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涌幢小品
涌幢小品
文淫妖
布衣王彝。字宗常。有操行。为文本经术。会稽杨维祯以文主盟四海。彝独薄之曰。文不明道。而徒以色态惑人、媚人。所谓淫于文者也。作文妖数百言诋之。洪武初。召修元史。
文奇字
林釴。字克相。闽人。与郑善夫同时。釴为文好用奇字。令人不识。然字非素习。第临文检古书。日稍久。或指以问釴。釴亦不识也。 【 此习。今人亦有蹈之者。不知文章古于意。不古于字。读论语与孟子。几见有一奇字】 官至御史。武林近时有虞淳熙。字德园。亦如之。官吏部郎。隐西湖不出。
序文之多
沈靖峯太史文集可二十卷。宏雅可颂。每卷有序。凡二十四篇。
河下皂隶
一达官遇王敬美曰。尊兄文字佳天下。毕竟何如。漫应曰。河下皂隶耳。盖谓随便答应。没甚紧要关系也。其言似过。却亦切时病。
忏悔
王弇州云。志表之类。虽称谀墓。尚是仁人孝子一念。至于后进少年。偶得一二隽语。便欲据西京。超大历。官评仅考中下。辄称韩冯翊、黄颍川。老而不死。多作诳语。畏入地狱。观此则公之忏悔已甚。而近日诸家文集。当有以自振矣。
换字
近日名家文字。多用换字法。其计无复之。则曰俚之。黾勉曰闵免。尤甚曰邮甚。新妇曰新负。异曰异。须臾曰须摇。赤帜曰赤志。又以殊字代死字。古称殊死乃斩首。分为二也。奉母改作奉妣。妣指已死者而言。
塑像藏稿
陆鲁望建祠堂。塑己像。咸淳中有盛氏子醉仆其像于水。腹中皆生平诗文亲稿。
千字文
千字文。周兴嗣所作。周字思纂。世居姑孰。宿逆旅。夜有人谓曰。子文学迈世。初当见识贵臣。继被知英主。齐昌隆中。谢朏雅善兴嗣。荐于武帝。法帖中有王羲之所草千字文。文帝患其不伦。命兴嗣以韵语属之。一夕成文。本末烂然。
百千万姓编
今百家姓以为出于宋。故首以赵钱孙李。尊国姓也。我朝千家姓。亦以朱奉天运起文。然宋嘉佑中亦有千姓编。雁门邵思撰。汉颍川太守聊氏复有万姓谱。我郡凌氏因衍万姓统谱。
志录集
夷坚志。原四百二十卷。今行者五十一卷。盖病其烦芜而芟之。分门别类。非全帙也。如博物志。止存十卷。此皆可惜。
牛僧孺撰玄怪录。杨用修改为幽怪录。因世庙时重玄字。用修不敢不避。其实只一书。且非刻之误也。
李任道编云馆二星集。以新安朱弁与宇文虚中同载。虚中仕金。而朱以死自守。朱见之不乐。自为诗题其后曰。绝域山川饱所经。客蓬岁晚任飘零。词源未得窥三峡。使节何容比二星。萝茑施松惭弱质。蒹葭倚玉怪殊形。齐名李杜吾安敢。千载公言有汗青。朱自金还。仅转奉议郎。所著有曲洧旧闻三卷。其余尚十余种。
刘敞。字原父。有公是集。弟刘邠。字贡父。有公非集。尝曰。是其所是易。非其所非难。
书名先取
玉海一百卷。乃王应麟所集。王盖取文天祥为状元。亦名儒也。考之南宋张融有文集数十卷行于世。自名为玉海。玉以比德。海崇上善也。凡佳名。率古人先之矣。
书已先做
近年新安谢生改三国志为季汉书。尊昭烈以继东西汉之后。然先年吴中有德园吴先生者。挺庵宪副之父。以岁贡受子封。不仕。孝友饶文学。亦窜定三国志。订正统。名曰续后汉书。可见好事都有人先做去。其曰季。不若续为妥。 【 志名三国。纪实也。止观其名。陈氏斟酌尽善矣。】
