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幢小品


堂名多矣。惟彰德府有密作堂。最奇。在华林园。堂周围二十四架。以大船浮之于水。为激轮于堂。层层各异。下层刻木为七人。相对列坐。一人弹琵琶。一人击胡鼓。一人弹箜篌。一人搊筝。一人振铜钹。一人拍板。一人弄盘。并衣之以锦绣。其节会进退俯仰莫不中规。中层作佛堂三间。佛事精丽。又作木僧七人。各长三尺。衣以缯彩。堂西南角。一僧手执香奁。东南角。一僧手执香炉而立。余五僧。遶佛左转行道。每至西南角。则执香奁僧以手拈香授行道僧。僧舒手受香。复行至东南角。则执香炉僧舒手授香于行道僧。僧乃舒手置香于炉中。遂至佛前作礼。礼毕。整衣而行,周而复始。与人无异。上层亦作佛堂。傍立菩萨及侍卫力士。佛坐帐上刻作飞仙。循环右转。又刻画紫云飞腾。相日?英左转。往来交错。终日不绝。并黄门侍郎博陵崔士顺所制。奇巧机妙。自古未有。
宋刘韐以资政殿学士死金之难。赠太保魏国公。谥忠显。子子羽。以徽猷阁待制拒金人。保全蜀。卒赠太师鲁国公。谥忠定。孙珙以同知枢密院事。卒赠太师鲁国公。谥忠肃。韐族叔颌亦死金之难。谥忠简。又有纯者。知邵武。御贼见杀。赠太尉。谥义壮。庙额曰忠烈。皆建州人,合祀。曰五忠堂。
任布。字应之。河南人。宋庆历中官枢副。归休居洛。作五知堂。一知恩。二知命。三知足。四知道。五知幸。谥恭惠。
螽斯则百堂灾。烧杀刘聪子二十一人。盖伪汉所建以居其子。天谴报应者。其堂当在平阳府。近有徽州刻本。分螽斯与则百为二堂。应天府志收入建康南晋之堂。其谬何极。
三槐堂在今东昌府清平县界内。清平。宋贝丘。地属大名府。
韩魏公定州阅古堂胜于昼锦堂多矣。昼锦堂作于相州郡治。非韩私宅也。
陈僖敏公镒致政家居。辟小园。得蔡君谟所书昼锦堂石碑。复有芝产于堂柱间。真完名全节之征也。
衙宇房屋
自来京朝官必僦居私寓。惟南京三法司。国初官剏。太祖谓大官人须居大房子。名曰样房。极宏壮。盖欲依样遍造各衙门也。近日南京如吏、户、礼、兵、工。堂上及列署。自以物力寘官房。亦可居。国子两厢。极水竹园亭之美。亦公私辏合而成。李九我自南少宰转北少宗伯。仿南例。买房供堂属居住。外征民租。如治家然。诚非体。然因此议其贪。则失之远矣。
汉时郡国守相置邸长安。唐有进奏院。宋有朝集院。国朝无之。惟私立会馆。然止供乡绅之用。其迁除应朝者皆不堪居也。
两淮运使署乃董仲舒相江都时故宅。城东法云寺乃谢安石故居。天宁寺其别墅云。
苏州巡抚行台乃魏了翁赐第。宋理宗匾曰鹤山书院。
江西巡抚衙门在永和门内。宁藩变后。改承奉司为都台。织造机房为按台。浙江巡抚衙门在官巷口。胡默林总制时。改于望仙桥。盖宋重华故宫地。传有郁葱之符。
唐少卿宅在绍兴新河坊。少卿名翊。宋宣和中为鸿胪少卿。连守楚、泗、台三州。未尝家食。前后门虽具。未尝开。守舍者自侧户出入。少卿长子闳为郑州通判代还。一术士善相宅。至夜登屋脊视云。此宅前开门。则出两府。后开门。则出台谏。而所应者非本宗。后建炎四年。高宗驻跸于越。凡空第。皆给百官寓止。礼部尚书谢任伯寓此宅。拜参知政事。中使宣召。开前门赴都堂治事。上虞丞娄寅亮与唐为姻家。暂假投检奏封章乞立嗣。中旨。除监察御史。开后门诣台供职。其言皆验。
