、袁表、林材四家是也。刘世扬、林炫合撰《府志》则在所称四家之外。
闽志之佳者:李元仲《宁化县志》、陶篁村《延平府志》、高雨农《续修光泽县志》,皆精核可读。
闽县、侯官自古无志。志之者自陈石遗先生之《闽侯县志》始,先生于纂修《通志》之劳,继成此书。其陋于搜罗,忽于检讨,自所不免。然以之称为首郡、首邑之首志者,殊令人抱憾也。
吾友陈文涛、萨士武,皆嗜书而善读者也。文涛博通物理,著述多,而《福建民生地理志》尤切合时代之作。士武长乌山及省立图书馆有年,搜访吾闽前贤著述尤为己任。于馆中特辟闽献室以庋之,诚有心人也。所著《福建方志考略》,记载精审完备,使修志者有所考镜多矣。
邵炜萱《五百石洞天挥麈》⑶云:道光间,吾闽同安潘德舆方伯仕成寄公于粤购地荔枝弯,辟海山仙馆,一时声势豪赫殊极,冠盖征逐。方伯虽席鹾业,起身科目,颇好文墨。尝刻《海山仙馆丛书》五十六种,共四百六十一卷,搜罗秘要,世称善本。按:《海山仙馆丛书》椠板颇精,南中禁烟之役,外兵陷粤城,全书版片均为法人所掠,载舶而运,陈列于巴黎博物院矣。仕成,《同安县志》及《福建通志》均未载其人,殆著籍南海欤!
董康《书舶庸谭》称:明时小说家撰述最富者,无过李卓吾、冯梦龙二人。今见内阁书目录,二家之书颇备。按:李卓吾先生贽,吾乡奇士也,为姚安太守。每至伽蓝,判了公事,坐堂皇上,或置名僧其间。簿书有隙,即与参论虚玄,人皆怪之,公亦不顾。久之,携妻女客黄安,自称流寓客子。后马御史经纶迎之于北通州。会当事者欲刊异端以正文体,疏论之,遣金吾缇绮逮公。公时病,力疾起行数步,大声曰:“是为我也,为我取门片来。”逐卧其上,疾呼曰:“速行,我罪人也,不宜留。”马公愿从。公曰:“逐臣不入城,制也。且不有老父在焉。”公曰:“朝廷以先生为妖人,我藏妖人者也,死则俱死耳,终不令先生往而己独留。”马公卒同行至通州城外,都门之牍、尼马公行者纷至,其仆数十人奉其父命泣留之,公不听,竟与公偕。明日大金吾置讯,侍者掖而入,卧于阶上。金吾曰:“若何以妄著书?”公曰:“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大金吾笑其倔强。狱竟,无所置词。久之,旨不下。公一日呼侍者剃发。侍者去,遂持刀自割其喉,气不绝者两日。侍者问:“和尚痛否?”以指书其手曰:“不痛”,又问曰:“和尚何自割?”书曰“七十老翁何所求?”遂绝。马公闻而伤之,曰:“吾护不谨,以致于斯也,伤哉!”乃归其骸于通,为大治冢墓。先生尝答焦漪园书云:年来有书三种,惟《李氏藏书》系千百年是非,人更八百,简帙亦繁,计不止二千页矣!更有一种,专与朋辈往来谈佛乘者,名曰《李氏焚书》,言其当而弃之也。又一种则因学士等不明题中大旨,乘便写数句贻之,积久成帙,名曰《李氏说书》,如得数年未死,将语孟逐节发明,亦快人也。惟藏书宜闭秘之,其中人数既多,不尽妥当,则《晋书》、《唐书》、《宋史》之罪,非予责也。今按:《福建艺文志》所录先生著述寥寥无几。
