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客座赘语
客座赘语
长干寺金像
实录:晋咸和中,丹阳尹高悝行至张侯稿,见浦中五色光长数尺,令人于光处掊视之,得金像,未有光趺,乃下车载像还。至长干巷首,牛不肯进,乃令御人任牛所之,牛径牵车至寺,因留像付寺僧。每至中夜,常放光明,又闻空中有金石响。经一载,捕鱼人张系世于海口,忽见铜花趺浮出水上,取送县,县以送台,乃施像足,宛然合会。简文咸安元年,交州合浦人董宗之采珠投水,于底得佛光艳,交州押送台,以施像,又合会焉。历三十年,光趺始具。隋文帝徙入长安。
长干
金陵新志:长干是秣陵县东里巷名。江东谓山之间曰「干」。建康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庶民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名。小长干在瓦官寺南,巷西头出大江,梁初起长干寺。按是时瓦官寺在淮水南城外,不与长干隔。而今日赛工桥西即是江水流处。其后洲渚渐生,江去长干遂远,而杨筑城围淮水于内,瓦官遂在城中,城之外别开今壕,而长干隔远不相属矣。
少冶先生评李王诗
外舅少冶公尝手批李于鳞集,唯七言律耳。言其诗律细而调高,然似中新起富翁,局体止是华俊精致,若杜工部便如累世老财主,家中百物具足,即陈朽间错,愈见其为富有也。又曰:弇州好用古之奇字、奇句,聚合一处,诗文皆然,终不似古之大家,淊淊(氵奔)(氵奔),无意为奇而卒亦未尝不奇者。平日论文章之达者,独首推王文成公,曰:能道其胸中所欲言,婉折畅快,是国朝第一人。
金陵古城
曩侍吾师蛟门先生,问余五城云何?仓猝对以东晋所筑,今有五城渡是。后读前志,知唐韩滉又筑石头五城。自京口至土山,修坞壁,起建业抵京岘,是有二五城矣。因悉考金陵前代城郭,一古越城,一名范蠡城,蠡所筑,在长干里,俗呼为越台。一楚金陵邑城,楚威王置,在石头清凉寺,西南开二门,东一门。吴石头城,大帝因旧城修理,一名石首城。吴丹阳郡城,晋加筑,在长乐桥东一里,今桐树湾处。溯至六朝古都城,吴大帝所筑,周回二十里一十九步,在淮水北五里,晋过江不改其旧,宋、齐、梁、陈因之。台城,一名苑城,本为后苑城,晋成帝咸和中新宫成,名建康宫,即世所谓台城也,在青溪西东府城。晋安帝义熙十年冬,城东府,在青溪东,南临淮水。西州城即古扬州城,晋永嘉中置,西则冶城,东则运渎,俱在今下街口西等处。冶城即在今之朝天宫也。琅邪城在江乘南岸。金陵乡金城,吴筑,后主宝鼎元年置,亦在上元金陵乡。秣陵城在小长干巷内。建邺城,淮水北,冶城东。蒋州城,隋置于石城。檀城,在清风乡谢玄别墅,宋属檀道济,故名。白下城,在江乘之白石垒靖安镇,唐罢金陵县筑此城,因名。贞观七年,废东宫城,宋元嘉中,修永安宫为东宫城,在台城东门外。金陵府城,隋大业六年置。湖熟城,古县名,宋元嘉中,徙越城流人于此,在今湖熟镇。白马城在江宁县三十里。梁同夏县城,在上元县长乐乡。临沂城,晋侨置,在今上元之白常村。怀德县城,晋置,后改曰费县,在古宫城西北耆阇寺西,今鼓楼之西是其地。
凹凸画