郑虎臣宅在嘉定鹤舞桥东。居第甚盛。号郑半州。四时饮馔。各有品目。着集珍日用一卷。并元夕闺灯实录一卷。皆言其奢侈于餍饫也。当宋末。杀贾似道于木绵蓭。即其人。气甚豪。不止称富家翁。可敬也。
塾。门外舍也。人臣来朝。至门外就舍。熟详应对。塾。言熟也。家庙在东西堂为塾。故曰西席。
凡屋宇竹树之类。影入窗隙内者皆倒悬。阳燧亦如之。中间有碍故也。
某姓造一船舫。忌者告之监司。谓水中造房。侵占。豪霸为地方害。监司北人。大怒。谓水中可造房。何事不为。绳之急。其人累诉不能白。一儒生为操状曰。南方水乡。家家有个船舫。即如北方旱乡。家家有个马房。监司悟。狱解。
有以夜航船呼人者。谓其中羣坐多人。偶语纷纷。以比浅学之破碎摘裂。足供谈笑耳。

王与。字廷贵。常州武进人。素善弈。且所酷好。及为南祭酒。辄绝不复事。李九我亦有此好。为南少宰。亦停。二公相类乃尔。

黄献。字仲贤。号梧冈。入内府。年十一。孝皇命之学琴。甚得亲近。年七十余。刻梧冈琴谱。礼部尚书陈经为之序。
范文正公酷爱琴。唯弹履霜一操。即有事不废。人谓之范履霜。
独孤及嗜琴。有眼疾。不肯治。欲听之专也。其得趣乃尔。
葛天氏始歌。阴康氏始舞。朱襄作瑟。伏羲作琴、埙、箫。女娲作笙、竽。黄帝作锺磬、鼓吹、铙角、鞞钲。制律吕。立乐师。少昊作浮磬。舜作崇牙。禹作鼗。桀作斓漫之乐。纣作北里之舞。周有四夷之乐。穆王有木寓歌舞之伎。秦蒙恬作筝。汉田横客作挽歌。汉武帝立乐府。作角抵、鱼龙曼延、吞刀吐火之戏。梁有高絙舞轮之伎。唐高宗置梨园作坊。玄宗置教坊、倡优、杂伎。元人作传奇。
锺鼎
三代制器、曰锺、曰钲、曰鼎、曰鬲、曰盉、曰鍑、曰甗、日盦、曰洗、曰鋗、曰盆、曰鉴、曰杅、曰匜、曰壶、曰瓿、曰尊、曰罍、曰彝、曰卣、曰舟、曰瓶、曰罂、曰爵、曰斗、曰?、曰角、曰桮、日觚、曰斝、曰敦、曰簠、曰簋、曰豆、曰铺、曰锭、曰錞、曰铎、曰磬、曰铙。锺有特锺、镈锺、编锺、凡三等。钲类锺而庳短。盉类鼎而有味、有攀。鬲类鼎而空足。鍑类釜而大。甗类甑而通中。盦类洗而大。腰有足攀。鋗类洗而小。鉴类鋗而大。瓿类壶而庳。卣类壶而有足攀。簠形方。簋形圆。彝六等。皆有舟。尊六等。皆有罍。罍类壶。容酒一斛。舟类洗。而有耳。
钟。西方之声。其功大者其声大。垂则钟。仰则鼎。一也。佛家谓地狱受诸苦楚。闻钟声则苏。故缓其杵。黄钟生一。一生万物。君子铄金为钟。四时允乳。故钟调则君道得。古军中皆用。今易以铜鼓、锣铙之属。取其便也。
鼎。绝大谓之鼐。圜掩上谓之鼒。丰者为鬲。
大名府有谯钟。相传魏太武时所铸。守清正则钟声洪亮。否则不扬。前守恶之。弃于通衢。钟因半裂。嘉靖中。乐頀为守。适岁歉。民竞言神物弃置为咎。请复之。乐曰。有是哉。祭而县之。扣之不扬。意甚不悦。忽梦大众宣于钟所。既再扣之。钟果洪亮。其裂处寻亦平满。更拥起一脊。民益异之。
萧县相袭不撞钟。以为撞之则水至。嘉靖间。县尹朱同芳弗听。水果大至。漂没田庐。同芳坚不听。水亦寻涸。及孙重光尹萧。父老恳请。重光遂止之。乃为文以祭钟曰。鼓焉以钟。昏晨之轨。民有讹言。金能利水。为民父母。从此而已。御患无德。随俗可耻。钟兮有灵。尚鉴乎此。重光去。王荩臣继之。复令撞钟。其家病祸相沿。惧而复止。