嘉兴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云:世传《花月痕》一书,或谓杨利民自伤不遇,记其与左文襄同客武昌时事,未知确否?然文笔隽雅,迥绝尘氛,断非俗手所能办也。按:《花月痕》吾乡魏子安先生秀仁作也,先生才名四溢,累应春官不第。乃游晋、游秦、游蜀,见时事多可危,手无尺寸,言不见重,而肮脏抑郁之气,无所发舒。因托于儿女子之私而为此书。介弟挺生驾部刊行之。然先生所撰未完,不知谁续之也。《清稗类钞》云:《花月痕》书中姓名皆实有人在,韩荷生乃左宗棠,李谡如乃郭松林,梅小岑乃李鸿章,包起乃鲍超,刘梧仙乃李元度。元度字次青,一生伊郁,百感苍茫,其境遇大同而小异。则是书非稗官小说所可比。先生著述宏富,皆未刊,余尝见《陔南山馆诗话》十巨册,欲印之无力也。
《闽都别记》二十卷,向系传钞。丁卯岁,董蛰谊先生石印百部,不十日而空。盖乡之士女,遍喜读之。首有宣统三年藕根居士跋云:《闽都别记》四百回,约百二十余万言,署里人何求纂。其人不可考,其书合于正史及别史载记者,各十之三,小说居其四焉。以福州方言,叙闽中佚事,且多引里谚俗腔,复详于名胜古迹、文词典故,多沿袭小说家言,虽属稗官,未始非吾闽考献之卮助,博奕犹贤,不可废也。书中章回,修短不一,自二百四十一回后,若别出一手,殆编以讲演续成帙者,第向无刊本,辗转沿钞,讹脱殊甚,间居浏览,为信手点正,倩墨史清缮一通藏之。后之阅者,庶可得此书之真面目尔。装竟,适革命事起,闽都又困兵燹者三日,不知有好事者续为记否?感慨系之,爰志其缘起如此,藕根居识于冶城之屈获斋。盖即蛰谊先生笔也。
前辈著述,多不亲自校梓,后世子孙,弃若土苴而泯没无传者,夥矣!曩同董蛰谊先生及林汾贻、沈祖牟二君,欲举诸家所藏孤钞罕本,印为《闽海丛书》,乃中日战事起,不果行。然而访遗缮写未少倦也。至抗战结束,蛰谊先生已早归道山,继而祖牟亦以割胃疗,死于沪江闻⑷矣。悲夫!余怅时世之非,环境之劣,乃将二十年来所孜孜之搜罗乡贤著述数百部,悉归省立园书馆,盖藏乎已不如公诸世,且能善为保护弗散也。
于郑氏《注韩居书目》中,见钞本苏之琨《明诗话》九卷,谢在杭《小草斋诗话》五卷、《榕海诗话》二帙,十砚翁手稿《消夏录》三,在杭手稿《小草斋杂录》一册,徐兴公手稿《榕阴新检》十六卷,《红雨楼文稿》八帙,诗稿四册藏林汾贻家又于杨氏《冠悔堂书目》中,有钞本《林正青诗话》二册,《一斋公诗话》一册,孟瓶庵《明诗话》一册,孙学稼《兰雪轩集闽会小记》其子起宗所笺注,引用淹愽八册,《鸥波杂草》六册,《洪江续志》一册,《闽海水族略》一册,《笃叙堂许氏集》七册,皆珍贵献物,不知流落何处。
林正青《榕海旧闻》五十卷,搜罗赅备。施世德赠诗云:“乡郡图经久散纷,榕阴点笔续遗闻。百年旧事凭收拾,应比淳熙用力勤。”然此书仅有写本传世,皆不全之帙矣。
徐兴公之《续笔精》、林衡之《竹窗笔记》、陈怡山之《海滨外史》、冯缙之《陶舫枣窗拾慧》、林寿图之《榕阴谈屑》、王廷俊之《樵隐笔记》、何则贤之《蓝水书塾笔记》、杨俊之《冠悔堂笔记》、刘家谋之《怀藤吟馆随笔》、戴成汾之《蕉窗随笔》、陈学夔之《榕城景物略》、林枫之《榕城考古略》及海外散人之《榕城纪闻》,皆钞本未刊者也。徐氏《笔精》、《榕阴新检》及陈鸣鹤之《晋安逸志》、《闽中考》,皆刊本而罕传者也。此外王世懋之《闽部疏》、林凌登之《榕城随笔》、许旭之《闽中纪略》、周亮工之《闽小记》、施鸿保之《闽杂记》、潘光斗之《闽琐记》、陈云程之《闽中摭闻》、王紫纶之《榕郡名胜辑要》、尹湜之《闽游纪略》、杭世骏之《榕城诗话》及徐祚永之《闽游诗话》,或附刻于丛书,或刊本已少见,皆乡邦考献征故之书者也。
