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涌幢小品
涌幢小品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三
元定推演
绍兴辛巳。蔡元定在显庆堂推演后世子孙休咎。赋云。显庆堂将后世推。子孙绍复承吾书。四传学业家还在。五世因贪人产除。缵俗流风六七代。继兴遗迹八九渠。数终轮奂犹有代。御史尹仁为吹嘘。厥后子沉集书经传注。盛行于世。而孙模杭辈相继表扬。曾孙希仁以贪酷籍没。成化丙申。巡按御史尹仁入关。夜梦一老人嘱求栖身之地。叩其姓名。曰。蔡某也。及至建阳。访蔡氏子孙。得其所传家谱阅之。见西山推演后世之诗中。预有姓名。不觉悚然。即捐俸为建传心堂。盖其赋毫不爽云。晋江蔡松庄先生云。周子出。则生一邵子知数学。朱子出。则生一季通知数学。其揆一也。
兴复旧窝
洛邑水南。两农相哄。讼于府。言耕时有石一方出田中。其一云。己耕田而得之。一人云。出自己田中。纷纭未已。守郡者舁其石于府。视之。有文曰。大明景泰己亥。知府事者虞廷玺为我复兴此窝。博古者辨其地。知其为康节也。往视之。尽为禾黍。遂于其处辟地建祠一区。复上书巡抚。大兴殿宇。殆至百楹。
太乙数
我湖甘泉先生吴珫精皇极太乙之学。人有就学者。多不能尽。惟何天衢尽得其术。自知咎征死兆。何。湖广营道人。字道亨。官淛藩臬。长平汤毛九之乱。升工部侍郎。
石蟹
邹浩谪居昭州。以江水不可饮。汲于数里外。后所居岭下忽有泉。浚之。极清冽。名曰感应泉。乱石之下。得蟹一枚。自放于江。曰。余至五岭。不覩此物数年矣。乱石之下。又非所宜穴处也。何从而出耶。易不云乎。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蟹者。解也。天实告之矣。蒙恩归侍。立可待矣。未几。泉忽涸。疑之。有人至门。厉声呼曰。侍郎归矣。求之不可见。次日。果拜赦命。 【 杨龟山挽诗。有泉甘不出户。客至岂无神之句。】
龙驹
蒋粹翁。政和人。宋季为太学生。元混一天下。遂归隐于满月山。尝言其先世家九峯山下。畜一牝马。舍侧有龙潭。马入浴其中。龙与之媾而生驹焉。龙首马身。状如负河图者。有父老曰。昔仲尼笔削六经而麒麟出。今朱晦翁表章四书而龙马生。圣人之瑞也。晦翁闻之。逊不自居。谨视刍秣。后牧于山林。竟失所在。
蛙鸣
钱恭惠王镇明州。浚治前清澜池以御火。既而太守李夷庚复浚之。以其土益镇明岭之庳薄。壮州治案山之势。池与州学泮池。春间蛙大鸣。夷庚禁之不鸣。鸣时必兆抡魁。有验。
宝山
平江伯陈瑄以四十万众修海塘八百里于嘉定东南。筑土高三十丈。为海舟表识。文皇赐名曰宝山。亲为碑文。先是居民每望其地有山影。至是乃成。若有神兆之。
巨儒之象
宣德癸丑。温州守何文渊于明伦堂集诸生讲书。有羣蜂拥一巨蜂集楹间。声闻如雷。顾谓诸生周旋曰。蜂有巨儒之象。来科状元。子必当之。周果及第第一。
脢庵
刘文靖官修撰时。有荐为督学者。文靖筮之。得咸之九五爻。其脢无悔。公曰。此周公教我也。自号曰脢庵。今人皆误书为晦庵。如祖逖字士稚。今俱误曰士雅。如此类甚多。
甲乙之料
