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涌幢小品
涌幢小品
长阿含经云。真龙十二种。始不为金翅鸟所食。此鸟。头尾相去。八千由旬。其目明利。有大势力。投龙宫中。搏诸龙啖之。其说荒唐不可信。考南齐太子长懋与宗人西昌侯萧鸾意好不协。谓竟陵王子艮曰。我意中殊不喜此人。当由其福薄故也。太子一日卧小殿中。梦见金翅鸟飞下。搏食小龙无数。后鸾颛政篡位。太子子孙无遗焉。鸾每先一夕焚香。呜咽流涕。则次日诸王必有诛杀。大约煮药以待最幼者。使保姆抱以入。此鸟乃变为帝王。于族类中行此忍心事。忽而又呜咽流涕。则心固未尝死也。总之。自为子孙计。忍而至此。要之。终不得免。冤冤报复。作业何所底止。岂乘除固然。然亦枉势力矣。
天地间。水下注。气上升。神龙出没其间。为之宣泄。皆有神焉。故所在龙池、潭、洞、穴。处处有之。有神龙则必有毒龙、怪龙。五台山下有池约二亩余。佛经云。禁五百毒龙之所。禁之中必有所以生而养之法。若杀。便增出许多事来。
龙凤名状
鹿角、牛耳、驼首、鬼目、蛇项、蜃腹、鱼鳞、虎掌、鹰爪。龙之状也。鸿前、鹿?各后、蛇颈、鱼尾、鹳颡、鸳腮、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凤之状也。麕首、牛尾、狼头、马足、圜蹏、肉角。麟之状也。有角为虬龙。无角为螭龙。有鳞为蛟龙。有翼为应龙。凤之青。曰?曷。赤曰鹑。黄曰焉。白曰鹔。紫曰鷟。麟之青。曰耸孤。赤曰炎驹。白曰素冥。黑曰角端。黄曰麒麐。
龙之鳞。八十有一。鲤之鳞。三十有六。麟肉角而不触。凤肉喙而不啄。鳣骨脆。貘骨实。蛟骨青。凤骨黑。龙珠在颔。鲛珠在皮。蛇之珠在口。鱼之珠在目。蚌之珠在腹。鳖之珠在足。蟒目圆。蛟眉连。蜃鳞逆。腹鼻反。狼肠直。鷧喙曲。羱羊之角重于肉。斲水之舌长于喙。犀体兼五种肉。象体具十二少肉。或云有百兽肉。
神龙所经。盆盎涌焉。海犀所涉。江河坼焉。麒麐之鬬。日月食焉。鲸鱼之死。慧星出焉。狸牛之搏。海水沸焉。越睒杀犀。疾雷及焉。
猪龙
濮阳郡有续生者。身长七八尺。剪发留二三寸。不着襌袴。破衫齐膝而已。每四月八日。市场戏处皆有续生。郡人张孝恭疑之。自在戏场对一续生。又遣奴子到诸处。凡戏场果皆有续生。天旱。续生入泥涂。偃展久之。必雨。土人谓之猪龙。夜中有人见北市电火。往视之。有一蟒蛇。身在电里。至晓。见续生拂灰而出。后不知所之。
龟
赵清献入蜀。携一琴、一鹤、一龟。今人都言琴、鹤。不言龟。
广东兴宁县金龟。见长丈余。金光四射。泝河而上。所过田陂皆坏。其年。嘉靖辛丑岁。大稔。
龟首俯者灵。
蛇
有大蛇穴禹门下岩石中。常束尾崖树颠。垂首于河。伺食鱼、鳖之类。已而复上入穴。如是者累年。一日。复下食于河。遂不即起。但尾束树端。牢不可脱。每其身一上下。则树为起伏。如弓张弛状。久之。树枝披折。蛇堕水中。数日。蛇旋浮死水隈。竟不知蛇得水物。贪其腥膻。不舍而堕邪。蛇为水之怪物所得。欲起不能。而堕也。是蛇负其险毒。稔其贪婪。以食于河。所恃以安者。尾束于树耳。使树不折。则其生死。犹未可知。惟树折身堕。遂死于河。此殆天理。非偶然也。且使蛇得水物。贪其腥膻。不舍而死。固可为怙强贪不知止之戒。使蛇为水之怪物所得而死。亦可谓害物必报之戒。
