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兵家
- 孙子集注
孙子集注
○杜牧曰:楚汉相持,项羽自击彭越,令其大司马曹咎守成皋。汉军挑战,咎渉汜水战,汉军候半渉,击,大破之。水内乃汭也,误为内耳。
○梅尧臣曰:敌之方来,迎于水濵,则不渡。
○王晳曰:内当作汭。迎于水汭,则敌不敢济。远则趋利不及,当得其宜也。
○何氏曰:如春秋时,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旣成列,楚人未旣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旣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旣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旣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宋公违之,故败也。吴伐楚,楚师败,及淸发,将击之。夫槩王曰:“困兽犹鬬,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鬬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从之,又败之。魏将郭淮在汉中,蜀主刘备欲渡汉水来攻。时诸将等议曰:“众寡不敌,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则示弱而不足以挫敌,非筭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旣陈备疑不敢渡。唐武德中,薛万均与罗艺守幽燕,窦建德率众十万宼范阳。万均谓艺曰:“众寡不敌今,若出鬬,百战百败。当以计取之。可令羸兵弱马阻水背城为陈,以诱之。贼若渡水交兵,请公精骑百人伏于城侧,待其半渡而击之。”从之。建德渡水,万均击破之。
○张预曰:敌若引兵渡水来战,不可迎之于水边,俟其半济,行列未定,首尾不接,击之必胜。公孙瓉败黄巾贼于东光,薛万均破窦建德于范阳,皆用此术也。】
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
【曹操曰:附,近也。
○李筌曰:附水迎客,敌必不得渡而与我战。
○杜牧曰:言我欲用战,不可近水迎敌,恐敌人疑我,不渡也。义与上同。但客主词异耳。
○杜佑曰:附,近也。近水待敌,不得渡也。
○梅尧臣曰:必欲战,亦莫若远水。
○王晳曰:我利在战,则当差远,使敌必渡而与之战也。
○张预曰:我欲必战,勿近水迎敌,恐其不得渡。我不欲战则阻水拒之,使不能济。晋将阳处父与楚将子上夹汦水而军,阳子退舍,欲使楚人渡。子上亦退舍,欲令晋师渡。遂皆不战而归。】
视生处高,
【曹操曰:水上亦当处其高也。前向水,后当依高而处之。
○梅尧臣曰:水上亦据高而向阳。
○王晳曰:曹公曰水上亦当处其高。晳谓为近水之地下,曹注云:恐漑我也。疑当在此下。
○何氏曰:视生,向阳远视也。军处高远,见敌势则敌人不得濳来,出我不意也。
○张预曰:或岸边为陈,或水上泊舟,皆须面阳而居高。】
无迎水流。
【曹操曰:恐漑我也。
○李筌曰:恐漑我也。智伯灌赵襄子,光武溃王寻,迎水处高,乃败之。
○杜牧曰:水流就下,不可于卑下处军也,恐敌人开决灌浸我也。上文云视生处高也。诸葛武侯曰:“水上之陈,不逆其流。”此言我军舟船亦不可泊于下流,言敌人得以乗流而薄我也。
○贾林曰:水流之地,可以漑吾军,可以流毒药。迎,逆也。一云逆流而营军,兵家所忌。
○梅尧臣曰:无军下流,防其决灌,舳舻之战,逆亦非便。
○王晳曰:当乗上流。魏曹仁征吴,欲攻濡须洲中,蒋济曰:“贼据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谓自内地狱,危亡之道也。”仁不从而败。
○何氏曰:顺流而战,则易为力。
○张预曰:卑地勿居,恐决水漑我,舟战亦不可处下流,以彼沿我泝战不便也。兼虑敌人投毒于上流。楚令尹拒吴,卜战不吉。司马子鱼曰:“我得上流,何故不吉。”遂决战,果胜。是军须居上流也。】
此处水上之军也。
【梅尧臣曰:处水上当知此五者。
○张预曰:凡近水为陈,皆谓水上之军。水上拒敌以上五事为法。】
絶斥泽,惟亟去无留。
【陈皥曰:斥,咸卤之地,水草恶渐洳,不可处军。《新训》曰“地固斥泽,不生五榖”者是也。
○贾林曰:咸卤之地,多无水草,不可乆留。
○梅尧臣曰:斥,远也。旷荡难守,故不可留。
○王晳曰:斥,卤也。地广且下,而无所依。
