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赘语

 古迹俪语
鸣埭。  蟹浦,龙山。  桐树湾;竹格渡。  直渎;横塘。  谢公墩;杜姥宅。  乌榜村;青林苑。  西州;东府。  三山;二水。  乌衣巷;红罗亭。白石;青溪。  龙广山; 【李后主作亭。】   一人泉;五马渡。  商馆; 【宋】 甘露亭。 【陈】   蘼芜涧;茱萸坞。@入汉楼; 【晋】 横江馆。  赤乌殿; 【。】 朱雀航。  南涧;北山。  珍珠河; 【陈】 胭脂井。  花林村;竹筱港。  夏侯山;朱年。  覆舟山;投书渚。  皂筴桥;白杨路。  赤兰桥;乌衣巷。  苍龙堰; 【后湖上。】 白鹭洲。  篱门五十六所;秦淮二十四航。  梁五明殿;唐百尺楼。  伏龟楼; 【在宋府城东南。】 跃马。 【城南,即南石闲。】   南石闲楼;西州路。  青溪宫;白石垒。  宋玉烛殿;梁金华宫。  落星楼;清暑殿。  三品石;八卦泉。 【方山定林寺。】 @凤凰里;燕雀湖。又云蚵蚾矶。  覆桮池; 【元帝】 麾扇渡。  慈姥山;道士坞。 【钟山。】   莫愁湖;桃叶渡。 【上梁妓,下王大令妾。】   穿针楼;邀篴步。  谢玄走马路;卢绛翔鸾坊。  桥名万岁;台曰九日。  栖霞寺;落星墩。  鼓吹山;幕府寺。  青溪祠;白石庙。  玉树后庭;金莲帖地。  疑城; 【于石城设,以拒魏文帝 【以拒魏文帝 「魏文帝」原作「魏文治」,据万历本改。】 。】 辱井。 【胭脂井。】
 秦人凿山 【秦人凿山 「秦」原作「奏」,据万历本改。】
今人第知方山至石硊山,为秦皇凿山断金陵王气之处,不知今城之西北卢龙、马鞍二山间,亦为秦所凿也。此处正号金陵冈,俗传埋金之谶,正是此处。冈上有碑,因开靖安路失之。张铉新志言其地有沟,沟中有石脉,见存以证断凿之迹。卢龙山今土名狮子山,志称在张阵湖北,冈陇北接靖安,今山下为仪凤门,门外犹号龙湾城,即新志所称靖安镇者是也。由此而北,则为直渎山。又按今龙潭有靖安村,去城九十里,与志远近迥异,姑两存之。
 建都
孙建都四世,凡六十年。东晋建都十一世,凡一百三年。南宋建都八世,凡五十八年。南齐建都七世,凡二十三年。萧梁建都四世,凡五十五年。南陈建都五世,凡三十三年。 【六朝凡二百五十二年。】 南唐建都三世,凡三十九年。宋南渡为行都七世,凡一百三十九年。以上金陵为都皆偏安也。至我朝为帝都,已迁北京为南京,一统万万年。自古海内建都之多而且久,未有隃金陵者。
 桥名
。北门桥,旧名武胜。大中桥旧名白下,又名上春桥。南门外桥,五代杨名长干桥。今干道南北二桥,与北之狮子桥,青溪之竹桥、内桥,东西之东虹、西虹桥,皆旧名。此其灼然而可据者也。金陵新志纪诸桥名多有复误。如运渎、青溪所跨,试以遗迹参之,次第可考,而纪纲无法,有一名而两纪者。其自序言:官府文案,两经焚毁,故老晨星,无从询访,固宜有是,今姑就俗称,上附于古可征者志之。内桥在宋行宫前,旧名虹桥,政和中蔡薿建石桥,号蔡公桥,后改天津,南渡后用西京大内前桥名也。新桥本名万岁桥,唐诗句中「万岁桥边此送君」,新桥乃杨时所名,又名饮虹桥。羊市桥本名清化,俗呼为闪驾,景定二年马光祖重建,手自书榜改今名。笪桥,俗传茅山二十六代笪宗师所建,旧名钦化,马光祖改建,名太平桥。武定桥,马光祖建,定今名,旧为长乐。仓巷桥,旧名望仙桥,马光祖改名武
宫城都邑二图
新志所画六朝宫城、都邑二图,前后错综,可以想象往代之概。而以山川之大势,参今日都邑宫阙之制,古今之异同,可以了然于心目中矣。惧其久而就堙,因列置于此。
(缺图)
(缺图)
(缺图)
(缺图)
 罗寺转湾
入石城门,往东大街折而北,路曲如环,俗名「螺蛳转湾」。或曰讹也,路曲处乃铁塔寺墙脚,寺旧名罗寺,此路值其隅角,故曰「罗寺转湾」耳。因考此寺,宋太始中,邦人舍地建精舍,号延祚寺。至唐,有灵智禅师,生无双目,号罗和尚,经论文字,悉能明了,时人称有天眼,为建塔寺内,或曰罗寺,无乃因此僧立名乎?又寺佛殿前,旧有铁塔二座,干兴元年铸,今之名铁塔,正以此也。俗传此寺洪武中,圣祖在大内,望见其塔中有僧歼焉,毁寺为仓。然建文二年,寺僧募修疏文见在,则洪武中寺固亡恙也。其改而为虎贲左卫仓,不知当何时耳。