欧逻巴国人利玛窦者,言画有凹凸之法,今世无解此者。建康实录言:一乘寺寺门遍画凹凸花,代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成,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即平,世咸异之,名凹凸寺。乃知古来西域自有此画法,而僧繇已先得之,故知读书不可不博也。
金陵南唐画手
金陵艾宣,工画花竹翎毛,孤标雅致,别是风规,败草荒榛,尤长野趣。东坡跋其画云:「宣画花竹翎毛为近岁之冠,既老,笔尤奇。今尚在,然眼昏不能复运笔矣。」升州厉昭庆工佛像,尤长于观音。句容郝澄,以丹青自乐。周文矩能画鬼神、冕服、车器、人物,升元中命图南庄,最为精绝。江宁沙门巨然画岚晚景,当时称绝。建康蔡润画舟船及江湖水势。曹仲元工画佛道鬼神。竺梦松工画人物女子、宫殿楼阁。顾德谦工画人物。刘道士工画佛道鬼神。此图画见闻志所纪,在金陵新志摭遗卷中。南唐又有王齐翰工画罗汉,而志不之载。
赵母授经
宋赵定母,金陵人,多通诗书,常聚生徒数十人,张帷讲说。儒硕登门质疑,必引与之坐,开发奥义,咸出意表。景德二年,子定登第,授海陵从事,训曰:「无饰虚以沽名,无事佞以奉上。处内在尽礼,居外则活民。」见石徂徕贤惠录。按此母亦曹大家、宋宣文之流亚也,而乃堙灭不甚著称,岂非词采不彰,不获与李易安、朱淑真辈扬芬艺苑,惜哉!
古碑刻
金陵六代文献之渊薮,自唐历五季、宋、元,名人魁士,代不乏贤。金石之章,固当不可胜记。乃今余所目见,仅天玺碑,重刻峄山碑,摄山江总持碑,唐高正臣书碑,祈泽寺宋绍兴碑耳。改革之际,为人焚毁。桥基柱础,何但魏经。砺角磨刀,宁唯汉寝。以不刊之遐贯,与寒野草共销灭于三山二水之间。固有识者之深悲 【固有识者之深悲 「固」原作「因」,据万历本改。】 ,而无名公所窃笑也。臧晋叔恒言:「六朝碑版,街心巨石皆是。」虽系谑言,实有斯理。暇日寻检旧志,择其文字之尤宜存者志之,为慕古者动遐想焉。
南岳碑,七十七字。 【湛尚书门人重勒,在临淮侯园中。】
秦始皇帝东游颂德碑。
秦泰山碑。
秦峄山碑。 【二碑在府学。】
吴后主纪功三段石碑,一曰天发神谶碑,一曰天玺碑。 【华核作。皇象书琐事又定为苏建。今在府学尊经阁下。】
摄山栖霞寺碑。 【梁元帝作。】
钟山飞流寺碑铭。 【梁元帝作。】
晋元帝庙碑。 【宋叶适撰。】
开寺碑铭。 【梁王筠作。】
卞公忠烈庙碑。 【宋胡铨撰。】
长干寺众食碑。 【陈徐陵撰。】
维摩居士像碑。 【晋顾长康画,重刻在元戒坛寺。苏魏公有像记,见金陵新志。】
瓦官寺维摩诘画像碑。 【唐元黄之文。】
王羲之兰亭记。 【留守晁谦之以家本刻于紬书阁三段石后壁间。】
齐海陵王墓志。 【宋谢朓撰并书。】
栖霞寺新路记。 【徐陵作。】
梁开寺法师碑。 【萧挹书。】
梁忠武王碑。 【徐勉造,贝义渊书,在上元县黄城村。】
梁康王碑。 【刘孝绰文,贝义渊书,上元清风乡甘家巷。】
陈景阳宫井阑刻铭。 【一隋开皇中分书,或云炀帝所作。一唐开元中江宁丞王震分书。一太和中篆书 【一太和中篆书 「和」原作「看」,据万历本改。】 。】
摄山栖霞寺碑文并铭。 【江总持撰,京兆韦霈书。今重刻存。】
大庄严寺碑。 【梁江总撰。】
颜氏大宗碑。 【二碑颜真卿书,在上元金陵乡。干道中,移入府学,其碑座尚存,故地犹名颜碑冲。】
颜鲁公放生池碑。
唐明征君碑。 【高宗御制,侍相王书,高正臣书,王知敬篆,额今存。】
