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科试考
科试考
遣御史凌儒、陈联芳监顺天乡试。
上以科场事宜迩年弊多,谕儒等悉心综理,严加禁革。先是,两京监试御史皆临期方遣,礼部以为仓卒之际不便防奸,故是岁遣官特早云。
监顺天乡试御史凌儒、陈联芳条上科场六弊:一买求,二倩代,三通同,四夹带,五传递,六偏重,请尽行厘革。上皆从之。内“偏重”一事谓“考官故抑贡生及世家子弟”,盖臆说云。
隆庆元年丁卯,命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修撰丁士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张四维主顺天试。
命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王希烈、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孙铤主应天试。
初,上用议者言,两京乡试监生卷各革去“皿”字号。于是南监中式中仅数人,亏旧额四分之三。既揭晓后,考试官王希烈、孙铤等至国学谒文庙,而监生下第者数百人喧噪于门外,伺希烈等出,遮诉,语甚不逊。巡城御史、操江都御史各使人呵止之,久之方解。事闻,诏南京法司逮治,其为首沈应元等数人如法发遣,祭酒吕调阳莅任未几,且勿论。守备魏国公徐鹏举以闻变坐视夺禄米,司业金达以钤束不严夺俸,各二月。监生编号如旧行。
二年戊辰,命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李春芳、掌詹事府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殷士儋主试,取中田一儁等四百人。廷试,赐罗万化、黄凤翔、赵志皋及第。先是,内阁所取李长春、王家屏、田一儁已定矣,内旨忽于二甲前进呈卷用万化等,而李长春三人居二甲前。是岁,少傅大学士陈以勤以子陈于陛、通政使李一元以弟一中,辞读卷,许之,《登科录》亦不列姓名。
改进士徐显卿、陈于陛、张一桂、沈一贯、李长春、韩世能、贾三近、王家屏、田一儁、朱赓、沈懋孝、张位、李熙、林景旸、徐秋鹗、张道明、邵陛、何维椅、沈位、李维桢、郭庄、王乔桂、刘东星、于慎行、范谦、张书、李学一、习孔教、刘应麒、郑国仕为庶吉士。
四年庚午,命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侍读丁士美、翰林院修撰申时行主顺天试。
进《乡试录》,有重叶者,夺府丞宋纁、谕德丁士美、修撰申时行俸,各两月。
命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马自强、翰林院侍读陶大临主应天试。
时江西提学副使陈万言以科举校士遗落者悉诣巡按御史刘思问求覆校,几四万人。思问与期会都司署中。旦日,思问未至。士争门入,骈杂喧乱。都指挥王国光呵叱之退,相蹂践死者六十余人。是岁乡试,南昌知县刘绍恤主弥封。绍恤在县中有素所奬拔士试而中者二人,士论哗然,谓绍恤私二人,从落卷搜出,改洗冒中。于是南科道官请谪思问、万言,罢绍恤,并黜二生。下吏礼二部议:“思问无罪,国光行抚臣逮问。二人中式,绍恤实不私。然不应招致门下,以起事端,其与万言俱以不及调用。”奏可。
五年辛未,命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张居正、掌詹事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吕调阳主会试,取中邓以赞等四百人。廷试,赐张元忭、刘瑊、邓以赞及第。
改进士赵用贤、黄洪宪、盛讷、刘虞夔、吴中行、公家臣、萧崇业、宋儒、张程、王祖嫡、宋范、赵耀、刘谐、史钶、石应岳、赵参鲁、王守成、王懋德、李盛春、秦耀、熊敦朴、赵鹏程、刘元震、何汝成、刘楚先、刘克正、孙成名、张应元、盛彬、孙训为庶吉士。
万历元年癸酉,命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王锡爵、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陈经邦主顺天试。命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范应期、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何洛文主应天试。
是岁,少师张居正子嗣文在湖广者得荐,其试顺天者懋修不得荐。
万历二年甲戌,命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吕调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王希烈主会试,取中孙爌等三百人。廷试,赐孙继皋、王应选、余孟麟及第。张嗣文不与中式。
