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涌幢小品
涌幢小品
赐札
唐太宗讨王世充。赐少林寺札云。王世充叨窃非据。敢违天常。法师等并能深悟机变。早识妙因。擒彼凶孽。廓兹净土。闻以欣尚。不可思议。云云。盖当时寺僧之立功者十三人。惟昙宗授大将军。其不愿者。赐地四十顷。札至今宝之。传为敕。以后则敕赐纷纷。无之非是也。
批敕尾
李藩字叔翰。为给事中。制有不便。就敕尾批却之。吏惊。请联他纸。藩曰。联纸是牒。岂曰敕耶。后拜平章事。河东节度使王锷贿权近。求兼宰相。密诏中书曰。锷可兼宰相。藩取笔涂去宰相二字。署其左曰不可。还奏之。权德舆失色曰。有不可。应别奏。以笔涂诏。将无犯上怒耶。藩曰。事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竟得寝。此唐宪宗时事。藩则贤矣。宪宗能容。亦明主哉。
焚敕
宰相焚敕。已是难事。乃何益为益昌令。焚征茶诏书。尤为奇特。观察使闻而贤之。释不治。亦可为能知人用人者。此唐玄宗时事。惜史臣忽略。观察使轶其名。何轶其地。真缺典也。
内外制
宋朝以翰林学士带知制诰。谓之内制。他官带者为外制。我朝视草者皆词林。则是有内制。无外制矣。而其人每自云。典内外制若干。岂遂以官之内外分耶。
别撰赦书
郑首字晋信。福清人。少年强记。有俊才。能文。年十九。魁乡荐。朝廷新颁温公通鉴有鬻于门者。首一览。辄能默识。高宗南渡。大赦天下。首以赦书不文。别撰数语。遣弟子二百人驰宣于水南山下。躬效县官跪拜。又以乡人借地架屋。首戏答之曰。近来土地窄狭。无处可借。遂为人所讦。有诏赐死。临刑之际。天雾酸黑。太史奏。东南文星坠。上有旨赦之。而首已死矣。平生著述。有六经解及榕溪文集行于世。
颁印
洪熙元年颁制谕及将军印于边将。云南总兵官佩征南将军印。大同总兵官佩征西前将军印。广西总兵官佩征蛮将军印。辽东总兵官佩征虏前将军印。宣府总兵官佩镇朔将军印。甘肃总兵官佩平羌将军印。交址佩征夷副将军印。宁夏佩征西将军印。有旧授制谕者。封识缴回。
印惟征虏大将军为最重。洪武中。魏、卫、凉、三公佩之。出塞破虏。常、李、冯、诸公亦止副将军。左右副将军。即专征。不得佩也。永乐七年。丘福败没胪朐河。失之河畔。时时红光一道。起射星斗。又每有风雷甲马之异。虏不敢过。不知福与诸将能为神。抑印之灵光所浡发耶。其败卒没虏中者。文皇出塞。多自拔来归。有一卒知印所在。言于上。掘得之。四周皆成龙纹。上见。且愠且喜。藏内库。洪熙元年方补铸。然不以颁给也。此外有镇朔大将军印。出口外巡边。阳武侯薛录等佩之。平虏大将军印。有急听征。保国公朱永等佩之。印皆柳叶文。军行鼓纛。护而前驱。嘉靖二十九年。咸宁侯仇鸾佩平虏印。屡发光怪。一夕。忽作叱咤声。又一日。悬空挂于佛灯前。众骇异。告鸾。入视之。鸾再拜。坠地。声甚厉。砖皆碎。鸾生时。其母梦胡奴入室再拜。忽自斩首裂其尸。及是纵恣不法。未几病。命成国公朱希忠入卧内收其印。鸾悸即死。后四日。陆炳发其反谋。剖棺剉尸如所梦。
毅皇帝自称威武大将军。勒内阁写敕。大学士蒋冕至以死捍。卒别取敕行之。有敕必有印。蒋所执曰。臣不敢名君。礼部则无词以拒矣。
