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柳南随笔
柳南随笔
○唐诗选本
唐诗鼓吹一书,乃后人托名于元遗山者。自吾邑陆勅先、王子澈诸人服习是书,重为剞劂,而是书遂盛行于世。才调集一书,系韦縠所选,韦官于蜀,而蜀僻在一隅,典籍未备,此必就蜀中所有之诗为之诠次者。自冯已苍兄弟加以批点,后人取而刻之,而此书亦盛行于世。后学作诗,以此二诗为始基,汩没灵台,蔽锢识藏,近俗近腐,大率由此。锺谭诗归,或疑其寡陋无稽,错缪杂出,此诚有所不免,然以此洗涤尘俗,扫除熟烂,实为对症之药,犹非鼓吹、才调两书可比也。
○待士盛典
康熙癸酉春,学使许公汝霖以科试按临澄江。试毕,合宴诸生于君山之巅,赴者二千余人,席地论文,酬酢竟日,临别谆谆训诲。此从来未有盛事也。
○王文恪祖茔
王文恪公祖茔在洞庭东山之化龙池,形为凤凰展翅。湖中案山稍偏,地师云:「可惜状元旗不正,他年应作探花郎。」后竟如其言。越二百年,而公之八世孙世琛,仍于康熙壬辰科状元及第,未知此又何故。闻状元公于会试前三日祈梦于神,梦至一厅事,其柱联云「雨中春树万人,云里帝城双凤。」盖藏「家」、「阙」二字,以示必中状元也。
○舍禁
周官荒政十二,有舍禁一条,谓舍山泽之禁,与民同利也。然古者山泽隶于官,故有山虞、泽虞、林衡、川衡之设。今则山泽之间,民以价买,各有所属,租赋出焉。是舍禁之法,不得行于今也。以昆山近事言之,马鞍虽小,而林木茂密,有郁郁葱葱之象。其邑科第蝉连,户口饶裕,胜于他处。自乙巳水灾,有盗取林木者,山主鸣之于县令,令隐持舍禁之说,不为深究。于是盗取纷如,不及半载而山竟濯濯矣。自此风水大坏,遂致科第寥落,户口贫瘠,有一跌不复振之势,而其害实自上一念之姑息贻之。昔宓子治单父,齐师将至,父老请曰:「麦已熟矣,请使邑人出,自刈傅郭。」三请,宓子不许,曰:「宁使齐人刈之,令吾民有自取之心,则其创必数年不息。」此其深识远虑,非素奉圣人之教者,不能如是也。学优则仕,不当于此处求之乎?
○薛太守
武进薛太守谐孟,方山先生之玄孙也。鼎革后为头陀,居玄墓,自以名寀,吾今不冠,当去「宀」,又削发,当去「丿」,仅存米字。元墓有米堆山,因名米,号堆山。
○倪文正公
倪文正公元璐,甲申死节名臣也。爱构园亭,颇极工巧。新安所出之墨有方于鲁、程君房制者,名品也。公尝以方、程墨调朱砂,涂塈门窗,并及墙壁。门生鲁元宠为徽州司李,公索取方、程墨,元宠徧觅以应之。间数日又索,元宠曰:「先生染翰虽多,亦不应如是易尽。」既乃知其故。园中构三层楼,其两旁种竹数百竽,颇极萧踈之致。公尝谓人曰:「卫诗云:『瞻彼淇澳,绿竹漪漪。』竹固水产也,今托根百尺之上,君以为何如?」其可笑如此。
○僧大汕
康熙间,广东旱,当事祈雨不应。有浮屠大汕者,榜其门曰:「老僧有风云雷雨出卖。」当事亟礼致之,祷果得雨,大汕以是名闻百粤。安南国王阮某厚币招往,馈珍宝无算,至以黄金填寺额云。
○芷崖赠妓诗
萧中素,字芷崖,松郡木工也。善为诗,所著有释柯集。赠妓二首,虽游戏弄笔,而有运斤成风之妙,因录之。其诗云:「我年八十君十八,相隔戊申一花甲。颠之倒之是同庚,好把红颜对白发。」又云:「我年九九君十九,配成百岁真佳偶。天孙恰与长庚对,千古风流一杯酒。」
○瑁湖谢恩诗
华亭王相国瑁湖,侍御农山长子也。尝官礼部右侍郎,弟薛淀同官而居左。圣祖问兄弟齿,因瑁湖长,转左,作谢恩诗云:「忝佐秩宗方八月,新纶转左出黄扉。朝廷异数恩诚渥,兄弟同官事更稀。拜命随肩依雁序,得衔联袂似鹣飞。遭逢何幸传佳话,但愧才庸报答微。」
○辛丑奏销
辛丑奏销一案,昆山叶公方霭以欠折银一厘左官,公具疏有云:「所欠一厘,准今制钱一文也。」时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谣。公盖为己亥进士及第第三人云。
○女贵坟
