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例存疑

   此条系前明问刑条例,咸丰二年改定。
   《集解》。此等名号,非指在官役使之人,但在盐场把持者,即是。
□均系尔时名目。
盐法  一,凡豪强盐徒,聚众至十人以上,撑驾大船,张挂旗号,擅用兵仗、响器,拒敌官兵,若杀人及伤三人以上者,比照强盗已行得财律,皆斩。为首者,仍枭首示众。伤二人者,为首斩决。为从,绞监候。伤一人者,为首斩监候,为从实发云、贵、两广极边烟瘴充军。凡得赃包庇之兵役,倶拟斩监候。私售之灶丁,及窝顿之匪犯,倶发伊犂、乌鲁木齐等处为奴。其虽拒敌不曾杀伤人,为首绞监候,为从流三千里。若贫难军民将私盐肩挑背负易米度日者,不必禁捕。
   此例原系二条,一系前明问刑条例,(《笺释》。律但言有军器,而不言人数之多寡。但言拒捕,而不言杀人伤人,故例补之。律言车船、头匹、挑担、駄载而后成其为私盐,故例谓肩挑背负易米度日,不必禁捕,正所以与律发明,以见矜恤贫难之至意也。)乾隆五年,三十二年修改。(按,原律凡分三层,第一层言皆斩,虽未下手伤人亦斩也。第二层言不曾伤人,分别首从拟斩、充军,则但经伤人,即应倶问死,可以类推。第三层,以盐徒聚众十人以上抗拒官兵,伤及三人以上,凶横已极,故照强盗律皆斩。十人以下,既无兵仗,又未杀人,虽情节较轻,然伤至二人以上,亦将下手之人拟绞。不言伤一人者,律有明文,不复叙也。不言未伤人者,以律内拒捕即应拟斩故也。乾隆五年修改之例未见妥协,盖盐徒聚众抗官拒捕,律应拟斩,例所増者杀人及伤三人,系补律之所未备,非谓拒捕未伤人之不应拟斩也。改为绞罪,殊觉无谓。下条改为军流,倶与律意不符。)一系乾隆四十三年,大学士两江总督高晋等奏准定例,嘉庆六年修并。(按,兵役得赃包庇,系枭匪拒捕伤差通例,修并于此,下条反觉遗漏,似应仍照旧例另立一条,无庸修并。)道光六年改定。
   谨按。此条专指十人以上而言,若十人以下,则又引下条矣。惟査撑驾大船、张挂旗号,系指水路而言,若在陆路,与下条如何分别,似应叙入。
□原例一条本极明晰,盖统指水路而言,若在陆路,则不用撑驾大船八字,直引豪强盐徒聚众十人以上,擅用兵仗、响器拒敌官兵云云,亦可。后添入兵民聚众十人以上一条,遂以此条为指水路,下条为指陆路矣。
□伤二人与伤一人。情形本无甚区别,乃首犯此条以此分别斩决、斩候,下条以此分别斩绞,已嫌未协。而下手者,均以此分别生死,尤不甚允。
□再,抢、窃、拒捕各例,均以金刃他物、手足为罪名轻重之分。此处不以刃物论而以人数论。设伤二人案内,下手者倶系他物,或倶系轻伤,一人案内或系金刃,或系重伤,他物伤人者拟死,金刃伤人者充军,又何理也。
□伤人为从自系指下手者而言,二人下手各拒伤一人,均拟绞候。一人下手独拒伤一人,则问军罪,且较得赃包庇之兵役治罪反轻。
□再,此条专为拒捕而设,若并未拒捕,自应照下条为首拟军,为从满流矣。末一层与下贫难小民一条,语意重复,应并于下条之内,其军民亦系前明旧例。
盐法  一,凡兵民聚众十人以上,带有军器兴贩私盐,拒捕杀人,及伤三人以上之案,为首并杀人之犯,斩决。伤人之犯,斩监候。未曾下手杀伤人者,发近边充军。(按,此层上条系不分首从,皆斩,首犯加以枭示。)伤二人者,为首斩。(按上条系斩决。)下手者,绞,(按,与上条同。)倶监候。伤一人者,为首绞监候。(按,上条系斩候。)下手者,实发云、贵、两广极边烟瘴充军。(按,与上条同。)为从倶满流。(按,上条倶拟军。此层与上条少异,而生死则同。)若拒捕不曾伤人者,为首实发云、贵、两广极边烟瘴充军。(按,上条系绞候。)为从满流。(按,与上条同。此层,则首犯有生死之分矣。)其虽带有军器,不曾拒捕者,为首发近边充军,为从流二千里。(按,此层上条所无,应参看。)若十人以下,拒捕杀人,不论有无军器,为首者斩,下手者绞,倶监候。不曾下手者,发近边充军。伤至二人以上者,为首斩监候,下手之人绞监候。伤止一人者,为首绞监候,下手之犯,杖一百,流三千里。其不曾下手者,倶仍照私盐律,杖一百,徒三年。(按,此层上条所无,有犯则照此条科断矣。)若拒捕不曾伤人者,为首杖一百,流三千里。为从照私盐本律,拟徒。其不带军器,不曾拒捕,不分十人上下,仍照私盐律,杖一百,徒三年。(按,三千斤以上仍应拟军。)若十人以下,带有军器,不曾拒捕者,为首照私盐拟徒本罪加一等律,杖一百,流二千里。为从,杖一百,徒三年。其失察文武各官,交部议处。有拏获大伙私贩者,交部议叙。