吾家代有著述,远祖敬斋公讳守仁,著有《敬斋诗草》一卷,木刻,乾隆甲辰,金鋐序之。先荣禄公有《家塾易说》三卷,《诗草》一卷,新甫公有《琴学尊闻》二卷,远堂公有《天开图画楼文稿》四卷、《试帖》四卷、《石泉集》四卷、《击钵吟存稿》四卷、《嘐嘐言续嘐嘐言》十卷、《变雅断章衍义》一卷,秀农公有《重订东越文苑传》六卷,均已梓行。《半野轩诗集》及《洪塘历代乡先生小传》藏于家。蒹秋公有《补蕉山馆诗》二卷、《鄂跗草堂诗》一卷、《三峰草庐诗》二卷、《沁泉山馆诗》二卷、《柳湄小榭诗》一卷、《葭柎草堂集》三卷、《七月漫录》二卷、附《左传臆说》、《闽中郭氏支派大略》一卷、附《我私录》以上总称《云闲堂全集》《竹间十日话》六卷、《海错百一录》五卷、《闽产录异》六卷、《三元沟始末》二卷、附《新港开塞编闽会水利故》一卷、《福州浚湖事略》一卷、《乌石山志》十卷,均已梓行。又《历代纪元》、《都宅纪略》、《杜律臆解》,藏于家。其所改订者,有《全闽明诗传》五十五卷,其所校刻者,有唐《周太朴诗》一卷、《制诏集》二十卷、明《蓝山集》六卷、《蓝涧集》六卷、《石门集》七卷、《傅木虚集》十五卷、《林涵斋诗文集》二卷、《黄陶庵诗》一卷、《洪永十子诗》三十卷。先曾祖鹿泉公讳溶,同治甲子顺天举人。有《三亩园诗集》三卷、《虚受斋语》一卷。曾叔祖谷斋公有《说云楼诗草》二卷,子冶公讳传昌,光绪甲午恩科进士。有《惜斋吟草》二卷、《吟草别存》一卷、《词草》一卷,伯祖春瑜公讳曾炘,光绪庚辰进士。有《匏庐诗存》九卷、《剩草》一卷、《再愧轩诗草》一卷、《楼居偶录》一卷、《邴庐日记》一卷,伯父啸麓公讳则云,光绪癸卯进士。有《龙顾山房诗集》十一卷、《词集》三卷、《洞灵小志》八卷,均已刊行。先父舜卿公讳则寿,留学比国,新大学理财科学士。宣统三年考取法政科进士。有《潇碧诗钞》二卷、《怀璞斋剩草》一卷、余嗜读,于学问一无所得,生平所辑,有《鼓山揽胜集》、已印《闽藏书家考略》二卷、《全闽词话》八卷、《福建艺文续志》二卷、及此《琐录》四卷,皆不足问世者也。
先荣禄公,讳阶三,字介平,嘉庆丙子举人。性狷介,家徒四壁,毫不苟取于人。为诸生时,有密友怀叶子金相赠,公曰:“吾虑难以为报也,不受。卸同安教谕篆,有旧交致洋蚨三百枚为办装池⑸,且曰:“吾知君廉,故不于在官时投赠。今已卸事矣,朋友通财之义,于古有之,君其勿辞。”公卒谢之,而心志高谊,未尝忘也。后遭母陶太夫人丧,贫无以为葬,远亲何某赙百缗,虑不受。乃诡曰:“以此相贷,实不责偿也。”事隔二十年,其人已物故,仍具赀还其家。以不簿录,不肯承,强而后受。公喜曰:“吾今生得不负人矣。”卒年七十九。公少从林旸谷公游,与文忠公为总角交。尝同读书于文笔书院。嘉庆甲子三月,同昼见绿衣往来殿前,是年文忠即领乡荐。或以为两家科名之兆。
杨用霖《闻香小舍杂记》记介平夫子遗言遗事云:夫子尝诏之曰,吾辈才质,仅属中下,只当学者。学之不能,学者切勿爱博不专。某早岁于《诗》、《书》、《礼》、《左》,必温读一过,《易经》未之苦读,今年及前二年,曾于建阳醝馆温理七遍,并撰熟说一函。归来未及半月,静坐默诵,已不能全三卦。可见读书全在少年日也。夫子谦光素性,忆府中四月祀圣日闲坐,诏曰:某不才,无以遗子若孙,幸每人各有小功名,此即箧中金也。然与外人语及,或以为夸。敢为子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