 回龙候驾二桥
回龙桥,金陵新志在城西门内。今卡庙西大街有平桥,而下洞甚巨,南通运渎至铁窗棂者,即此桥也。而金川门内又有一桥,亦名回龙桥,则以成祖靖难入城之故。又铁塔寺仓前有桥,俗讹为侯家,故老言本名候驾,二义似有所为,惜无可考。大都修志所载名目,多系地方人开报,自非史册确有证据,讹舛自难纠正。士大夫即家于此,寓于此,足迹未经,耳传已熟,欲一一得其真而载之,故未易也。
 幕府直渎诸山
寰宇志称幕府山东北临直渎浦,西接宝林山,南接蟹浦,又南接卢龙山。南畿志言一名石灰山,由此北属至观音山,突出大江为弘济寺。宋明帝高宁陵在山西,晋王导、温峤亦葬山西。宝林山北有夹萝,俗讹为夹骡,言达磨北渡,梁武使人追之,使者乘骡为石所夹云。直渎山有直渎洞,旧志言山东西有水流入大江。伏滔北征记云:将竺瑶墓有王气,孙皓恶之,乃凿其后为直渎。今渎与浦皆堙塞不可考矣。
 部议救荒
余前已载救荒之议,谓当于户部仓粮借放。今查部志,成化二年,南京饥荒,守备太监王某等,奏准开仓籴米四万石,以济饥民。又令应天府关领粮米,在于街市籴卖,止收铜钱,不必勒要银两,听令饥民得以零碎籴买。嘉靖二十三年,南京地方旱灾,巡抚应天都御史丁某奏准籴买南京仓粮二万石,以济灾民。其米价收贮户部银库,候丰年召商买补,或放折色月粮支用。近议止于放银月分,米贵则放米,或预放二三月,尤为便益。不费而惠,似可常行。
 各仓米样
江西花红米、蒸稻米。湖广蒸稻米。太平、宁国、池州、安庆四府,滁、和二州花白米,花籼米,花红米。苏、松、常三府,广德州,浙江嘉兴、湖州二府黄粱米,白米。应天、镇江、徽州三府,浙江杭州府,黄粱米,白米,白晚米,花白米。浙江金华、衢州、绍兴三府,黄粱米,白米,花白米。每米一百石,加耗米八石,又平斛二石,芦席一百领,内本色七十领,折色三十领。猫竹二根,为垫廒用。
 后湖
后湖之中有五洲:西北曰旧洲,一名祖洲。西南曰新洲,上有郭璞墓,皆为库以贮册,前抱一小洲,中有沟,萦环如溪涧,今为房,以供饮食。东二洲,一曰陵趾洲,一曰太平洲。近西小洲号别岛,秀出可爱。西南之水独深而澄,则所谓龙潭也,即刘宋时龙见处。
 王荆公疏湖田
熙宁八年,荆公官江宁,上疏云:「臣蒙恩特判江宁军府,于去年十一月十一日到任,管当职事。当时集官吏军民,宣布圣化,启迪皇风,终成一载,所幸四郊无垒,天下同文。然臣切见金陵山广地窄,人烟繁茂,为富者田连阡陌,为贫者无置锥之地。其北关外有湖二百余顷,古迹号为玄武之名,前代以为游翫之地,今则空贮波涛,守之无用。臣欲于内权开十字河源,泄去余水,决沥微波,使贫困饥人尽得蠃蚌鱼虾之饶,此目下之利。水退之后,济贫民,假以官牛、官种,又明年之计也。贫民得以春耕夏种,谷登之日,欲乞明所司,无以侵渔聚敛,只随其田土色高低,岁收水面钱,以供公使库之用,勿令豪强大作侵占。车驾巡狩,复为湖面,则公私两便矣。伏望明降隆章,绥怀贫腐。」按此介甫欲田梁山泊之意,推之此者奉敕依允。绍兴二年,赵湘增收后湖田租,遂为例。淳佑十年,增先贤祠拨湖田七千余亩。元大德五年,下钟山乡开后湖河道。自是以后,惟有一池,他皆田地。国朝平定海宇,贮天下册籍于湖之中洲,始复开衍为湖,遂为一代禁地矣。
 李御史后湖联句
李熙为御史,同乔户曹后湖联句云:「片雨孤城黑,三洲一水通。竹深喧宿鸟,天远断飞鸿。魏阙心迢递,钟山气郁葱。云程须共勉,莫遣鬓如蓬。」其二:「簿书偶成暇,缓步小桥东。袖拂芦花雪,堤翻落叶风。观鱼临水次,访古过林中。回首斜阳外,孤鸿自远空。」李素有文名,而集少传,仅见于此。
 卢玉田过湖续梦诗
卢玉田先生取选时,梦中得句云:「水国微茫路不分,红香引入白云深。」后官南户部主事,过湖恍如梦中之句,因续云:「仙洲恍觉非人世,民部无论有翰林。日永放衙看鹤舞,雨余凭槛听龙吟。平生剩有恋霞癖,宦海何当慰此心。」
 谥法解正误
南监本史记刻谥法解,原是古书分上下款列,后人误接连书之,遂错乱无章,卒莫有厘正之者。今按汲冢周书书之,周书亦有前后失次者,并为厘正。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 【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 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名谓号谥。○ 【名谓号谥○ 「谥」字后原为墨丁,万历本「谥」字后为○,今据改。】 按此篇博物志谓为周公所作。今按首数言,是因二公终将葬,锡之谥,制谥从此而始,因叙谥为后世之永制也。云此为周公作者,非其本矣。】
