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试考

  正德二年丁卯,命翰林院学士刘春、侍读学士吴俨主顺天试。
  命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傅珪、侍读顾清主应天试。
  三年戊辰,命少傅太子太傅戸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王鏊、吏部尚书翰林院学士梁储为考试官,取中邵锐等。廷试,赐吕柟、景旸、戴大宾及第。时焦芳子黄中二甲第一,刘宇子仁第四,皆逆瑾党也。因刻黄中及三甲第一人胡缵宗策,俱授翰林院检讨。改仁及邵锐、黄芳为庶吉士。踰月,超擢黄中、仁及邵锐、黄芳为编修,黄中再进侍讲。而焦芳为《题名记》,盛称所改之制为当。后瑾诛,黄中、仁为民,锐、芳、缵宗俱坐贬。
  或传会试锁院后,刘瑾以片纸书五十人姓名,欲登第。主司不敢拒,唯唯而已。瑾曰:“先生辈恐夺贤者路耶!”即开科额三百五十人,皆上第。
  五年庚午,命翰林院学士傅珪、侍讲学士毛澄主顺天试。
  命翰林院侍讲学士蒋冕、翰林院侍读朱希周主应天试。
  六年辛未,命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刘忠、吏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靳贵为考试官,取中邹守益等。廷试,赐杨慎、邹守益、余本及第。踰月,改进士许承名、刘栋、张璧、应良、黄臣、尹襄、刘朴、许复礼、费寀、王道、张潮、祝续、王思、孙承恩、徐之鸾、刘泉、林文俊、孙绍祖、戴颙、吴惠、金皋、刘夔、郭维藩、田荆、张翀、王元正、陈寰、刘济、张衍庆、洗尚文、边宪、张鳌山、俞敦为庶吉士,命靳贵及翰林院侍讲学士蒋冕教习。
  是岁状元慎,新都公子也。或曰:新都以子预试,请回避,不允。而首相长沙公密以制策题示慎,所对独详,遂首冠。给事御史复论学士贵家人鬻题通贿,不报。
  八年癸酉,命翰林院侍讲学士吴一鹏、左春坊左中允刘龙主顺天试。
  命右春坊右谕德伦文叙、左春坊左中允兼修撰贾咏主应天试。
  九年甲戌,命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梁储、翰林院学士毛澄为考试官,取中霍韬等。廷试,赐唐皋、蔡昂、黄初及第。初,贵溪人也。朱宁恶大学士费宏,谮于上,论其私乡人,罢官。
  十一年丙子,命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顾鼎臣主顺天试。
  命翰林院侍讲学士李廷相、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讲温仁和主应天试。
  十二年丁丑,命太子太保戸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靳贵、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顾清为考试官,取中伦以训等。廷试,赐舒芬、伦以训、崔桐及第。改进士汪佃、余承勋、黄易、江晖、王廷陈、汪应轸、刘世盛、曹怀、储昱、叶桂章、叶式、马汝骥、汪思、王三锡、史于光、陈沂、邝颢、史道、刘穆、杨士云、张星、廖哻、萧与成、林时、郑自璧、刘世扬、曹嘉、阎闳、季方、汤惟学、黎贯、席春、王邦瑞、许宗鲁为庶吉士,命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毛纪及顾清教习。
  十四年己卯,命翰林院侍讲学士刘龙、右春坊右谕德丰熙主顺天试。
  命翰林院侍读学士汪俊、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李时主应天试。
  十五年庚辰,命礼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石珤、翰林院侍讲学士李廷相为考试官,取中张治等。时武庙狩南京,及秋而(退)【还】。辛巳夏五月,上登极,始试之,赐杨维聪、陆釴、费懋中及第。选进士廖道南、(王)【江】汝璧、詹泮、郑一鹏、童承叙、黄佐、赵廷瑞、张(夔)【逵】、杜桐、葛鸿、张治、张衮、王同祖、李(结)【佶】、伦以(诚)【谅】、卢(涣)【焕】、王用宾、陈讲、李默、李春芳、吴文之、董中言、丁汝夔、【王相】凡二十(五)【四】人为庶吉士,命掌詹事府尚书兼学士刘春、侍讲学士刘龙教习。
  嘉靖壬午,命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温仁和、翰林院侍读穆孔晖主顺天试。
  命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董玘、翰林院侍读翟銮主应天试。
