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赘语

 民利
留都地在辇毂,有昔人龙袖骄民之风,浮惰者多,劬勚者少,怀土者多,出疆者少。迩来则又衣丝蹑缟者多,布服菲屦者少,以是薪粲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而诸凡出利之孔,拱手以授外土之客居者。如典当铺,在正德前皆本京人开,今与紬段铺、盐店皆为外郡外省富民所据矣。以是生计日蹙,生殖日枯,而又俗尚日奢,妇女尤甚。家纔儋石,已贸绮罗;积未锱铢,先营珠翠。每见贸易之家,发迹未几,倾覆随之,指房屋以偿逋,挈妻孥而远遯者,比比是也。余尝作送王大京兆入觐文,引「国奢示民以俭」之论。嗟乎,可易言哉!
 尼庵
嘉靖间,霍文敏公为南大宗伯,檄毁城内外诸淫祠,一时尼庵之折毁者亡算。顾当时祗行汰除,而不计尼之亡所归者,是以久而渐复营建,至今日而私营者,闾闬间且比比矣。尼之富者,衣服绮罗,且盛饰香缨麝带之属,淫秽之声,尤腥人耳,而祠祭之法独亡以及之。余谓宜令地方报其居址名数,部置册籍,申饬厉禁,毋使滋蔓。至于讲经说法,男女混殽,昼夜丛沓,尤当禁戢。而迩年以来,僧道无端创为迎接观音等会,倾街动市,奔走如狂,亦非京邑所宜有也。表立清规,楷正流俗,是在有识者深计之而已。
 妖人
。先是江北妖党,扶挈而来,累累载路,及是始奔窜肆散。当时使非其党自首告事,殆不可知,今吾乡犹有憾不穷究之论,而当事者乃以三四捕役之不戢,蒙喜事之疑,可叹也。万历丙午冬至,百官当上陵行礼。先数日,有人诣大司马孙公斋居上变,告妖人李王、刘天绪等谋不轨,将乘百官上陵日起事。孙公乃密发兵卒四捕之,得刘天绪等若干人,审实奏闻,而疏语欲专壹事权,稍与时忤。会又有榜揭妖言,逆状尤着,公属职方郎中刘宇发营兵捕之,而所株连有干碍紧要人役者,公峻持之。于是人情始变,而参驳之疏纷纷矣。旨下,天绪等仅得稍正法,而公卒解绶去,刘左其官。妖人党与实繁,皆私授封号,以献金钱衣服得之,甚且有以妻女荐寝者。事发私逃,抛妻子屋产不敢顾者颇


客座赘语卷三
 陵祭
正旦祭孝陵,行香果酒。清明日祭,忌辰 【一闰五月初十日,无闰用五月;一、八月初十日。】 行香。中元日祭,万寿圣节日行香。十月初一日行香,冬至日祭。凡三大祭用祝版。已上祭祀俱百官陪祭,遣守备武臣行礼,今例遣司香勋臣行礼。懿文陵,正旦祭果酒。孟春,清明,孟夏,忌辰, 【四月二十五日。】 孟秋,中元,孟冬,冬至,岁暮,凡九大祭,用祝文。已上百官不陪祭,惟奉祀行礼,祝文称皇帝御名,谨遣某官致祭于皇伯祖考懿文太子云。懿文陵,人称东陵。孝陵,大祭一岁止三举,余惟行香。而东陵大祭者九。清卿刘公常言:「隆杀相悬,不知何故?」或是洪武中旧礼沿而行之耳。
 山祭
牛首山东有观音山,为贞静顺妃张氏坟。妃,荆宪王之母也;吉山东有南山为悼熙丽妃李氏坟,俱仁宗妃,每年遣祭六次。顺妃坟荆王遣祭如之,祝文称皇帝御名,谨遣内官某。因里中无知者,着之。二坟山林皆幽胜,而悼熙享堂前有大桂树,翠碧如垂天之云,尤为怪伟。
 大臣钦遣南京祭告仪
