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涌幢小品
涌幢小品
处州蒋姓者善杀虎。人问其故。答曰。百兽难杀。惟虎易杀。盖它兽。见人奔走。逐之或不能及。虎恃勇。见人。负嵎振威。磨牙掉尾。欲扑人而食之。吾得铁叉。对虎中立。二人执鎗旁佐之。叱虎令前。徐以叉接其项。二鎗夹进。折而仆之无难者。使其见人即走。吾乌能尽得志。可为好食人者之戒。世有猛而贪得者。殆此之类也。
正德十年中秋。清河县有虎自梁山而来。踰城。入察院。升大槐枝颠。眈眈下视。咆哮甚厉。知县张纶用壮民李万等搏杀焉。
小说中。力士尤昌四杀虎。以铁鎗为弱。削坚竹。炙以油。未毕而虎至。两手执其膊。一手擎定。一手取竹刺杀之。其说未知果否。而要之。竹刺之可用明矣。丁巳。杭州有虎入城。营军三百尾之。出钱塘门。将官多力者持鎗进。辄被拉断。一医生见而笑之。众因就问。请计。医士取鎗迭试。皆曰。软不可用。亦削竹如前法。刺虎中之。按竹。奋臂覆转。虎亦随转。就毙。盖难不在刺而在转。转时铁鎗都折。折则虎奋。犹能脱鎗伤人。惟竹劲不可折。得施全力故也。医士又云。凡虎。蹲定不肯去。作咆哮声攫拿势者。一人以铁叉直立俟之。虎跳而扑。中口。二人持棍击其腰。可以立毙。其曳尾前行。不睨人而睨地。目光反照。见人缓急。因之行止。又不作声势。此殆有神。未可易视。盖虎性燥烈。声势可畏。能怖人。却亦易竭。可擒。惟沉沉迤逦无所恋。不作声势。固自难制。少年在处州山中曾见其一猎士。数百人随之。一人援矛而前。虎反跃。啮其项。弃之。直冲而驰。仆地者十余人。有死者。竟越山去。
徐恩。山阴人。家贫。不甚知书。而孝友由天性。与兄文。刈薪项里岭。日未午。一虎从丛筱中出。噬文。牙贯肩项。恩急顾。得一木棓。趋击虎。数十下。持不可夺。则蹑文足。自后(打去丁改掔)之。虎乃释文走。恩度必复来。于是曳文首。前向立。跨尸以待。且大呼曰。天乎。吾于虎何雠。虎杀吾兄。天尚相与杀此虎。复兄雠。少选。虎迂行。负上势。奔突而下。恩侧身承势。横扼而挤之。虎辄失足。旁逸。若是者凡数四。邻族闻者。或匿林薄间。呼恩弃尸自脱。恩厉声曰。汝能助。助我。不能。无挠我。今日断无弃兄理。我不与虎俱生矣。虎欲骋不得。复奔突如前。垂至。则人立不动。亦若出奇设疑。意在乘间以逞者。恩直前批之。适中其鼻。虎创甚。始却步。徐行而去。然犹数回视焉。既而救者咸至。共舆尸以归。恩力竭。病累月死。方恩病时。人有以义士誉之者。恩怆然涕曰。吾恨力止此。不能磔此虎。以祭吾兄。吾乃以是得众人誉。吾独何心哉。邑大夫萧鸣凤。传其事而为之赞。
何兆三。山阴人。弟出采薪。虎突至。衔其首。兆三呼号奔救。以筱击虎。虎遽舍之去。弟乃得生。兄弟为樵十余年。稍有所储。兆三曰。我老矣。当为弟娶似延宗祀。若有子。即吾子也。于是弟遂娶。生子。而弟死。弟妇悍。不能奉事其伯。兆三不免冻饿。亦无悔云。
曹小娥。黄岩人。嘉熙二年二月晦。同其母范。及邻居二十人。采笋陆婆坑。范为虎所得。众悉惊溃。娥执母手。推虎而叫。范知不免。瞀瞀然命之去。娥叫执愈疾。亟行数百步。虎掉尾拂娥。踞坐熟视。娥以身翼母。推之下山。尚喘息。会救者至。以布衾裹归。母死而尸得完。里人吊之。娥不能言。徐曰。黄虎也。吾不得代吾母死也。
