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妃显圣录


  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重九日,同诸姊登高。于湄峰山巅,恍闻空中丝管韵叶,八音齐奏,仰见銮舆翠盖,仪皂幢旛,杂踏而至。后乃跨云而上,众咸欷歔惊异。俄而彩云布合,不复见矣。嗣后屡呈灵异。相率立祠,号曰「通贤灵女」。

  ●第二十一章示地利创始建庙

  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丙子,以郊典特封「灵惠夫人」。次年秋,神来相宅,取莆城东之水示民曰;『白湖梦示章、邰二族』。丞相陈后卿闻之,验地果吉,兴工创建庙宇。

  ●第二十二章驱水怪咸愿捐金

  商人三宝货船忽椗胶不起。舟人入水,见一怪坐椗。各惊惶,诣祠祈祷。恍见神后飘渺前来,怪即遁,椗立起。三宝许愿捐金,改观庙貌。

  ●第二十三章凭枯楂圣墩立庙

  宋哲宗元佑元年丙寅,莆东有墩常现光,迹之,一枯楂也。渔人拾之归,楂自还故处。再试亦然。乡人获梦,知楂为神所凭。制干支公闻之,募建庙,号为「圣墩」。

  ●第二十四章得铜炉锦屏建祠

  哲宗元符初,莆之南有地曰枫亭,其溪通津达海。戊寅潮长时,漂一铜炉,宝光陆离。枫人收之,同梦后嘱。爰备香花,奉至锦屏山下建祠以祀。

  ●第二十五章护粮船额颁灵惠

  元文宗至顺元年庚午春,粮船开洋遇风,桅樯漂荡,战栗哀号。忽祥云霭霭,见空中朱衣拥盖,灯火垂光。既而风息,得获全安。奉旨赐额曰「灵惠」。

  ●第二十六章疗民疫井号圣泉

  宋孝宗干道二年春,大疫。神降于民李本家言曰:『白湖旁,可凿泉得饮,以除疫病』。果然,泉味清冽,饮如甘露,朝吸而夕瘥焉。人感回生之功,甃为井。号曰「圣泉」。

  ●第二十七章答神庥千秋崇祀

  海邦履险,临于不测之机;神灵呵护,应于非常之际。或化蝴蝶、蜻蜓,绕桅樯而垂引;或令瑞禽、燕雀,示舟楫以无虞。至于明灯璀璨,慈悲灵济于若隐若现之间,瑞气氤氲,显赫神通乎可望可即之下,总在一诚可格,未可思议名言者也。

  ●第二十八章助皇师一将成功

  孝宗淳熙十年癸卯,福建都巡检羗特立奉命征剿温、台二府草寇,相持意怯,共祝神灵垂庇。恍见神立云端,旗幡飞飙,俨如虹电。我师乘风腾流,贼舟在后,急拨棹击之,获其首而擒其党。请于朝,更加封焉。

  ●第二十九章止阴潦转歉为丰

  宋宁宗庆元四年戊午,瓯闽霪潦,民不聊生。祷于神,梦曰:『人多不道,上天困此一方耳。予念若辈恭虔,奏请矜赦』。越三日大霁,且锡有秋。

  ●第三十章除水患收魔为将

  后念嘉应未归正道,究为妖孽,乃化一舟乘之。应见,即冲潮登舟,坐于桅前。及岸,见后立船头,应乃仓皇请宥,并收为将。

  ●第三十一章明前迹神槎再现

  莆东宁海桥头,众方渡,见光中缥渺,浮一古木,其状绝异。顺流而前,人莫之识。至夕,乡人得梦,知当年显应神槎云。

  ●第三十二章助讨逆合家受封

  大奚寇作乱,闽师讨之。贼势甚锐,众请香火以行,得藉神威,返风旋波,擒其渠魁,扫荡无遗。具奏阴佑大勋,诏议加封,合家荣赠。宁宗庆元六年,朝廷以神妃护国庇民,功参玄造。人本乎亲,庆自先贻。于是颁诏,封妃父为「积庆侯」,又改封「威灵侯」。又以显赫有裨民社,加封为「灵感嘉佑侯」。母王氏,封「显庆夫人」。兄封「灵应仙官」。神姊封为「慈惠夫人」。