○张预曰:《刑法志》云:“山川沈斥。”颜师古注曰:“沈,深水之下。斥,咸卤之地。”然则斥泽谓瘠卤渐洳之所也,以其地气湿润,水草薄恶,故宜急过。】
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
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喜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渡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蒋潢,井生葭苇,山林蘙荟,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藏处也。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者,易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进者,进也。辞诡而强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而居其侧者,阵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阵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倚仗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舎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言入入者,失众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
【辽中陈而立有顷即定,此则能持重也。】
旌旗动者,乱也。
【杜牧曰:鲁庄公败齐于长勺,曹刿请逐之,公曰若何。对曰:“视其辙乱而旗靡,故逐之。”
○杜佑曰:旌旗谬动,扺东触西,倾倚者乱也。
○梅尧臣曰:旌旗輙动,偃亚不次,无纪律也。
○张预曰:旌旗所以齐众也,而动揺无定,是部伍杂乱也。】
吏怒者,倦也。
【杜牧曰:众悉倦弊,故吏不畏而忿怒也。
○陈皥曰:将兴不急之役,故人人倦弊也。
○贾林曰:人困则多怒。
○梅尧臣曰:吏士倦烦,怒不畏避也。
○张预曰:政令不一则人情倦,故吏多怒也。晋楚相攻,晋禆将赵旃魏锜怒而欲败晋军,皆奉命于楚。却克曰:“二憾往矣,弗备必败。”是也。】
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一云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李筌曰:杀其马而食肉,故曰军无粮也。不返舍者,穷迫不及灶也。
○杜牧曰:粟马言以粮榖秣马也,肉食者杀牛马飨士也。军无悬缻者,悉破之,示不复炊也,不返其舍者,昼夜结部伍也。如此皆是穷冦,必欲决一战尔。缻音府,炊器也。
○梅尧臣曰:给粮以秣乎马,杀畜以飨乎士,弃缻不复炊,暴露不返舍,是欲决战而求胜也。
○王晳曰:粟马肉食,所以为力且乆也。军无缻,不复饮食也。不返舍,无回心也。皆谓以死决战耳。敌如此者,当坚守以待其弊也。
○张预曰:捐粮榖以秣马,杀牛畜以飨士,破釡及缻,不复炊爨,暴露兵众,不复反舍,兹穷寇也。孟明焚舟,楚军破釡之类是也。】
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
【曹操曰:谆谆,语貌,翕翕,失志貌。
○李筌曰:谆谆翕翕,窃语貌。士卒之心恐上,则私语而言,是失众也。
○杜牧曰:谆谆者,乏气声促也。翕翕者,颠倒失次貌。如此者,忧在内,是自失其众心也。
○贾林曰:谆谆,窃议貌,翕翕,不安貌,徐与人言,递相问貌。如此者,必散失部曲也。
○梅尧臣曰:谆谆吐诚恳也,翕翕旷职事也,缓言强安,恐众离也。
○王晳曰:谆谆,语诚恳之貌,翕翕者患其上也。将失人心,则众相与语诚恳而患其上也。
○何氏曰:两人窃语,诽议主将者也。
○张预曰:谆谆,语也。翕翕,聚也。徐,缓也。言士卒相聚私语,低缓而言,以非其上,是不得众心也。】
数赏者,窘也。
【李筌曰:窘则数赏以劝进。
○杜牧曰:势力穷窘,恐众为叛,数赏以恱之。
○孟氏曰:军实窘也。恐士卒心怠,故别行小惠也。
○梅尧臣曰:势穷,忧叛离,屡赏以恱众。
○王晳曰:众窘而不和裕,则数赏以恱之。
○张预曰:势窘则易离,故屡赏以抚士。】
数罚者,困也。
【李筌曰:困则数罚以励士。
○杜牧曰:人力困弊,不畏刑罚,故数罚以惧之。
○梅尧臣曰:人弊不堪命,屡罚以立威。
○王晳曰:众困而不精勤,则数罚以胁之也。