夏孝女少。字阿九。亦黄岩人。时年十五。一日。随父与其邻樵于山。父前与虎遇。邻人惧。亟升木避之。女见父陷虎口。噭号直前。执薪鞭虎。且鞭且泣。踰十步。虎弃其父。而啖之。
余杭方祥。买山于古城。山主朱氏。既毕事。朱复诬谓未受直。与其徒三人。邀议于山舍。方弗校。即更与之。第指天矢之曰。吾苟负若。出门即死于虎。若负吾。当亦如之。朱出门。上马。已觉体战栗。转顾。虎突来。攫其骑。咥其臀。方奋呼。举火燎虎。虎乃释去。朱以缊着厚。得不死。乃自讼而语诸人。方又一日黎明。凌霜过潘板桥。桥布木。狭而修。下瞰湍流甚险。行将半。见彼岸缟衣伟男子。大言梁断矣。勿过。因即返。候明。桴而渡。视梁果断。霜路无伟人迹。意村叟也。访谢之。通村无此人。而旁有周赧王祠。疑神助。每过。必入拜焉。
神考某年。梦有豹。掉尾来啮。恶之。令豹房绝食。俱饿死。兽亦遭阨。至惊动圣天子也。
牛
齐河县洪店有盗杀人于王臻户前。众执臻。已诬服久矣。知县赵清过洪店。一牛奔清前。跪而悲鸣。若有所诉。清曰。谁氏之牛。众曰。王臻牛也。清曰。臻其有冤乎。抵邑。即辩释臻父子。后鞫大盗王山。得其杀人状。齐河人称神明。作义牛记。清。代州人。成化癸卯乡荐。
生善道
平阳县初筑垂杨埭。屡筑屡圮。官用巫者言。将以牛祭。时有了兴法师在万泉乡。牛径衔刀奔至师前。逐者踵至。师止其杀。解袈裟付之。曰。若以置埭址下。埭自可固。慎勿用牛。已而果然。牛放山中。师建塔院。咒牛曰。汝能练泥乎。牛俛首受役。塔成七日而牛死。师曰。此牛已生善道矣。瘗之。有香气触人。十余日不散。
两牧犊相卫
桯史。有收犊相卫。得免虎患。太祖御制文集称滁阳亦有此事。唐时刘汇为歙州刺吏。野媪将为虎噬。幼女号呼搏虎。俱免。
相牛法
古之视牛者以耳。病则耳燥。安则温润而泽。诗云。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是也。旧又云。牛相。壁堂欲阔。膺廷欲广。豪筋欲就。隽骨欲垂。插颈欲高。排胁欲密。尾不用至地。头不用多肉。角欲得细。身欲得圆。眼欲得大。口方易饲。鼻广易牵。倚欲如绊马。行欲如羊。形欲如卷。悬蹄欲如八字。乱睫好触。龙颈突目好跳。毛拳角冷有病。毛少骨多有力。岐胡有寿。常有似鸣有黄。嘉泰志。中州针火?平潼取酥酪。以雍酥为冠。晋王武子指羊酪示陆士衡云。卿江东何以敌此。疑当时南方尚未有也。
牛禁
宣武门外多回夷聚居。世以宰牛为业。巡城杨御史四知榜禁之。众皆鼓噪。诸大臣知状。弛其禁。乃定。此戊子年事。盖禁杀牛。自美事。而京师不可行。想各边亦当然。
韩滉以贼非牛酒不啸结。乃禁屠牛。以绝其谋。犯令者诛及邻伍。滉特禁屠。以盗贼为名。可重其罚。此机变也。
猴
汪中丞可受。黄梅人。尝令金华。有丐者作猴戏乞钱。遂饱所欲。旁一丐者。忌且羡之。因醉丐者以酒。诱至破窑内。椎杀之。绳其猴。从己。亦作戏乞钱。而汪呼导声至。猴忽啮绳断。脱走车前。作诉冤状。即令人随之。至破窑内。得尸。又令人行捕。得后丐者。鞫问伏辜。杖之死。方焚前丐者尸。烈焰始发。猴又号鸣。赴火抱尸。共为煨烬。
猫