印者。信也。古公私皆有之。其制金、玉、银、铜。凡四品。天子曰玺。二千石以上曰章。千石以下曰印。朱文入印始于唐。而汉器物铭多作阳识。
矫刻将印
慈溪张公楷以佥都御史监刘聚军征邓茂七。先用招降檄。檄无聚印信。不听。遂矫刻征南将军印用之。贼稍有降者。事平。劾奏夺职。贼之存亡。不止招降一节。且贼首负固。降者偏裨。亦济甚事。而大将军印。岂可矫用乎。自古权宜行事多矣。此不可训。
古印
弘治十六年。河南府大雨。冲坏墙垣。下有砖池。内藏古铜印三百颗。本府官以闻。事下礼部。令铸印局官办验。有识兴定二年者。至顺、至元、至正年者。因言至顺、至元、至正。俱元文宗以后年号。龙凤、兴定、又元末伪主宋年号。盖元政不纲。羣雄角逐。或掠得元时有司之印。或僭窃之徒。假元年号而私造之。伪相署以号令其党。事败而遁。潜瘗于此者。命悉毁之。以备别用。
许松皋太宰为司寇时。得古铜印一纽 【 枢纽有棱。棱下有池。方寸余。而小篆朱文若私印然。】 于阎伯仁。阎得之邠人辟地者。曰廷美之章。与松皋字正同。因摹其文。图其形。装潢为卷。而夏贵洲题曰神锡金符。此事往往有之。闻丙戌科有吴之鲸者。镇江人。未遇时。得一印。正与名同。遂联捷。入中秘。事固有偶然者。亦不可谓非数也。
存问
存问大臣是国家盛事。邦家极荣。有司官宜肃恭将事。以侈君宠。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亦不出见。行宾主礼。比迎诏时。一切仪仗俱备。老臣与使臣盛服控马。趣请所司。偃蹇不至。有经半日者。是何心肠。又辛丑年间。中书存问一南大司马。至驿。恶其不整。捶隶人。所司闻之大怒。擒舟人。捶加一倍。使者皇急引避。草草了事而去。真所谓委君命草莽。是谁之过与。莫谓闲散之事。以为无伤也。
请封
嘉靖初年。吏部右侍郎温仁和以父玺年及八十。陈情乞封。允之。未几。詹事董屺以父复先任云南知府。年八十三。母娄氏。年七十五。比例乞封。亦允之。此皆未及三年。而邀特恩者。云南公。知县御史。太守致仕。老益康强。灯下能细书。一日晨起。拜家庙。瞑坐而卒。
移封
大臣移封本生大父母者。国朝仅大学士杨士奇。少保朱衡与太宰张瀚。瀚以兵部左侍郎得之。尤为异数。
移封本生者。京官起于世庙年间修撰诸大绶。外官起于神庙年间长垣县知县刘学曾、刘恂。恂笃雅坚正人。与余善。为佥都御史。抚保定卒。行人司一署皆进士。除司正副外皆八品。故事。八品。父在可貤封。没者不与。余同年友王吉士为行人。丁父忧。叹曰。存没一也。朝廷岂有靳焉。特未有明言者耳。特疏以上。得允。自是。司务、助教等以为请。皆得允。而母亦得借七品。例称孺人。此真锡类之仁也。王姿貌魁伟。有丰裁。而性特慈厚。官至太常少卿。
异涂移封。起于世庙都事欧阳念、鸣赞乔可跻、巡检魏烱。至穆庙为例。万历十五年停。
王官封典
故事。王府官九年秩满。得封赠父母。万历新例。止及存者。为王官已自可怜。又靳其父母恩。抑何酷也。
谕祭
谕祭。有遣本县主簿者。正德中。王襄敏公轼。其前三祭又皆参政。
优恤
大臣归家。加舆隶。或四或五。多至于八。惟孙清简需止加三人。子侄欲请县官补其一。公不可曰。上已赐矣。又烦有司耶。近见杭州、苏州。即庶僚在家。亦有出入舆隶四人。暇则守门担柴水如家仆。然此不知起于何时。我湖独无。
