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客座赘语
客座赘语
梁朝乐游苑流杯仪
魏使李同轨、陆操聘梁,入乐游苑西门内青油幕下。梁主备三仗乘舆从南门入,操等东面再拜。梁主北入林光殿,未几引台使人。梁主坐皂帐南面,诸宾及官俱坐定,遣书舍人殷灵宣旨慰劳,具有辞答。其中庭设钟悬及百戏,殿上流杯,池中行酒,具进梁主者题曰「御杯」,自余各题官姓之杯,至前者即饮。又图象旧事随流而转,始至讫于坐罢,首尾不绝也。尝读六朝人曲水序诗,观此当日流杯故事,宛然如见。今之为此宴者少矣。
湖册口数
侯鲭录载天下生齿之数,止据宋会要户数言耳。今以后湖志载古今人口数,参诸史册。禹九州岛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周成王时口千三百七十万四千九百二十三。汉自高祖讫于孝平,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东汉光武中元二年,口二千一百万七千八百二十。桓帝永寿三年,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晋平吴之后,口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隋大业二年,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唐天宝十四载,口五千二百九十一万九千三百九。宋治平三年,口二千五十万六千九百八十。熙宁十年,口三千八十万七千二百十一。绍圣元年,口四千二百五十六万六千一百四十三。元符三年,口四千四百九十一万四千九百九十一。大观四年,口四千六百七十三万四千七百八十四。国朝洪武中,户一千六十五万二千七百八十九,口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一十三。弘治十五年,户九百六十九万一千五百四十八,口六千一百四十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五。嘉靖二十一年,户九百九十七万二千二百二,口六千二百五十三万一百九十五。万历六年,户一千六十三万一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六十九万二千八百五十六。我朝数较前代独多,然今之隐漏者实伙。总之册籍虽具,漫难凭据。会典称休养既久,生齿渐繁,户籍分合及流移附属,并脱漏不报者多,其数乃减于旧。此探本之论也。
二月生子
隋书萧皇后传:后梁明帝岿之女也。江南风俗,二月生子者不举。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而养之。未几,岌夫妻俱死,转养舅氏张轲家。后隋文帝为晋王访姻萧氏,岿乃迎后归,受聘为晋王妃焉。当时俗忌如此。 【后汉张奂传:吴州俗,子生于二月、五月、与父同生日,俱不举。此俗久矣,至是相沿于江南也。】
莠民 【二则】
十步之内,必有恶草;百家之中,必有莠民。其人或心志凶虣,或膂力刚强,既不肯勤生力穑以养身家,又不能槁项黄馘而老牖下。于是恣其跳踉之性,逞其狙诈之谋,纠党凌人,犯科扞罔,横行市井,狎视官司。如向来有以所结之众为绰号,曰十三太保、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者,又或以所执之器为绰号,曰棒椎、曰劈柴、曰槁子者。赌博酣醟,告讦打抢,闾左言之,六月寒心,城中有之,日暮尘起。即有尹赏之窖,奚度之拍,恬焉而不知畏者众矣。
又有一等既饶气力,又具机谋,实报睚眦,名施信义。或殢财役贫以奔走乎匈贷,或阳施阴设以笼络乎奸贪。遇婚葬则工为营办以钓奇,有词讼则代为打点以罔利。甚则官府之健胥猾吏,为之奥援;闾巷之刺客奸人,助之羽翼。土豪市侩,甘作使令,花鸨梨姏,愿供娱乐。报仇借客而终不露身,设局骗财而若非动手,有求必遂,无事不干。徒党至数十百人,姓名闻数千百里,如曩之崔二、龚三概可睹矣。此尤良民之螟螣,而为政之蟊贼也,可亡禁与!