姑苏齐门外陆墓。一小民负官租。出避。家独一猫。催租者持去。卖之阊门铺商。忽小民过其地。跃入怀。为铺中所夺。辄悲鸣顾视不已。至夜。衔一绫帨。内有金五两余。投之而去。
豕
万历初。浒墅关王序三家养一豕。忽衔主衣裙行。异之。随所往。以嘴掀土。出瘗金千两。家遂大饶。自是饲豕以饭。澡以泉。衣绵席毡。凡十年。大可比牛。远近皆来观。称其家金为豕金。
兽之属
凡兽。自虎、豺、而外。久驰。则血耗而肉不佳。鹿为尤甚。
山中夜静时。无杂兽之声。则必有虎。虎去月余。而后兽稍有至者。山之居人以此为验。
貀似虎而白。无前两足者。
马八尺为駴。牛七尺为犉。羊六尺为羬。彘五尺为豕?尼。狗四尺为獒。鸡三尺为鹍。此皆就绝大而高者名也。
梅圣俞有马曰铁獭。王元之有奴曰青猿。曲端有马曰铁象。
虎、豹、一跃六丈。熊十二丈。虎、豹、可擒。熊虽追及围守。亦不可擒。盖毛深而滑。受射。若飞沙着冰柱。纷纷堕地。人既难近。鎗戟亦无所施。
正德十年十二月。麻城县有熊。飞过县治。获之。此可证飞熊之说。
狨似猿猱而长尾。尾色红。去来林间如飞。能食猿猱。猿猱每出采山核。狨至。莫不俯首帖服。狨择其肥者噉之。
邕宜以西。南丹诸蛮皆居穷崖绝谷间。有兽曰野皤。黄发椎髻。跣足裹形。上下山谷如飞猱。自腰已下。有皮累垂。盖膝若犊鼻。力敌数壮夫。遇男子必负去。求合。或刺杀之。至死。以手护腰间。剖视。得印方寸。莹若苍玉。字类符篆。不可识。
云贵深山中产一种兽。形类猕猴而白毛。巢于高树之上。其子孙以次巢下枝。老者鲜出。唯居下者。出觅果物传致其上。老者已食。众乃敢食。名曰宗彝。尚书传所谓虎蜼也。又有神鹿。生而两头。能食毒草。
西夏有竹牛。重数百斤。角甚长。而黄黑相间。用以制弓。尤健劲。
辽东有駞鹿。重三百斤。彼人能效其声。致而取之。
凉州狗大如驴。汉乐浪郡有果下马。高三尺。日南郡出果下牛。亦高三尺。
松潘出六角羊。土人云。羊与鹿交故多角。郭青螺在蜀得二只。临行。以送周友山大参。周名思敬。
猿。山家谓之鞫侯。皮陆俱有诗。见山川志。猿好践园蔬。所过狼藉。山间豆、麦、胡麻、莱菔、蔬果、竹萌之类。多被残。天衣寺僧法聪令捕一老猴。被以衣巾。多为细缝。使不得脱。纵之使去。老猴喜得脱逃。跳趋其羣。羣望而畏之。皆舍去。老猴趋之愈急。相逐。日行数十百里。其害稍息。
猫。一名乌圆。其目睛。旦暮皆圆。子午时即敛如线。鼻极冷。惟夏至一日暖。盖阴类。其应若此。
麞无胆。兔无脾。鳖以眼听。
似马而小者曰驴。驴与马相牝牡而生者曰骡。尤相健。能负物致远。
唐弘道初。凉州仓有鼠长二尺余。为猫所啮。羣鼠数百。少选。聚万余鼠。州发人击之。乃散。
龙
大禹治水。至震泽。斩黑龙以祭天。本朝永乐间。大获龙骨。吴江史鉴为之志云。
龙坟。在今秀水县复礼乡小律原。此距太湖可六七十里。初由村氓耕田。往往得龙骨而未识也。永乐间。有一渔者始识之。因潜持出。以售于苏州南濠徐氏药肆中。岁以为常。一日。徐问有龙角否。其人曰。有。乃以一枝遗徐。有朱永年过徐肆中。见之。惊问。得之何所。曰。适有人来售。朱问。其人去远近。曰。未远。因急追及之。盖是时有左珰号李黄子者。方受命求采珍异。朱以买办户。出入珰所。欲以为奇货也。遂偕其人告于珰。珰檄郡县。调夫船。具畚锸。