  ●第三十三章显圣威金人碎首

  宋宁宗开禧改元乙丑,金人仆散揆潜渡淮,王师启行,梦神告曰:『吾当助威』。初战花靥镇,再战紫金山,三战合淝,皆云端显圣。王师贾勇,贼将披靡,大炮碎其酋长,斩馘无算。上闻,加封「灵惠」。

  ●第三十四章率神将周寇亡身

  宁宗嘉定改元戊辰,草寇周六四犯境。灾后,人民无赖,既困赤地,遂入绿林,劫掠日盛。尉师袭之,梦神示助。越四日入境。忽见空中有旗帜之影,贼惊惧退舟,遽冲礁搁浅。尉师驾艇追之,获其首,余凶悉平。奏上加封。

  ●第三十五章钱塘江遏水成第堤

  宋理宗嘉熙元年,钱塘潮决溃堤,涌波为患。郡人号祝。忽望艮山祠若有限拒,水势倒流,人得以施版筑,遂获堤成。

  ●第三十六章兴泉郡招商买米

  理宗宝佑改元,兴、泉旱,饥困弗支,求祷者络绎。神乃示梦云:『若无忧米即至矣』!因又示梦广商云:『兴、泉苦饥,速往可倍利』。舶集价平共相怏怏。人语感梦之由始悟救二郡生灵也。

  ●第三十七章庙廊下火焚恶党

  理宗开庆改元己未贼陈长五兄弟三人杀掠兴、泉、漳三郡。八月,贼三舟入湄岛,登岸,据庙裸体偃卧。神火烧之,退遁舟中。忽而晦冥,诱之出港,搁浅。宪使王镕会兵击之,至福清俘磔,乃神助之力也。诏复加封「显济」。

  ●第三十八章波涛中默佑漕船

  元文宗天历元年,运漕入海遇风,七昼夜不息。舟人哀祷。见灯光从空掩映,异香

  馥郁,遂尔波恬浪静。奉旨遣官致祭浙、闽等处庙一十五处,并加徽号。

  ●第三十九章现火光明师无恙

  明太祖洪武七年,泉州卫指挥周坐领战船哨捕,遇风搁浅。舟人环呼神救。忽见神火荧煌,俄而巨浪送船进港。指挥周立庙泉州以报德。

  ●第四十章授丸药吕德回生

  洪武十八年,兴化卫吕德疾笃,梦神授丹,令吞之,呕物二枚,遂痊。复梦告曰:『救尔者,乃大士示现,尔当敬奉之』!德乃捐金建观音堂于湄。

  ●第四十一章闻仙乐郑和免险

  明成祖永乐元年,钦差太监郑和等往暹罗,经大星洋,舟将覆。祷之。俄闻天乐浮空,异香缥渺,宛见神立桅左,返风灭浪,乃得挂帆。奏请遣官致祭。

  ●第四十二章过小矶杨洪脱灾

  明宣宗宣德五年。钦差太监杨洪等赍赐物于诸番。一日,至中流,见大山横峙。舍舟登山,以舒沉郁。见旁一小矶,有女子携筐采螺,因往观之。其大山忽不见。大山者,巨鳌也。方知神后点悟云。

  ●第四十三章草弹章托梦除奸

  明世宗嘉靖间,严嵩专权误国。御史林润拟纠弹草。假寐间,梦神告曰:『公心忠诚,本上必准』。后果然。遂建庙于涵江。

  ●第四十四章悯军行流泉解渴

  康熙二十一年十月,靖海将军侯施奉命征剿,师屯平海,地多斥卤,樵汲维艰。惟神宫前一小井,炊爨弗继。将军求祷之,而清泉泛溢,不异耿恭拜井之奇。爰曰「师泉」,作志以着灵显。

  ●第四十五章平澎湖阴麾神将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将军侯奉命征台,路过澎湖。萑苻窃踞要津,难以经渡。于是整奋大师,连发火炮。恍见神麾旗率将助战,遂克共众。钦差赍御香帛致祭。