弘治十八年,礼部题准,今后凡遣大臣于南京祭告天地、太庙、社稷、山川等坛,前期致斋三日,不用摆列金鼓队伍,惟用太常寺役,铺排扛抬品物。或入大内,由承天等中门而入;或出郊外,由正阳中门而出。钦遣大臣不可后随,亦不可用仪仗 【亦不可用仪仗 「可」字原阙,据万历本补。】 ,祭品止用脯醢酒果,百官亦不陪祀,并无饮福受胙之仪。
 文庙主祭
上丁祀先师孔子,礼部奏准南京国子监祭酒主祭。如有事故,则南京礼部堂上官主祭。昔年祭酒员缺,南京礼部侍郎张纶省祭,至使署部侍郎中主祭,轻重失伦,诚为非礼。后议祭酒及礼部堂上官或有事故,于南京各部大臣内请一员主祭。右太常寺志所载,近例俱署印官行礼。
 乡试考官之始
洪武三年,应天乡试,知贡举官则特进、右丞相汪广洋,左丞相胡惟庸也。考试官则御史中丞刘基,治书侍御史秦裕伯也。同考则侍读学士詹同,弘文馆学士雎稼,起居注乐韶凤,尚宝丞吴潜,国史编修宋濂也。四年又乡试,主试则兵部尚书吴琳,国子监司业宋濂。时考试之法犹未定,且未专属翰林官,故其制如此。
 太学
洪武中,上以公侯子弟在太学者,多骄慢不习训,诏曹国公李文忠提督国子监,是以国公而理太学事也。二十九年,因学正吴启言,上命魏国公徐辉祖率礼部翰林院官,诣监考试诸生等第,吏部以次录用,是以国公而试太学士也。洪武中,起致仕刑部尚书李敬为国子祭酒,致仕试吏部尚书刘崧为司业,是以尚书而起太学官也。国初太学之重如此。
 非三品得谥
国家谥法,非三品以上两京大臣不得与。留都大臣之有谥者,惟倪文僖谦、文毅岳、周襄敏金、刘清惠麟、梁端肃材、王襄敏以旗,六公皆尚书也。张学士益五品而得谥文僖,以扈从土木死难之故。若太医院判蒋用文,六品官也,以技艺小臣侍上起居,乃得谥恭靖,则尤为异典矣。
 南部入内阁
弇州纪南都入内阁者三人:一为新都杨公廷和,以户部尚书;一为梁公储,一为茶陵张公治,皆以吏部尚书。当时以为盛事。然梁公、杨公先在内阁知诰敕,出为南部尚书,此时取入阁,至京方改兼文渊阁大学士耳。又张公已正位尚书 【又张公已正位尚书 「已」原作「巳」,据万历本改。】 ,未有若万历丁未叶公向高以南吏部侍郎径授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者也。且公年方四十九,又入朝未久,即为首揆,尤为盛事。
 应天主试用编检
主应天试者,自正、嘉以来,必用宫僚及讲读,近则讲读亦少,惟万历壬午副考以修撰沈公懋孝耳。考前此永乐癸未则编修王达,戊子则检讨王洪,甲午则编修周述,正统丁卯则检讨钱溥,成化乙酉则编修彭华,皆主应天试。编检得主乡试两京,先朝之制固然。尔时若宫坊史官主会试,亦恒有之,自成化后则制乃大异矣。
 南部三孤
南京大臣以三孤兼者,独少保参赞机务、南京户部尚书黄福一人而已。若太子太保则有四人焉:兵部乔宇、秦金,吏部王用宾,户部周经。大都尚书九年考满则加一品,而满九年者希,以故隆、万来,南部尤少一品者。
 尚书一品三品
弇州纪建文中,特崇加六部尚书皆正一品,于是吏部尚书张紞,户部尚书王钝,礼部尚书陈迪、郑赐,兵部尚书齐泰、茹瑺、铁铉,刑部尚书侯泰、暴昭,工部尚书严震直,皆阶特进荣禄大夫。然洪武三年始设吏部,尚书正三品,侍郎正四品,属中书省。十三年罢中书省,升尚书正二品,侍郎正三品。是一尚书也,在国朝正二品,而或为正三或为正一,亦已三变矣。
