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集注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

【曹操曰:见羸形也。
○李筌曰:善诱敌者,军或强,能进退其敌也。晋人伐齐,斥山泽之险,虽所不至,必斾而疏陈之,舆曵柴从之。齐人登山而望晋师,见旌旗扬尘,谓其众而夜遁,则晋弱齐为强也。齐伐魏,将田忌用孙膑谋,减灶而趋大梁,魏将庞涓逐之,曰:“齐鲁何其怯也,入吾境,亡者半矣。”及马陵,为齐人所败,杀龎涓,虏魏太子而旋。形以弱而敌从之也。
○杜牧曰:非止于羸弱也,言我强敌弱,则示以羸形,动之使来。我弱敌强,则示之以强形,动之使去。敌之动作,皆须从我。孙膑曰:“齐国号怯,三晋轻之。令入魏境,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魏龎涓逐之曰:“齐虏何怯也。入吾境土,亡者太半。”因急追之,至马陵,道狭,膑乃斫木书之曰:“龎涓死此树下。”伏弩于侧,令曰:“见火始发。”涓至,鑚燧读之,万弩齐发,龎涓死。此乃示以羸形,能动龎涓,遂来从我而杀之也。隋炀帝于鴈门为突厥始毕可汗所围,太宗应募救援,隶将军云定兴营将行,谓定兴曰:“必多赍旗鼓以设疑兵,且始。毕可汗敢围天子,必以我仓卒无援。我张吾军容,今数十里,昼则旌旗相续,夜则钲鼓相应,虏必以为救兵云集,覩尘而遁。不然,彼众我寡,不能乆矣。”定兴从之。师次崞县,始毕遁去。此乃我弱敌强,示之以强,动之令去。故敌之来去,一皆从我之形也。
○梅尧臣曰:形乱弱而必从。
○王晳曰:诱敌使必从。
○何氏曰:移形变势,诱动敌人,敌昧于战,必落我计中而来,力足制之。
○张预曰:形之以羸弱,敌必来从。晋楚相攻,苗贲皇谓晋侯曰:“若栾范易行以诱之,中行二却,必克二穆。”果败楚师。又楚伐隋,羸师以张之。季良曰:“楚之羸,诱我也。”皆此二义也。】