二无字碑
梅冈晋太傅谢安石墓碑,有石而无其辞,人呼为「无字碑」。前记言:「以安功德,难为称述,故立白碑。」桯史言:「牧牛亭,秦氏之丘陇在焉,有移忠、旌忠二寺,相去五里。桧墓前隧碑,宸奎在焉,有其额而无其辞,卧一石草间。曰:当时将以求文,而莫之肯为,今已矣。」按此则金陵有二无字碑。
石头城
桯史言:六朝建国江左,台城为天阙,复筑石头城于右,宿师以守,盖如古人连营之制。然古今议攻守者,多疑以为分兵力而无用。东阳陈同甫尝上书乞移都建康,谓古台城当在今钟山,而大司马门在马军新营之侧,今城乃江南李氏所筑耳。使六朝因今城以守,则不费侯景数日力,何以历年如彼,其久乎?因言曹武惠登长干,兀朮上雨花台,城中秋毫不能遯,其说良是。第指古台城所在,未有明据,亦出臆度。自清凉寺而上,皆古石城,颓墉犹可识,其址皆依山而高,然则六朝非不知备也。
三段石碑
府学中三段石碑。案实录天册元年,吴郡临平湖开,又于湖边得石函,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寸,广二寸,刻上作皇帝字。于是改元天玺,立石刻于岩山,纪略功德,其文乃东观令华核作。黄睿东观余论曰:「皇象书,人间殊少,惟建康有吴时天发神谶碑,若篆若隶,字势雄伟,相传乃象书也。」戚光续志云:「象书独步汉末,况体兼篆籀,诚宜居周鼓秦刻之次,魏锺繇诸碑勿论也。其石四方,面背吴,书各八行,两傍狭书○行。其文书满三方而虚其一,辞虽不可读,其可识者百八十余字。首曰『上天帝言』,次曰『天发神谶』,曰『○谶广多』,曰『将军将军关内侯』,曰『诏遣中书郎』,曰『章咸、李楷、贺○、宠、建业丞许○等十二人』,曰『永归大吴,上天宣命』,曰『文字炳朗』,曰『在诸石上』。其后又别书曰:『兰台东观令』,曰『巧工九江』,曰『郡』,曰『东海夏侯』。此盖列与事之臣于正文之后。东观令时为华核,碑辞虽未易读,大抵犹秦碑刻制尔。泰山碑似方非方,四面广狭皆不等,正与此石类。」
铸钱
南都自开国至嘉靖中,开局铸钱,独洪武、宣德、弘治、嘉靖四种耳。正、嘉中,民间用古钱,其后悭滥之极,至剪铁叶、锡片伪为之,后乃稍稍厌弃,而更用「开元通宝」钱。至今上十年前,始用「万历通宝」钱,而与嘉靖、隆庆制钱相兼行使,自后工部遂议就局铸造矣。庚子、辛丑间,又别造大厂,与宝源局并行鼓铸,增多至百二十余垆。于是户部与操院亦议并铸,久之京府亦别起垆灶铸钱于常平仓矣。所铸之钱既多,而行钱止于都城之内,久则钱益多而其直反贱,诸军役、匠作应受钱者,咸不乐三七搭支。又铜商以抽税多,故昂其直,而部所给之铜价不可增,则铜不时至。于是乃减所增铸垆,斥停铸者各归其家,而私铸之犯者众矣。向也未行广铸,局中供役者不过世业旧工,自广铸而召募多人,于是拨砂、看火、醒眼、错边之法人人具晓之。身既不隶于官而无所牟利,则往往私铸以市,而其钱颇与官铸者埒,且又减其直以雠于市之贸钱者,而私钱乃盈地。至官以法禁之,小民以死抵突,不可止也。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假人。」又曰:「利出于一孔者,国无敌。」噫,诚然哉!