余家南浔东。去舍数百步。有旧窑。土人冯姓者得之。毁基。其中有蛇千余。俱纵之去。大者数围。长十丈。一角。往东行。未几。冯一子暴死。
万历丙戌。建昌乡民樵于山。逢一巨蛇。头端一角。六足如鸡距。见人不噬。亦不惊。民因呼羣往视。亦不敢伤。徐徐入深林去。华山记云。蛇六足者。名曰肥(虫遗)。见则千里之内大旱。戊子、己丑之灾。其兆已先见之矣。
蔪蛇。一名褰鼻蛇。诸蛇鼻向下。独此向上。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背有二十四方胜。尾尖有一佛指甲。腹旁有念珠斑。剖之。置水中。则反尾涤其腹。长尺余。
乳罗山县南三十里。相传一货郎过此山。得青卵。置之箱内。脱壳为蛇。驯畜稍大。复置之故处。名其蛇曰乳罗。其后截道。噬人甚厉。众觅货郎使禁之。货郎着刃于地。叮咛作念。蛇引颈自刎而死。
蛇一名曰蜀精。
毒食
岭南人惯食蛇。云其味肥美。万历间。南海有诸生数十人。聚学宫。见大蛇自梁间坠地。取烹之。将熟。忽报学宪至。未及餐而出。釜中溢汁流地。二犬进饮之。皆死灶旁。诸生归。大骇。埋其肉阶下。数日出一菌。甚嫩。学宫卒误食之。亦毙。余姚毛佥事患风疾。觅蕲蛇酒饮之。半月发脑疽。遂不起。晋中有人采菌于木。以为天花菜也。献之某侍御。食之尽一器。已入房卧。次日不启门。役者倒门视之。仅有白骨在床。肉尽为水矣。因告令。索菌木下。得大蛇数围。焚之。烟触人鼻咸毙。或曰。鳖与蛇同气。凡三足、首无裙者、赤腹者、白目者、腹字者。皆蛇产。食之溃体。潮州有人取一巨鳝食之。腹裂而死。或曰。亦蛇化也。有韩姓者。园产一梨。如斗大。适诸客会饮。剖食之。尽死。一生独不食。得免。使人掘梨下。四蛇盘焉。东海林姓者。园产大瓜。客二人过。食之。入口皆死。主掘瓜下。有蛇如柱。凡物异常者皆有毒。匪直异物。古人曰。厚味必腊毒。
山海经曰。从山上多三足鳖。左传曰。三足鳖谓之能。不可食也。山溪间多有之。色赤。
腹蛇噬人。必落齿舌。虎豹食人。必缺耳角。自来猎户见缺耳之虎。缺不过三人。则何如矣。不落不缺。越做越狠。
鱼
葛原六。海门县人。魁梧豪侠。以布衣诣阙下。献鳓鱼百尾。时国初法严。众为危之。则笑曰。尔不上食父母耶。君犹亲也。庸何伤。及至。高皇帝大悦。问之曰。鱼美何如。蒲伏前。顿首对曰。鱼美。但臣未进。不敢尝耳。又大悦。命大臣赐酒食。仍选一尾还之。曰。劳汝。劳汝。其后岁贡鱼九十九尾。着为令。
阖闾十年。有东夷人侵逼吴境。吴王大惊。令所司点军。王乃宴会亲行。平明出城十里顿军。憩歇。今憩桥是也。王曰。进军。所司奏。食时已至。令临顿吴军宴设之处。今临顿是也。夷人闻王亲征。不敢敌。收军入海。据东洲沙上。吴亦入海逐之。据沙洲。相守一月。属时风涛。粮不得度。王焚香祷天。言讫。东风大震。水上见金色逼海而来。遶吴王沙洲百匝。所司捞漉。得鱼。食之美。三军踊跃。夷人一鱼不获。遂献宝物。送降款。吴王亦以礼报之。仍将鱼腹、肠、肚。以醎水淹之。送与夷人。因号逐夷。夷亭之名昉此。吴王回军会羣臣。思海中所食鱼。问所余何在。所司奏云。并曝干。吴王索之。其味美。因书美下着鱼。是为鲞字。今从鲊。非也。鱼出海中。作金色。不知其名。吴王见脑中有骨如白石。号为石首鱼。