 他部衔掌南吏部
弇州六卿表纪师公逵,永乐二十二年以南户部尚书兼掌吏部,宣德二年卒,犹止称户部。考吏部志,公以永乐十九年复任南吏部侍郎。户部志,公二十二年为户书。吏部传言,公宣宗即位晋户书兼掌吏部,与志所纪不同,而吏部历官表,洪熙元年,许思温以左侍升尚书。师公兼掌在何时,知必有一误矣。
 吏部尚书改南部
弇州异典述称,吏部自建文而后益重矣,其改南吏部者,崔庄敏公恭;改南礼部者,耿文恪公裕;改南兵部者,刘公机。案崔、刘二公,皆以丁忧复除,止可云起,不可云改。惟耿公则以北而南,且礼部,斯可谓之改。盖时有执左道登显仕者,庇其乡人,而耿公居吏部不能遂,故出公于南耳。未久转南兵部,弘治中召还礼部,寻仍为吏部尚书。
 生员任宗伯
俞公纲,上元人,以生员 书,由中书舍人、天顺中官南礼部左侍郎,成化三年致政。
 南部兼北衔
正德初,王公轼以南大司徒兼北院副都,总师征蜀。嘉靖中,王公守仁以南大司马兼北院左都,讨岑猛。张公经以南大司马兼北院右都,平倭。至王公用宾以南太宰仍兼翰林院学士,盖优礼儒臣之典也。又弇州卿贰表载隆庆中林公濂以南少宰兼翰林学士。
 南尚书兼列卿
成化中,程襄毅公信为南京兵部尚书。先是,以兵书提督军务,平川、贵蛮,功加兼大理寺卿,至是犹兼之。
 北衔理南务
南翰林掌篆者皆用北衔,其它如嘉靖中李默、王材、瞿景淳、陆树声,俱以太常寺卿掌南京国子监事,此以北衔理南务也。弇州所述,又有屠羲英以常卿掌南监。考屠实以南常卿。又云万士和以礼左侍管南礼右侍。案万公自以礼左起南礼右,非管事。又云翁大立以兵侍管南吏、刑二部,翁公亦是起官,云管亦误。
 大学士理南部
宣德四年,华盖殿大学士张瑛以原官掌南京礼部,其官称礼部尚书。时北京为行在,故不称南京也。大学士不理阁事而出理部事,且又在南京,国朝独瑛一人耳。时蹇、夏、三杨辈自管机务,瑛本以东宫官僚,骤进入阁典制诰,非上所倚重,故理部事如此也。
 守备 【二则】
守备,永乐二年,驸马都尉沐昕与襄城李隆一同镇守。又宣德五年,驸马都尉西宁侯宋琥任守备。南京守备之久者:成国公朱仪,天顺八年任,弘治九年卒,在任三十三年。魏国公徐鹏举,正德十六年任,嘉靖十七年复任,前后共三十二年。
 协同守备
都督佥事赵伦,景泰元年任。都督同知马良,成化二年任。自后皆公侯伯为之,而都督官不得与矣。
 参赞机务非南京兵部衔
别集言参赞机务非南兵部衔,为户部尚书黄福、张凤,吏部尚书崔恭,都察院右都御史张纯、王恕。其南兵部而非尚书者,右侍郎徐琦,琦未几即升尚书,仍参赞。案张凤,盐山人,李文达贤为碑铭,言公以景泰癸酉由户书转兵书参赞,又二年召为户书,天顺元年调南户部。言凤以户部参赞,未的也。张纯,史传纯以右副都御史奉监督南京军务,又一年景泰辛未升右都御史,明年奉升兵部尚书,参赞守备机务。云以右都御史参赞,亦小不合。王公恕以右都参赞,亦未久即迁兵部尚书。
 大臣高寿
南都大臣眉寿者,止刘清惠公麟一人,年八十有六。
 大臣遗腹生子
童公轩年七十四而卒,无子,遗腹生一子,公预命名曰紫芝。见倪文僖公谦墓志铭。