庄严寺僧旻法师碑。 【梁元帝作。】
草堂寺约法师碑。 【梁王筠作。】
佛窟寺碑。 【孙忌撰,在牛首。】
蒋庄武帝庙碑。 【徐铉文。】
方山上定林寺碑。 【元虞集文。】
李太白赞宝公画像。 【道子画,李太白赞,颜真卿书,赵子昂又书十二时歌。】
福兴寺碑。 【尚书许某文,张从申书。】
南唐玉龙堂玄元像记 【南唐玉龙堂玄元像记 「玉」万历本作「五」。】 。 【徐锴文,在石城。】
李顺公碑。 【高越书,在西门外石子冈下。】
南唐追封庆王碑。 【在城南娄湖桥,韩熙载作,徐铉篆额。】
德庆堂题榜。 【李后主书,宋僧昙月刻石,在清凉寺。】
宝华宫碑。 【南唐行书,八品方山。】
宋仁宗飞白书。 【干道八年,留守洪遵刻之华藏寺。】
高宗孝经 【晁谦之刻石郡学。】
祈泽寺宋绍兴祈雨碑。
高座寺雨花台记。 【宋马光祖文并书。】
南唐宋齐丘凤凰台诗。 【石在台上。】
明道先生祠记三。 【宋朱熹、游九言、真德秀文,马光祖跋。】
忠襄杨公祠堂记。 【宋魏了翁作。】
八功德水记。 【宋梅挚作。】
本业寺记。 【南唐僧契抚作,东山任德筠书。】
定林寺记。 【朱舜庸文,秦铸书。】
道光泉记。 【王安国作。】
王介甫、平甫此君亭竹诗。 【在今府学中,石已断碎。】
张文潜书太白凤皇台诗。 【马光祖书跋,倪垕刻石台上。】
苏子瞻书渔家傲词。 【送王胜之,在白鹭亭。】
江宁府凉馆记。 【宋吕升卿建,元时敏记,米芾书。】
金陵杂。 【黄履诗,溧水尉周沔书,刻江宁府治。】
子隐堂记。 【梅挚作。】
东冶亭记。 【梅挚作。】
高斋记。 【胡宿作。】
二水亭记。 【史正志作。】
新亭记。 【史正志作。】
开寺修志公堂石柱记。 【唐李顾行作。】
义井记。 【李迪作。】
太平兴国寺碑。 【元虞集作。】
崇禧万寿寺碑。 【元赵世延作。】
龙翔集庆寺碑。 【虞集文。】
围中长短句
李后主在围中犹作长短句,未就而城破。其词云:「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曲阑珠箔,惆怅卷金泥。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柳低迷。」尝见残稿,点染晦昧,心方危窘,意不在书耳。此出西清诗话。当时江南被围,自开宝七年十一月至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城破。宋祖令吕龟祥诣金陵,籍煜图书赴阙下,得六万余卷,其为后主与黄保仪聚焚者,又不知几许也。后主之好文如此,故非庸主。其词是临江仙调,凄婉有致。
金陵诸园记
弇州游金陵诸园序谓:李方叔记洛阳名园十有九。若金陵中山王诸邸所见,大小凡十。若最大而雄爽者,有六锦衣之东园,清远者有四锦衣之西园。次大而奇瑰者,则四锦衣之丽宅东园,华整者魏公之丽宅西园。次小而靓者,魏公之南园,与三锦衣之北园,度必远胜洛中。盖洛中有水、有竹、有花、有桧柏,而无石。方叔记中不称有垒石为岭者可推。已所记诸园凡有十六:一曰东园,记称近聚宝门,稍远,园在武定桥东城下,西与教坊司邻,今废圮。二曰西园,在城南新桥西,骁骑仓南,记称凤台园,误,其隔弄者乃凤台园也。今再易主,属桐城吴中丞。三曰凤台园,记止称凤皇台,此中旧有一巨石,为陈廷尉载去,今废为上瓦官寺。