其鱼似黄鱼而稍大。本草。和莼作羹。开胃益气。加盐。暴干食之。名为鲞。士人爱重以为益人。虽产妇在蓐。亦可食。炙食之。主消瓜成水。初出水能鸣。夜视有光。头中有石如碁子。又野鸭头中有石。云是此鱼所化。
海鱼以三四月间散子。羣拥而来。谓之黄鱼。因其色也。渔人以筒侧之。其声如雷。初至者为头一水。势汹且猛。不可捕。须让过一水。方下网。簇起。泼以淡水。即定。举之如山。不能尽。水族之利。无大于此者。盖散子既有时。必近海多山。气稍暖。可倚以育。若在溟浡中无所著。如何生得。此造化自然之奇。而或谓内水冲出。故鱼至。未必然。
汉水中。鳊鱼甚美。常禁人捕。以槎头断水。因谓之槎头鳊。宋张敬儿为刺史。齐高帝求此鱼。敬儿作六橹船。置鱼而献曰。奉槎头缩项鳊一千八百头。我郡有此鱼。以碧浪湖灰色者为上。盖深潜土中。得气厚。其它。形相似而色白。去之远矣。
冰井鱼
卧冰得鱼。此王太保通神之孝。乃王梅溪大父病。思得鲫。方盛暑。不易致。子钓于井。得巨鳞。梅溪。年十一。亲见。又奇矣。
神鱼
金山神鱼。每岁庙神诞日。有鱼名黑隘。大者如山。羣引海族来朝。率午方退。
周平二年。十旬不雨。遣祭天神。俄而泉涌。金鱼跃出。遂雨。
进鲊
湖广进鱼鲊。始于成化七年镇守太监。其初止二千五百斤。十七年以后。增至三万斤。用船十二只。皆布政司进献。弘治二年四月。始命内官造办。如七年数。船止二只。神庙三十年。以进鲊粗恶。夺布政使程正谊官。则又属之有司。而数之加增。不必言矣。
杂物
有物如小龟。土色。杂灰土以居。蠕动而步速。好居柱础下。或墙壁下。钻软土下入。畏鸡食之。生育亦蕃。至冬时。穴地取验之。始见。三时散居。不知食何物。人传能食白蚁至尽。有李辅者。经抚州金溪。宿饶泉大姓郭氏堂中。地未洁。乃遣从者净扫之。方设榻。主人再三戒。且告以前物形状曰。吾家新创室屋。不意岁被白蚁伤食。梁栋内空。无如之何。有人教以往川中求此物寘于础下灰土中。今数年来。白蚁皆尽。叩栋柱逢逢然。了无一蚁存。若令人扫地上。遇此物。幸为保全。勿伤之。夫能食白蚁。必奇物也。亦虫类。大不盈寸。块然不动。能钻土而出。名曰蚁虎。
余祖月溪翁云。蟋蟀瞿瞿叫。宣德皇帝要。盖宣庙有此好。采之江南者。苏太守况锺被敕。索千个。不许违误。此宣德九年七月事也。
沮洳之区。素多蚊蟁。五六月间。舟中蚊盛。不可宿。但每至高邮。望见泰山。则蚊悉自舟中飞出。无留影者。相传吕祖有炼阳庵。在泰山之阳。或有僊气驱之。故如此。盖屡验云。
凡蜂聚人家者多不和。其采蜜者不与焉。王莽时。九江连率贾萌守郡不降。有飞蜂附萌车。为汉兵所诛。晋陶侃表袁谦为高凉太守。未至百余里。浦中有蜂蔽日。下谦船。已而皆不利。近则南中黄侍郎。见第十二卷。
杨籧庵致政归。一日。游镇江北□门。偶见羣蜂拥蜂王出游。遇鸷鸟攫蜂王。杀之。羣蜂环守不去。数日俱死之。籧庵瘗焉。表其封曰义蜂冢。亲作文祭之。未几。有蜂十余队。约可数万。绕公厅事。首皆内向。飞鸣良久始去。盖蜂王之族。感而来谢也。
蜗蜒即今俗语所谓沿油也。一名托胎虫。能制蜈蚣。
蝌蚪