斗十六度
建业、丹阳分野属扬州,于天文入斗十六度 【于天文入斗十六度 「入」原作「八」,据万历本改。】 。盖十二次度数,班固取三统历十二次配十二野,其文最详。又有费直说周易、蔡邕月令章句,所言颇有先后。如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固言为星纪。而费直言起斗十度,蔡邕言起斗六度。又范蠡、鬼谷先生、张良、京房、张衡、谯周、诸葛亮、陈卓并云斗、牵牛、须女为吴、越、扬州,与固所言,微有不同,而必以丹阳入斗十六度 【而必以丹阳入斗十六度 「入」原作「八」,据万历本改。】 ,亦或有无定者矣。南斗六星 【南斗六星 万历本作「按斗六星」。】 ,其状似北斗,二十五度,天庙也,亦曰天机。五星贯中,日月正道,为丞相、太宰之位,宜褒进贤良,禀授爵禄。又主兵。南二星魁,天梁也;中央二星,天相也;北二星,天府庭也,亦为寿命之期。将有天子之事占于南斗,星盛明,君臣一心,天下和平,爵禄行。
绿蝴蝶
丙申秋初,家僮捉得一蝴蝶,大如掌,翅作浅绿色,娇腻艳发,睛如点漆,两眉纯紫,腹下白,微带淡红,前翅头两画,后翅末三圈,俱燕支色。又两带如燕尾拖于后,疑为橘蠹所化。段公路北户录纪卢肇员外说,一蚡蝶如两手大,上有散绿点,丁香眼,前翅头两画,燕支色,后翅为燕尾分。与予所见者,大半相似。
斗鱼
史载宋文献公濂云:「余客建业,见有畜波斯鱼者,俗讹为「师婆鱼」,其大如指,鬐鬣具五采,两腮有小点如黛,性矫悍善斗。人以二缶畜之,折藕叶覆水面,饲以蚓、若蝇、及蚊。伺鱼吐泡叶畔,知其勇可用,乃贮水大缶,合之,各扬鬐鬣相鼓视,怒气所乘,体拳曲如弓,鳞甲变黑,久之忽作秋隼击,水声泙然鸣,溅珠上人衣,连数合复分。当合如矢激弦绝,不可遏,已而相纠缠,盘旋弗解。其或负,则胜者奋威逐之,负者惧,自掷缶外,视其身纯白云。予闻有血气者必有争心,然则斯鱼者,其亦有争心否欤?抑冥顽不灵而至于是欤?哀哉!然予所哀者,岂独鱼也欤!」今闽中有此鱼,以夏而饲,秋则否。潘庚生
女饰
今留都妇女之饰,在首者翟冠七品命妇服之,古谓之副,又曰「步摇」。其常服戴于发者,或以金银丝,或马尾,或以纱帽之。有冠,有丫髻,有云髻,俗或曰「假髻」。制始于汉晋之大手髻,郑玄之所谓「假紒」,唐人之所谓「义髻」也。以铁丝织为圜,外编以发,高视髻之半,罩于髻,而以簪绾之,名曰「鼓」,在汉曰「翦牦蔮」,疑类于周礼之所谓「编」也。摘遗发之美者缕束之,杂发中助绾为髻,名曰「头发」,诗之所谓「鬒」也。长摘而首圜式方,杂爵华为饰,金银、玉、玳瑁、玛瑙、琥珀皆可为之,曰「簪」。其端垂珠若华者,曰「结子」,皆古之所谓「」也。掩鬓或作云形,或作团花形,插于两鬓,古之所谓「两博鬓」也。花钿戴于发鼓之下,古之所谓「蔽髻」也。耳饰在妇人,大曰「环」,小曰「耳塞」,在女曰「坠」,古之所谓「耳珰」也。塞即古之所谓「瑱」也。以小花贴于两眉间曰「眉间俏」,古谓之「花子」,一曰其制自古之玄旳、龙黑勺为之昉也。饰于臂曰「手镯」。镯,钲也,周礼:「鼓人以金镯节鼓」,形如小钟,而今相沿用于此,即古之所谓「钏」。又曰「臂钗」,曰「臂环」,曰「条脱」,曰「条达」,曰「跳脱」者是也。金玉追炼约于指间曰「戒指」,又以金丝绕而箍之曰「缠子」,即繁钦诗之所谓「约指一双银」也。以金珠玉杂治为百物形,上有山云题、若花题,下长索贯诸器物,系而垂之,或在胸曰「坠领」,或系于裾之要曰「七事」。