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农家
-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
合香泽法:好清酒以浸香:[夏用冷酒,春秋温酒令暖,冬则小热]。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丁子香”也]、藿香、苜蓿、泽兰香,凡四种,以新绵裹而浸之。[夏一宿,春秋再宿,冬三宿]。用胡麻油两分,豬脂一分,内铜铛中,即以浸香酒和之,煎数沸後,便缓火微煎,然後下所浸香煎。缓火至暮,水尽沸定,乃熟。[以火头内泽中作声者,水未尽;有烟出,无声者,水尽也]。泽欲熟进,下少许青蒿以发色。以绵幕铛觜、瓶口,泻著瓶中。
合面脂法:用牛髓。[牛髓少者,用牛脂和之。若无髓,空用脂变得也]。温酒浸丁香、藿香二种。[浸法如煎泽方]。煎法一同合泽,亦著青蒿以发色。绵滤著瓷、漆盏中令凝。若作唇脂者,以熟朱和之,青油裹之。
其冒霜雪远行者,常啮蒜令破,以揩唇,既不劈裂,又令辟恶。[小儿面患皴者,夜烧梨令熟,以糠汤洗面讫,以暖梨汁涂之,令不皴。赤蓬染布,嚼以涂面,亦不皴也]。
合手药法:取豬(月匡)一具,摘去其脂。合蒿叶於好酒中痛挼,使汁甚滑。白桃人二七枚,[去黄皮,研碎,酒解,取其汁]。以绵裹丁香、藿香、甘松香、橘核十颗,[打碎]。著(月匡)汁中,仍浸置勿出,瓷瓶贮之。夜煮细糠汤净洗面,拭乾,以药涂之,令手软滑,冬不皴。
作紫粉法:用白米英粉三分,胡粉一分,[不著胡粉,不著人面]。和合均调。取落葵子熟蒸,生布绞汁,和粉,日曝令乾。若色浅者,更蒸取汁,重染如前法。
作米粉法: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必用一色纯米,勿使有杂]。臼使甚细,[简去碎者]。各自纯作,莫杂馀种。[其杂米、糯米、小麦、黍米、穄米作者,不得好也]。於木槽中下水,脚踏十遍,净淘,水清乃止。大瓮中多著冷水以浸米,[春秋则一月,夏则二十日,冬则六十日,唯多日佳]。不须易水,臭烂乃佳。[日若浅者,粉不滑美]。日满,更汲新水,就瓮中沃之,以酒杷搅,淘去醋气,多与遍数,气尽乃止。稍稍出著一砂盆中熟研,以水沃,搅之。接取白汁,绢袋滤,著别瓮中。粗沈者更研,水沃,接取如初。研尽,以杷子就瓮中良久痛抨,然後澄之。接去清水,贮出淳汗著大盆中,以杖一向搅——勿左右回转——三百馀匝,停置,盖瓮,勿令鹿污。良久,清澄,以杓徐徐接去清,以三重布帖粉上,以粟糠著布上,糠上安灰;灰湿,更以乾者易之,灰不复湿乃止。然後削去四畔粗白无光润者,别收之,以供粗用。[粗粉,米皮所成,故无光润]。其中心圆如钵形,酷似鸭子白光润者,名曰“粉英”。[英粉,米心所成,是以光润也]。无风尘好日时,舒布於床上,刀削粉英如梳,曝之,乃至粉乾。足[将住反]手痛挼勿住。[痛挼则滑美,不挼则涩恶]。拟人客作饼,乃作香粉以供壮摩身体。
作香粉法:唯多著丁香於粉合中,自然芬馥。[亦有捣香末绢筛和粉者,亦有水浸溲粉者,皆损色,又费香,不如全著合中也]。
●种蓝第五十三
《尔雅》曰:“葴,马蓝。”注曰:“今大叶冬蓝也。”
《广志》曰:“有木蓝。”
今世有茇赭蓝也。
蓝地欲得良。一遍细耕。三月中浸子,令芽生,乃畦种之。治畦下水,一同葵法。蓝三叶浇之。[晨夜再浇之]。薅治令净。五月中新雨後,即接湿耧耩,拔栽之。[《夏小正》曰:“五月启灌蓝蓼。”]三茎作一科,相去八寸。[栽时宜併功急手,无令地燥也]。白背即急锄。[栽时既湿,白背不急锄则坚确也]。五遍为良。