躬往掘之。初入。见有状如浮屠氏所谓金刚神者数辈。俨然如生。众方骇异。及见风随化尽。惟余骨尔。遂得龙骨、角、齿、牙。凡数十舰。献于朝。窃取者不与焉。时方贵龙角带。自非诸王勋戚。不能得。一銙直十余金。及是。价为之顿贱。秀水在当时犹为嘉兴。宣德间始分为秀水。今其田可六十亩许。不加粪治。而收获倍于他田。岁每大风雨。则拔木发屋。而禾稼反无损。耕者犹时时得龙骨田中。意当时已尽取。不应有遗。岂其地为龙所窟。而潜蜕其中欤。至大禹治水。至震泽。斩黑龙以祭天之文。不知出于何书。历考吴越春秋、吴郡志、苏州志。无所经见。不敢强为之说。
刘洞微善画龙。一日。夫妇造门。曰。龙有雌雄不同。公知之乎。曰。不知。其夫笑曰。不知。如何轻自下笔。洞微怅然。曰。子能言之乎。曰。能。因请其状。曰。雄者角浪凹峭。目深鼻豁。鬐尖鳞密。上壮下杀。朱火烨烨。雌者角靡凹平。目浅鼻直。鬐圆鳞薄。尾壮于腹。洞微曰。尔何人。能知之。其人曰。吾即是也。化为二龙飞去。
陈容。字公所。长乐人。端平二年进士。官至朝散大夫。善画龙。世称所翁龙者是也。
宋文帝以宜都王自江陵入即位。江中有黑龙负舟。人以为瑞。梁武陵王纪自成都率兵下峡。亦有此异。是日江水初尚可揭。及登舟无雨。骤长六尺。咸以天赞为贺。未几败死。文帝亦终死于元凶之手。瑞乃为祸如此。要知黑龙非瑞。必如大禹神圣。黄龙负舟。乃始为奇耳。然禹视如蝘蜓。原不以为瑞也。
温州府乐清县岭店驿居民至七月二十日皆闭户不敢出。其日必有风雨。满街积有虾、蟹。相传百年前。有女汲于河。龙神见而悦之。化为男。与交。遂有娠。后生二小龙。剖腹而出。龙神即摄女尸。葬于山顶。盖七月之二十日。至今小龙以其日至。若祭墓然。时刻不爽。
嘉靖初。扬州石坝集民家夜尝有物窃瓮水。主人每伺之不得。一日。黎明。将秣马远行。忽见中溜。火光烨烨。欲腾而上。主人急以田器击之。铿然坠地有声。视之。金龙。首大于五斗釜。乃惊愕。急以布数十裹而瘗之。祷神毕。出之。赤金也。身及尾皆铜钱。其家今富。四纪无过。称金龙邵氏。
嘉靖七年。宝应知县闻人诠虑时旸为患。奏开月河。试筑记工方类地祇。二龙戏水。鳞角毕露。时四面皆大雨。独不及工所。人咸异之。
广西左州模邨有岩淋。入岩二十步。即幽暗。中有野龙潜伏。邨妇欲见龙者。则盛饰入岩。唱土歌以动之。龙乃出。蟠邨妇怀中。良久乃去。士人游观。则龙伏不出。
葱岭。冬夏有雪。又有毒龙。若失其意。则吐毒风雨雪。飞沙砾石。遇此难者万无一全。
北庭西北沙州有黑河。深可驾舟。其水往往泛滥。荡室庐。坏禾稼。人多远徙。开元中。南阳张嵩为都护。召吏讯其事。云黑河中有巨龙。嗜羔特犬彘。故漂浪腾水。望祀河浒。乃命致牢醴。布筵席。密以弓矢俟其侧。及至河上。有龙长百尺。自波中跃出。俄然升岸。渐近渐缩。至于几筵。纔长数尺。嵩发一矢。众矢并集。龙遂死焉。上壮其果断。诏断龙舌。函以赐嵩子孙。且承袭沙州刺史。
隆庆壬申。睢宁大雨。河溢。有五龙见云中。雷火霹雳。乡人言是日有龙为蛛网所罣。不得脱。须臾。火龙焚其网。龙乃脱去。蛛死山中。丝网尚弥山谷。或截取为马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