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梦余录

  洪武九年先置中书省十五年始置殿阁胡惟庸以上俱中书省
  李善长      徐逹【俱翊运勲佐】
  汪广洋【令史】    胡惟庸【寕国县知县】
  吴沉【待制】     吴伯宗【礼部员外名祐以字行】
  宋讷【助教】     刘仲质【宜春县训导】
  朱善【丰城县训导】
  按十五年征耆儒鲍恂全思诚余诠张绅张长年诣阙俱命授文华殿大学士固辞仅列衔未入阁故不载
  永乐七人
  解缙【中书庶吉士】    黄淮【中书】
  胡广【修撰】     杨荣【编修】
  杨士竒【吴府审理名寓以字行】 金幼孜【给事中名善以字行】
  胡俨【华亭县教谕乡科】
  洪熙五人
  杨荣【见前】     黄淮【见前】
  杨士竒【见前】    金幼孜【见前】
  权谨【乐安县知县】
  宣德五人
  杨荣【见前】     金幼孜【见前】
  杨溥【编修】     张瑛【寜州训导】
  陈山【奉化县教谕乡科】
  正统八人
  杨荣【见前】     杨溥【见前】
  陈循【修撰】     曹鼐【修撰】
  马愉【修撰】     苖衷【编修】
  髙谷【庶吉士】     张益【庶吉士】
  景泰九人
  陈循【见前】     髙谷【见前】
  彭时【修撰】     商辂【修撰】
  俞纲【郕府审理】     江渊【编修】
  王一寜【吏部主事】    萧镃【编修】
  王文【御史】
  天顺八人
  彭时【见前】     徐有贞【庶吉士】
  许彬【庶吉士】     薛瑄【御史】
  李贤【吏部主事】     吕原【编修】
  岳正【编修】     陈文【编修】
  成化十人
  彭时【见前】     李贤【见前】
  陈文【见前】     商辂【见前】
  万安【庶吉士】     刘定之【编修】
  刘珝【庶吉士】     刘吉【庶吉士】
  彭华【庶吉士】     尹直【庶吉士】
  治六人
  刘吉【见前】     徐溥【编修】
  刘健【庶吉士】     邱濬【庶吉士】
  李东阳【庶吉士】    谢迁【修撰】
  正德十四人
  李东阳【见前】    谢迁【见前】
  焦芳【庶吉士】     王鏊【编修】
  杨廷和【庶吉士】    刘宇【上海县知县】
  曹元【工部主事】     刘忠【庶吉士】
  梁储【庶吉士】     费宏【修撰】
  靳贵【编修】     杨一淸【中书】
  蒋冕【庶吉士】     毛纪【庶吉士】
  嘉靖二十七人
  杨廷和【见前】    费宏【见前】
  蒋冕【见前】     毛纪【见前】
  杨一淸【见前】    谢迁【见前】
  袁宗臯【舆府长史治庚戌进士】 石瑶【庶吉士】
  贾咏【庶吉士】     翟銮【庶吉士】
  张孚敬【南刑部主事原名璁】  桂蕚【丹徒县知县】
  方献夫【庶吉士】    李时【庶吉士】
  夏言【行人】     顾鼎臣【修撰】
  严嵩【庶吉士】     许赞【大名府推官】
  张璧【庶吉士】     张治【庶吉士】
  李夲【庶吉士】     徐阶【编修】
  袁炜【编修】     严讷【庶吉士】
  李春芳【修撰】    郭朴【编修】
  高拱【庶吉士】
  隆庆八人
  徐阶【见前】     李春芳【见前】
  高拱【见前】     陈以勤【庶吉士】
  张居正【庶吉士】    赵贞吉【庶吉士】
  殷士儋【庶吉士】    髙仪【庶吉士】
  万歴二十人
  张居正【见前】    吕调阳【编修】
  马自强【庶吉士】    张四维【庶吉士】
  余有丁【编修】    申时行【修撰】
  王锡爵【编修】    许国【庶吉士】
  王家屏【庶吉士】    陈于陛【庶吉士】
  赵志臯【编修】    张位【庶吉士】
  沈一贯【庶吉士】    朱赓【庶吉士】
  沈鲤【庶吉士】     于慎行【庶吉士】
  李廷机【编修】    叶向髙【庶吉士】
  吴道南【编修】    方从哲【庶吉士】
  泰昌三人
  方从哲【见前】    刘一燝【庶吉士】
  韩爌【庶吉士】
  天启二十一人
  方从哲【见前】    刘一燝【见前】
  韩爌【见前】     叶向髙【见前】
  何宗彦【庶吉士】    孙承宗【编修】
  沈防【庶吉士】     孙如游【庶吉士】
  史继偕【庶吉士】    周如磐【庶吉士】
