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兵家
- 孙子集注
孙子集注
○张预曰:我为客,彼为主,我兵强而食少,彼势弱而粮多,则利在必战。敌人虽有金城汤池之固,不得守其险而必来与我战者,在攻其所顾爱,使之相救援也。若楚人围宋,晋将救之,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宋免矣。”从之而解。又晋宣帝讨公孙文懿,忽弃贼而走襄平,讨其巢穴,贼果出邀之,遂逆击,三战皆捷,亦其义也。】
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
【曹操曰:军不欲烦也。
○李筌曰:拒境自守也。若入敌境,则用《天一遁甲》真人闭六戊之法,以刀画地为营也。
○孟氏曰以物画地而守,喻其易也。盖我能戾敌人之心,不敢至也。】
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曹操曰:乖,戾也。戾其道,示以利害,使敌疑也。
○李筌曰:乖,异也。设竒异而疑之,是以敌不可得与我战。汉上谷太守李广纵马卸安,疑也。
○杜牧曰:言敌来攻我,我不与战,设权变以疑之,使敌人疑惑不决,与初来之心乖戾,不敢与我战也。曹公争汉中地,蜀先主拒之。时将赵云守别屯,将数十骑轻出,卒遇大军。云且闘且却。公军追至,围云。入营,使大开门,偃旗息鼓,曹公军疑有伏,引去。诸葛武侯屯于阳平,使魏延诸将幷兵东下,武侯惟留万人守城。候白司马宣王曰:“亮在城中,兵少力弱。”将士失色。亮时意气自若,勑军中悉卧旗息鼓,不得輙出,开四门,扫地却洒,宣王疑有伏,于是引去,趋北山。亮谓参佐曰:“司马懿谓吾有设伏,循山走矣。”宣王后知,颇以为恨。曹公与吕布相持,公军出收麦,布领众卒至,公营止有千人。出陈,半隐于堤下。吕布迟疑不敢进,曰:“曹操多诈,勿入伏中。”遂引兵去。陈皥曰:《左传》,楚令尹子元伐郑,入自纯门至于逵市,悬门不发。子元曰:“郑有人焉。”乃还。
○贾林曰:置疑兵于敌恶之所,屯营于形胜之地,虽未修垒壍,敌人不敢来攻于我也。
○梅尧臣曰:画地,喻易也。乖其道而示以利,使其疑而不敢进也。
○王晳曰:画地言易,且明制之必有道也。
○张预曰:我为主,彼为客,我粮多而卒寡,彼食少而兵众,则利在不战。虽不为营垒之固,敌必不敢来与我战者,示以疑形,乖其所往也。若楚人伐郑,郑悬门不发,效楚言而出,楚师不敢进而遁。又司马懿欲攻诸葛亮,亮偃旗卧鼓,开门却洒,懿疑有伏兵,遂引而去,亦其义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杜佑曰:我专一而敌分散。
○梅尧臣曰:他人有形,我形不见,故敌分兵以备我。
○张预曰:吾之正使敌视以为竒,吾之竒使敌视以为正,形人者也,以竒为正,以正为竒,变化纷纭,使敌莫测,无形者也。敌形旣见,我乃合众以临之,我形不彰,彼必分势以防备。】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杜佑曰:我料见敌形,审其虚实,故所备者少。专为一屯,以我之专,击彼之散卒,为十共击一也。
○梅尧臣曰:离一为十,我常以十分击一分,则我众而敌寡。杜佑曰:我专为一,故众,敌分为十,故寡。
○张预曰:见敌虚实,不劳多备,故专为一屯,彼则不然,不见我形,故分为十处。是以我之十分击敌之一分也,故我不得不众,敌不得不寡。】
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杜牧曰:约犹少也。我深壍髙垒,灭迹韬声,岀入无形,攻取莫测,或以轻兵健马冲其空虚,或以强弩长弓夺其要害,触左履右,突后惊前,昼日误之以旌旗,暮夜惑之以火鼓。故敌人畏惧,分兵防虞,譬如登山瞰城,垂帘视外,敌人分张之势,我则尽知。我之攻守之方,敌则不测。故我能专一,敌则分离。专一者力全,分离者力寡,以全击寡,故能必胜也。
○杜佑曰:言约少而易胜。
○梅尧臣曰:以专击分,则我所敌少也。
○王晳曰:多为之形,使敌备巳,其实攻者则无形也。故我专敌分矣。专则众,分则寡,十攻一者,大约言耳。
○何氏同杜牧注。
○张预曰:夫势聚则强,兵散则弱,以众强之势击寡弱之兵,则众力少而成功多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
【杜佑曰:言举动微密,情不可见。使彼知所出而不知吾所举,知所举而不知吾所集。张预曰:无形势故也。】
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
【梅尧臣曰:敌不知则处处为备。】
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曹操曰:形藏敌疑,则分离其众,备我也。言少而易击也。
○王晳曰:与敌必战之地,不可使敌知之。知则并力得拒于我。曹公曰:形藏则敌疑。