七月中作坑,令受百许束,作麦稈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苫蔽四壁。刈蓝倒竖於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荄,内汁於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千,急手抨[普彭反]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著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蓝淀成矣。
种蓝十亩,敌谷田一顷。能自染青者,其利又倍矣。
崔寔曰:“榆荚落时,可种蓝。五月,可别蓝。六月,可种冬蓝。[冬蓝,木蓝也,八月用染也。]”
●种紫草第五十四
《尔雅》曰:“藐,茈草也。”“一名紫(上竹下戾)草。”
《广志》曰:“陇西紫草,染紫之上者。”
《本草经》曰:“一名紫丹。”
《博物志》曰:“平氏山之阳,紫草特好也。”
宜黄白软良之地,青沙地亦善;开荒黍穄下大佳。怀不耐水,必须高田。
秋耕地,至春又转耕之。三月种之:耧耩地,膛垄手下子,[良田一亩用子二升半,薄田用子三升]。下讫劳之。锄如谷法,唯净为佳,其垄底草则拔之。[垄底用锄,则伤紫草]。
九月中子熟,刈之。候稃[芳蒲反]燥载聚,打取子。[湿载,子则郁浥。]
即深细耕。[不细不深,则失草矣]。寻垄以杷耧取,整理。[收草宜併手力,速竟为良,遭雨则损草也]。一扼隨以茅结之,[擘葛弥善]。四扼为一头,当日即斩齐,颠倒十重许为长行,置坚平之地,以板石镇之令扁。[湿镇直而长,燥镇则碎折,不镇卖难售也。]两三宿,竖头著日中,曝之浥浥然。[不晒则郁黑,太燥则碎折。五十头作一“洪”,“洪”,十字,大头向外,以葛缠络]。著敞屋下阴凉处棚栈上。其棚下勿使驴马粪及人溺,又忌烟,皆令草失色。其利胜蓝。
若欲久停者,入五月,内著屋中,闭户塞向,密泥,勿使风入漏气。过立秋,然後开出,草色不异。若经夏在棚栈上,草便变黑,不复任用。
●伐木第五十五 种地黄法附出
凡伐木,四月、七月则不虫而坚肕。榆荚下,桑椹落,亦其时也。然则凡木有子实者,候其子实将熟,皆其时也。[非时者,虫而且脆也]。凡非时之木。水沤一月,或火煏取乾,虫皆不生。[水浸之木,更益柔肕]。
《周官》曰:“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郑司农云:“阳木,春夏生者;阴木,秋冬生者,松柏之属。”郑玄曰:“阳木生山南者,阴木生山北者。冬则斩阳,夏则斩阴,调坚耎也。”按柏之性,不生虫蠹,四时皆得,无所选焉。山中杂木,自非七月、四月两时杀者,率多生虫,无山南山北之异。郑君之说,又无取。则《周官》伐木,盖以顺天道,调阴阳,未必为坚肕之与虫蠹也]。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禁止伐木。[郑玄注云:“为盛德所在也。”]……孟夏之月,……无伐大树。[“逆时气也。”]……季夏之月,……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无为斩伐。[“为其未坚肕也。”]……季秋之月,……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仲冬之月,……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此其坚成之极时也。”]”