   此例原系二条,一系康熙年间増定例,一系康熙二十七年定例,雍正三年修并,乾隆三十二年修改,嘉庆六年改定。(按,是年按语云,拒捕不伤人一项,例内未经议及,不知例不及此层者,以律有拟斩之文,上条亦有拟绞之语故也,似非通论。)
   谨按。上条指水路,此条似指陆路。
□此条十人以上原定之例颇严,屡次修改,遂致上条科罪较此条为重,似未画一。
□陆路之车装駄载,带有军器,公然拒敌官兵,致有杀伤,与水路之撑驾大船何异。况律明言,车船头匹,则统指水路而言。今在水路犯者引上条,在陆路犯者引此条,岂陆路竟无豪强盐徒耶。似应修并一条。改为或撑驾大船,或车马载駄,或用小注云,船载车装亦可。
□伤人不分金刃、他物、手足,倶分别首从问拟斩绞,较他处拒捕为严。惟伤一人,为从下手之犯,十人上下,均无死罪。是二人拒伤二人,或系手足,或系他物,伤轻均应论死。一人拒伤一人,或二人拒伤一人,倶系金刃、倶系他物折伤,或用鸟鎗拒伤捕人,亦仅拟军流,是不以拒伤之轻重为凭,而惟以受伤之多寡为断。在首犯系同一论死,而从犯则大有区分。
□拒捕不伤人之罪,较律为轻,带有军器不拒捕之罪,又较律为重,未免参差。
□带有军器不曾拒捕,自系私盐之通例。(较律加严。)不分船载车装,均统在内。
□犯罪拒捕杀差,为首及下手之人均应立决。盐匪但经拒捕,即律应拟斩,本较别项拒捕为重。乃十人以下拒捕杀人,倶拟监候,较拒捕杀差之例为轻,殊嫌参差。后收买官盐非私枭一条,拒捕殴人,其折伤以上者绞。又较别项拒捕伤差科罪为重,亦未允协。参看自明。
□再,此条十人以下,凡结伙三四人皆是,如拒捕杀人,首犯问斩,下手者问绞,与别处拒捕杀人,以下手之人为首不同,亦与下条收买肩贩官盐一条,互相参差。究竟如何区分界限之处,记考。
□再,近数十年以来,各省均未见办有此等案件,岂果缉捕认眞,枭贩倶各敛迹,抑系另有别情耶。不可得其详矣。
盐法  一,凡灶丁贩卖私盐,大使失察者革职,知情者枷号一个月发落,不准折赎。该管上司官倶交该部议处。
   此条系康熙四十四年増定例。
   谨按。律言总催而未及大使,故例补出。与下拏获贩私盐犯一条及《处分则例》参看。
盐法  一,凡回空粮船,如有夹带私盐,闯闸闯关不服盘査,聚至十人以上,持械拒捕杀伤人,及拒捕不曾杀伤人,并聚众十人以下,拒捕杀伤人,及不曾杀伤人者,倶照兵民聚众十人上下例,分别治罪。头船旗丁、头舵人等。虽无夹带私盐,但闯闸闯关者,枷号两个月,发近边充军。随同之旗丁、头舵,照为从例,枷号一个月,杖一百,徒三年。不知情,不坐。卖私之人及灶丁,将盐私卖与粮船者,各杖一百,流?二千里。窝藏寄顿者,杖一百,徒三年。其虽不闯闸闯关,但夹带私盐,亦照贩私加一等,流二千里。兵役受贿纵放者,计赃以枉法从重论。未受贿者,杖一百,革退。贩私地方之专管官、兼辖官及押运官,并交部议处。随幇革退。其虽无夹带私盐,倚恃粮船,闯闸闯关者,押运等官革职。随幇责三十板,革退。不服盘査,持械伤人者,押运等官革职。随幇责四十板,革退。傥关闸各官勒索留难,运官呈明督抚参处。
   此条系雍正二年,刑部议覆漕运总督张大有条奏定例。乾隆五年修改,嘉庆六年改定。
   谨按。此例凡分三层,夹带私盐闯闸闯关,为一层。无夹带私盐,仅闯闸闯关,为一层。不闯闸闯关,但夹带私盐,为一层。而惟夹带私盐一层为重,故严其罪。若未夹带私盐,仅止闯闸闯关,不过倚恃粮船,不服盘査耳。枷号充军,似嫌太重,兵律?关津留难门,官豪势要之人,乘船经过关津,不服盘验者,杖一百,与此科罪轻重太觉悬殊,虽系为回空粮船严定专条,究嫌彼此参差。
   《处分则例》。
□一,回空漕船夹带私盐货卖,管船同知、通判等官,知情故纵者,革职(私罪)。止于失察者,照约束不严例,降一级调用(公罪)。