民无能名曰「神」。 【周书作「一人无名曰神」。】    扬善赋简曰「圣」。
敬宾厚礼曰「圣」。                  靖民则法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                  仁义所往曰「王」。
立志及觽曰「公」。 【周书作「立制」。】        埶应八方曰「侯」。
赏庆刑威曰「君」。                  从之成群曰「君」。 【二条史有书无。】
壹德不懈曰「简」。                  平易不訾曰「简」。 【周书作「不疵」。】
经纬天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 【周书作「博厚」。】
勤学好问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                  锡民爵位曰「文」。
刚强直理曰「武」。                  威强叡德曰「武」。
克定祸乱曰「武」。                  刑名克服曰「武」。
大志多穷曰「武」。 【书作「夸志」。】         敬事供上曰「恭」。
尊贤贵义曰「恭」。                  尊贤敬让曰「恭」。
既过能改曰「恭」。                  执事坚固曰「恭」。
安民长悌曰「恭」。 【史作「爱民」。】         执礼敬宾曰「恭」。 【史作「御宾」。】
芘亲之阙曰「恭」。                  尊长让善曰「恭」。
渊源流通曰「恭」。 【书作「曰康」。】         照临四方曰「明」。
谮诉不行曰「明」。                  威仪悉备曰「钦」。
大虑静民曰「定」。                  安民大虑曰「定」。
安民法古曰「定」。                  纯行不二曰「定」。
绥柔士民曰「德」。                  执义扬善曰「德」。 【二条史有书无。】
谋虑不威曰「德」。                  辟地有德曰「襄」。
甲冑有劳曰「襄」。                  有伐而还曰「厘」。
质渊受谏曰「厘」。                  慈惠爱亲曰「厘」。
小心畏忌曰「僖」。                  心能制义曰「度」。
博闻多能曰「献」。                  聪明叡哲曰「献」。
温柔圣善曰「懿」。                  五宗安之曰「孝」。
秉德不回曰「孝」。 协时肇享曰「孝」 【协时肇享曰孝「享」原作「事」,据万历本改。】 。
大虑行节曰「孝」。                  执心克庄曰「齐」。
辅轻就供曰「齐」。 【史记作「资辅就共」。】      温年好乐曰「康」。 【史记作「温柔」。】
安乐抚民曰「康」。                  令民安乐曰「康」。
安民立政曰「成」。                  布德执义曰「穆」。
中情见貌曰「穆」。                  敏以敬顺曰「顷」。
甄心动惧曰「顷」。 【「顷」书作「甄」。】       容仪恭美曰「昭」。
昭德有劳曰「昭」。                  圣文周达曰「昭」。
保民耆艾曰「胡」。                  弥年寿考曰「胡」。
强毅果敢曰「刚」。                  追补前过曰「刚」。
柔德安众曰「靖」。                  恭已鲜言曰「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