○张预曰:不能测吾车果何岀,骑果何来,徒果何从,故分离其众,所在輙为备,遂致众散而弱势,分而衰。是以吾所与接战之处,以大众临孤军也。】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杜佑曰:言敌之所备者多,则士卒无不分散而少。
○梅尧臣曰:所备皆寡也。】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巳者也。
【曹操曰:上所谓形藏敌疑,则分离其众以备我也。
○李筌曰:陈兵之地,不可令敌人知之,彼疑则谓众,离而备我也。
○杜牧曰:所战之地,不可令敌人知之。我形不泄,则左右前后,远近险易,敌人不知,亦不知我何处来攻,何地会战,故分兵彻卫,处处防备。形藏者,众分多者寡,故众者必胜也,寡者必败也。
○孟氏曰:备人则我散,备我则彼分。
○杜佑曰:敌分散而少者,皆先备人也。敌所以备己多者,由我专而众故也。
○梅尧臣曰:使敌愈备则愈寡也。
○王晳曰:左右前后俱备,则俱寡。
○何氏同诸注。
○张预曰:左右前后,无处不为备,则无处不兵寡也。所以寡者,为兵分而广备于人也。所以众者,为势专而使人备巳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曹操曰:以度量知空虚会战之日。
○李筌曰:知战之地,则舟车歩骑之所便也。魏武以北上未安,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强,是以有黄盖之败。吴王濞驱吴楚之众奔驰于梁郑之间,此不知战地日者。故《太一遁甲》曰:“计法三门五将,主客成败则可知也。”于是千里会战而胜。
○杜牧曰:宋武帝使朱龄石伐谯纵于蜀,宋武曰:“往年刘敬宣出内水,向黄武,无功而退,贼谓我今应从外水来,而料我当出其不意,犹从内水来也。如此,必以重兵守涪城以备内道,若向黄武,正堕其计。今以大众自外取成都,疑兵向内水,此则制敌之竒也。”而虑此声先驰,贼知虚实,别有函书,全封付龄石,函边书曰:“至白帝乃开。”诸军未知处分所由,至白帝发书曰:“众军悉从外水取成都,臧熹朱林于中水取广汉,使羸弱乗高舰十余,由内水向黄武。”谯纵果以重兵备内水,龄石灭之。
○陈皥曰:杜注止言知战之地,未叙知战之日。我若伐敌,至期不得与我战,敌来侵我,我必预备以应之。项羽谓曹咎曰:“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与将军会。”茍不知必战之日,安能为约。
○孟氏曰:以度量知空虚,先知战地之形,又审必战之日,则可千里期会,先往以待之。若敌巳先至,可不往以劳之。
○杜佑曰:夫善战者,必知战之日,知战之地,度道设期,分军杂卒,远者先进,近者后发,千里之会,同时而合,若会都市,其会地之日,无令敌知。知之则所备处少,不知则所备处多。备寡则专,备多则分,分则力散,专则力全。
○梅尧臣曰:若能度必战之地、必战之日,虽千里之远,可克期而与战。
○王晳曰:必先知地利敌情,然后以兵法之度量,计其远近,知其空虚,审敌趣应之所及战期也。如是,则虽千里可会战而破敌矣。故曹公曰:以度量知空虚,会战之日者是也。
○张预曰:凡举兵伐敌,所战之地必先知之,师至之日,能使敌人如期而来,以与我战。知战地日,则所备者专,所守者固,虽千里之远可以,赴战。若蹇叔知晋人御师必于殽,是知战地也。陈汤料乌孙围兵五日必解,是知战日也。又若孙膑龎涓于马陵,度日暮必至是也。】
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杜牧曰:管子曰:“计未定而出兵,则战而自毁也。”
○杜佑曰:敌巳先据形势之地,巳方趣利欲战,则左右前后疑惑,进退不能相救,况十数里之间也。
○梅尧臣曰:不能救者寡也。左右前后尚不能救,况远乎。
○张预曰:不知敌人何地会兵,何日接战,则所备者不专,所守者不固,忽遇勍敌,则仓遽而与之战,左右前后犹不能相援,又况首尾相去之辽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
【曹操曰:越人相聚,纷然无知也。或曰,吴越雠国也。
○李筌曰:越,过也。不知战地及战日,兵虽过人,安能知其胜败乎。
○陈皥曰:孙子为吴王阖闾论兵,吴与越雠,故言越,谓过人之兵,非义也。
○贾林曰: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士人虽多,不能制胜败之政,亦何益也。
○梅尧臣曰:吴越敌国也,言越人虽多,亦当为我分之而寡也。
○王晳曰:此武相时料敌也。言越兵虽多,苟不善相救,亦无益于胜败之数。
○张预曰:吾字作吴,字之误也。吴越邻国,数相侵伐,故下文云吴人与越人相恶也。言越国之兵虽曰众多,但不知战地战日,当分其势而弱也。】
故曰胜可为也。
【杜牧曰:为胜在我,故言可为之。
