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成语

 筹斛
  每量一斛以木筹记数也
 积贮
  存收也
 支销
  开发也
 斗级
  掌量斗之官役也
 小脚
  挑送米粮之役夫也
 本色
  见本色银色乃米之成色也漕米有应征实米者有应按成色折价征收者此项折价之本色银
 折色
  见折色银应征之实米不足则亦按色折银纳之
 改折
  从折色定价之中从新改价或加或减谓之改折
 羡余
  多余之米也
 增耗
  增加耗数也(指米而言)
 加息
  加添利息也(指米而言)
 易银
  以米易银也(指米而言)

 时价
  市中当时之行情也(指米而言)
 市价
  市中当时之行情也(指米而言)
 平粜
  粜卖也市上米贵则发官仓之米售之以平市价
 设立名色
  出纳粮米定为名色即入以上各名色均是类也
 出陈易新
  将仓中陈米售出另买新米以易之也

 存七粜三
  存米七分出售其三
 年分仓口
  存米之年月米仓之名目
 搀和石灰药米[米当作水]
  仓役作弊米中和灰或药水使其涨大而多也和灰者和入石灰也
 零星粜卖不许整囤收贮[囤满汉本作囷]
  米商存米应时时零售于人不许囤积不出恐其抬价居奇有害于民也
 总部
  漕运总督部堂也

 协部
  本省之巡抚也
 运官
  督解漕运之官也
 旗丁
  运船之水手人丁皆世袭其业官给田粮如八旗兵丁然故谓之旗丁各船有一定之旗号
 旗甲
  甲长也旗丁百余人为一甲设长以管之
 船头伍长
  船头乃第一号运船之大头目也旗甲之上又有伍长以督催之
 监兑厅
  监视兑收漕米之衙门也
 部运
  部乃督部之意言督办运务也
 改兑
  应兑漕米或临时改兑银两之类
 找兑
  前兑不足找补兑足之意
 兑留
  兑收留省之米也
 兑行
  兑收起行之米也
 兑运
  兑收运京之米也
 起运
  米兑完运[疑有讹误]之起行也
 领运
  运船之首领官也
 押运
  押送漕运之官也
 佥运
  佥派漕运各员也
 协运
  协同运粮之官也
 总运
  数起之漕一总运京也
 附运
  他项漕运附入此项也
 搭运
  各运入于各项之中也(订正:将糟米分搭配运也)
 夹带
  粮船之中夹带各货运京发售曰夹带
 剥挽
  剥减也挽牵也重舟搁浅则减去米粮挽牵而行
 盘剥
  取下之意将大船重载之米取出分载于小船之上
 剥船
  装载减货之小船也
 粮船
  运船之总名
 贡具
  进贡船内需用之器具也
 帮船
  数十船结为一队曰帮船
 开帮
  粮船结队开行也
 头帮
  第一帮之船也
 尾帮
  末尾一帮之船也
 回空
  运粮至京交卸南回之空船也
 回次
  次处也回空之船仍至本处停泊以待明年之用
 搁浅
  船重水浅沮搁不行也
 冻阻
  北河?冻阻不能归也
 渗漏
  船只破漏河水透入也
 遭风
  舟行遇风也
 漂没
  漂流沉没也
 两船相抵
  二船对触损伤也
 赴次领兑
  粮船开赴兑米之处领米装运也
 水次折干
  干乃银也应行领运之米在水次改折银也
 官收官兑
  由官征收亲兑入舟也
 吏收官运
  由吏员兑收交官领运也
 一二三运
  每年送京之南粮共分三次曰一二三运
 舳舻衔接
  舳舻船也衔接不断也言往来之船不断也(订正:衔接者言粮船相随衔尾相接而行也)
 在后赶帮船
  一船落后速催前行追及大帮也
 圩长
  南省大村曰圩盖一村之总长也
 坵长
  亦大村之长也各省名目不同
 区长
  乡中一区之长也
 地方
  一乡中之巡役也
 总甲
  各大村镇每村地分数甲数十百家每甲之中又分某乡某排一排之中有排甲稽查一乡之中设乡约约束又有里长司劝化之事而统归总甲管辖乃由州县委派官充之
 排甲
  各大村镇每村地分数甲数十百家每甲之中又分某乡某排一排之中有排甲稽查
 乡约
  各大村镇每村地分数甲数十百家每甲之中又分某乡某排一排之中有排甲稽查一乡之中设乡约约束
 里长
  各大村镇每村地分数甲数十百家每甲之中又分某乡某排一排之中有排甲稽查一乡之中设乡约约束又有里长司劝化之事
 佃户
  本身无田租富家之田而耕佃户是也
 催工[催注本误作佣]
  按月给值之工人也
 丁差[丁嘉本注本作一]
  地方官令民间出资或纳材料以助官派役曰派差一事曰一差
 沙民
  广东福建海滨沙洲上居住种植之民曰沙民
 彝把
  云南边界之彝呼头目为把言彝人之头目也有大把二把之名
 汉把
  云南沿边汉人之头目亦有此称
 徭蛮
  广西山中野人曰徭蛮
 徭童[童当作(彳童)(獞)]
  徭蛮之子
 番夷
  甘肃四川等省边夷曰番夷
 苗子
  贵州山中之野人也
 猡猡
  野人种名
 哪达[达满汉本作哒]
  同上猡猡哪达皆云南土司所部之人也
 土司
  川广云贵等省野人之大头目也其官世袭有土府土州土县之类也总名土司
 土舍
  土司中办事之舍人也
 土目
  土番中之头目也
 舍把
  土舍之首领也
 八舍土番
  云南土司最大者分为八家如龙家岑家之类曰八舍土番
 外番色目人等
  色目名目也言系外番另有名目之种而非中土民人之族类也
 回教中人
  奉回回教之民也
 土民
  本地土著之民也外来流寓者曰客民
 平民
  良民也
 花民
  贱民也花者杂也
 流寓
  见上
 壮丁
  年壮之民丁也
 屯丁
  屯田之民种官地为业
 正丁
  一家中本有之丁口也
 户丁
  通族中之丁口也
 力丁
  为官服力役之丁口也
 军丁
  应充军役之丁口也
 余丁
  除应充军役之丁口而外皆曰余丁
 闲丁
  除应充军役之丁口而外皆曰闲丁
 成丁
  幼童长至二十岁者曰成丁
 舍丁
  家奴之子也
 编审民丁
  每三年地方官审查民户人丁之数将年壮成丁者编入册籍曰编审民丁