章枫山先生居白露山下。好奖接后进。和易。不事边幅。每对诸生云。甲子以后。天下必多事。乙丑。孝皇宾天。果有刘瑾擅权之祸。岂心灵豫识。抑别有术数致之耶。
祷兆
刘五清瑞。成都人。以检讨忤逆瑾告归。时江水险恶。奉母侨居澧州。有奸人谋害。倡言曰。斯必逋逃人也。奏于司礼监。可立杀。乃密怂一恶少。持奏北上。阖境汹汹。谓祸且叵测。刘亦自分必死。祷于城隍神。兆曰。此蠹贼。庸何伤。印绶自天。在火之年。瑾得奏。快甚。将捏旨来逮。忽眩而止。既苏。掷去不省。明年寘鐇反。果肆赦。瑾亦及诛。奏者逸去。奸人迄不敢逞。计其数。庚午六月也。为作记。着其神。后官至礼部侍郎。
肄器修祀
漳州学乐器久坏。太守陈洪谟遣人求泗磬。请神乐观知音乐羽士。选俊民百余人肄习。仍刻大成乐谱传焉。适琉球使者过漳。闻而来观。皆合掌捧手。称叹而去。一日。习仪开元寺。见寺后有朱文公祠。已敝坏。祠后有峯。僧庐其下。仍旧额扁。为芝山书院。以事文公。陈北溪、黄勉斋、蔡九峯、为配。又遴选庠生数十人。读书其中。士习丕变。郡父老相传。文公尝遗一联云。十二峯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盖若有待云。守漳之三年。畬人居海滨者见有大鸟飞过。遗一尾于水边。长七八尺。五采炫焕。众以为凤尾。拾以来献。命寘之库中。略不为异。后镇守太监遣人来取。答以火焚。乃得止。
书院燕巢
繁昌县治旧俯大江。后有缥缈台。形胜极佳。天顺初。县内徙。其址为豪人所占。后夺归官。又有侵者。万历四十年赎出。建同仁书院。凡有名士出。则院中结一燕巢。
阁额
四川梁山县举人来知德。字矣鲜。有高行。邃于易学。督抚交荐。授翰林待诏。不出。额其阁曰优哉。郭青螺素相善。闻之。曰。来不久矣。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未几果殁。
谣乩
吴淞江久湮。童谣云。要开吴淞江。须是海龙王。人谓工决难成。后巡抚海忠介倡议开浚。而董其事者则郡同知黄□□、推官龙宗武也。其言始验。是时两月不雨。工亦易集。殆有天意焉。又江山县久无城。议立。辄不果。有叩乩者。批曰。江山县欲成。直待金龙兴。后知县余一龙至。城之。盖合余之姓名也。
吴江一士夫家扶乩者。有神至。众未问而笑。乩曰。诸生何笑。对曰。我笑汝未必神耳。乩曰。诸生能解谜否。哄且笑曰。我辈能做文章。何况于谜。乩曰。有二字作一谜。与汝猜。词曰。长十八。短八十。八个女儿低处立。混沌看来一个字。四面看来四个不。众皆不解。又曰。我辈只会文字。何暇及谜。乩曰。尔说会做文字。如何考了四等第二。盖为首一生。近考名数如此。乃大骇服。又曰。费氏到至诚。里面拜我。盖主母在内行礼。已先知之。于是众咸拜问。谜是何字。则楼米二字也。
拆字
郭中丞青螺与蔡见麓家宰同官于浙。是时冢宰为右方伯。有引去意。一日。坐弘济堂。冢宰曰。子为我拆一字。指堂扁弘字。郭曰。公为何事。曰。子只拆字。不必问事。郭曰。公意将引去而数未能。公曰。何也。郭曰。弘字左为弓而无丨。是未能引。右为?而无土。是未能去。公笑曰。奇哉。郭又曰。非徒如此也。堂扁有济字。公将开府齐鲁。或操江。又不徒如此也。堂字。尚书而后归土。公笑曰。是太穿凿。后其言一一验。
赠砚钱