俞羡。长山人。刻类函百卷。其书盛行。然世庙时原有此书。乃郑虚舟山人奉赵康王命纂之。累年书成。而郑卒于清源。其子献之得厚赏。不知视今书何如。岂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耶。俞。吴江人。郑。太仓人。
红线杂剧。乃吴中梁辰鱼伯龙所演。今时所用。不知胡懋礼已先之。更胜于梁。胡。南京人。
古板不可改
刻书以宋板为据。无可议矣。俞羡长云。宋板亦有误者。余问故。曰。以古书证之。如引五经、诸子、字眼不对。即其误也。今以经、子、宋板改定。则全美。余曰。古人引经、子。原不求字字相对。恐未可遂坐以误。俞嘿然。余谓。刻书最害事。仍讹习舛。犹可言也。以意更改。害将何极。
碧云騢
宋有碧云騢一书。宛陵梅圣俞所撰。碧云騢者。厩马。庄宪太后临朝。以赐荆王。王恶其旋毛。太后乃留之上闲。遂为御马第一。以其色碧如霞片。故名之。圣俞书意。言旋毛世所丑而见贵。以刺范文正、文彦博诸公官虽贵而行可丑也。其毁文正尤甚。言文正附会范仲尹。遂改姓名相从。尽取其家资。及仲尹既败。家破。略不抚恤。又媚宰相贾昌朝。至呼其夫人为婆婆。大都皆不根语。一曰。魏泰所作。
正杨
杨用修博学。有丹铅录诸书。便有正杨。又有正正杨。辩则辩矣。然古人、古事、古字。此书如彼。彼书如此。原散见杂出。各不相同。见其一未见其二。哄然相驳。不免被前人暗笑。 【 名论可靖考订家之口舌。】
文人喜憎
近代文集及著书。若杂志中间。必有所喜而褒者。又必有所恶而疵者。皆非公心、公论。察语下自见。文集自王阳明、唐荆川而前。少此破绽。杂志则自古往往有之。惟吾乡陈栋塘先生见闻纪训。李临川先生见闻杂纪。绝无此弊。
字义字起
(上竹下思)簩。韵书四豪簩字下注云。(上竹下思)簩。竹名。而不详其说。按异物志。南方思牢国产竹。可砺指甲。竹谱云。可挫爪。是也。崔鷃诗曰。时一出轻芒。皑皑落微雪。又李商隐射鱼曲曰。思劳弩箭磨青石。绣额蛮渠三虎力。是知亦可作箭。新州有此种。制成琴样。为砺甲之具。用之颇久则微滑。当以酸浆渍之。过信宿。则涩复初。又作涩勒。东坡有诗云。倦看涩勒暗蛮村。
诗韵如回、回、游、游、等字。皆不可同押。
字书云。汉都洛阳。以火德王。为水克火。改为雒。此自无疑。杨用修引春秋会雒戎。并左传。皆作雒字以驳。是则然矣。然春秋左传之板。岂刻西汉前者乎。至五代时方有刻本。安得不从雒也。
古法字作(左汀去丁右上廌下去)。尔雅翼云。从水。言其平如水。从廌去者。廌之所去。法之所取。廌。神羊。触不直者。咋不正者。即豸也。御史冠廌。亦曰执法。
元命苞苻。曰。侀者。侧也。说文曰。刀守井也。饮者陷井。刀以守之。割其情也。
仓颉制字。八厶为公。盖分幺即公。非私外有公也。古人取义最简而直。
乐记。獶杂子女。郑注曰。獶当为优。孔颖达曰。獶杂谓猕猴也。谓舞戏之时。状如猕猴。间杂男子妇女。无分别也。然则倡优之优。当作獶字。一曰。优者。借也。谓饰他人面目、形色、声气也。
贞元中。宣武兵变。执城将另之。注。另。古瓦飜。即剐字也。剐一作(歹丂)。
赋鹏二字为壮年谪官不永者言也。今皆槩用。如此类甚多。临文者忽诸。
唐人云。于字必字无艹。今于字草作す??。 【 书谱于字尚作于。不知す??字始于何人。】
礼为礼。处为处。与为与。皆说文本字。弃为弃。饥为饥。亦正文也。 【 弃为弃。唐文讳世字也。饥字。帖人说。饥渴之饥作饥。饥字。帖岁说。饥荒之饥作饥。】