 勋戚久任 【二则】
赵辉,在永乐十一年癸巳,以千户守金川门,成祖奇其貌,以长公主配之。凡事六朝,掌都督府,奉孝陵祀,至成化十二年丙申卒,凡六十四年。尚主时年已二十余,计年当九十矣。府第在南京宫城后载门北,诸公主第皆圮废,独赵府岿然尚存。
谥庄靖,自袭爵至卒,再提督守备五十四年。其孙鹏举袭公爵至卒,三提督守备五十六年。徐魏公
 蜂蚁
嘉靖甲寅秋,总督粮储公署中有蜂房悬于檐下,不数日大如斗,众蜂聚焉。同日,中堂忽聚蚁数升,有顷四散。时衡水杨公宜为总督,甚怪之,然竟无恙。厥后庚申春,总督黄公懋官以军饷不时,军士嚾呼围之,迟明忿击督署,毁拆一空,遂执黄公拉死之,悬大中桥坊上,自下以箭射之。军四行抢掠,当事者曲贷抚之乃定。蜂屯蚁聚,妖孽先见之萌也。然历七年而始应,又不中祸于杨公而中于黄公,岂人事亦有以致之然欤!黄公持法太苛,裁革冗食,又吝于出纳,遂罹斯祸。杨太学希淳有文纪其事。
 化俗未易
湛甘泉先生为南大司马,命民毋得餐大鱼酒肆中,沽市无论举火当垆,致众丛饮者禁。除岁,庶民毋得焚楮祀天,糜财犯礼。姜凤阿先生为南大宗伯,申明宿娼之禁,凡宿娼者,夜与银七分访拿帮嫖之人,责而枷示。二公之事,皆以立礼之坊,制淫之流也。然姜之事行,仅游冶之子以为不便。湛之事行,而称不便者怨声遂载道。未几法竟不行,所以者何?都辇之地,盖情久甘酣醟,万口易至羹,故当事者往往持「治大国若烹小鲜」之说,势固然也。故治贵因民。
 新知录
广文刘时卿,名仕义,官桐城,着新知录二十四卷,上下古今,掎摭臧否,具有依据。偶记其二则:一曰「躁心濯旧」,曰二人同舟有所适,一人性急昼夜计程,稍阻辄愤懑,形为枯瘁。一人性缓,任之,增食甘寝,颜色日泽。既而抵其处,二人同时登岸。此可以为躁心者省矣。一曰「察政」,文子曰:「察见渊鱼不祥。」班超曰:「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司马温公潜虚曰:「察穷秋毫,物骇而逃。」长民者宜三复焉。
 补谥
谥以尊名,节以一惠,古今之大典也。故臣不得私其君,子不得私其父。夫以官秩之膴显,子孙之强盛,遂可以夺天下万世之公,而殽太常博士之议,则几无谥矣。吾乡自王襄敏后,与此典者,殆不乏人,而竟成阙事,余深怅焉,因间臆之。如陈静诚遇高不仕之义于攀龙附凤之时 【如陈静诚遇高不仕之义于攀龙附凤之时 「义」原作「议」,据万历本改。】 ,其蹈高且嘉谟入告,觉巢、由之为固矣。何尚宝遵矢不讳之音于批鳞捋(髟页)之日,其义勇至视死如饴,觉逢、千之为易矣。童尚书轩学揽天人之奥,其立身范俗也端而毅。顾尚书璘文并徐、刘之驾,其抚民弼教也惠而明。陈中丞镐督学振邹、鲁之遗风,而抚绥尤多渥泽。殷宗伯迈历仕挺松筠之素节,而恬澹足镇嚣浮。此诚朝宁之珪璋,人伦之弁冕,亟宜易名以示旌异者也,责在后死,曷能诿旃。
金陵琐事谓张文僖公与曹文忠公同死土木之难,不知何以死同而谥异。案曹公初谥曰文襄,后乃改今谥。顷亦因议谥与当事言,文僖谥当改,引曹为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