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案汇录丙集


  旨:依议。其因混行收考议以降调注册之邹应元,仍照前旨,着该督抚出具考语,送部引见,议以降级用之陶浚,俟补官引见之日,该部将此案降级之处声明请旨。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二本一二三~一二四页。

  七二、礼部「为礼科抄出本部议覆福建巡抚浦霖等奏」移会

  礼部为遵旨议奏事:仪制司案呈,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十七日,礼科抄出本部会同兵部议覆福建巡抚浦等题请彰化县加增学额一疏,于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十三日题,本月十六日奉旨:依议,钦此,相应抄录原题移会可也。须至移会者。计抄单一纸。石移会稽察房。乾隆五十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该臣等会议得福建台湾府彰化县,自雍正元年增设。维时缘系新设之县,照小学额取八名,经臣部议:俟人文充盛之日,酌量加增等因在案。今据福建巡抚浦霖等疏称:彰化县自设学以来,阅今六十余载,文风日盛,多士振兴。又加淡水一厅,附入彰化县学考试。若仍照原额取进八名,不免向隅。请照台湾等三县之例,取进十二名。至于贡期□□□□之例,二年一贡等因,具题前来。查与臣部原议酌增之例,均属相符,应如所请,于乾隆五十八年岁试为始,彰化县学额取八名之外,加增四名。每逢岁科两试,各取进文童十二名。其廪生出贡,即以下次岁试为始,按照食饩年分,先后二年一贡,以昭画一。再该抚等疏称,彰化县武童进额,应仍照旧额取进八名,无庸加增等语,亦应如该抚所请,仍照旧额取进,毋庸加增。再此本系礼部主稿,合并声明。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五本四一○页。

  七三、礼部奏折

  礼部谨奏为遵旨议奏事:嘉庆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内阁抄出闽浙总督阿林保、福建巡抚张师诚奏台湾府人文日盛、恳恩加广中额进额、并添设廪增优贡等因一折,奉朱批:礼部议奏,钦此。查原奏内称:台湾一府,从前额中举人二名,另编至字号拨给中额。现在有志观光者不下千百余人,而科举仅准录送二百余名,中额仍止二名。再台湾四县应考文童,近年册报多至三千余人,较之内地大中各县应试童生,不相上下,而进额尚不及内地中县。又附居台属之粤籍文童额进八名,并未专设廪增。今粤籍取进人数,几倍于前,廪增未设,洵为人多额隘。又优贡一项,三年举行一次,由学臣会同督抚考校,通省仅取五、六名。因台湾学政系道员兼理,不得与□地各属诸生同邀考选。合无仰恳天恩,俯准将台湾乡试中额,于闽省额定八十五名之外,再加一名,连前共中三名。并于至字号内取中副榜一名。每届乡试,准其录送科举五百名。台湾府学,闽籍文童加进二名,粤籍文童加进二名。台湾、凤山、嘉义、彰化四县,每学加进文童二名。粤籍生员,准照小学之例,添设廪、增各十名。台湾诸生,亦准报优送交内地汇考,录取送监肆业。本年乡试,应请即照此办理等语。