卢某号东楼。扶沟人。尝供郾城传役。见分宜舍人横索邮卒。仰而呼天。异日幸有儿贵。愿勿效若人为也。主者闻而异之。以一砚为赠。曰。此经生所遗。为若子兆。受之出。遇人操一大钱。狂呼于市曰。蚤登科第。因以相赠。又受之。视其文。喜曰。天所赐也。归示诸子。且告之故。使各勉焉。一日。有羽衣诣门与语。语竟。入语妇曰。道人来呼我。我行去矣。遂卒。子傅元。万历丙戌进士。副使。兄弟五人。皆有官职。
堂上金紫人
建阳豪民吴璋。以财横乡曲。亲疏甚惮之。每坐堂上。无敢过其前。必窥伺不在。方敢入。弟十九郎。因窥隙。见金紫人向堂立。后有服朱绿数人。少长俨立。惊异之。疾走入门。乃无所覩。私喜为家庆。未几。璋以不法。为邑丞所治。至窜流远方。弟亦连坐。黥徙袁州。家赀皆籍没。刘侍郎岑。买其室居。缘是为请袁守。免其弟归。因得服役门下。适刘当岁除享祀。偶于壁隙窥之。金朱绿袍。恍然曩日所见者。始以语人。
蹇太师父子
蹇英太师。忠定公之子也。娶冯氏。久未有子。忠定公请杨文贞制词。祷于神乐观。斋沐亲往。梦有人语以道士写祈文有误。视之果然。遂生二子。长曰霖。中书舍人。次曰沾。尚宝丞。英侍忠定。邻有隶卒服某侍郎之役。疽发背。委于涂。见而怜之。延刘御医疗之。得不死。游句容。寓崇明寺。寺有中官一仆。亦患背疽。垂毙。延医士张荣疗之而愈。后英患肺疾。甚剧。医勿效。一夕梦神人告曰。毋忧。吾为汝增福寿矣。疾果平。
木龟
郑赐。为礼部尚书。待漏直庐。梦神人肩一龟遗之。公盛以盘。视之。乃木龟也。觉而语同列曰。吾其不食已。越三日。俟命内庭。曰将晡。忽眩瞀不能支。僚吏掖出。登肩舆。至部。喉中有声轰然。汤药不下咽。夜二鼓。逝矣。
际昌时
杨石斋少时。尝梦天门开。遥瞻卓楔。曰。际昌时而公显。其老也。复梦天门开。有二幡导公冉冉以去。而公卒。公殆天人。禀间气而生者耶。公在位。一辞伯爵及太师太傅。二辞锦衣卫千户荫。三辞文职四品世袭荫。
神人纸署
严文靖公尝梦神人出二纸。一署文正。曰。此以授华亭徐相公。其一署文清。曰。以授相公。后华亭谥文贞。解为正。公谥文靖。点画亦相近。而徐方当国。严居冢宰。同心辅政。神告之矣。
高、沈、徐、先兆
高文端南宇。少遇老僧。与谈。意合。留之。僧言未然事。奇中。高询以科第、名位、年寿。皆得其概。并欲问卜葬处。久不敢言。僧令携榼过藕花居。向一桑柘隙地。坐即偃卧。少时而起。公亦未解何意。后公卒。赐葬。卜穴。正其卧地处也。又沈继山少遇一星士。推算终身事。历历皆验。江陵夺情上疏。谪电白。病垂死。叹曰。某言皆验。独此乃大谬邪。后日荣遇。付之鬼录矣。少顷。算者至。细阅前书曰。已悉。必无他虑。疾果愈。数起至右都。寿七十卒。卒之年。坦坦无恐怖。亦不服药。盖术者之言已定。知必不免也。徐文贞少年得一梦。自登探花、翰林。谪官复召。渐次大拜。归田葬处。皆了了。故所处夷险。都不动心。而末年卜葬湖州。亦梦中所兆。不以人言为劝沮也。
李姬
袁宗皋以兴府长史。从世庙入承大统。拜相。赐奴婢各六人。初公为长史时。中酒昼寝。偶梦一美姬扶床跽。请曰。妾备李白洲下陈。今愿治相公帷箔。公惊觉。对黄夫人。与语。异之。继而李以党宸濠败。妻挐没入官。至是。公所受赐婢李姬预焉。则宛然梦中人也。辞之不得。夫人置酒令荐寝。寻得疾卒。
五曲异人