宋朝襃崇前代名臣。如求郭令公之后。得其裔孙曰元亨者。官永兴助教。余谓此事可法。如宋之岳武穆、文丞相。官其子孙。或于本县增一廪生优之。亦无不可。而惜乎未有言者。虽然。以颖国之元功大烈。绝世且不继。而况议及前朝乎。故国朝。法至备而恩至薄。
弘治中。苏州陈副使冷庵以考察被诬归。家贫。鬻书自给。有司援天顺例。诏岁给米五石。
杨照为辽东总兵。与户部郎何东序、巡抚侯汝谅。先后互相讦奏回卫。久之。还镇。感愤战死。无子。有二母。贫不能自给。都御史王之诰闻于朝。月各给米三石。免三丁。终其身。
萧亮。新喻人。以廪生讨华林有功。后战死。都御史陈金遣官祭之。上功。诏赐绢二疋、钞六百贯。录其子长孺为臬司吏。何赏之轻乃尔。萧当赠官。并廪其子可也。
谥
忠孝二字不并谥。盖许国、养亲、不两立。此颜真卿之议也。
宋黄勉夫谓本朝单谥文者。惟杨大年、王荆公、二三人。单谥正者无之。然其后有程正公。
韩忠彦卒。请谥。王居正谓公在熙宁时。辟王氏坐讲之说。有功名教。宜谥曰文礼。韩氏子以故事未有以礼为谥。求易。不从。
补谥。惟穆庙初最多。录诸忠义致死者。然一概覃及。亦伤于太滥矣。
陈敬宗至嘉靖乙巳始加赠礼部侍郎。谥文定。诰云。学优而正。行直而坚。经事历五朝。抗权贵而弥劲。司成淹六考。植模范以称尊。诚一代之儒宗、笃行之君子。
郭明龙在礼部。锐然欲夺谥改谥。议不克行。而一时大嚷。有某。素亢直。对郭大言曰。宋高宗时。秦桧加尽美之谥。当时何尝夺。今日何尝称。公欲以此定人品。末矣。郭怒甚。欲言。其人长揖而去。郭惘然曰。不做也罢。
日记载。陈文卒。议谥。故事。凡入阁者皆用文字。下加一字。如文正、文贞之类。众论鄙文。特改例。谥之曰庄靖。此说非也。谥以易名。陈谥文。是用其名也。王文谥毅愍。林文谥襄敏。亦此意。或谓程文德谥文恭。林文俊谥文修。何居。曰。程、林。二字名。非一字名也。二字名谥。重在下一字。
扬州兴化县高阁老谷卒而赐谥。阁本礼部本及通纪诸书。皆书文义。列卿传作文毅。余尝见高文集十二卷乃宗子相校刻者。甚精好。称高文懿集。不独票签为然。叶叶中间细字皆如之。宗与其子若孙必无悞。可见诸书皆谬。其文亦简质。所作自诸体外。其赠章都曲艺卑秩处士文。绝不见有大富贵人酬应之篇。即此可见其为人矣。
乙酉。礼部题补谥者廿九人。皆从百年上下采公论甚确。淛得六人。我湖独居其二。为大理卿陈公恪。少司马吾师许公孚远。此真盛事。
余年友吴继疏仁度。疏山先生之子也。先生清德重望。法应得谥。继疏毕一生精神命脉皆萃于此。余丁酉至京。即来共谋。怂余单疏题请。时继疏新入吏部。余曰。如此。恐人将以媚吏部二字疑我。且新进词臣。未容草草。必省臣乃可。遂属之给舍罗龙皋栋。余起草。所引凡十六人。吾郡陈大理公与焉。罗又益以数人。以后十六人皆得谥。此真生平得意事。 【 其年。许师尚无恙。】 许师开府闽中。闽士夫多借商税为蠧。师尽革之。兼喜讲学。会江右李见罗谪戍入闽。雅称同志。日夕会讲。从人太多。稍有费用。是以怨谤大兴。李九我阁学非私税者。却循声一口。牢不可破。惟叶台山少师雅所契慕。癸卯师没。叶以南少宰考满入京。余会于京口。以师身后事嘱之。
时李为少宗伯。署部事。叶皱眉曰。李公在。无可为者。余戏曰。他日先生在。事当如何。叶应曰。不负。不负。后议谥。李、叶、俱在相位。李被弹不能出。叶乃得行其志。亦天之所以相许师也。