《孟子》曰:“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赵岐注曰:“时谓草木零落之时;使材木得茂畅,故有馀。”]
《淮南子》曰:“草木未落,斤斧不入山林。”[高诱曰:“九月草木解也。”]
崔寔曰:“自正月以终季夏,不可伐木,必生蠹虫。或曰:‘其月无壬子日,以上旬伐之,虽春夏不蠹。’犹有剖析间解之害,又犯时令,非急无伐。十一月,伐竹木。”
种地黄法:须黑良田,五遍细耕。三月上旬为上时,中旬为中时,下旬为下时。一亩下种五石。其种还用三月中掘取者。逐犁後如禾麦法下之。至四月未、五月初生苗。讫至八月尽九月初,根成,中染。
若须留为种者,即在地中勿掘之。待来年三月,取之为种。计一亩可收根三十石。
有草,锄不限遍数。锄时别作小刃锄,勿使细土覆心。今秋取讫,至来年更不须种,自旅生也。唯须锄之。如此,得四年不要种之,皆馀根自出矣。
●卷六
●养牛、马驴、骡第五十六
相牛、马及诸病方法
服牛乘马,量其力能;寒温饮饲,适其天性:如不肥充繁息者,未之有也。[金日磾,降虏之煨烬,卜式编户齐民,以羊、马之肥,位登宰相。公孙弘、梁伯鸾,牧豕者,或位极人臣,身名俱泰;或声高天下,万载不穷。宁戚以饭牛见知,马援以牧养发跡。莫不自近及远,从微至著。呜咱小子,何可已乎!故小童曰:“羊去乱群,马去害者。”卜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如是。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无令败群也。”]谚曰:“羸牛劣马寒食下”,[言其乏食瘦瘠,春中必死]。务在充饱调适而已。
陶朱公曰:“子欲速富,当畜五牸。”[牛、马、豬、羊、驴五畜之牸。然畜牸则速富之术也]。
《礼记?月令》曰:“季春之月,……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累、腾,皆乘匹之名,是月所以合牛马。”]……仲夏之月,……游牝别群,则絷胜驹。[“孕任欲止,为其牡气有馀,恐相蹄啮也。”]……仲冬之月,……马牛畜兽,有放逸者,取之不诘。”[“《王居明堂礼》曰:‘孟冬命农毕积聚,继收牛马。’”]
凡驴、马驹初生,忌灰气,遇新出炉者,[辄死。经雨者则不忌。]
马: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光;脊为将军,欲得强;腹胁为城郭,欲得张;四下为令,欲得长。
凡相马之法,先除“三羸”、“五驽”,乃相其馀。大头小颈,一羸;弱脊大腹,二羸;小胫大蹄,三羸。大头缓耳,大驽;长颈不折,二驽;短上长下,三驽;大髂[枯价切]短胁,四驽;浅髋薄髀,五驽。
骝马、骊肩、鹿毛、(?)(?)马、驒、骆马,皆善马也。
马生堕地无毛,行千里。溺举一脚,行五百里。
相马五藏法:肝欲得小;耳小则肝小,肝小则识人意。肺欲得大;鼻大则肺大,肺大则能奔。心欲得大;目大则心大,心大则猛利不惊,目四则朝暮健。肾欲得小。肠欲得厚且长,肠厚则腹下广方而平。脾欲得小;膁腹小则脾小,脾小则易养。
望之大,就之小,筋马也;望之小,就之大,肉马也:皆可乘致。致瘦欲得见其肉,[谓前肩守肉]。致肥欲得见其骨。[骨谓头颅]。
马,龙颅突目,平脊大腹,尻重有肉:此三事备者,亦千里马也。