  臣等查福建台湾一府,孤悬海外,涵濡圣化,百数十年。兹当人材踊跃奋兴,允□推广皇仁,以示鼓励。勘查定例,大省每举人一名,录送科举八十名。该府额定举人二名,另编至字号取中,每逢乡试,录送科举,经臣部于乾隆八年议准,令该学臣于科举二百名定额之外,酌量宽余录送。今该总督等以该府应试生员不下千百余人,请加中额一名,诚为加惠海隅人材起见,应准其于至字号举人二名之外再加一名,定为三名。其所请录送科举五百名之处,核与大省每举人一名录送科举八十名之例相去悬殊,应酌定为三百名。此外实有文理清通,可以造就者,准于定额外量为宽送,仍不得滥收,以昭慎重。又该府学额进闽籍文童二十名、粤籍文童八名,额设廪、增各二十名,俟粤籍与闽籍生员一体挨补,其所属台湾、凤山、嘉义、彰化四县学各额进文童十二名,额设廪、增各十名。今该总督等请于该府学加粤籍专额廪、增各十名,闽籍、粤籍各加文童二名,四县学各加文童二名,为数未免过多。臣等公同酌议,各省府学例定廪、增各四十名,间有甫经设学,因入学员额不多者,其廪、增各额亦复多寡不等。台湾一府,设学已久,廪、增额限二十名,似觉稍隘。应准以原定廪、增各二十名专归闽籍生员充补,粤籍准其另设廪、增各八名。除将现在实廪、实增拨归新额外,余□□下届岁科考为始,专将粤籍生员挨次帮补,仍与闽籍生员统较补廪日期,先后出贡。并准于该府学内闽籍加进文童一名,粤籍加进文童一名,四县学内各加进文童一名。各学生员报优者,由台湾道造册送交福建学政,与内地各府优生一体会考。至副榜定例,每举人五名取中一名。该府旧中举人二名,今议增一名,亦不足五名之数,所有该总督等请加至字号副榜一名之处,与例不符,应毋庸议。臣等核议缘由,是否有当,伏乞皇上训示臣部行文该督抚遵照办理。为此,谨奏请旨。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二本一六六页。

  七四、礼部「为内阁抄出福建巡抚史致光奏」移会

  礼部为移会事:仪制司案呈,嘉庆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内阁抄出福建巡抚史奏本年戊寅恩科乡试三场完竣年老诸生一折,于本月二十四日奉朱批:礼部知道,钦此。钦遵到部。相应抄录原奏移会稽察房可也。须至移会者。右移会稽察房。嘉庆二十三年十二月日。

  福建巡抚臣史致光跪奏为查明本年乡试未中年老诸生、恭折奏闻、仰祈圣鉴事:窃照嘉庆六年定例,三场完竣,年老诸生,祗须查明实在年岁具奏,旡庸拘定入学年分。又定例,具奏年老士子时,应请敕交礼部核覆具奏。又嘉庆十八年间奉旨:乡会后,年老诸生三场完竣,着照旧例递加十岁,方准列入等因,钦此。兹福建省戊寅恩科乡试,现年未届九十各生外,其年届九十岁之老生陈望恩一名,八十岁之老生蔡振清、赖继辉二名,三场完竣,经臣核对台湾道送到各生清册年岁,俱属相符。各学取具廪保甘结,加具印结,呈送前来。臣查该生等耄年力学,犹励志于青云,晚岁穷经,冀成名于皓首,洵属熙朝盛事,实为艺苑休祥,核之定例,均属符合。除造册咨部查核外,臣谨恭折具奏,并缮清单,恭呈御览,伏乞皇上睿鉴,敕部核覆施行。谨奏。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二本一六八页。

  七五、礼部「为内阁抄出闽浙总督孙尔准等奏」移会

  礼部为移会事:仪制司案呈,道光八年三月十三日,内阁抄出闽浙总督孙等奏加设台湾粤籍举额并增厅县学额一折,本年三月十一日奉朱批;礼部议奏,钦此,钦遵到部。除本部另行核议具奏外,相应抄录原奏移会稽察房可也。须至移会者。右移会稽察房。道光八年三月日副郎伊。

  闽浙总督臣孙尔准、福建巡抚臣韩克均跪奏为台湾府人文日盛、仰恳圣恩、加设粤籍举额、并增厅县学额、以广文教事:窃照台湾孤悬海外,民无土著,皆系闽、粤之人寄居;闽则漳、泉,汀三府,粤则惠、潮二府,嘉应一州,是以学校有闽籍、粤籍之分。闽籍生员,另编字号,每科乡试中文举人三名;粤籍生员则系散入福建通省卷内,凭文取中。又该府属台湾、凤山、嘉义、彰化四县文童,每县定额取进十三名;其澎湖厅应试童生,附入台湾县学,并未另设进额。前据台郡绅士郭开荣等以海外人文日盛,呈请加设粤籍举额,并增四县及澎湖厅文童进额等情,由台湾道、府、县学递加查议转详,饬据藩、臬两司会核请奏前来。臣等伏查台湾为海外要区,百余年来,涵濡圣化,人文蔚起,蒸蒸日上,所当仰恳恩施,广其登进之阶,俾多士鼓箧奋兴,野处不昵,崇开庠序,潜消鸳骛之风,服习诗书,益敦礼义之教。臣等谨酌拟条款,为我皇上陈之:

  一、请设粤籍举额一名,以符原案也。查乾隆六年礼部议覆前任闽浙总督宗室德沛具题,粤生乡试,俟数科以后,数满百名,再请另编字号,取中一名等因。嘉庆十六年,经前署督臣张师诚以粤籍生员造送科考者已有八十八名,加新进九名,共有九十七名,题请另编字号,取中举额一名。奉部驳称,检查嘉庆十四年科考册内,粤籍生员列入等第者仅止三十四名,即造送录遗者亦未必人人尽属可取,不得遽添中额,致各省客籍纷纷效尤等因。兹据台湾道册报粤籍生员现计一百二十三名,已远过百名之数。臣等查乾隆六年部议,粤生数满百名,即请取中举人一名。今系遵奉原议办理,非他省客籍所得援以为例。应请于台湾闽籍中额三名之外,另编田字号加设粤籍中额一名。庶闽籍、粤籍各有定额,并昭平允,亦与原案相符。

  一、请加四县文童学额以昭激劝也。查台湾、凤山、嘉义、彰化四县各额进文童十三名。近年以来,文风加盛,应试之人,倍多于昔,几与内地大县相同,而学额尚不及中县之数。登进之途,未免稍隘。臣等伏思台湾民情浮动,悍而且愚,必须读书明礼之人日多,方可化其嚣凌之习。应请将该四县学额各增广二名,俾士民观感振兴,益知以诵读为事,庶几比户弦歌,得收爱人易使之效,实于海外风俗大有裨益。

  一、请定澎湖厅文童进额,以示鼓励也。查澎湖地方,孤悬大海之中,四面汪洋巨浸,应试童生,向系附入台湾县学,航海往还,风涛险阻,因未明着进额,间有徒劳跋涉,竟未获隽一人者,不免向隅。该厅赴试文童,现在已及百人,查与淡水厅设学之初,人数相等。应请岁科两试各取进二名,以示鼓励。仍照粤籍文童之例,附入府学,划一办理。

  以上各条,臣等悉心酌核,仰恳圣恩,饬部议覆。如蒙俞允,请即自本年乡试为始,合并陈明。臣等谨会同福建学政臣史致俨合词恭折具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二本一七一~一七二页。
卷七

  七六、福建水提督王郡折(奏报客民偷渡过台情形并严拿客头窝引之人治罪)雍正十三年九月初六日

  七七、闽浙总督郝玉麟揭帖(防止内地奸民偷度过台)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日

  七八、巡台御史白起图等奏折(请免查验箕斗)

  七九、户部「为内阁抄出巡台给事中六十七等奏」移会(请准台民搬眷及内地民人来台探亲)乾隆九年八月初八日

  八○、户部副折残本(议覆六十七请准台民搬眷及内地民人来台探亲)

  八一、吏部「为内阁抄出福建巡抚吴士功奏」移会(请广台民搬眷之恩例,并定有司失察偷渡之处分)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初十日

  八二、刑部「为内阁抄出浙闽总督杨廷璋奏」移会(请停台湾搬眷之例,酌筹禁戢偷渡之条)乾隆二十六年九月

  八三、闽浙总督富勒浑奏折(奏拟开放蚶江为渡台口岸一切事宜)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八四、刑部「为内阁抄出闽浙总督富奏」移会(汇奏乾隆四十八年分拿获偷渡人犯乾隆四十九年二月

  八五、户部「为本部议覆闽浙总督富等会咨」移会(蚶江口商货出入,止准员役稽查,不得重复科征)乾隆四十九年十月十六日

  八六、刑部「为内阁抄出两广总督孙士毅等奏」移会(汇报乾隆五十一年分查获偷渡台湾人犯名数)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