○孟氏曰:若使敌不知战地期日,我之必胜可常有也。
○梅尧臣同杜牧注。
○王晳何氏同孟氏注。
○张预曰:为胜在我故也。《形篇》云:“胜可知,而不可为。”今言胜可为者,何也?盖《形篇》论攻守之势,言敌若有备,则不可必为也。今则主以越兵而言,度越人必不能知所战之地日,故云可为也。】
敌虽众,可使无闘。
【杜牧曰:以下四事,度量之,敌兵虽众,使其不能与我闘胜也。
○孟氏曰:敌虽多兵,我能多设变诈,分其形势,使不能并力也。
○贾林曰:敌虽众多,不知巳之兵情,常使急自备,不暇谋闘。
○梅尧臣曰:苟能寡,何有闘。
○王晳曰:多益不救,奚所恃而闘。
○张预曰:分散其势,不得齐力同进,则焉能与我争。】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李筌曰:用兵者取胜之兵法,可制《太一遁甲》五将之计,以定关格掩迫之数,得失可知也。
○孟氏曰:策度敌情,观其施为,则计数可知。
○贾林曰:樽爼帷幄之间,以策筹之,我得彼失之计,皆先知也。
○杜佑曰:若度敌情,观其所施,计数可知。
○梅尧臣曰:彼得失之计,我以筭策而知。
○王晳曰:策其敌情,以见得失之数。
○张预曰:筹策敌情,知其计之得失,若薛公料黥布之三计是也。】
作之而知动静之理,
【李筌曰:候望云气风鸟人情,则动静可知也。王莾时,王寻征昆阳,有云气如坏山,当营而坠,去地数丈,而光武知其必败。梁王僧辩营上有如堤之气,侯景知其必胜。风鸟贪豺之类也。此筌以作字为候字者也。杜牧曰:作,激作也。言激作敌人,使其应我,然后观其动静理乱之形也。魏武侯曰:“两军相当,不知其将,如何?”吴起曰:“令贱勇者将锐而击,交合而北,北而勿罚,观敌进退,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奔北不追,见利不取,此将有谋。若其悉众追北,旗旛杂乱,行止纵横,贪利务得,若此之类,将令不行,击而勿疑。”
○陈皥曰:作,为也。为之利害,使敌赴之,则知进退之理也。
○贾林曰:善觇候者必知其动静之理。
○杜佑曰:喜怒动作,察其举,止则情理可得。故知动静权变,为其胜负也。
○梅尧臣曰:彼动静之理,因我所发而见。
○王晳曰:候其理当动以否。
○张预曰:发作乆之,观其喜怒,则动静之理可得而知也。若晋文公拘宛春以怒楚将子玉,子玉遂乘晋军,是其躁动也。诸葛亮遗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司马宣王,宣王终不岀战,此是其安静也。】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李筌曰:夫破陈设竒,或偃旗鼓,形之以弱,或虚列灶火旛帜,形之以强。投之以死,致之以生,是以死生因地而成也。韩信下井陉,刘裕过大岘,则其义也。
○杜牧曰:死生之地,盖战地也。投之死地必生,置之生地必死,言我多方误挠敌人,以观其应我之形,然后随而制之,则死生之地可知也。
○陈皥曰:敌人旣有动静,则我得见其形,有谋者所处之地,必生,无谋者所投之地,必死也。
○孟氏曰:形相敌情,观其所据,则地形势生死可得而知。
○贾林曰:见所理兵形,则可知其死所。
○梅尧臣曰:彼生死之地,我因形见而识。
○何氏同杜牧注。
○张预曰:形之以弱则彼必进,形之以强则彼必退,因其进退之际,则知彼所据之地死与生也。上文云“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是也。死地谓倾覆之地,生地谓便利之地。】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曹操曰:角,量也。
○李筌曰:角,量也。量其力精勇则虚实可知也。
○杜牧曰:角,量也。言以我之有余,角量敌人之有余,以我之不足,角量敌人之不足。管子曰:“善攻者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食不存不攻,备不存不攻。”司马宣王伐辽东,司马陈珪曰:“昔攻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切惑焉。”王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四倍于达而粮不淹一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命半解,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与粮竞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雨水乃尔。功力不设,贼粮垂尽,当示无能以安之。”旣而雨止,昼夜攻之,竟平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