万历四年丙子,命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何洛文、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许国主顺天试。命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戴洵、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陈思育主应天试。
是岁,内阁大学士张居正次子(懋)【嗣】修中顺天式,吕调阳子兴周中广西式,张四维次子嘉徵中山西式。
南都主试者戴洵以故中允孙世芳为厉中之,病甚,阅卷事皆属之思育。
五年丁丑,命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张四维、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申时行主会试,取中冯梦祯等四百人。(懋)【嗣】修、兴周复与焉。
廷试,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少保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吕调阳、少保太子太保刑部尚书王崇古以子嫌辞读卷,不许。赐沈懋学、张嗣修、曾朝节及第。
是岁,读卷官初拟宋希尧为第一,而嗣修在第二甲第二。上拆卷得之,擢置嗣修第二,且谓居正曰:“朕无以报先生功,当看先生子孙。”后始知慈寿及大珰冯保意也。宋希尧遂二甲第一。
改进士沈自邠、杨起元、杨德政、敖文桢、何洛书、张鼎思、甘雨、高尚忠、张养蒙、万象春、马象干、姚岳祥、余继登、顾绍芳、史继辰、曹一鹏、王国、费尚伊、张志、张文熙、陆可教、汪言臣、冯梦祯、林休徵、李植、庄履丰、吴尧弼、冯琦为庶吉士。
七年【己卯】,命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陈思育、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周子义主顺天试。
命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高启愚、翰林院侍读罗万化主应天试。故事,中允与讲、读对品,中允得入门序揖,前导双呵,讲、读不得也。然至主两京试及修史列衔,则皆讲、读前而中允后,行之二百余年不易。至是,忽改命启愚主试,万化副之,云自政府意也。
是岁,首辅居正子懋修湖广乡试中式。
八年庚辰,命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申时行、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余有丁主会试,取中萧良有等三百人。时懋修与其兄敬修、次辅张四维子嘉徵复俱中式。敬修即嗣文更名者。
廷试,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张四维俱以子入试请回避,不许。赐张懋修、萧良有、王廷譔及第。懋修有兄敬修、良有弟良誉、廷譔弟廷谕同榜进士,或云首辅戏之也。
【十年】壬午,命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朱赓、翰林院侍讲韩世能主顺天试。
命右春坊右赞善沈鲤、翰林院修撰沈懋孝主应天试。鲤于庭陛辞日,擢侍读学士掌院矣。
是岁,新首辅少师张四维子(田)【甲】徵中山西乡试第二名,太宰王国光子□□亦与选。次辅太子太保申时行子用懋中顺天试第六名,次子用嘉复中浙江试。初,外议藉藉,皆谓楚解元必前首辅太师张居正少子,会居正卒,不果,而复中少宰王篆子之衡。南京亦中篆子之鼎。篆,居正所幸也。于是南京给事中疏论居正前私其子嗣修、懋修、敬修登第,而并及篆二子,又及监试、主考等官。有旨以居正、篆权奸,诸子俱勒为民,而不究试事。
十一年癸未,命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余有丁、掌詹事府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许国主会试,取中举人李廷机等。廷机,福建解元也。
廷试,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四维、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申时行以子甲徵、用懋中式,引嫌辞读卷,不许。赐朱国祚、李廷机、刘应秋及第。
时御史魏允贞条呈行事中一款,论二相子不当中第。二相臣俱有疏辩,辞甚峻,允贞坐外谪。
改进士季道统、史孟麟、周应宾、胡时麟、方从哲、叶向高、邹德溥、姜应麟、邵庶、葛仪、舒弘绪、徐应聘、吴龙徵、王荁、刘大武、杨元祥、杨凤、梅鹍祚、梅国楼、徐大化、杨绍程、王之栋、郭正域、范醇敬、沈权、陈良轴、邓宗龄、宁中立为庶吉士,命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陈经邦、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周子义教习。
