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集注

○梅尧臣曰:彼有余不足之处,我以角量而审。
○王晳曰:角谓相角也。角彼我之力,则知有余不足之处,然后可以谋攻守之利也。此而上亦所以量敌知战。
○张预曰:有余,强也。不足,弱也。角量敌形,知彼强弱之所。唐太宗曰:“凡临陈,常以吾强对敌弱,常以吾弱对敌强。”苟非角量,安得知之。】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李筌曰:形敌之妙,入于无形,间不可窥,智不可谋,是谓形也。
○杜牧曰:此言用兵之道,至于臻极,不过于无形。无形则虽有间者深来窥我,不能知我之虚实。强弱不泄于外,虽有智能之士,亦不能谋我也。
○梅尧臣曰:兵本有形,虚实不露,是以无形。此极致也。虽使间者以情伪,智者以谋料,可得乎。
○王晳曰:制兵形于无形,是谓极致。熟能窥而谋之哉。
○何氏曰:行列在外,机变在内,因形制变,人难窥测,可谓知微。
○张预曰:始以虚实形敌,敌不能测,故其极致,卒归于无形。旣有形可覩,无迹可求,则间者不能窥其隙,智者无以运其计。】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

【曹操曰:因敌形而立胜。
○李筌曰:错,置也。设形险之势,因士卒之勇而取胜焉。军事尚密,非众人之所知也。
○杜牧曰:窥形可置胜败,非智者不能,固非众人所能得知也。
○梅尧臣曰:众知我能置胜矣,不知因敌之形。
○何氏曰:因敌置胜,众不能知。
○张预曰:因敌变动之形,以置胜,非众人所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曹操曰:不以一形之胜万形,或曰不备知也。制胜者,人皆知吾所以胜,莫知吾因敌形制胜也。
○李筌曰:战胜,人知之,制胜之法,幽密人莫知。
○杜牧曰:言巳胜之后,但知我制敌人,使有败形,本自于我,然后我能胜之也。上文云“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斯皆制胜之道,人莫知之也。
○陈皥曰:人但知我胜敌之善,不能知我因敌之败形。
○梅尧臣曰:知得胜之迹,而不知作胜之象。
○王晳曰:若韩信背水拔帜是也。人但见水上军殊死战,不可败。及赵军惊乱遁走,不知吾能制使之然者,以何道也。
○张预曰:立胜之迹,人皆知之,但莫测吾因敌形而制此胜也。】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曹操曰:不重复动而应之也。
○李筌曰:不复前谋以取胜,随宜制变也。
○杜牧曰:敌每有形,我则始能随而应之,以取胜。
○杜佑曰:死官也。
○贾林曰:应敌形而制胜,乃无穷。
○梅尧臣曰:不执故态,应形有机。
○王晳曰:夫制胜之理惟一,而所胜之形无穷也。
○何氏曰:巳胜之分,不再用也。敌来斯应,不循前法,故不穷。
○张预曰:巳胜之后,不复更用前谋,但堕敌之形而应之,出奇无穷也。】

夫兵形象水,

【孟氏曰:兵之形势如水流,迟速之势无常也。】

水之形,避髙而趋下,

【梅尧臣曰:性也。】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梅尧臣曰:利也。
○张预曰:水趋下则顺,兵击虚则利。】

水因地而制流,

【杜牧曰:因地之下。
○梅尧臣曰:顺高下也。张预曰:方圆斜直,因地而成形。】

兵因敌而制胜。

【李筌曰:不因敌之势。吾何以制哉。夫轻兵不能持乆,守之必败。重兵挑之必出,怒兵辱之,强兵缓之,将骄宜卑之,将贪宜利之,将疑宜反间之。故因敌而制胜。
○杜牧曰:因敌之虚也。
○贾林曰:见敌盛衰之形,我得因而立胜。
○杜佑曰:言水因地之倾侧而制其流,兵因敌之隙阙而取其胜者也。梅尧臣曰:随虚实也。
○王晳曰:谓堤防疏导之也。
○何氏曰:因敌强弱而成功。
○张预曰:虚实强弱,随敌而取胜。】