  二年癸未,命少傅太子太傅戸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蒋冕、掌詹事府吏部尚书翰林院学士石珤为考试官,取中李舜臣等。廷试,赐姚涞、王教、徐阶及第。
  四年乙酉,命翰林院学士翟銮、左春坊左赞善谢丕主顺天试。
  命□□□□□□□□□□□□□□□主应天试。
  五年丙戌,命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贾咏、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董玘为考试官,取中赵时春等。廷试,赐龚用卿、杨维杰、欧阳衢及第。先是,举人廷试,纳卷之日,弥封官以会试首列数卷,潜送内阁,以备一甲之选。或内阁密觇状头仪貌及平日有声者。阅卷官出,自东阁归宿私第。是岁,礼部尚书席书疏其弊,乞弥封官不得与送;读卷官退朝,直宿礼部。诏曰:“可。着为令。”改进士袁衮、陆粲、赵时春、林云同、金潞、张鏊、连矿、詹濙、华察、屠应埈、毛渠、王宣、王嘉宾、邝忭、郭秉聪、张渠、余棐、江以潮、杨恂、李元(陵)【阳】、王格、张铎(连矿)为庶吉士。明年十月,诏以庶吉士为部属科道等官。而陆居首,仅得给事中。其次部属,又次御史。其江以潮、杨恂为评事,李元(陵)【阳】以下为知县。盖大学士张璁等意也。
  七年戊子,命左春坊左庶子兼修撰方鹏、右春坊右庶子兼修撰韩邦奇主顺天试。
  命司经局洗马张潮主应天试。
  御史周易言录文裁改圣经,且失体。邦奇降南京太仆寺丞,鹏夺俸四月。
  是岁,诸省乡试,用科部等官二人主试。
  八年己丑,命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张孚敬、詹事府詹事翰林院学士霍韬为考试官。皆大礼贵人也,张距登进士八年耳。初变文格,以简劲为主,其程序文仅三百言云。
  取中唐顺之等。廷试,赐罗洪先、程文德、杨名及第。先是,大学士杨一清等以洪先、文德名及唐顺之、陈束、任瀚六卷进览,上一一品题,首卷各御批。于洪先曰:“学正有见,言谠而意必忠,宜擢之首者。”于文德曰:“探本之论。”于名曰:“能守圣学,以为此知要之说。”于顺之曰:“条论精详殆尽。”于束曰:“仁智之用,着之吾心,此不易之说。”于瀚曰:“勉吾敬一之为主,忠哉!”六策以有御批,刻录中。是岁,大学士杨一清等考庶吉士,以唐顺之、任瀚、陈束三名为上御批,取首列,而卢淮、诸邦宪、汪大受、郭宗皋、蔡云程、杨佑、汪文渊、王表、曹忭、王榖祥、熊过、安如山、郑大同、李实、孙光辉、吴子孝次之。居数日,有旨:“迩年以来,每为大臣徇私选取,市恩立党。唐顺之等一体除用。有才行卓异、学问优正者,吏部举奏,收之翰林,以备擢用。”
  嘉靖十年辛卯,命翰林院侍读学士吴惠、右春坊右赞善蔡昂主顺天试。
  命翰林院侍读学士席书、左春坊左中允孙承恩主应天试。
  是岁,各省试仍用科部等官。
  十一年壬辰,命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张潮、翰林侍读学士郭维藩为考试官,取中林春等。廷试,赐林大钦、孔天胤、高节及第、先是,礼部尚书夏言上疏请正文体,诸刻意骋词、浮诞磔裂坏文体者,摈不得取。诏可。既廷试,言复令仪制郎中约束,诸士咸拱听。而大钦独后至,不闻也,起不用对冒,而文气甚奇。吏部尚书汪鋐得之,诧曰:“怪哉!”以示大学士张孚敬。已定二卷,览之,曰:“虽破格,甚明健可诵也。”取为第三。既呈览,上御批第一。大钦时年二十有二。第二名孔天胤,以王亲例补外为湖广提学佥事。
  是岁,改庶吉士,已取钱亮、许檖、闵如霖、卫元确、段承恩、韩勖、扈永通、吕光洵、谢九仪、刘光文、黄献可、刘士达、刘思唐、阎朴、胡守中、钱籍、王梅、雷礼、边涔、李大魁、郭希颜矣,上阅卷,见弥封官姓名,疑有私,遂报罢。后复选吕怀、范瑟、钱亮、黄应中、秦鸣夏、边沆、闵如霖、王珩、卫元确、浦应麒、游居敬、赵汝濂、刘思唐、阎朴、胡守中、李本、赵维垣、何城、王梅、李大魁、郭希颜,命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顾鼎臣教习。
  十三年甲午,命翰林院侍讲学士廖道南、翰林院侍读张衮主顺天试。以初场进题迟,下礼部参。道南辞鹿鸣宴,不许。时吏部尚书汪鋐有子不第,上疏指摘场事,以太祖诛刘三吾为言。道南引刘俨事答之,俱不问。
  命右春坊右谕德伦以训、右春坊右赞善张治主应天试。