  ●第四十六章过■〈石甘〉硈梦佑王臣

  康熙二十二年,总督姚既基台湾。有随征同知林升、总兵游澎自台回,梦带红帽四

  人至前。问所从来。曰:『护尔』。及过■〈石甘〉硈,舵折将覆,竟无虞;并见天后护焉。

  ●第四十七章昼夜顺风护册使

  康熙二十二年,钦差汪楫、林麟■〈舟皮〉等册封琉球。正东风甚猛,谕祭于怡山院,甫毕,而南风三画夜,直达迎恩亭。琉球骇为飞渡。复命,奏请春秋祀典。

  ●第四十八章春秋崇祀沛皇恩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册封琉球使海宝、徐葆光等往返海道,风少不顺,则祈祷天后,即获安吉。后复命,奏准春秋祀典。

  ●第四十九章佑漕船利运天津

  道光六年,江南漕船从上洋海运。二月二十六、七等日,西北风暴大作,势甚猛烈。漕船正抵黑水大洋,迭遭风暴,各船齐下太平筐■〈竹上亶下〉,随风漂淌,历数日夜。危急之顷,若有神助。往返水程几万里,一千余号漕船齐抵天津,米石毫无漂失。在船舵工、水手二、三万人并未损伤一名,尤为向来未有之事。巡抚陶奏请,海运化险为平,显应尤着,加封「安澜利运」扁额。

  ●第五十章送册使奉诏中山

  道光十九年己亥,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修撰林鸿年、副使翰林院编修高人铿途中两次猝遇风暴。正在汪洋万顷之中,人力莫施,举舟惶悚。虔诚祈祷,皆获化险为夷。奏请加封「泽潭海宇」四字。

  ●第五十一章警惫兵显灵上海

  道光二十一年,英夷犯浙,苏松戒严。有客兵驻札上海潮州会馆,裸卧神前,秽亵殊甚。七月十五夜,兵于梦中似有人击,骇奔呼救。邻人亦惊起。但见黑衣人无数,提械追击。从此兵皆叩头悔罪焉。
 
天后本支世系考

  唐天子詹事讳披,生九子,皆官刺史,世称九牧。第六子唐邵州刺史,谥忠烈,讳蕴,生子讳愿。愿生四子。第三子圉,仕闽王审知为州牧,即后之高祖也。子保吉,弃官隐于贤良港。保吉生子孚,为福建总管。孚生惟悫,为都巡官。惟悫生洪毅及六女。后,其第六女也。洪毅生一子,传数世而成巨族,皆居于港。现分为六房。其祖祠所奉,乃本支之先代也。所修家乘,昭穆亦复秩然。世有以后尊荣,奄为己房所出,将其先代而改易之。按后之高曾祖父兄皆出仕,其父兄又经敕封,奚堪泯没?当年端州刺史公房提学(讳麟■〈舟皮〉)所作序文,已昭然可考,毋烦置辨。又有云:后父名愿,不应犯六世祖讳;细思五代递及宋初,纷纷多事,且托处海滨,想亦末计及此。今阅其祖祠神主及其族谱,皆称惟悫,则相传名愿者非。
 
贤良港祖祠考

  港之祖祠,前代已有建立。明永乐十九年,上以天后屡着灵异,闻祖祠圯坏,特命内官赴港修整。及嘉靖时,倭人扰攘,民居尽被毁,独祠不坏。祠内供奉始祖唐邵州刺史公暨后之高曾祖父兄并后宝像。顺治辛丑年,奉文迁界,子姓将神主宝像暂寄于涵江天后宫,祠遂圯。康熙二十年,展界复回,乡人同子姓鸠工建造,赴涵请历代神主供于寝堂,宝像供于中厅。春秋二祭,皆在于斯。