“水火”欲得分,[“水火”,在鼻两孔间也]。上唇欲急而方,口中欲得红而有光:此马千里。马,上齿欲钩,钩则寿;下齿欲锯,锯则怒。颔下欲深。下唇欲缓。牙欲去齿一寸,则四百里;牙剑锋,则千里。“嗣骨”欲廉如织杼而阔,又欲长。[颊下侧小骨是]。目欲满而泽;眶欲小,上欲弓曲,下欲直。“素中”欲廉而张。[“素”,鼻孔上]。“阴中”欲得平。[股下]。“主人”欲小。[股里上近前也]。“阳里”欲高,则怒。[股中上近“主人”]。额欲方而平。“八肉”欲大而明。[耳下]。“玄中”欲深。[耳下近牙]。耳欲小而锐如削筒。相去欲促。(上髟下忽)欲戴;中骨高三寸。[(上髟下忽)中骨也]。“易骨”欲直。[眼下直下骨也]。颊欲开,尺长。
膺下欲广一尺以上,名曰“挟[一作扶]尺”,能久走。“鞅”欲方。[颊前]。喉欲曲而深。胸欲直而出。[髀间前向]。“凫”间欲开,望视之如双凫。颈骨欲大,肉次之。髻欲桎而厚且折;“季毛”欲长多覆,肝肺无病。[发後毛是也]。背欲短而方,脊欲大而抗。脢筋欲大,[夹脊筋也]。“飞凫”见者怒。[膂後筋也]。“三府”欲齐。[两髂及中骨也]。尻欲颓而方。尾欲减,本欲大。胁肋欲大而窪,名曰“上渠”,能久走。“龙翅”欲广而长。“升肉”欲大而明。[髀外肉也]。“辅肉”欲大而明。[前脚下肉。腹欲充,腔欲小。[腔,膁]。“季肋”欲张。[短肋]。悬薄”欲厚而缓。[脚胫]。“虎口”欲开。[股内]。腹下欲平满,善走,名曰“下渠”,日三百里。“阳肉”欲上而高起。[髀外近前]。髀欲广厚。“汗沟”欲深明。“直肉”欲方,能久走。[髀後肉也]。“输[一作翰]鼠”欲方。[“直肉”下也]。“肭肉”欲急。[髀里也]。“间筋”欲急短而减,善细走。[“输鼠”下筋。]“机骨”欲举,上曲如悬匡。马头欲高。“距骨”欲出前。“间骨”欲出。前後目。[外凫,临蹄骨也。]“附蝉”欲大。前後目。[“夜眼”]。股欲薄而博,善能走。[後髀前骨]。臂欲长,而膝本欲起,有力。[前脚膝上向]。肘腋欲开,能走。膝欲方而庳。髀骨欲短。两肩骨欲深,名曰“前渠”,怒。蹄欲厚三寸,硬如石,下欲深而明,其後开如鹞翼,能久走。
相马从头始:
头欲得高峻,如削成。头欲重,宜少肉,如剥兔头。“寿骨”欲得大,如绵絮苞圭石。[“寿骨”者,发所生处也]。白从额上入口,名“俞膺”,一名“的颅”,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大凶马也。
马眼欲得高,眶欲得端正,骨欲得成三角,睛欲得如悬铃、紫艳光。目不四满,下唇急,不爱人;又浅,不健食。目中缕贯瞳子者,五百里;下上彻者,千里。睫乱者伤人。目小而多白,畏惊。瞳子前後肉不满,皆凶恶。若旋毛眼眶上,寿四十年;值眶骨中,三十年;值中眶下,十八年;在目下者,不借。晴却转後白不见者,喜旋而不前。目晴欲得黄,目欲大而光,目皮欲得厚。目上白中有横筋,五百里;上下彻者升里。目中白缕者,老马子。目赤,睫乱,啮人。反睫者,善奔,伤人。目下有横毛,不利人。目中有“火”字者,寿四十年。目偏长一寸,三百里。目欲长大。旋毛在目下,名曰“承泣”,不利人。目中五采尽具,五百里,寿九十年。良,多赤,血气也;驽,多青,肝气也;走,多黄,肠气也;材知,多白,骨气也;材□,多黑,肾气也。驽,用策乃使也。白马黑目,不利人。目多白,却视有态,畏物喜惊。
马耳欲得相近而前竖,小而厚。(?)一寸,三百里;三寸,千里。耳欲得小而前竦。耳欲得短,杀者良,植者驽,小而长者亦驽。耳欲得小而促,状如斩竹筒。耳方者千里;如斩筒,七百里;如鸡距者,五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