绍兴□□张公佐治擢金华守。去郡至一处。见蝌蚪无数。□□鸣噪。皆昂首若有诉。异之。下舆步视。□□□皆跳踯为前导。至田间。三尸迭焉。公有力。手挈二尸起。其下一尸微动。汤灌之。逡巡间复活。曰。我商也。道见二人肩两筐适市。皆蝌蚪也。意伤之。购以放生。二人复曰。此皆浅水。虽放。人必复获。前有清渊。乃放生池也。我从之至此。不虞挥斧。遂被害。二仆随后尚远。有腰缠。必诱至此。并杀而夺金也。丞命急捕之。人金皆得。以属其守石公昆玉。一讯皆吐实。抵死。腰缠归商。张。闽人。石。楚人。皆有清名。石之子有恒。己未进士。自淳安调长兴。苏人请之调常熟。 【 父原苏州太守。】 长兴人又争之。得止。
物理
麻败酒。蟹败漆。金得百劳之血则昏。铁得鸊鹈之膏则莹。石得鹊髓则化。银得雉粪则枯。风生兽得葛蒲则死。鳖得苋则活。蜈蚣得蜘蛛溺则腐。鸱鸮得桑椹则醉。猫得薄荷则醉。虎得狗则醉。橘得糯则烂。芙蕖得油则败。番蕉得铁则茂。金得翡翠则粉。犀得人气则破。人食矾石则死。蚕食之则不饥。鱼食巴豆则死。鼠食之则肥。蘐草忘忧。合欢蠲忿。仓庚已妒。鵸余?鸟治魇。槖非?巴治畏。金刚石遇羚羊角则碎。水怪遇犀则不隐。石皷遇桐材则鸣。龙漦遇烟煤则不散。
狼倒草以卜。虎坼地以筮。鹳禹步。鴷画印。獭祭圆。豺祭方。蛇蟠向壬。鹊巢面岁。燕伏戊己。蝠伏庚申。虎奋冲破。仓庚知春分。伯劳知夏至。虔鹊知来。猩猩知往。狒狒自知死生。虎识字。角端知四夷之语。象知地之虚实。橐驼知泉脉之所在。鱼伯识水旱之气。蜉蝣晓潜泉之地。鹊知风之高下。獬廌知人之邪正。鹧鸪向日而飞。玄鳢向斗以游。兔恒向月而息。鹊髡于七夕。海扇见乎上已。鹖鴠羸于孟冬。短狐上弩于孟夏之朔。蜉蝣羣死于白露之朝。数丸之虫。丸土三百而潮至。移风之鸡。当潮至而辄鸣。乌凤晓百虫之音。反舌解百鸟之语。风狸遇风则行空。橐驼遇疠风则埋其鼻。豘将风则踊踊。鼍将雨则鸣。鹬将风则啼。商羊将雨则起舞。鸠暮呜则雨。鸯朝鸣则风。蛤晕随潮以数其文。獭肝随月以生叶。
食品以鹅为重。故祖制。御史不许食鹅。今东南大家以鹅乃发气之物。俱斥不用。唐制御史不许食肉。
蟹入海。至春散子。即枯瘠死矣。
蚌无牝牡。为雀鸽所化。故久者生珠。专一于阴也。
涌幢小品卷之三十二
陈三将军
湖广兴国州。南接江西瑞昌县。陈友谅袭其地。改为路。封子陈三将军守之。国初平汉。其遗孽改姓柯氏。与部曲谈。吴、王、三家通居。兴瑞连界之所。子孙蕃衍。跋扈不执。劫略占夺。逋负钱粮。莫敢如何。都御史赵贤题请立为兴瑞里。择各姓子可教者教之。冥顽自如。又议立界首堡。以卫官统军弹压。狎视如婴儿。尝劫罗继万家极惨毒。又劫罗继淳家。杀九人。反缚继淳兄弟。献瑞昌县。谓为阵获强盗。请赏。
谕贼
伍骖。安福人。景泰中以御史往福建。时汀贼方炽。公单骑趋上杭。询贼出没。时俘贼妇女。械系苦楚。悉纵之。一致仕教官。耄且病。不能从贼。独家居。公选二老卒自随。造其家。教官猝见公至。拜且泣曰。家属皆为贼驱。吾以病在此。奈何。公曰。若可召亲戚来。吾谕之。因留宿。明日。自寨来者十数人。公谕以利害。仍给以帖。来归者万余人。乘势驱兵。破其强梗据寨者。镇守内臣欲上其功。公耻之。力辞得免。还朝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