万历十三年乙酉二月,礼部疏议覆科场事宜祛积弊以光盛典事:
该礼科等衙门万象春、杨廷相等条议前事,大要于科场之弊各有所见,欲惩前虑后,稍有变通,以垂永久,其意甚善。臣等谨各据所陈,参互考订,间附己意。盖人言可采,不必其尽出于己;而己见可施,不必其尽同于人。惟求厘弊既往,贻法将来,以仰裨我国家抡才至意。其间有监临主司可径自施行与无关大体者,亦不敢概行议覆。撮其切要数事,列款议拟上请,伏候圣明裁定,敕下臣等,转行各该衙门一体钦遵施行。庶诸臣之所见必酬,而臣等之职分少塞矣。
一议京考令甲。两京乡试,府臣先期题请试官,上命词臣二员往典厥事。一切分考,充以四方文学之臣及办事进士、甲科有司等官,最善制也。乃各省则独有不然者,岂京考之制可行于畿甸,而不可行于各省耶?甚非圣世同文之治也。查得嘉靖六年,本部题准各省乡试比照两京事例,遣京官二员前去主考,一时号为得人。乃行之二科,辄以报罢,则以监临、主考礼节小嫌,遂使同文大典不无畿省之异。今科臣象春有见于此,议重内帘,廷相议择内帘之官,继先议照嘉靖六年事例用京官主考,其意相同,俱可依拟。合无仍照旧例,凡遇乡试之年,各省巡按先期奏请,本部具题,于在廷诸臣访其学行兼优者,疏名上请,每省分遣二员主考。至用何等衙门,临期取自上裁。仍量道里远近,以为点差先后。其它分考,不妨照旧,每经各聘教官一员,各该巡按及提学官务要严加考选,限三科以下卓有文行,方准应聘,不许滥取充数。仍于本省甲科有司监临时,拣选数员,同充考试。帘以内一意校阅,不得徇私干犯。帘以外一意纠察,不得越爼侵事。有不然者,各所司参奏。至于礼节坐次之间,应照继先所议,奉命典试诸臣在监临、提调之上,不得仍前争竞,以伤大体,以致阻格。庶京省一体,文教同风。此试官之所当议也。
一议程式。夫士子中式,既籍其名以献矣,并录其文,以风四方,制也。后乃惟主司代为之,所录非所取,致使草茅自献之意荡然无遗,非以树向往之的、明正始之义也。且先时预拟,有泄漏之嫌,临卷(擒)【摛】词,妨校阅之务,缓其所急而急其所缓,计莫有不便于此者。夫入彀之英,文必可采,而裒集即可成录。纵风檐未尽所长,主司者一删润之足矣,奚必穷年累月,躬自撰拟,而后为工哉!先是,科臣王士性曾有此议,今万象春、张栋所陈,俱为有见。行令两京、各省考试官,今后场中不许撰文,就将中式文卷其纯正典实、足为程序者,依制刋刻。其后场果学问该博、洞悉时务者,即前场稍有未纯,亦许甄拔登录,以示崇重实学之意。中间有字句烦复、文不甚安而才思充满者,不妨稍为修饰,但不许增损过多,致掩初意。仍候录卷解部之日,本部即行比对,有仍前代撰者,参奏罚治。若谓场中之校阅甚烦,而锁闱之时月有限,必候取定士子之文斟酌登录,恐致稽迟。合无少破旧例,姑限次月初旬开榜,似亦无害。如此,则庶乎事体从容,文皆实录,而四方之士咸彬彬然求合于矩度矣。此试录之所当议也。
一议进题。查得京闱乡试、会试进题御览,一以见臣子执事之恪,一以慰圣明侧席之怀,由来久矣。顾缮写不正则蹈欺慢,进呈不早则致稽迟,不得不预择善书之人彻夜书写,以图早进。乃泄漏之弊,往往在此。夫以京闱近在辇毂之下,而不以题闻,臣子所不敢也。以进之故而时刻,转相泄漏,致辱盛典,尤臣子所不安也。合无拟题已定,先装写一通,向阙设案,捧至,其考试等官行一拜三叩头礼。待士子散题已毕,然后进呈。大约不出辰卯二时,则庶乎不失臣子敬慎之忱,而亦可免先时泄漏之患。此进题之所当议也。
一议核卷。为照士子三试墨卷誊写送部,名为公据,朱卷犹未解部也。续经言官建议,朱墨二卷一并解部,不许誊写。真迹尚在,一有物议,即可取而评之,公私立辨,法甚当也。顾行之未久,旋复如故,殊失解卷初意。今科臣万象春议,要于各省直揭晓之后,即将朱墨真卷解部,本部会同该科辨验是否原卷,通行严阅。如有文理不通者,量行奏斥一二,以示戒惩。相应依拟。合无通行各该衙门,查照该科所议,即于揭榜三日之内,发解试卷。仍以揭榜日期,容臣等会同参阅施行。至于阅过数卷,亦宜申饬所司尽数收贮,以备不时查核。如有私自传览、致有遗失者,责在典守。此核卷之所当议也。
一议覆试。为照朝廷设科取士,法严令行,且二百年来,未闻有假公典以济己私者。近因一二夤缘之徒,犯科作奸,被论削籍,殊玷盛典。今科臣万象春、张维新俱建议覆试,先是王士性议亦及此,诚为革奸之法。顾诸臣所见不同,言亦稍异。在万象春,则泛指形迹着闻、为人指摘者;在张维新,则概指大臣子弟;在王士性,则直指京堂三品以上子弟。臣等反复思惟,覆试之说,缘实迹者,不问大臣及民间子弟,即行参奏,敕下本部会同都察院、该科,并原奏官锁院覆试,关防搜检,一切如故。若系南京科道官参奏者,不必会同。试题大要明白正大,经书论策,四篇而止。(此)【比】照中式卷不甚相远,即准中式。甚荒谬不堪者,请旨斥落为民。被参举人或有当年丁忧,与自揣不堪、迁延规避不赴会试者,行原籍起送。如中途称病及到部称病不出,或被参在逃者,即行除名,不必覆试。并咨到司,坐以应得之罪。夫待参奏而行覆试,则真才不蒙谤而被疑。覆试而因参奏官员,则夤缘者难匿瑕而掩垢。凡参奏者,即概行严试,则法令均一,人皆不敢有幸进之心,庶乎事制曲防,弊端永绝,得人之盛,恒必由之矣。此覆试之所当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