成化间。大钟二。荡淮水中。声竑竑。势欲跃起。总兵平江伯陈公锐祭之。一钟遂止。令县于朝宗门楼。声闻百里。其一止泗上。
张华铜山钟鸣之应。人能言之。又其时朝士畜铜澡盘。晨夕恒鸣。如人扣击。华云。此盘与洛钟官商相应耳。错之令轻。鸣遂止。
分宜县。昔有渔者钓得一金锁。长数百尺。又得一钟。如铎状。举之。声如霹雳。山川震动。渔人恐。沉于水中。或言。此秦始皇帝驱山铎也。
会稽灵嘉寺钟。本于阗国寺钟也。因风雨飞来。有天竺僧过此。识而知之。
广西太平州有一钟。自交趾思琅州飞来。夜常入水与龙鬬。天明复旧所。正德己卯。盗断其钮及唇。灵怪遂灭。
胡默林取各寺观铜钟。制大将军。击倭。殆无孑遗。惟桐庐县城东一寺钟。有蟒蛇盘其上。军士惧不敢动。再取再如之。乃止。土人云。其钟声闻五十里。去余居十二里。寺曰应天。僻远。四周环以大水。罕有报者。独得免。余每扣之。声清越度。可闻数十里。惜悬深屋中闷闷耳。闻宁波一钟。见梦太守得免。今半没泥中。取之不可动。人皆神之。
铜鼓
世传诸葛铜鼓。然不始于诸葛。马援传得骆越铜鼓。铸为马式。还上之。注引广州记。狸獠铸铜为鼓。悬于庭。置酒。招同类。来者以金银为大钗。执以扣。即留遗主人。师诗曰。击鼓其镗。镗从金。则固起于三代时。所谓金声者。殆如此。必非锣也。
诸葛铜鼓皆奇文异状。雕螭刻虬。间缀虾蟇。其数皆四。杨升庵编内称淳于古礼器也。广汉什邡人段祖。以献益州刺史萧鉴。高一尺六寸六分。围三尺三寸。圆如桶。铜色如漆。令去地尺余。以手振之。声如雷。清响良久乃绝。古所以节乐。以诸葛鼓证之。疑即淳于铜铁锅。锅口皆阿大王所制。更奇异。识者曰。非锅。乃鼎类也。其名曰鬵。诗曰。溉之釜鬵。是也。
音乐旨归云。鬵。大上小下。若甑、铛。无足。和羹用之。或曰。鬴也。亦无足。乃其实足以函牛。两耳峙如山形。蛮尤以为至宝。其重不啻铜鼓。
蛮中诸葛铜鼓有剥蚀而声响者。为上上。易牛千头。次者七八百头。藏二三面者。即得僭号为寨主矣。
凡破蛮必称获诸葛铜鼓。有多至数十面者。此必诸葛倡之。后人仿式而造。其精巧反有过之者。
人皮鼓
北固山佛院有人皮鼓。盖世庙时。汤都督沂东。名克宽。戮海寇王民皮鞔之。其声比他鼓稍不扬。盖人皮视牛革理厚。而坚不如故也。
古铜镜
嘉州渔人王甲者。世世以捕鱼为业。家于江上。每日与妻子棹小舟往来。网罟所得。仅足给食。他日。见一物。荡漾水底。其形如日。光彩赫然射人。漫布网下。取即得之。乃古铜镜一枚。径圆八寸许。亦有琱镂琢刻。固不能识也。持归家。因此生计寖丰。不假经营而钱自至。越两岁。如天运鬼输。盈塞败屋几满。王无所用之。翻以多为患。与妻谋曰。我家从父祖以来。渔钓为活。极不过日得百钱。自获镜以来。何啻千倍。念本何人。而暴富乃尔。无劳受福。天必殃之。我恶衣恶食。钱多何用。惧此镜不应久留。不如携诣峨嵋山白水禅寺献于圣前。永为佛供。妻以为然。于是沐浴斋戒。卜日入寺为长老说因依。盛具美馔。延堂僧。皆有衬施。而出镜授之。长老言。此天下之至宝也。神明靳之。