  丁绍轼【庶吉士】    朱国祯【庶吉士】
  朱国祚【修撰】    朱延禧【庶吉士】
  魏广防【庶吉士】    冯铨【庶吉士】
  顾秉谦【庶吉士】    黄立极【庶吉士】
  张瑞图【编修】    李国【庶吉士】
  施鳯来【编修】
  崇祯五十人
  韩爌【见前】     孙承宗【见前】
  黄立极【见前】    张瑞图【见前】
  李国【见前】    施鳯来【见前】
  来宗道【庶吉士】    杨景成【庶吉士】
  李标【庶吉士】     刘鸿训【庶吉士】
  周道登【庶吉士】    钱龙锡【庶吉士】
  成基命【庶吉士字靖之以字行】 周延儒【修撰】
  何如宠【庶吉士】    钱象坤【庶吉士】
  温体仁【庶吉士】    呉宗逹【编修】
  郑以伟【庶吉士】    徐光啓【庶吉士】
  钱士升【修撰】    王应熊【庶吉士】
  何吾驺【庶吉士】    文震盂【修撰】
  张至发【知县】    林釬【编修】
  孔贞运【编修】    黄士俊【修撰】
  贺逢圣【编修】    傅冠【编修】
  刘宇亮【庶吉士】    薛国观【推官】
  杨嗣昌【教授】    程国祥【知县】
  方逢年【编修】    蔡国用【中书】
  范复粹【推官】    姚明恭【庶吉士】
  张四知【庶吉士】    魏炤乘【知县】
  谢陞【知县】     陈演【庶吉士】
  蒋德璟【庶吉士】    黄景昉【庶吉士】
  吴甡【知县】     魏藻德【修撰】
  李建泰【庶吉士】    方岳贡【主事】
  范景文【推官】    邱瑜【庶吉士】
  文渊典故
  洪武元年改中书省左右相国为左右丞相左右丞各一人叅知政事二人以宣国公李善长为左丞相兼少师统六部事三年召山西叅政杨宪为右丞相陜西叅政汪广洋为左丞已善长封韩国公进太师广洋封护军忠勤伯后以胡惟庸败善长等皆坐累上御奉天殿敕文武羣臣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多小人专权乱政自今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嗣君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者文武羣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命翰林春坊官入看详诸司奏启平驳之平允则列名封进署曰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章某官某进其时召耆儒鲍恂张长年俞铨至命为文华殿大学士三人辞不就而命吏部尚书邵质检讨呉伯宗为华盖武英殿大学士翰林学士宋讷典籍呉沉为文渊阁东阁大学士皆侍左右备顾问然不得平章军国事永乐入践极始开内阁于东角门简翰林待诏解缙为侍读中书舍人黄淮王府审理杨士竒为编修进修撰胡广为侍讲编修杨荣为修撰户科给事中金幼孜桐城县知县胡俨为检讨入直文渊阁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秩五品而恩礼赐赉与尚书等至洪熙初设谨身殿大学士旣又建文阁谕大臣曰卿等各有职务朕欲得学行端谨老儒数人日侍燕闲备顾问可咨访以闻杨士竒等以翰林侍讲王进苏州儒士陈继对命学士传防继授五经博士掌阁事进佐之尚书蹇义举学録杨敬训导何澄敦实即授敬编修澄给事中皆直文阁于是华盖谨身武英三殿及文渊阁东阁俱有大学士
  永乐初建内阁于东阁门内以解缙等七人在阁办事以备顾问永乐之世杨士竒杨荣官止五品是时尚沿国初之旧至仁宗朝陞士竒为礼部侍郎寻加少保转少傅兼华盖殿大学士荣为太常卿进太子少傅兼谨身殿学士溥为太常卿兼翰林学士盖以东宫旧恩非例也后杨荣陞尚书授以工部盖不欲以兼官压六卿之上杨溥丁忧起复不入阁宣德间以九年考满陞礼部尚书至英宗时复命入阁故宣德以前内阁与外九卿为平交执礼持法不相顾忌宣德以后三杨眷重渐柄朝政英宗以九歳登极凡事启太后太后避专令内阁议行此内阁票防之所由始也及杨荣卒于正统五年杨士竒卒于正统九年杨溥卒于正统十一年则渐改于其旧及景泰易储之后虽天子亦借内阁以为已用但其官品如萧镃江渊许彬王一宁商辂等皆不脱学士之衔天顺初李贤始以兵部侍郎陞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入阁薛瑄由大理卿陞