  八七、吏部「为内阁抄出奉上谕一道」移会(严行讯鞫偷渡人犯)乾隆五十三年正月

  八八、吏部「为内阁抄出闽督李侍尧奏」移会(汇报乾隆五十二年分闽省先后拿获偷渡人犯)乾隆五十三年二月

  八九、闽督福康安奏折(汇报乾隆五十三年分闽省拿获偷渡人犯)乾隆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

  九○、户部「为内阁抄出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奏」移会(查禁私贩丝斤等物)乾隆五十四年十二年十九日

  九一、户部「为内闽抄出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奏」移会(酌筹商艘出入口岸章程)乾隆五十五年七月初二日

  九二、刑部「为内阁抄出台湾总兵奎等奏」移会(拏获偷渡人犯陈水等治罪)乾隆五十五年七月二十七日

  九三、兵部「为内阁抄出台湾总兵奎林等奏」移会(拏获偷渡客民沈尧等治罪)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初四日

  九四、刑部「为内闽抄出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奏」移会(汇报乾隆五十六年分闽省拏获偷渡人犯)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九五、刑部「为本部议覆福建水师提督兼管台湾总兵奎等奏」移会(拿获偷渡舵水客民蔡牙等审拟治罪)乾隆五十六年四月

  九六、福建水师提督兼管台湾总兵奎林等残奏折(拿获偷渡人犯审明定拟)乾隆五十六年六月

  九七、福建水师提督哈当阿等奏折(汇奏拿获偷渡人犯两起,审明定拟)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初六日

  九八、吏部题本(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福建巡抚浦霖不实力稽查偷渡,遵旨议处)乾隆五十八年四月十二日

  九九、闽浙总督魁伦等奏折(遵旨覆讯蓝三世等私贩铁锅夹带渡台并备弁知情徇隐一案)嘉庆二年十月二十日

  一○○、户部「为内阁抄出闽浙总督孙尔准奏」移会(请将海丰、乌石二港增设正口,以疏兵谷而便商艘)道光六年五月十四日

  一○一、户部「为内阁抄出署理两江总督壁昌等奏」移会(会议渡台商船贩运茶丝绸缎办法)道光二十四年六月十二日

  七六、福建水师提督王郡折

  福建水师提督臣王郡谨奏为奏闻事:窃微臣仰沐皇上天高地厚之恩,拔置封疆,夙夜兢兢,惟以绥靖海洋为念。今岁照例派拨兵船十只游巡外,又另添兵船四只,挑选臣标勤慎千把前往南北二洋,督催在洋各舟师上紧巡哨,今内外海洋以及澎湖、台湾各处,仰仗天威,悉皆宁谧,商渔乐业,俱各安稳。惟有偷渡过台一事尚未能除。臣身任在水师,亟应访拿。因思偷渡之民,海边若无窝引之人,断不能自偷出口。缘窝家姓名住处未知,是以密令臣标中军参将王清会同原厦门海防同知杨翼成密差兵役,扮作偷渡客民,在路游移,以采客头姓名住处。本年三月二十六日,果有客头之伙伴陈基向前兜揽,因此诱出实情,方知客头名叫江升,父子四人,住漳州府海澄县港尾地方。见招多人,即欲出口。臣闻此信,就密令该参将并海防同知等亲往密拿。故就港尾地方四处拿到无照客民赖考等六十三名并客头江升一名,船一只。审出客头江妈生、江妈二、苏秀麟、李子英、江兴、又水手闇从。今仅获苏秀麟、江妈生二名,余尚未获。臣又闻陈基供称:该地另有僻港,可通大洋,不必从大担汛出口,因此黑夜可以偷渡。臣随亲往勘明该地果有僻港,偷出即系大洋,港口向无兵船防守。臣随知会督臣,在于该地港口之大径地方添设中营哨船一只,以资兜截。今本年六月十四日,防守大径汛之外委千总黄琛于港尾之港口追获客民王君禄、谢合二名,舵工王全一名。供出客头赖往,而窝家黄长老见在拘拿。七月初十日,该汛外委黄琛又拿到无照客民张有等一十一名,江佑等男妇幼童四十八名,并船一只,舵水客头浮水脱逃。见获之人俱能交海防同知收审。供出客头黄国、蔡明、曾正、高六,尚未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