故兵无常势,

【梅尧臣曰:应敌为势。
○张预曰:敌有变动,故无常势。】

水无常形,

【梅尧臣曰:因地为形。
○孟氏曰:兵有变化,地有方圆。
○张预曰:地有髙下,故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曹操曰:势盛必衰,形露必败,故能因敌变化,取胜若神。
○李筌曰:能知此道,谓之神兵也。
○杜牧曰:兵之势因敌乃见,势不在我,故无常势,如水之形因地乃有形,不在水,故无常形。水因地之下,则可漂石,兵因敌之应,则可变化如神者也。
○梅尧臣曰:随而变化,微不可测。
○王晳曰:兵有常理而无常势,水有常性而无常形。兵有常理者,击虚是也。无常势者,因敌以应之也。水有常性者,就下是也。无常形者,因地以制之也。夫兵势有变,则虽败卒尚复可使击胜兵,况精锐乎?
○何氏曰:行权应变,在智略。智略不可测,则神妙者也。
○张预曰:兵势巳定,能因敌变动,应而胜之,其妙如神。】

故五行无常胜,

【杜佑曰:五行更王。
○王晳曰:迭相克也。】

四时无常位,

【杜佑曰:四时迭用。
○王晳曰:迭相代也。】

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曹操曰:兵无常势,盈缩随敌。
○李筌曰:五行者,休囚王相,递相胜也。四时者,寒暑往来,无常定也。日月者,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百刻者,春秋二分则日夜均,夏至之日,昼六十刻,夜四十刻。冬至之日,昼四十刻,夜六十刻,长短不均也。月初为朔,八日为上弦,十五日为望,二十四日为下弦,三十日为晦,则死生义也。孙子以为五行四时,日月盈缩无常,况于兵之形变,安常定也。
○梅尧臣曰:皆所以象兵之随敌也。
○王晳曰:皆喻兵之变化,非一道也。张预曰:言五行之休王,四时之代谢,日月之盈昃,皆如兵势之无定也。】


[点校者按,“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指料敌先机之术。战国时期,已有六壬占之古法,见于《战国策》,《周礼》有占梦之法,《春秋》有天文占,《史记》《汉书》等史籍保留有大量天文占资料,皆是也。其术之核心,即五行、四时、日月之天文占。天下大势,可因而不可为也。故曰:治乱,数也。故曰:国有道,则兼济天下;无道,则独善其身。刘备访南阳,诸葛先论天下大势者,此也。]




孙子集注卷之六


孙子集注卷之七

军争篇

(曹操曰:两军争胜。
○李筌曰:争者趋利也。虚实定,乃可与人争利。
○王晳曰:争者争利,得利则胜,宜先审轻重,计迂直,不可使敌乗我劳也。
○张预曰:以军争为名者,谓两军相对而争利也。先知彼我之虚实,然后能与人争胜,故次虚实。)

孙子曰:

凢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



【李筌曰:受君命也,遵庙胜之筭,恭行天罚。
○张预曰:受君命,伐叛逆。】

合军聚众,

【曹操曰:聚国人,结行伍,选部曲,起营为军陈。
○梅尧臣曰:聚国之众,合以为军。
○王晳曰:大国三军,总三万七千五百人,若悉举其赋,则总七万五千人。此所谓合军聚众。
○张预曰:合国人以为军,聚兵众以为陈。】

交和而舍,

【曹操曰:军门为和门,左右门为旗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两军相对为交和。
○李筌曰:交间和杂也,合军之后,强弱勇怯,长短向背,间杂而仵之,力相兼后合诸营垒与敌争之。
○杜牧曰:《周礼》“以旌为左右和门”。郑司农曰:“军门曰和,今谓之垒门,立两旌旗表之,以叙和出入,明次第也。”交者,言与敌人对垒而舍,和门相交对也。
○贾林曰:舍,止也。士众交杂,和合而止于军中,趋利而动。
○梅尧臣曰:军门为和门,两军交对而舍也。
○何氏曰:和门相望,将合战争利,兵家难事也。
○张预曰:军门为和门,言与敌对垒而舍,其门相交对也。或曰,与上下交相和睦,然后可以出兵为营舍,故《吴子》曰:“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

[点校者按:交,集也,集合。和,人和之和。聚集将士,然后得其人和,乃敢行军,择地安营扎寨。盖军旅之事,无临危受命之将帅,必上下皆旧部,乃能得其人和,而士卒可用。]