洞庭山吴昺,字景东。明宣德初,尝为父卜葬地于高峯之俞坞。形家言葬此,子孙当有官至一品者。后公长孙女适王文恪公,诰封一品夫人,而吴氏子孙,讫未有登第者。有识者以为此以外沙特佳故也,至今土人称之曰女贵坟。
○刺称同学
自前明崇祯初,至本朝顺治末,东南社事甚盛,士人往来投刺,无不称社盟者。后忽改称同学,其名较雅,而实自黄太冲始之。太冲题张鲁山后贫交行云:「谁向中流问一壶,少陵有意属吾徒。社盟谁变称同学,惭愧弇州记不觚。」自注云:「同学之称,余与沈眉生、陆文虎始也。」眉生,名寿民,宣城人。文虎,名符,余姚人。皆知名士。
○顾玉川
顾玉川,名大愚,江阴之阳舍人也。深目戟髯,其状如羽人剑客。遇道士授神行法,一昼夜可走八百里。所畜多异物。有仙人李赤肚所赠白布衲,内多名人题赞。有张益德玉印一方,篆文殊古,宝色斑驳,腰间出一小狝猴,长可五六寸,能行走席上,擎杯送酒。家有大葫芦,可贮米三石。江阴界连常熟,当接壤处,有沙堤一带颇平衍,每岁中秋,两邑驰马较胜负者,恒于斯。而如皋、泰兴有良马,亦渡江来会,适当羣骑云集,而玉川牵一黄犊至,颇骏掉,不甚博硕,其铃辔鞍蹬,一一如马,曰:「愿以此与诸君游戏。」众大笑。玉川固请,乃曰:「姑试之。」则选上驷与之并驰,无不落其后者。后至松江谒陈眉公,以此犊为贽曰:「此青牛也,宜为老子所骑。」眉公喜而受之,后转遗于人。其人托庄仆豢养,而庄仆窃以驾水车,遂致倒毙,亦所遭之不幸矣。
○糟团御史
顺治中,御史秦世贞按吴,发抚臣土国宝罪状,赃累数万,宝惧诛,自经死。吴民快之,有铁面御史之称。继秦至者,好为长夜饮。有无名子改崔殷功之诗,大书粘于戟门曰:「三吴士民题赠某老先生云:『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大不同。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日日醉春风。』」御史得诗,判其后曰:「知道了。」仍揭于门,杖门者三十。
●柳南续笔卷三
庶人祭高祖
种痘
东林气节
关庙投刺
永乐朝词臣
不肖子
陆公酒量
太湖渔户
严孝廉
仁兄仁弟
呼兄为况
阮亭诗序
河梁诗
渊明自挽自祭
李存我书
天宝鹿
卖文
何义门论文
茅选唐宋八家
沧浪诗话
王赵交恶
陈眉公告衣巾
钱木庵论冯定远诗
尊甫尊堂
俗语有本
一门四皓
吴俗告丧
林茂之
冯补之论律诗
文三桥
虎丘社集
三国志
罩甲
戈氏神童
海棠白花
夏吏部
三贤多寿
邑乘之误
敬十八房书说
计甫草
气化感物之异
梅酱
绿林
方何之弊
古文难易之分
杨九娘
揭曼硕诗
折倒
○庶人祭高祖
今人拘五庙、三庙、二庙、一庙之说,谓士、庶人止应祭一代,而不知非也。程子云:「凡人服既至高祖,祭亦应至高祖,不祭甚非,某家却祭高祖。」朱子谓:「程子此言,是得祭祀之本意者。」安溪先生谓:「庶人祭于寝,亦可及四亲,但品物当从减省,仪文当从简略,不可僭用士、大夫之礼耳。」
○种痘
顾仲恭云:「小儿出痘,古医书无之。本草谓之时行豌豆疮,然亦唐后人语也。不知此症昔无而今有耶,抑古人不识而今人识之耶?」按:痘本胎毒,相火伏于命门。人身五脏、经络,系于背骨第三椎,心系第五椎,肝第七椎,脾第十一椎,肾第十四椎,肾之中,即命门也。相火在下,由肾上炎,而脾,而肝,而心,而肺。其毒轻者,不即发,徐历诸经,其毒已透,则其势缓而吉。其毒重者,即肾或肝而发,则其势急而凶。近时有种痘之法,不知起于何人?其法择痘之最上者,取其痂以为苗,傅以他药,吹入鼻孔。鼻孔为肺之窍,又肾脉所系,由上而下,直贯命门,引毒而出,使无内伏,亦法之至善者也。但火毒有轻重,又须以眼力辨之。其重者,当于下苗之际,多服稀痘丸,以散毒气,便可无虞耳。
○东林气节
明季东林诸贤,批鳞捋须,百折不回,取次拜杖阙下,血肉狼籍,而甘之如饴,其气节颇与东汉党锢诸人相似,一时遂成风俗。其时有儿童嬉戏,或据地互相痛扑,至于委顿,曰:「须自幼炼铜筋铁骨,他时立朝,好做个忠臣也。」闻者莫不笑之。然而流风所被,鼓动振拔,儿童犹知兴起,廉顽立懦,其效不可覩乎?