登闻监鼓
登闻鼓院。宋颛设官为监。国朝以给事中、锦衣卫、各一员直之。而无专职。名而已矣。大约奏者不真。真者又不能奏。甚至有自刎鼓下。而无能穷究其实者。即不设可也。
奏疏
成化初。御史姜洪陈言时事四。曰辨邪正。推举在位在野诸臣凡二十三人。皆一时名硕。而指挥许宁谓其廉能骁勇。军民悦服。太监怀恩。忠清公亮。善守成法。俨然与吏书王恕、王竑、李秉并。卓矣。卓矣。
林见素在家。刘瑾荐起抚四川。具本奏弹曰。宜以知己为报。然不忍坐视将乱将危。而不之救。草疏与御史陈茂烈议。无可托写本。又无可托賷进。相对饮泣而止。及赴四川。稍续前稿。令教谕范府誊净奏上。而瑾已擒。复上疏庆幸。忠臣之爱君如此。万历庚子。余典闽试。策问人才。以公为首。督学沈泰垣。为朔刱颛。
嘉靖初。以抄没钱宁等房屋给皇亲邵茂等。此细事。乃工部议量留。言官余瓉等又以疏争。如何动得圣主。
汪鋐亦有好处。在都察院时。有罗增者。南城县人。为族人所诬。其子鈇。诣登闻院。七上章。皆格不行。又再诣阙。泣不绝声。汪悯之。为奏闻。释之。事始终。凡三十六年矣。卒得终养。鈇之笃孝不必言。而其时当事者皆何如人耶。
萧何转关中粟以给荥阳、成皋之军。是实。乃近日有计臣上疏曰。萧何转饷。韩、彭、因以成功。韩、彭、用兵何地。而萧得以粟济之耶。
攻上官
胡梦豸。不知何许人。举人。司教。万历初年。奏为条陈学校急务。遵复祖制。申明卧碑。以正士风事。下部立案。升河南某府推官。江西巡抚潘季驯疏。武宁、万载、二县。盗贼之区。并德化、永丰冲烦之地。乞用甲科。胡复奏为庸邪大臣。悖违祖制。蔽塞贤路事。潘自陈。部覆。夺梦豸官。
千户郑一麟奏抚按孙矿等迟玩。乃万历丙申年事。
攻大臣
一科臣攻大臣云。且今大臣之举动。亦可异矣。谢过则重伐其善。言去则厚觊其留。既阳为必去之形。以乞怜主上。又阴为复留之势。以骇制羣情。谄泪交流。方摇尾而扫地。雄心未歇。更砺齿以待人。语极呕心。而元气已斲。大臣到此地位。其人、其时、可知矣。
参属官
有按臣参一属官云。一目已盲。未盲者兼为阿堵所遮。七窍已迷。未迷者止有孔方一线。不过描写贪字耳。何作巧乃尔。
发私书
近年有某官。以事回籍。投书给事中李某。李发其书上闻。其人遂得重谴。书中必多乞哀之言。陋则甚矣。然直置之不答可耳。亦何足渎君父之听。即渎听。亦不过寻常摧枯拉朽举动。非有大关系。而票云。举发私书。忠直可嘉。着与纪录。李后亦以考察去官。
詈人不憾
刘子翼。字小心。在隋为著作郎。峭直有行。尝面折僚友。退无余言。李伯药曰。子翼詈人。人多不憾。
报恩不受
张弼脱李大亮之死。后大亮贵。求弼不得。时弼为将作丞。匿不见。一日。识诸涂。持弼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受。大亮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弼之力也。愿悉臣官爵与之。帝为迁中郎将。代州都督。弼之行谊。更在丙吉上。盖吉为大臣。且君臣之间。谊不当言。如弼处卑位。有活人之德。其人贵显。相遇而不言。既遇而不任受。圣贤岂有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