四曰魏公南园,本徐八公子所创,后转入魏公,在府第对门。五曰魏公西园,在赐第之右,多石而伟丽,为诸园之冠。六曰四锦衣东园,在东大功坊下。七曰万竹园,在城西隅,地大,皆种竹,今为王计部、张太守、许鸿胪分有之。八曰三锦衣北园,在府第东弄之东。九曰金盘李园,在卞忠贞庙西,今废圮。十曰九公子家园,在府第对门。十一曰莫愁湖园,在三山门外莫愁湖南,今圮。以上皆中山王诸邸所有也。十二曰同春园,齐王孙所创,在南门内沙窝小巷,今为它人分据。十三曰武定侯竹园,在竹桥西,汉府之后。十四曰市隐园,在武定桥油坊巷,即姚元白所者。今南半为元白孙宪副允初拓而大之,北半为故侍御何仲雅,改名足园矣。十五曰武氏园,在南门内小巷内,记称武宪副之第,非,乃宪副之叔名易者。今数更主。十六曰王贡士园,在聚宝门外小市西之弄中,其门北俯城壕,贡士官县令。当弇州官南都时,诸园如顾司寇之息园,武宪副之宅傍园,齐王孙似碧之乌龙潭园皆可游可纪,而未之及也。
古园
古园苑之在志者:华林园,本吴宫苑,晋及陈皆名华林,在台城。乐游苑,在覆舟山南,宋元嘉中,以其地为北苑,后改今名。颜延之有三月禊饮诗序。上林苑,在鸡笼山东归寺后,宋初,筑于玄武湖北,孝武立名西苑,梁改名上林。博望苑,在城东七里,齐文惠太子所立。沈约郊居赋云 【沈约郊居赋云 「郊」原作「高」,据万历本改。】 :「睇东巘以流目,心凄怆而不怡。昔储皇之旧苑,实博望之余基。」谢玄晖诗:「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即此。娄湖苑,齐武帝筑青溪后宫,作娄湖苑。青林苑,在篱门亭北。灵丘苑,齐武帝立,在新林界。方山苑,在方山侧,齐武帝立。江潭苑,在新林路西,梁大同初立。西园,晋安帝元兴三年,桓玄筑于冶城。芳林苑,一名桃花园,一名芳林园,齐高帝旧宅,在古湘宫寺前。芳乐苑,齐东昏即台城阅武堂为芳乐苑,在今覆舟山前小教场地。建兴苑,梁立于秣陵里,在秦淮南岸。玄圃,齐文惠太子立,在台城北。南苑,宋有之,在瓦官寺东北。桂林苑,南朝宫苑记在落星山之阳。东篱门园,梁何点所寓,内有卞忠贞冢,即今冶城西地,一云即乌榜村。南唐北苑,徐铉有北苑侍宴赋序,云:「望蒋峤之嵚崟,祝为圣寿;泛潮沟之清浅,流作恩波。」在城北。金波园,南唐,未详其处。乌衣园,在乌衣巷之东,王、谢故居,一堂扁曰「来燕」。马光祖新之,堂后植桂,亭曰「万玉香中,梅花弥望」,堂曰「百花头上」。其余亭馆皆佳。东园在东冶亭侧。沈约郊园,在钟山下,约憩郊园和约法师堂诗云:「郭外三十亩,欲以贸朝饘。繁蔬既绮布,密果亦星悬。」谢眺有和沈祭酒行园诗。沈庆之园,在娄湖。柳元景菜园,在秦淮南。陆静修茱萸园,在钟山。半山园,在报宁寺,王半山诗:「今年钟山南,随分作园囿。」又云:「孙陵曲街,去吾园数百尺。」绣春园,宋高定子记旧社坛东。行宫养种园,在宋江宁府东城外,马光祖修。按古园苑多属官家游幸之所,士大夫所居,自二沈、柳、王而外,未甚有灼然可纪者也。然亦岂能如洛阳之诸园,与夫金谷、午桥、平泉争盛哉?国初以稽古定制,约饬文武官员家不得多占隙地,妨民居住。又不得于宅内穿池养鱼,伤泄地气。故其时大家鲜有为园囿者,即弇州所纪诸园,大氐皆正、嘉以来所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