  世传祠内宝像系异人妆塑,各处供奉之像皆不能及。以迁界寄奉涵江。至复界时,子姓到涵请回。涵之里人不肯。乃同诣神前卜筊,得九十九圣筊。涵江里人遂备船,用彩亭鼓吹,送宝像登舟。船甫开,雷雨骤至,随船之后,而船不沾濡。既入祠,雷雨大作,水溢堂庑。乡族之人不能行礼,口祝于后。雷雨实时屏息,风扫地干。瞻拜者莫不诧异。嗣后凡有到祠请香火者,多有雷雨随之,至今犹然。
 
湄洲庙考

  天后于宋雍熙四年九月九日到湄洲飞升,里人立祠祀焉。仅落落数椽,而祈祷报赛殆无虚日。后有商人三宝感戴神庥,捐金创建庙宇。宋仁宗天圣中,神光屡现,荷庇佑者鸠资广大其地,庙庑益增巍峨。明洪武七年,指挥周坐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复塑宝像。又有张指挥建一阁于正殿左边,名朝天阁。永乐初年,诏扩大庙宇,不时致祭。宣德六年,遣官修整庙宇。国朝康熙二十二年,总督姚起盖钟鼓楼山门,又将东边朝天阁改为正殿。将军施建梳妆楼及朝天阁、佛殿、僧房,庙宇由是壮观。

  按天后宫庙建立者多,即莆田一邑,已有平海、涵江、莆禧、黄石、吉了、白湖、圣墩、江口及城中之文峰宫、西岩等处,不可尽述。兹以湄洲为后升天之地,故独详焉考之。
 
册使显应记九则

  一

  嘉靖十三年,册使陈侃、高澄舟至姑米山,发漏;呼祷得塞而济。归值飓风,桅樯俱折,忽有红光烛舟,乃请筊起柁,又有蝶雀示象。冠服祷请立碑,风乃弛。还,请春秋祀典。

  二

  嘉靖四十年,册使郭汝霖、李际春回闽日,飓将发,有二雀集舟之异。及飓发,失柁,汝霖等为文以告,风乃息。更置柁,一异鸟集桅不去。

  三

  万历七年,册使萧崇业、谢杰针路舛错,且柁叶失去、虔祷之次,俄有一燕、一蜻蜓飞绕船左右,遂得易柁。

  四

  万历三十年,册使夏子扬、王士桢舟过花瓶屿,无风而浪。祷于神,得风顺济。归舟柁索四断。失柁者三,大桅亦折。水面忽见神灯,异雀来集,东风助顺。

  五

  崇祯元年,册使杜三策、杨抡归舟飓作,折柁牙数次,勒索皆断。舟中有奇楠木,高三尺。三策等捐千金,购刻神像。俄有奇鸟集樯端,舟行若飞,一夜抵闽。

  六

  本朝康熙二年,册使张学礼、王垓归舶过姑米,飓作,桅左右欹,龙骨半折。忽有火光荧荧,霹雳起风雨中,截断仆桅,柁旋不止,勒索皆断。祷神起柁,三祷三应。易绳下柁,有一鸟若雁,绿嘴红足,集战台上。舟人喜曰:『天妃遣来引导也』!遂达定海。

  七

  康熙二十二年,册使汪楫、林麟■〈舟皮〉归舟,飓三昼夜,舟上下倾反,水满舱中。虔祷天妃,许请春秋祀典。桅篐断而桅不散,顶绳断而篷不落,与波上下,竟保无虞。

  八

  康熙五十八年,册使海宝、徐葆光多用卯针,几至落漈。虔祷得改用乙辰针,又筊许二十八日见山;果见叶坚。复祷得西北风,一夜抵港。归舟至凤尾山,旋风转船,篷柁俱侧;呼神复正。至七星山,飓作椗走,几触礁;呼神获免。

  九

  乾隆二十一年,册使全魁、周煌舟泊姑米候风,忽飓台作,连三昼夜,椗绳尽断,龙骨触礁而折,底穿入水。呼吁之顷,众见神火起于桅顶,焚招风旗而落。又海面灯光浮来,若烟雾笼罩状,船遂牢搁礁上,得不沉溺,以次获济登岸。归舟至石盘,阻雾不进。祷得见山。既起椗,雾复合,风雨雷电交作,落帆叶不下,舟欹甚。再祷再霁,赖以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