莫难于军争。

【曹操曰:从始受命至于交和,军争难也。
○杜牧曰:于争利害难也。
○梅尧臣曰:自受命至此为最难。
○张预曰: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至难也。】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曹操曰:示以远,速其道里,先敌至也。
○杜牧曰:言欲争夺,先以迂远为近,以患为利,诳绐敌人,使其慢易,然后急趋也。
○陈皥曰:言合军聚众,交和而舍,皆有旧制,惟军争最难也。苟不知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者,卽不能与敌争也。
○贾林曰:全军而行,争于便利之地而先据之。若不得其地,则输敌之胜,最其难也。
○杜佑曰:敌途本迂,患在道远,则先处形势之地,故曰“以患为利”。
○梅尧臣曰:能变迂为近,转患为利,难也。
○王晳曰:曹公曰:示以远,速其道里,先敌至。晳谓示以远者,使其不虞而行,或奇兵从间道出也。
○何氏曰:谓所征之国,路由山险迂曲而远,将欲争利,则当分兵出奇,随逐乡导由直路,乗其不备急击之,虽有陷险之患,得利亦速也。如锺会伐蜀而邓艾出奇先至蜀,蜀无备而降。故下云“不得乡导,不能得地利”是也。
○张预曰:变迂曲为近直,转患害为便利,此军争之难也。】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曹操曰:迂其途者,示之远也。后人发,先人至者,明于度数,先知远近之计也。
○李筌曰:故迂其途示不速进,后人发先人至也。用兵若此,以患为利者。
○杜牧曰:上解曰以迂为直,是示敌人以迂远,敌意巳怠,复诱敌以利,使敌心不专,然后倍道兼行,出其不意,故能后发先至,而得所争之要害也。秦伐韩,军于阏与。赵王令赵奢往救之,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諌者死。”秦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皆震。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奢旣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秦人闻之,悉甲而至,有一卒曰:“先据北山者胜。”奢使万人据之,秦人来争不得,奢因纵击,大破之,阏与遂得解。
○贾林曰:敌途本近,我能迂之者,或以羸兵,或以小利,于他道诱之,使不得以军争赴也。
○梅尧臣曰:远其途,诱以利,疑之也。后其发,先其至,争之也。能知此者,变迂转害之谋也。
○何氏曰:迂途者,当行之途也,以分兵出奇,则当行之途示以迂变,设势以诱敌,令得小利縻之,则岀奇之兵,虽后发亦先至也。言争利须料迂直之势,出奇,故下云“分合为变,其疾如风”是也。
○张预曰:形势之地,争得则胜,凡欲近争便地,先引兵远去,复以小利啖敌,使彼不意我进,又贪我利,故我得以后发而先至。此所谓“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也。赵奢据北山而败秦军,郭淮屯北原而走诸葛是也。能后发先至者,明于度数,知以迂为直之谋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曹操曰:善者则以利,不善者则以危。
○李筌曰:夫军者,将善则利,不善则危。
○杜牧曰:善者计度审也。
○贾林曰:我军先至,得其便利之地则为利,彼敌先据其地,我三军之众驰往争之,则敌佚我劳,危之道也。
○梅尧臣曰:军争之事,有利也有危也。
○又一本作军争为利众争为危
○何氏曰:此又言出军行师,驱三军之众与敌人相角逐,以争一日之胜,得之则为利,失之则为危,不可轻举。
○张预曰:智者争之则为利,庸人争之则为危,明者知迂直,愚者昧之故也。】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

【曹操曰:迟不及也。
○李筌曰:辎重行迟。
○贾林曰:行军用师,必趋其利,远近之势,直以举军往争其利,难以速至。可以濳设奇计迂敌途程,敌不识我谋,则我先而敌后也。
○杜佑曰:迟不及也。举军悉行争赴其利,则道路悉不相逮。
○梅尧臣曰:举军中所有而行则迟缓。
○王晳曰:以辎重故。
○张预曰:竭军而前则行缓而不能及利。】

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曹操曰:置辎重则恐捐弃也。
○李筌曰:委弃辎重,则军资阙也。
○杜牧曰:举一军之物,行则重滞迟缓,不及于利。委弃辎重,轻兵前追,则恐辎重因此弃捐也。
○贾林曰:恐敌知而絶我后粮也。
○杜佑曰:委置库藏,轻师而行,若敌乗虚而来,抄絶其后,则巳辎重皆悉弃捐。
○梅尧臣曰:委军中所有而行,则辎重弃。
○王晳同曹操注。
○何氏同杜佑注。
○张预曰:委置重滞,轻兵独进,则恐辎重为敌所掠,故弃捐也。】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

【曹操曰:不得休息,罢也。】

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

【杜佑曰:若不虑上二事,欲从速疾卷甲束仗濳军夜行,若敌知其情,邀而击之,则三军之将为敌所擒也。若秦伯袭郑,三帅皆获是也。】

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曹操曰:百里而争利,非也。三将军皆以为擒。
○李筌曰:一日行一百二十里,则为倍道兼行,行若如此,则劲健者先到,疲者后至,军健者少,疲者多,且十人可一人先到,余悉在后,以此遇敌何三将军不擒哉。魏武逐刘备,一日一夜行三百里,诸葛亮以为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言无力也。是以有赤壁之败。龎涓追孙膑,死于马陵,亦其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