  十四年乙未,命翰林院侍读学士张璧、侍讲学士蔡昂为考试官,取中许榖等。廷试,赐韩应龙、孙升、吴山及第。先是,大学士李时等取中十二卷进览,上批答曰:“卿等以堪作甲卷十二来呈,朕各览一周,其上一卷说的正合策题‘夫周道善而备’,朕所取法。其上三说‘仁礼为用’‘夫仁基之,礼成之’,亦甚得题意。其上四论‘仁敬’‘夫敬而能仁,他不足说,可以保治矣’。其上二略泛而治于行,其下二却似谠,虽与题不合,言以时事,故朕取之,可二甲首。余以次挨去。不知是否?卿可先与鼎臣看一过,再同读卷官看行。”上复御批首三卷,【于】韩应龙曰:“是题本意,可第一甲第一名。”于孙升曰:“说仁礼之意好,可第二名。”于吴山曰:“敬为心学之极,此论好,可第三名。”是岁并李机、赵贞吉、郭朴、敖铣、任瀛、沉宏、骆文盛、尹台、康大和九人策皆刻之。是年四月内,礼部请考庶吉士,以故事闻。上诏于文华殿大门外,亲出御题考试。大学士李时会吏部尚书汪鋐,礼部尚书夏言,吏部左侍郎顾鼎臣、霍韬,右侍郎张邦奇,礼部左侍郎黄绾、右侍郎黄宗明,选进士李机、赵贞吉、敖铣、郭朴、任瀛、骆文盛、尹台、康大和、沉瀚、欧阳、王立道、嵇世臣、彭凤、郑一统、胡汝嘉、林廷机、高时、黄廷用、奚良辅、汪集、郭鎜、沉良才、陈东光、王维桢、张绪、李秦、何维栢、卢宗哲、全元立、赵继本名上。奉旨:“朕览赵贞吉等八名、卢宗哲等二十二名可留。卿还具题来行。内列吏礼二部堂上官及鼎臣名,不必部疏。此盖朕亲试也,可作例。”又升顾鼎臣为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教之,后又益以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张邦奇。
  十六年丁酉,命翰林院侍讲学士姚涞、左春坊左中允孙承恩主顺天试。
  命右春坊右谕德江汝璧、司经局洗马欧阳衢主应天试。
  初,以南京进呈试录考试官批语失列名,下部参看,谓事属不敬,考试、提调等官皆当提问。议上,上谓:“考官既不填名,策题又以国家祀戎大事为问,所对语多讥讪,谕德(汪)【江】汝璧、洗马欧阳衢令锦衣卫官逮治;提调府尹孙懋、府丞杨麒,监试御史何鋐、沉应阳,南京法司究问;考官学正许文魁等,所在巡按御史逮问。所取生儒,不许会试。”后谪汝璧为广东市舶副提举,衢为南雄府通判。
  礼部尚书严嵩奏:“广东所进试录,字如‘圣谟’、‘帝懿’、‘四郊’、‘上帝’俱不行抬头,及称‘陈白沙’、‘伦(迁)迂冈’之号,有失君前臣名之义。且录中文体大坏,词义尤为荒谬,宜治罪。”得旨:“学正王本才等、布政陆杰等、按察司蒋淦等,俱命巡按官逮问。本才等夺其礼币,御史余光命法司逮问。仍通行天下提学官,严禁士子,敢有肆为怪诞、不遵旧式者,悉黜之。”
  十七年戊戌,命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翰林院学士顾鼎臣、太子宾客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张邦奇为考试官,取中袁炜等。廷试,赐茅瓒、罗珵、袁炜及第。
  是岁,内阁初拟(大)【吴】人陆师道为状元,御笔批作二甲第五,取袁炜第一。文华宣读已出,复召大学士李时、夏言、学士顾鼎臣入,改作第三,亲擢茅瓒第一。见陆詹事深家书中。
  十九年庚子,命左春坊左庶子童承叙、右春坊右庶子杨维杰主顺天试。
  命翰林院学士张治、右春坊右谕德龚用卿主应天试。
  二十年辛丑,命掌詹事府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温仁和、翰林院侍讲学士张衮为考试官,取中林树声等。廷试,赐沈坤、潘晟、邢一凤及第。改进士高仪、董份、严讷、高拱、梁绍儒、熊彦臣、晁瑮、林树声、陈升、裴宇、陈以勤、王材、徐养正、潘仲骖、杨宗气、王显忠、何云雁、张铎、王交、徐南、金忭、林懋和、王三聘、王言、何光裕、万士和、叶镗、夏子开为庶吉士,命仁和及太子宾客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张潮教习。
  二十二年癸卯,命左春坊左中允秦鸣夏、左赞善浦应麒主顺天试。
  命翰林院侍读华察、右春坊右中允闵如霖主应天试。
  上览山东所进乡试小录,手批其第五问“防边御虏策”曰:“此策内含讥讪,礼部其参看以闻。”于是尚书张璧等言:“今岁虏未南侵,皆皇上庙谟详尽,天威所慑。乃不归功君上,而以丑虏餍饱为词,诚为可恶。考试官教授周矿、李弘,教谕刘汉、陶悦、胡希颜、程南、吴绍曾、叶震亨、胡侨,率意为文,叛经讪上,法当重治。监临官御史叶经漫无纠正,责亦难辞。其提调官布政使陈儒、参政张臬,监试官副使谈恺、潘恩,均有赞襄之职,俱属有罪。”上曰:“各省乡试出题刻文,悉听之巡按,考试教官莫敢可否。此录不但策对含讥,即首篇《论语》义‘继体之君’,不道。叶经职司监临,事皆专任,并同矿等、陈儒等俱令锦衣卫差官校逮繋至京治之。”寻逮经、儒、臬、恺、恩至,上以经狂悖不道,命廷杖八十为民,乃降儒等边方杂职。经遂死于杖下,及补儒等为宜君等县典史。寻贵州试录至,亦以忤旨,御史为民,右参政等各降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