翁东崖以佥都请告。削籍归。游武夷。至第五曲。有异人挥手曰。别久矣。记得岩下授受秘语。解公大阨乎。今可回头矣。言已忽不见。东崖恍然趣归。得疾。卒于清流舟中。又二日。抵家。眉宇欣欣如生。盖公原以本兵召值。庚戌之儆。疾进。以四十日到京。上犹迟之。将从丁杨之戮。夜卧。梦一仙官自天冉冉至御榻前。手翁字下拜。上既寤。释然。乃得以佥都视三关云。
东崖贵时。门前仆树自起。卒后。树即仆。
行通神明
平泉陆公试南宫时。郡守王华梦谒帝庭。庭下数百人罗拜。口举善人。则公名也。守觉而异之。比得公会元报。守语人曰。此君冥行通神明。他日。禄位名寿必皆第一。至后果验。而公自少至老。数遇奇险。如颓垣堕木。皆不能伤。每出游。天日必熙明。即甚风雨。无不顿霁。至老强健。九十七岁殁。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纪梦
陈恭介有年。未卒之先月余。尝自作纪梦云。万历丁酉十二月十八日之辰。余卧畏天楼之从吾斋。梦徘徊一山馆中。已而吴滦州敬夫、倪博士章、偕至。余曰。此中尽有佳处。吴曰。适来舟。故在。试共一游。遂相携入舟中。舟无榜人。亦无仆从。渐能自移。有顷。转入山口。峯峦耸拔。山椒一老桂。盘根樛枝。下临清涧。飞花飘洒。芳香袭人。逡巡稍前。遥望前山中。房舍甚都。相与叹赏。倏忽已至。舣舟而登。白石鳞次。涓泉出石间。若微雨新过状,徐步入舍。明厂轩揭。四无窗几。寂不见一人。循除久之。忽老仆自外来。诣前报曰。馆罢矣。余第颔之。又回指伟衣冠数人。自舟而陆。若相就者。二友曰。此吾辈适来泛舟路也。遂欠伸而寤。惟见窗际月影膧朦而已。念昔嘉靖丙辰。南宫被放。与吴倪同舟东归。中间区区聚散。亡论已。即二友化为异物。不啻一纪。而顷刻之梦。堪为惘然。若老仆之言。莫可致诘。岂余病侵寻。预为捐馆兆耶。枕上漫成二调纪之。夫人生霄壤。所白昼明目而争于善败之场者。千古一梦也。胜纪乎哉。又爽然自失已。其二调云。山之幽。郁盘丹桂临清流。临清流。花泉溶漾。馥袭兰舟。 个中秋思空淹留。觉来窗外寒蟾浮。寒蟾浮。同游安在。千古悠悠。□人翩翩。朅来携手穿云泉。穿云泉。依稀玉宇。不见神仙。个中微明胡来前。瞥然孤觉成高眠。成高眠。万缘如梦。何在何捐。盖寄忆秦娥云。明年正月既望。环恭介宅而居者。丙夜闻车马杂沓声。窃窥之。见笼火隐隐。不下数十。度骢马桥而来。上下桥址间。呼声甚彻。鸡再号。始返。呼复如之。辄讶。何物官人。乃尔深夜过访。诘朝走问。则属乌有。越数日。恭介卒。
梦泉
有僧宗静欲于杭州无垢院立三门。土石无所取。梦神人语之曰。但于岩下取之。得泉而止。且赠以诗。及穴地。果有泉涌。仍得石剑、雷斧、剑。神人诗。有海变桑田因禹力。持竿之者绝踪迹。岩峦拱耸巨鳌形。林木参差碧波色。岌嶪峯前铺像教。僧梦中以钟声而觉。祗五句耳。又齐云院僧文思等念香积所不可无井。因施九轫之力。地凡三易。无一及泉。郁郁不乐。忽一夕。梦有告之曰。凿井徒劳。良为师苦。泉之通塞。繄吾是主。念师之诚。投师之所。语竟。指西北之隅。觉而骇然惊。恍然若有所得。诘朝。设香几。扬梵音。诣所指之地凿之。仅丈余。脉络寖通。益浚之。而寒泉迸冽。井于是而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