□一,恶棍倚恃粮船贩载私盐,不服盘査,闯闸闯关,持械伤人,押运等官知情故纵者,革职。(私罪。)止于失察者,降一级调用。(公罪。)
盐法  一,拏获贩私盐犯,承审官务须先将买自何人何地、以及买盐月日、数目究明。提集犯证,并密提灶戸煎盐火仗、簿扇,査审确实。将卖盐及窝顿之人,均与本犯,按照律例,一体治罪。若査审无据,即属虚诬,将本犯依律加三等治罪。如承审官不能审出诬贩者,交部分别议处。若审出买自场灶,即将该管盐场大使并沿途失察各官,题参议处。其不行首报之灶丁,均照贩私例治罪。
   此条系雍正六年,戸部议准定例,乾隆三十二年改定。
   谨按。此与灶丁货卖以私盐论之律意相符,惟不详切根究,则灶丁之私卖,亦属无从破案矣。故定立此条。
□上条灶丁贩卖私盐,大使失察,似应并于此条之内。
   律系以私盐论罪,例则卖与豪强盐徒者为奴,卖与粮船者流二千里,是倶不论斤数多寡矣。此例与犯人同罪,均不画一。
盐法  一,凡大伙兴贩,聚众拒捕,及执持器械杀伤巡役脱逃之枭徒,照强盗例勒缉。地方文武各官疏纵及上司容隐不参,交部议处。
   此条系雍正六年例,乾隆五年改定。
   谨按。此条专言文武官员处分,并无治罪之处,似应删。
盐法  一,拏获私盐,限四个月完结,如人盐并获者,将所获盐货、车船、头匹等项,全行赏给。如获盐而不获人,确査盐犯实系脱逃者,以一半赏给,一半充公。傥有故纵情事,无论巡役兵丁,受贿者,计赃以枉法从重论。未受贿者,杖一百,革退。所获盐货等项,一概充公,不准给赏。私盐交与本处盐商,照官盐价値立即变价。骡马牛驴如延挨不变,以致倒毙,着落该州县官照中等价値赔补。车船等物,亦照依时价,据实变价,报部査核。傥有侵渔捏报情弊,并逾限不行完结,及不即变价报解者,将该州县分别议处治罪。
   此条系雍正七年,戸部议覆巡盐御史郑禅宝条奏定例,乾隆三十七年修改,嘉庆九年改定。
   谨按。此条例意,盖为不肖有司,将拏获私盐车船牛马等物,乘机抵换,任意侵渔而设。然亦尔时办法,今则无此等案件矣。原例系私盐交商变价,准照时价减十分之一二,最为允协。后改为照官盐价値,则累商矣。累商仍系累民,何必多争此区区之微利耶。倒毙骡马等牲畜,即令赔补,则累官矣。拏办私盐一起,官民均受其累,无怪此等案件之多不肯办也。且未叙明价値若干,将令如何赔补,如何变价耶。
盐法  一,除行盐地方大伙私贩,严加缉究外,其贫难小民,年六十歳以上、十五歳以下,及年虽少壮身有残疾,并妇女年老孤独无依者,于本州岛县报明验实注册,毎日赴盐场买盐四十斤挑卖。祗许陆路,不许船装,并越境至别处地方,及一日数次出入,如有违犯,仍分别治罪。
   此条系乾隆元年,钦奉谕旨,及本年戸部议准定例。
   谨按。此专为贫难小民而设,应与上豪强盐徒条内末段参看,似应并于此条之内。
盐法  一,巡盐兵捕自行夹带私盐,及通同他人运贩者,照私盐加一等治罪。
   此条系戸部议准,(未详何年)乾隆五年纂为定例。
   谨按。以巡私之人而自行贩私之事,故严其罪。
盐法  一,凡收买肩贩官盐越境货卖,审明实非私枭者,除无拒捕情形,仍照律例问拟外,其拒捕者,照罪人拒捕律加罪二等。如兴贩本罪应问充军者,仍从重论。傥拒捕殴人至折伤以上者,绞。杀人者,斩。倶监候。为从各减一等。
   此条系乾隆七年,刑部议覆浙江巡抚常安,题,越境贩卖官盐,拒捕殴死巡役,为从之田大士一案,附请定例。
   谨按。此例系别于大伙私贩而言,故照罪人拒捕分别科断。惟拒捕条例屡经修改,此处折伤以上,即问绞罪,与别条大有参差,应参看。
□既不以大伙枭徒论,则寻常拒捕伤人矣。上兵民聚众十人以上一条,伤一人者,首犯拟绞,为从下手者,军流。此处折伤者绞,杀人者斩,是否指首犯,抑系指下手者而言。未经叙明。以上数条之例例之,则应罪坐首犯,下手之人应以为从论矣。原奏亦以起意为首之人拟斩,下手幇殴之人,以为从论,拟军。与本门各条尚属一律,而与拒捕别条,究有参差。
盐法  一,盐船在大江失风失水者,査明准其装盐复运。傥有假捏情弊,以贩私律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