凡无妻、无夫。通谓之寡。寡夫曰茕。寡妇曰嫠。孟子。老而无妻为鳏。今人从之。未有用茕者。
大学曰。失诸正鹄。小尔雅云。射有张布。谓之矦。矦中者谓之鹄。鹄中者谓之正。正方二尺。正中者谓之槷。槷方六寸。今之解者俱合正鹄为一。不知正与鹄乃有分也。
索与绳一也。大曰索。小曰绳。空棺谓之榇。盛尸谓之柩。自换字之法行。扶柩悉改为扶榇。而长年用帆樯所呼为力索者。亦以为欠新。改写作力绳。榇则何尸。而绳则何力耶。
方言。凡葬。无坟者谓之墓。有坟者谓之茔。檀弓。古者墓而不坟也。邯郸淳曹娥碑。丘墓起坟。盖言丘其平墓而为高坟也。后世以坟墓混为一。遂疑其重复。改为立墓起坟。非也。
韩文步有新船。不知者改为涉。朱子考异已着其谬。盖南方谓水际曰步。音义与浦通。孔戣墓志。蕃舶至步。有下碇税。即以韩文证韩文可也。柳子厚铁炉步至云。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曰步。水经。赣水西岸有盘石。曰石头津。步之处也。又云。东北径王步。盖齐王之渚步也。又云。鹦鹉洲对岸有炭步。今河南有县名城步。青箱杂记。岭南谓村市曰墟。水津曰步。罾步即渔人施罾处也。张勃吴录。地名有龟步、鱼步。扬州有瓜步。罗含湘中记。有灵妃步。金陵图志。有邀笛步。王徽之邀桓伊吹笛处。温庭筠诗。妾在金陵步。门前朱雀航。树萱录载台城故妓诗曰。那堪回首处。江步野棠飞。东坡诗云。萧然三家步。横此万斛舟。元成原常有寄紫步刘子彬云。紫步于今无士马。沧溟何处有神仙。字又作埠。今人呼船侩曰埠头。律文。私充牙行埠头。
山之取义。不独高峻而已。今人称蚕作茧曰上山。佛寺曰山门。曰开山。灯曰鳌山。伙曰合山。江边人伐荻。曰上山去。盖多而丛聚。亦谓之山也。又祝万寿。曰山呼。 【 山呼乃用汉武嵩山事。】
牛僧孺以拍板为乐句。韩愈、皇甫湜、大赏之。其名遂震。 【 今人唱曲。乐句之外。多加赠板。以迟其声而取媚。】
假父之称起于唐。李锜择善射者为一军。曰挽硬弓。随身胡奚杂类虬须者为一军。曰蕃落健儿。禀赐十倍。使号锜为假父。
子双生曰??孖。又曰孖。
窜名二字起新唐书归登传。
捉笔二字起唐书刘瑑传。又见刘祎之传。
唐突二字起于南史陆厥传。
仆遫一作禄蓛。
债帅二字起唐书高瑀传。时裴度、韦处厚为相。用瑀为忠武节度使。士相告曰。裴韦作相。天下无债帅。
胜国二字起于张养浩游龙洞山记。
后赤壁赋结语七字。同李翱解江灵。止改一启曰开。
弇州巵言深诮巨斗二字。乃近时有称名公集古文。题曰巨文。此又斗之流亚也。
棘字之义。一曰荆棘。为棘刺之棘明矣。曰棘闱者。盖取警急呵厉之意。如云事棘。又如两两束湿不可放松之谓。非谓主司畏哗。围之以棘。限出入。而遂以名也。今之衙门四墙。何处无棘。岂独春秋二闱哉。前朝云锁棘。放棘。甚无谓。国朝曰入帘撤帘。帘之中曰帘内、帘外。帘远地则堂高。其事愈重。而意愈深矣。
汉文帝以日易月。原三十六日。 【 礼再期为三年。本无三十六月之说。】
唐玄宗始变为二十七日。君臣同之。
唐之留守不许出城。此是何意。今之亲王亦如之。同于囚矣。
纂书进御览。起于唐韦处厚。
度僧道取资。起于裴冕。
诸王驸马朞以上亲不得任京官。起于魏少游。
布帛以济西北。始于韩滉。
五君咏起于张说咏苏怀以感动其子颋。进言玄宗。得召还。 【 文选五君咏在张说前。】 其后祖之。至咏五十。何太滥也。