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成化治多由侍郎陞尚书入阁若先陞尚书则无入阁之命至正德初刘瑾以其私人焦芳吏部尚书入阁盖以外寮之首而入主中秘之权至张孚敬张居正则直以相体自尊危坐诸卿之上而名委之然两文忠虽好高不惧絶利一源乃其具美阁员初无定额洪武初呉伯宗以武英殿大学士复为翰林院检讨永乐初王文忠以庻吉士入翰林未几召同王直入内阁书机宜奏疏五年陞脩撰十四年进侍讲入阁在先授官在后嗣后始以翰林院衔直文渊阁然惟胡文穆靖修撰杨文敏荣编修彭文宪时商文毅辂以修撰其他黄文简淮以中书舍人杨文贞士竒以齐王府审理副陈汝静敬宗张子玉瑛以乡举金文靖幼孜以给事中胡若思俨以桐城知县俞纲以审理权谨以光禄署丞徐武功有贞以都御史李文逹贤以主事王毅愍文薛文淸瑄以御史髙文义谷以中书舍人刘宇曹元以知县袁荣襄宗臯以长史杨文襄一淸以总督张文忠璁方献夫桂蕚二文襄霍文敏韬以主事席文襄书以户侍许文简赞以吏书夏文愍言以给事中皆不由馆选自兹防推内阁冢宰掌院必列名至崇祯朝遂定为故事毎次枚卜必内外兼推
  初设内阁杨文贞士竒歴二十三年官止五品后加至少师止兼兵部尚书华盖殿三官时蹇忠定义以少师为冢宰朝廷不欲文贞班居其上以存冢宰之体也陈芳洲循虽兼五官亦止户部尚书后李文达贤以吏侍领吏部尚书而彭文宪时商文毅辂万安相继领吏部尚书自后遂为首辅故事
  内阁外出者永乐中解缙为广西叅议胡俨为国子祭酒宣德中张瑛陈山以干请诸司改瑛为南礼部山专教内书堂景泰中江渊出为工部尚书俞纲出佐兵部许彬出为陜西叅议徐有贞出为福建叅政天顺中岳正谪为钦州同知后复官止于翰林供事皆不复再入
  预阁务不居其职者蹇义以吏书夏原吉以户书朝夕备顾问拟防然不与阁职
  以他官兼大学士者如杨士竒以礼侍兼华盖金防孜以户侍兼武英陈山以户侍兼谨身张瑛以礼侍兼华盖黄淮以通政使兼武英杨荣以太常卿兼文渊徐有贞以武功伯兼华盖
  殿阁大学士自相兼者如陈循以华盖兼文渊高谷王文以谨身兼东阁胡广杨荣金幼孜以文渊兼翰林院学士其内阁诸殿次第自正统间始定其兼衔次第自天顺间始定然或以所兼保傅为等级或以部分为后先如杨荣以太子少傅谨身位少保黄淮武英下陈山无兼官以谨身位少保黄淮太子少保金幼孜武英下少保黄淮太子少保金幼孜以户部尚书位少傅兵部杨士竒下金幼孜又以户部杨溥无兼官以礼部位工部杨荣下王文以少保吏部位户部陈循工部高谷少保太子太傅下皆取所兼保傅为次序也张瑛以礼部华盖殿位户部谨身陈山下此则以部分为次序也
  内阁之职同于古相而所不同者主票拟而不身出与事如高公拱之兼掌吏部赵公贞吉之兼掌都察院孙公承宗兼掌兵部俱出而啓事入而调防然惟高为首相二公皆非也事寄虽重然犹判然两署独天顺间命徐公有贞考察方面嘉靖间命李公夲分别尚书至大小九卿去留张公璁奉敕肃淸百寮韩公爌分别逆党则政自阁出矣然张公权掌都察院事李公因冢宰李公黙得罪去亦未可全谓之政出于阁也政出于阁者独前武功与后韩蒲州
  内阁出为六卿者皆不带阁衔即出将如杨公一淸自家起改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总督三边奉诏而出阅九边如翟公銮亦改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唯华盖殿大学士张公瑛以原官掌南京吏部然诎之也文渊阁大学士孙公承宗则亦以原官督理辽蓟津登军务自边累官至少师中极殿则出将入相者夲朝惟中山高阳二公而已然中山带相衔而实不与机务则又似髙阳独也
  文渊阁未有言掌者徐武功有贞以勲臣领之遂改为掌文渊阁王世贞讥之以谓文渊阁不可掌也吏部左侍郎李贤为夲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文渊阁事则又不止武功也又考解大绅缙入阁居七人之首其系衔亦曰掌文渊阁事则又不始于武功也经筵大典初惟勲臣一人知之至李文逹贤始与勲臣并列至同知经筵阁臣亦不尽与如景泰初江渊商辂与陈循髙谷同在内阁陈髙二人同知经筵而江商二人止称兼经筵官票拟事有闗两部者必明标之三部以上始曰该部至天启而后无人知此典故矣毎有一部而亦称该部
  凡事有两罪应处始曰从重如一事自有正议何曰从重高新郑毎以此戒同列
  票防称卿隆万间惟二品得之而中亦有不能得者天啓中凡腰犀者尽卿之考天顺间祭酒呉节以满九年加从三品俸又三年以老请上曰国学师傅正须老成卿宜懋称无恳辞是四品而三品亦卿矣朝廷优其人则称之原无定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