○关庙投刺
京师前门有汉前将军庙,颇着灵显。前明大司马杨溥过之,必投一「乡晚生」名刺,以杨与侯同为蒲州人也。而本朝合肥龚鼎孽为大宗伯时,每朔望过之,亦必投一「侍生」名刺。闻官场中侍生有大小之别,此侍生为大侍生欤,抑小侍生欤?是亦不免于妄矣。
○永乐朝词臣
陆釴漫记云:「永乐朝教习庶吉士甚严,曾子启等二十八人不能背诵捕蛇者说,诏戍边,复贷之,令拽大木。启等书诉执政,执政极陈辛苦状,得释归。」当时待词臣如此,政亦酷矣。使欧公遇此,归田之后,尚当不寒而栗,岂得复云「顾瞻玉堂,如在天上」乎?
○不肖子
庄子外篇云:「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所谓之不肖子。」此「不肖子」三字所自始也。郭注谓「违俗而从亲,故俗谓不肖耳。」今世人子丧中用帖,称「不肖子」,未知本于此否?然大约是谦光之辞。吾邑严观察韦川云:「近世士大夫不明此意,凡中科甲及仕宦中人,皆改称不孝,非俨然自谓胜其亲乎?」按家礼,丧称哀子、哀孙,祭称孝子、孝孙,从未有称不孝者。且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岂可以此自居!先辈文文肃、钱□□两公鼎甲后,仍称不肖,可以为法。
○陆公酒量
云间陆文定公善饮。年九十余,一日微雪,一子五孙侍坐,公命酌曰:「岁晏天寒,今日须满千觞。」递饮至五百觞,诸孙皆狼籍醉卧,公笑曰:「孺子何孱也?」次第命就寝。父子对举至八百觞,子亦酩酊辞出。公命二老妾出侍,乃独酌巨觥,满一千始罢。
○太湖渔户
渔户以船为家,古所称浮家泛宅者是也。而吾友吴友篁着太湖渔风载:「渔家日住湖中,自无不肌粗面黑,间有生女莹白者名曰白囡,以志其异,渔人户口册中两见之。又湖船延师课子,每四只共一人,修仪必具白金二三镒。每船各供膳三月,所食不外水族,极四时之鲜美。」友篁常语余云:「欲游七十二峯,须馆渔船三年,始能徧历。」暮年游兴方浓,而不幸下世矣。渔风又载:「康熙三十八年四月初四日,驾幸太湖,渔户蒋汉宾等网银鱼以献,赐银二十七两。汉宾子孙至今珍为世宝,舟中有病疟者,缚银于臂即止。」
○严孝廉
吾邑严孝廉闇公,相国文靖公之裔孙也。少负才华,跅弛自喜。尝应郡试,两艺立就,而日尚未中,纳卷而出,则深自得意,旁若无人,一路以手指作圈点状。适过府学,有系马在焉,孝廉竟抚其腹而圈点之,遂为马蹄所伤,其阴囊创甚,仆地,几致殒命。一时传以为笑云。
○仁兄仁弟
近世作札与人者,同辈辄有「仁兄」之称。按此二字,始于后汉书赵壹传,乃壹之所以称皇甫规也,而颜鲁公祭侄文亦有此称,则谓己之兄耳。又孔丛子下卷有与从弟安国书,称安国为「仁弟」。此二字他处却未见,颇觉出新。
○呼兄为况
宜兴人呼兄为况,却亦有本。按广雅释亲云:「兄,况也。」何逊赠江长史别诗云:「况事兼年德。」况事犹兄事也。
○阮亭诗序
阮亭之诗,以淡远为宗,颇与右丞襄阳左司为近,而某宗伯为之序,谓其诗:「文繁理富,衔华佩实。感时之作,恻怆于少陵;言情之什,缠绵于义山。」其说与阮亭颇不相似。余按:阮亭为季木从孙。而季木之诗,宗法王、李,阮亭入手,原不离此一派。林古度所谓「家学门风,渊源有自」也。顾王、李两家,乃宗伯所深疾者,恐以阮亭之美才,而堕入两家云雾,故以少陵、义山勖之。序末所谓用古学相劝勉者,此也。若认「文繁理富,衔华佩实」等语以为称赞阮亭,则失作者之微旨矣。
○河梁诗
今人赠行诗,辄以河梁为比,以李陵与苏武诗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句也,而不知河梁之作,吴越春秋中已有之。按:勾践攻秦,军士苦之,会秦怖惧,逆自引咎。越乃还军,军人悦乐,乃作河梁之诗。
○渊明自挽自祭
渊明有自挽诗三首,其词酸楚,读之使人不乐。乃祁宽谓「其情词俱达,其于昼夜之道,了然如此。」直是望影而谈,非其实也。若自祭之作,庶几近于达矣。但考颜延之靖节征士诔,渊明年六十三而卒,而祭文中乃有「寿涉百龄」之语,则又何也?
○李存我书
云间李待问,字存我,工书法,自许出董宗伯上。凡里中寺院有宗伯题额者,李辄另书,以列其旁,欲以示己之胜董也。宗伯闻而往观之,曰:「书果佳,但有杀气,恐不得其死耳!」后李果以起义阵亡,宗伯洵具眼矣。又宗伯以存我之书若留于后世,必致掩己之名,乃阴使人以重价收买,得即焚之。故李书至今日殊不多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