○张预曰:力困则难用,故罚以畏众。】
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曹操曰:先轻敌,后闻其众,则心恶之也。
○李筌曰:先轻后畏,是勇而无战者,不精之甚也。
○杜牧曰:料敌不精之甚。
○贾林曰:敎令不能分明,士卒又非精练,如此之将,先欲强暴伐人,众悖则惧也。至懦之极也。
○梅尧臣曰:先行乎严暴,后畏其众离,训罚不精之极也。
○王晳曰:敌先行列暴,后畏其众离,为将不精之甚也。
○何氏曰:寛猛相济,精于将事也。
○张预曰:先轻敌,后畏人。或曰,先刻暴御下,后畏众叛巳,是用威行爱不精之甚,故上文以数赏数罚而言也。】
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李筌曰:徐前而疾后曰委谢。
○杜牧曰:所以委质来谢,此乃势巳穷,或有他故,必欲休息也。
○贾林曰:气委而言谢者,欲求两解。
○杜佑曰:战未相伏而下意气相委谢者,欲休息也。
○梅尧臣曰:力屈欲休兵,委质以来谢。
○王晳曰:势不能乆。张预曰:以所亲爱委质来谢,是势力穷极,欲休兵息战也。】
兵怒而相迎,乆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曹操曰:备竒伏也。
○李筌曰:是军必有竒伏,须谨察之。
○杜牧曰:盛怒出陈,乆不交刃,复不解去,有所待也。当谨伺察之,恐有竒伏旁起也。
○孟氏曰:备有别应。
○梅尧臣曰:怒而来逆我,乆而不接战,且又不解去,必有竒伏以待我。此以上论敌情。
○张预曰:勇怒而来,旣不合战又不引退,当宻伺之,必有竒伏也。】
兵非益多也。
【曹操曰:权力均。一云兵非贵益多。
○贾林曰:不贵众击寡,所贵寡击众。
○王晳曰:晳谓权力均足矣,不以多为益。
○张预曰:兵非增多于敌,谓权力均也。】
惟无武进。
【曹操曰:未见便也。
○贾林曰:武不足专进,专进则暴。
○王晳曰:不可但恃武也。当以。】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牧曰:贞元三年,吐蕃首领尚结赞因侵掠河曲,遇疫疠,人马死者太半,恐不得回,乃诈与侍中马燧欵恳,因奏请盟会。燧乃盟之。时河中节度使浑瑊奏曰:“若国家勒兵境上,以谋伐为计。蕃戎请盟,亦听信之。今吐蕃无所求于国家,遽请盟会,必恐不实。”上不纳浑瑊,率众二万屯泾州平凉县,盟坛在县西三十里。五月十三日,瑊率三千人会坛所,吐蕃果裹甲劫盟焉。
○陈皥曰:因盟相劫,不独国朝。晋楚会于宋,楚人裹甲欲袭晋。晋人知之,是以失信也。今言无约而请和,盖总论两国之师,或侵或伐,彼我皆未屈弱,而无故请和好者,此必敌人国内有忧危之事,欲为苟且暂安之计。不然,则知我有可图之势,欲使不疑,先求和好,然后乗我不备而来取也。石勒之破王浚也,先宻为和好,又臣服于浚,知浚不疑,乃请修朝觐之礼。浚许之,及入,因诛浚而灭之。
○杜佑曰:未有要约而便来请和,有间谍也。
○梅尧臣曰:无约请和,必有奸谋。
○王晳曰:无故骤请和者,宜防他谋也。
○张预曰:无故请和,必有奸谋。汉高祖欲击秦军,使郦食其持重寳啖其将贾竖,秦将果欲连和。高祖因其怠而击之,秦师大败。又晋将李矩守荣阳,刘畅以三万人讨之。矩遣使奉牛酒请降,濳匿精兵,见其弱卒。畅大飨士卒,人皆醉饱,矩夜袭之,畅仅以身免,奔走。】
而陈兵车者,期也。
【李筌曰:战有期,及将用,是以奔走之。
○杜牧曰:上文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盖先出车定战场界,立旗为表,奔走赴表以为陈也。旗者,期也。与民期于下也。《周礼•大搜》曰:“车骤徒趋,及表乃止。”是也。
○贾林曰:寻常之期,不合奔走,必有远兵相应,有晷刻之期,必欲合势,同来攻,我宜速备之。
○梅尧臣曰:立旗为表,奔以赴列。
○王晳曰:陈而期,民将求战也。
○张预曰:立旗为表,与民期于下,故奔走以赴之。《周礼》曰:“车骤徒趋,及表乃止。”是也。】
半进半退者,诱也。
【李筌曰:散于前。
○杜牧曰:伪为杂乱不整之状,诱我使进也。
○梅尧臣曰:进退不一,欲以诱我。
○王晳曰:诡乱,形也。
○张预曰:诈为乱形,是诱我也。若吴子以囚徒示不整,以诱楚师之类也。】
杖而立者,饥也。
【李筌曰:困不能齐。
○杜牧曰:不食必困,故杖也。一本从此仗字。
○杜佑曰:倚仗矛戟而立者,饥之意。
○梅尧臣曰:倚兵而立者,足见饥弊之色。
○王晳曰:倚杖者,困馁之相。
○张预曰:凡人不食则困,故倚兵器而立。三军饮食,上下同时,故一人饥则三军皆然。】
汲而先饮者,渴也。
【李筌曰:汲未至,先飮者,士卒之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