予之,敌必取之。

【曹操曰:以利诱敌,敌逺离其垒,而以便势击其空虚孤特也。
○杜牧曰:曹公与袁绍相持官渡,曹公循河而西,绍于是渡河追公,公营南阪下,马解鞍。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也。安可去之。”绍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继至,或分趋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人,遂大破之,斩文丑。
○梅尧臣曰:示畏怯而必取。
○王晳曰:饵敌,使必取。予与同。
○张预曰:诱之以小利,敌必来取。吴以囚徒诱越,楚以樵者诱绞,是也。】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曹操曰:以利动敌也。
○李筌曰:后汉大司马邓禹之攻赤眉也,赤眉佯此,弃辎重而遁,车皆载土,覆之以豆。禹军乏食,竞趋之,不为行列。赤眉伏兵奄至,击之,禹大败,则其义也。
○杜牧曰:以利动敌,敌旣从我,则严兵以待之。上文所解是也。
○梅尧臣曰:以上数事,动诱敌而从我,则以精卒待之。
○王晳曰:或使之从,或使之取,必先严兵以待之也。
○何氏曰:敌贪我利,则失行列。利旣能动,则以所待之卒击之,无不胜也。如曹公西征马超,与超夹关为军。公急持之,而濳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坂津,据河西为营。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公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得渡。循河为甬道而南,贼退距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濳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奋击,破之。十六国南梁秃髪傉檀守姑臧,后秦姚兴遣将姚弼等至于城下,傉檀驱牛羊于野,弼众采掠,傉檀分兵击,大破之。后魏末,大将广阳王元深伐北狄,使于谨单骑入贼中,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鐡勒酋长乜列河等三万余戸,并欵附,相率南迁。广阳欲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破六汗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归附,必来邀击。彼若先据险要,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当竞来抄掠,然后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广阳然其计,拔陵果来邀击,破乜列河于岭上,部众皆没。谨伏兵发,贼遂大败,悉收得乜列河之众。
○张预曰:形之旣从,予之又取,是能以利动之而来也,则以劲卒待之。李靖以卒为本,以本待之者,谓正兵节制之师。】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杜佑曰:言胜负之道,自图于中,不求之下,责怒师众,强使力进也。若秦穆悔过,不替孟明也。故能择人而任势,一作故能择人而任之,诸家作任势者,多矣。
○曹操曰:求之于势者,专任权也。不责于人者,权变明也。
○李筌曰:得势而战,人怯者能勇,故能择其所能任之。夫勇者可战,谨慎者可守。智者可说,无弃物也。
○杜牧曰:言善战者先料兵势,然后量人之材,随短长以任之,不责成于不材者也。曹公征张鲁于汉中,张辽、李典、乐进将一千余人守合淝,敎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吴孙权十万人众围合淝,乃共发,敎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敎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威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成败之机,在此一举。”典与辽同岀,果大破孙权,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权攻城十日不拔,乃退。孙盛论曰:“夫兵诡道也,至于合淝之守,悬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任怯者,则惧心难保。且彼众我寡,众者必怀贪惰,我以致命之师击贪惰之卒,其势必胜。胜而后守,则必固矣。是以魏武杂选武力,参以异同,为之宻敎,节宣其用,事至而应,若合符契也。”
○贾林曰:读为择人而任势,言示以必胜之势,使人从之,岂更外责于人,求其胜败。择勇怯之人,任进退之势。
○陈皥曰:善战者,专求于势,见利速进,不为敌先,专任机权,不责成于人。苟不获巳而用人,即须择而任之。
○杜佑曰:权变之明,能简置于人,任已之形势也。
○梅尧臣曰:用人以势则易,责人以力则难。能者当在择人而任势。
○何氏曰:得势自胜,不专责人以力也。
○王晳曰:谓将能择人任势,以战则自然胜矣。人者,谓偏禆与?
○张预曰:任人之法,使贪使愚,使智使勇,各任自然之势,不责人之所不能。故随材大小,择而任之。《尉缭子》曰:“因其所长而用之。”言三军之中,有长于歩者,有长于骑者,因能而用,则人尽其材。又晋侯类能而使之,是也。】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曹操曰:任自然势也。
○李筌曰:任势御众当如此也。
○杜佑曰:言投之安地则安,投之危地则危,不知有所回避也。任势自然也。方圆之形,犹兵胜负之形。
○梅尧臣曰:木石重物也,易以势动,难以力移。三军至众也,可以势战,不可以力使,自然之道也。何氏同梅尧臣注。
○张预曰:木石之性,置之安地则静,置之危地则动,方正则止,圆斜则行,自然之势也。三军之众,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不得已则闘,亦自然之道。】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李筌曰:蒯通以为坂上走丸,言其易也。
○杜牧曰:转石于千仞之山,不可止遏者,在山不在石也。战人有百胜之勇,强弱一贯者,在势不在人也。杜公元凯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能幷强齐。今兵威巳成,如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自解,无复着手。此势也。势不可失。”乃东下建邺,终灭吴。此篇大抵言兵贵任势,以险迅疾速为本,故能用力少而得功多也。
○梅尧臣曰:圆石在山屹然,其势一人推之,千人莫制也。
○王晳曰:石不能自转,因山之势而不可遏也。战不能妄胜,因兵之势而不可支也。
○张预曰:石转于山而不可止遏者,由势使之也。兵在于险而不可制御,者亦势使之也。李靖曰:“兵有三势。将轻敌,士乐战,志励靑云,气等飘风,谓之气势。关山狭路,羊肠狗门,一夫守之,千人不过,谓之地势。因敌怠慢,劳役饥渴,前营未舎,后军半济,谓之因势。故用兵任势,如峻坂走丸,用力至微,而成功甚慱也。】

孙子集注卷之五


孙子集注卷之六

虚实篇

(曹操曰:能虚实彼己也。
○李筌曰:善用兵者,以虚为实,善破敌者,以实为虚,故次其篇。
○杜牧曰:夫兵者避实击虚,先须识彼我之虚实也。
○王晳曰:凡自守以实,攻敌以虚也。
○张预曰:形篇言攻守,势篇说奇正,善用兵者先知攻守两齐之法,然后知奇正,先知奇正相变之术,然后知虚实。盖奇正自攻守而用,虚实由奇正而见,故次势。)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

【曹操李筌并曰:力有余也。
○贾林曰:先处形胜之地以待敌者,则有备豫,士马闲逸。
○杜佑同贾林注。
○王晳同曹操注。
○张预曰:形势之地,我先据之,以待敌人之来,则士马闲逸而力有余。】