吾何敢辄预。檀越谨置诸三宝前。作礼而去可也。王既下山。长老密唤巧匠写仿形模。别铸其一。迨成。与真者无小异。乘夜易取而藏之。王之赀货自是日削。初无横费。若遭巨盗辇窃而去者。又两岁。贫困如初。夫妇咎于弃镜。复往白水拜主僧。输以情。冀返原物。僧曰。君知向时吾不辄预之意乎。今日之来。理之必至。吾为出家子。视色身非己有。况于外物耶。常忧落奸盗手中。无以借口。兹得全而归。吾又何惜。王遂以镜还。不觉其赝也。镜虽存而贫自若。僧之衣钵充牣。买祠部牒度童奴数溢三百。后渐有闻者。尽证原镜在僧所。提点刑狱使者建台于汉嘉。贪人也。认为奇货。命健吏从僧逼索。不肯与。罗致之狱。用楚掠就死。使者籍其财。空无贮储。盖入狱之初。为亲信行者席卷而隐。知僧已死。穿山谷径路。拟向黎州。到溪头。值神人金甲持戟。长身甚武。叱曰。还我宝镜。行者不顾疾走。投林未百步。一猛虎张口奋迅来。若将搏噬。始颤惧,探怀掷镜而窜。久乃还寺。为其俦侣言之。后不知所在。隆兴元年祝东老泛舟嘉陵。逢王渔。自说其事。时年六十余。
铜拳
山东新城县王氏科第之盛。始于少司徒见峯公。公尝梦仙人授丹诀。自楚抚归。出铜拳铸为器。食顷。冶人失声惊走。公就视。则二拳堕地。牝牡相合成山焉。有岫有岩。有洞壑。有鸾鹤。寿星中踞。羣真环列。其巅则金母坐而仙姬侍。后有洞。大士入定其中。所现仙灵皆肖生。虽雕镂不能及也。
铁炉
遵化铁炉。深一丈二尺。广前二尺五寸。后二尺七寸。左右各一尺六寸。前辟数丈为出铁之所。俱石砌。以简千石为门。牛头石为心。黑沙为本。石子为佐。时时旋下。用炭火置二韛扇之。得铁日可四次。妙在石子产于水门口。色间红白。略似桃花。大者如斛。小者如拳。捣而碎之。以投于火。则化而为水。石心若燥。沙不能下。以此救之。则其沙始销成铁。不然。则心病而不销也。如人心火大盛。用良剂救之。则脾胃和而饮食进。造化之妙如此。
铁冶西去遵化县可八十里。又二十里则边墙矣。羣山连亘不绝。古之松亭关也。生铁之炼。凡三时而成。熟铁由生铁五六炼而成。钢铁由熟铁九炼而成。其炉由微而盛。由盛而衰。最多至九十日。则败矣。炉有神。则元之炉长康侯也。康当炉四十日而无铁。惧罪。欲自经。二女劝止之。因投炉而死。众见其飞腾光焰中。若有龙随而起者。顷之。铁液成。元封其父为崇宁侯。二女遂称金、火、二仙姑。至今祀之。其地原有龙潜于炉下。故铁不成。二女投下。龙惊而起。焚其尾。时有秃见焉。铁一名犂耳。盖最坚且厚者。晋书称秦行。唐公洛曰,力制奔牛。射洞犁耳。
铁器
狼山把总徐正得铁矛于江中。形制古朴。不类近时物。其款识数字漫。不知为何等语也。一日。置之舟前。飓风大作。海潮突起。邻舟皆簸扬上下。不能驻足立。独此舟晏然。如履平地。明日。置之他舟。亦然。又明日。置之他舟。无不然者。
李齐物。天宝中。为陕州刺史。开砥柱。通漕路。发重石。得古铁戟若铧然。铭曰平陆。上之。诏即以名县。诸葛亮??甬袖铠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与铸刀三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