冥服禳禬。起于黎干。亦古尸服之义也。
列侯不世袭。始于唐。亲王不世袭。始于宋。
走马楼起于许敬宗。号曰连楼。令伎走马其上。
以茶市马。始于唐贞元回纥入朝。
燎松丸墨。起于唐王方翼。 【 庄子云。副墨之子。此以墨写书之证。】 方翼少孤。母李被逐。居凤泉里。执苦养母。以墨致富。后为名臣。
砚。一名墨海。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篆曰。帝鸿氏之砚。然则砚墨之来久矣。
老学庵谓杨文公游岱之魂一句出河东记韦齐休事。然骆宾王代父老请中宗封禅文云。就木残魂。游岱宗而戴跃。又在河东前矣。
王文公父名盖。故字说无盖字。苏东坡祖名序。故为人作序皆用叙字。又以为未妥。改作引。而谓字序曰字说。张芝叟父名盖。故表中云。此乃伏遇皇帝陛下。今人或効之。非也。
孟子曰。恶。是何言也。恶字盖齐鲁间发语不然之辞。乃方言之祖也。
广西方言近楚者多正音。与中州同。近粤者多变音。与高廉同。其俗字颇多。皆鄙野依附。如(上大下坐)。 【 音稳。人坐稳也。】 (上不下高) 【 音矮。不高故矮也。】 (上不下长) 【 亦音矮。不长故矮也。】 奀 【 音勒。不大故瘦也。】 (上石下山) 【 音磡。山石之岩窟也。】 闩 【 音?木户?。门横关也。】 汆 【 音酋。人在水上也。】 氼 【 音魅。人没入水下也】 。閄 【 和馘反。言隐身忽出以惊人也。】 (上毛下口) 【 音胡。毛口故胡也。】 丼 【 束敢反。以石投水有声也。】 自范成大帅静江时已有之。 【 见桂海虞衡志。】
今又有如?生、泵、之类。殆难研究。俗语有五荤三厌之说。厌字殊不解。 【 言多也。元结峿台记曾用此厌字。】 后读孙真人歌。谓天厌鴈。地厌狗。水厌乌鱼。鴈有夫妇之伦。狗有雇主之谊。乌鱼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
名义
弓有缘者谓之弓。无缘者谓之弭。缘盖缴缠而成。弭即今之角弓。左传曰。左执鞭弭。是也。
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肉者。边也。好者。孔也。以边孔大小及相等分三者之名。(占夕)中尊也。尊之不大不小者。
(乌□)古为罗。兔曰(□且)。麋曰(□矛)。彘曰□。鱼曰(□八)。又曰(□或)。缁帛全幅长八尺者曰(方光)。又以帛续(方兆)末为燕尾者曰斾。载旄于竿头者曰旌。有旍曰旗。剥鸟皮毛寘之竿头曰旟。以白练为(木□)曰旃。
一染曰縓。今之红也。再曰赭。三曰纁。
山上有水曰埒。石崇金埒。盖布钱于大道之上也。石山上有土谓之崔嵬。土山上有石谓之砠。山有穴曰岫。山大而高曰崧。小而高曰岑。锐而高曰峤。卑而大曰扈。小而众曰岿。小山曰岌。大山曰峘。属者曰峄。独者曰甸。上平曰章。中央平曰隆。山有脊而长者曰冈。地自生起曰丘。大阜曰陵。未及上顶旁陂曰翠微。山顶有冢者曰崒。又曰厜(厂义)。一曰巉岩。山如堂者曰厂。如堤防者曰盛。长而狭者曰峦。山形如累两甗者曰隒。山绝曰陉。多小石曰磝。多大石曰礐。多草木曰巾?古。无草木曰峐。山豄无所通曰溪。堤防曰坟。莫大于河坟。人力所作。绝高者谓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