又以玉作佩,系之行步声璆然,曰「禁步」。皆古之所谓「杂佩」也。古取其用,今取其饰也。金玉珠石为华爵,长而列于鬓傍曰「钗」,古一谓之「笄」。齐、梁间始有花钗、金钗之名,而实始于汉,前此未之有也。其差小于钗者曰「掠子」,或谓即古「搔头」,义取掠发,疑有类于古之所谓「导」也。亲迎妇将登车,以彩帊或锦幅羃其首,至夫家行合氶礼,始揭去之,曰「盖头」,古名曰「幜」。北齐纳后礼有所谓「加幜」、「去幜」者,此也。
陈南北狱
陈武帝令尚书删定郎范果参定律令,又令徐陵等知其事。惟重清议禁锢之制,若搢绅之族,犯亏名教不孝及内乱者,终身不齿。其当刑于市者,夜须明,雨须晴,朔日、八节、六斋,日月在张、心日并不得行刑。廷尉寺为北狱,建康县为南狱。
金陵古今铸钱
吴大帝赤乌元年,铸一当千钱,一当五百钱。
宋文帝元嘉七年,铸四铢钱。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铸孝建钱,一边文为四铢。
宋废帝景和二年,铸二铢钱。 【时私铸钱多,无轮廓,不剪凿者谓之「耒子」,尤薄轻者谓之「荇叶」,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大小称此,谓之「眼钱」,劣于此者谓之「綖环钱」,入水不沈,随手破碎。】
梁武帝铸五铢钱,又别铸除其肉郭,谓之「女钱」。
普通中,议尽罢铜钱,更铸五铢铁钱。
梁末又有两柱钱。
陈文帝天嘉五年,铸五铢钱。
宣帝大建十一年,铸六铢钱。
隋文帝于开皇十年诏晋王广,听于扬州立五垆铸钱。
唐高宗干封二年,诏天下铸「开元通宝」钱。
唐玄宗天宝□年,诏扬州置十垆铸「开元通宝」钱。
南唐元宗保大元年,铸「唐国通宝」钱,「大唐通宝」钱,「保大元宝」钱。
皇明洪武初,置宝源局于应天府,铸「大中通宝」钱,凡五等:一两、五钱、三钱、二钱、一钱,重各如之。
令户部及各行省铸「洪武通宝」钱。
宣德九年,令南京工部铸「宣德通宝」钱。
弘治十八年,铸「弘治通宝」钱。
嘉靖八年、二十一等年,铸「嘉靖通宝」钱。 【国朝皆纪在南京铸者。】
太学生徒
南大司成江夏郭公奏欲罗异材,复具列于教条,如诗赋、天文、律算、兵法各为一科,其论甚伟。因考唐西京立国子监,一曰「国子学」,生徒三百人,分有五经,一经六十人,以文武官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之曾孙为之。二曰「太学」,生徒五百人,每一经百人,以四品、五品及郡县公子孙及从三品之曾孙为之。三曰「四门学」,生徒千三百人,分经与太学同,其五百人以六品、七品及侯、伯、子、男之子为之;其八百人以庶人之俊造者为之。四曰「律学」,生徒五十人,取年十八以上、二十五以下,以八品、九品子孙及庶人之习法令者为之。五曰「书学」,生徒三十人,以习文字者为之。六曰「算学」,生徒三十人,以习计数者为之。其州县学,生徒门荫与律、书、算学同,诸生皆限年十四以上、十九以下,皆郡县自补。郭公之意盖本于此。我朝国初,太学之制犹有汉、宋遗风,自景泰以后,纳粟之例开而古法荡然尽矣。以考德、讲艺、释奠、视学之地,一变而为西园、鸿都卖官鬻爵之区。谁秉国成,为斯作俑?可叹,亦可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