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李筌曰:力不足也。《太一遁甲》云:“彼来攻我,则我为主,彼为客。主易客难也。”是以《太一遁甲》言其定计之义,故知劳佚事不同,先后势异。
○杜牧曰:后周遣将帅突厥之众逼齐,齐将叚韶御之。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歩卒为前锋,从西而下,去城二里,诸将欲逆击之。韶曰:“歩人气力,势自有限。今积雪旣厚,逆战非便,不如陈以待之,彼劳我佚,破之必矣。”旣而交战,大破之。前锋尽殪,自余遁矣。
○贾林曰:敌处便利,我则不徃,引兵别据,示不敌其军。敌谓我无谋,必来攻袭,如此,则反令敌倦而我不劳。
○孟氏曰:若敌巳处便势之地,巳方赴利,士马劳倦,则不利矣。
○梅尧臣曰:先至待敌则力完,后至趋战则力屈。
○何氏曰:战国秦师伐韩围阏与,赵遣将赵奢救之。军士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陈以待之,不然必败。”又曰:“先据北山者胜,后至者败。”赵奢卽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遂解阏与之围。后汉初诸将征隗嚣,为嚣所败。光武令悉军栒邑,未及至,隗嚣乗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汉将冯异卽驰马欲先据之,诸将皆曰:“虏兵盛而新乗胜,不可与争,宜止军此地。徐思方略。”异曰:“虏兵方盛,临境狃忲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辅动揺,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佚待劳,非所以争锋也。”遂濳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乗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而大破之。东魏将齐神武伐西魏,军过蒲津,渉洛至许原,西魏将周文帝军至沙苑。齐神武闻周文至,引军来会。诘朝。候骑告齐神武军且至,周文歩将李弼曰:“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陈。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遂军至渭曲,背水东西为陈,合战,大破之。
○张预曰:便利之地,彼巳据之,我方趋彼以战,则士马劳倦而力不足。或谓所战之地,我宜先到,立陈以待彼,则已佚矣。彼先结陈我后至则我劳矣。若宋人巳成列,椘师未旣济之类。】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李筌曰:故能致人之劳,不致人之佚也。
○杜牧曰:致令敌来就我,我当蓄力待之,不就敌人,恐我劳也。后汉张歩将费邑,分遣其弟敢守巨里。耿弇进兵,先胁巨里,使多伐树木,扬言以填坑壍。数日有降者,言邑闻弇欲攻巨里,谋来救之。弇乃严令军中趋修攻具,宣勒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阴缓生口,令得亡归。归者以弇期告邑。至日,果自将精兵三万余人来救之。弇喜谓诸将曰:“吾修攻具者,欲诱致邑耳。今来,适其所求也。”卽分三千人守巨里,自引精兵上冈阪,乗高大破之,遂临陈斩费邑。杜佑曰:言两军相远,强弱俱敌,彼可使历险而来,我不可历险而往,必能引致敌人。巳不往从也。
○梅尧臣曰:能令敌来则敌劳,我不往就则我佚。
○王晳曰:致人者以佚乗其劳,致于人者以劳乗其佚。
○何氏曰:令敌自来。
○张预曰:致敌来战,则彼势常虚,不往赴战,则我势常实。此乃虚实彼我之术也。耿弇先逼巨里以诱致费邑,近之。】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

【曹操曰:诱之以利也。
○李筌曰:以利诱之,敌则自远而至也。赵将李牧诱匈奴,则其义也。
○杜牧曰:李牧大纵畜牧人众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大喜,率众来入,牧大破之,杀匈奴十万骑,单于奔走,岁余不敢犯边也。
○梅尧臣曰:何能自来,示之以利。
○何氏曰:以利诱之而来,我佚敌劳。
○张预曰:所以能致敌之来者,诱之以利耳。李牧佯北以致匈奴,杨素毁车以诱突厥,是也。】

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曹操曰:出其所必趋,攻其所必救。
○李筌曰:害其所急,彼必释我而自固也。魏人冦赵,邯郸乞师于齐,齐将田忌欲救赵。孙膑曰:“夫解纷者不控卷,救闘者不抟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解尔。今二国相持,轻锐竭于外,疲老殆于内。我袭其虚,彼必解围而奔命,所谓一举存赵而弊魏也。”后魏果释赵而奔大梁,遭齐人于马陵,魏师败绩。
○杜牧曰:曹公攻河北,师次顿丘。黒山贼于毒等攻武阳,曹公乃引兵西入山,攻毒本屯。毒闻之,弃武阳还,曹公要击于内,大破之也。
○陈皥曰:子胥疲楚师,孙膑走魏将之类也。
○杜佑曰:致其所必,走攻其所必救,能守其险害之要路,敌不得自至。故王子曰:“一猫当穴,万鼠不敢出。一虎当溪,万鹿不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