 复回丁口
  遭乱荒逃散之丁口事定复回原处者也
 另户人
  并无宗族一家独立也
 开档人
  将其名字由册上开除不要之人也
 管庄拨什库
  拨什库满洲语汉谓之领催仍兵丁中之司会计者也管理皇家庄田之领催
 屯拨什库
  管理屯田事务之领催
 军三安家闲丁
  一家之中已有三丁充军役者余丁皆不派役令之安置家事曰军三安家闲丁
 招复民丁七分零
  将已逃之民丁招回复业者其数在十分之七有零
 养济院
  官设收养周济贫人之所也
 孤贫颠连
  孤寡贫穷颠沛流连之人也
 殷实平民
  富足良善之民人也
 室如悬磬
  室中空无所有
 贫难下户
  贫穷难于度日之下等人户也
 地丁钱粮
  民间地亩丁口均由地方官每年按例征收钱粮以供国家仓库之需
 正项钱粮
  凡一州一县之中所征地丁两项皆为正项钱粮其余所征各项统曰杂项
 杂项钱粮
  州县之中除地丁而外如本地有土产之物以及牛马牲畜之类每年官所征收之银两统曰杂项钱粮
 解南钱粮
  由部库拨发银两解送江南等省交织造等官置办宫中所用对象织造本有库存钱粮然有时亦须由部库拨解或由藩库协济
 协济钱粮
  由藩库拨发钱粮帮助接济织造等衙门用款之不足者
 协济兵饷
  有军务省分养兵太多本省钱粮不足供用则由他省拨银帮助接济名曰协济兵饷
 衙役工食
  各衙门中官役所领之工值饭银二项
 俸工银两
  官员俸禄官役工食二项总曰俸工银两
 未役工食
  凡官所豫备之工役人等平日未作工之时亦给工值以养之
 供漕抽分
  江苏等省每年在本地渡人运货之船所得之银钱内十分取一以供漕船运米之脚费呼曰船钞
 船钞羡余
  每年所收船钞除供漕船脚之外所余之项曰船钞羡余羡盈也
 梁头税银
  运河之中有货船经过则该管官向每一帮船(一队也)之居首者征收船钞若干曰梁头税银俗名船头钱
 黄快丁银
  漕船有官有私各有名色有一帮船名曰黄快船其管船之户每年应交丁口银两(官船官设其人皆隶军籍私船佣于民间者也)
 应增租银
  无论何项官租有应议增者皆曰应增租银
 五十米银
  江苏等省最上之田每歳银米两征计每顷(百亩为顷)应交米五斛银十两
 无征税银
  僻远瘠苦之州县无杂税可征者
 裁停夫银
  漕船无论何项人夫所用纤夫应给工银因库款不足或裁撤或暂行停止
 缺官俸银
  前任官业经开缺新任官尚未补授其本缺应领之俸银存库充公曰缺官俸银
 六升库银
  兵丁应领之米每石扣出六升折银存库每年一次成总发给兵丁以为修理官衣器械之用
 照单道费
  各行买卖应由官给执照单者均应[于]本管道台衙门请例纳规费谓之照单费
 水程道费
  凡船户水路往来皆应请领照单于道署亦须缴纳规费
 篷厂银两
  凡有搭盖篷厂之事如考棚施粥厂之类例由户部核价支给银两
 篷搭租银
  凡搭盖篷厂值无官地之处则须支银租民地以用地
 镕炉銄银[镕满汉本作铁]
  凡地丁盐税之类所收之零银钱钞之类应由各省布政司购上买银入炉镕铸成元宝小锭之类解充京銄
 壮夫工价
  修理城垣河道之役应由各承办官募集力壮人夫从事由部请领[价银]谓之壮夫工价
 领引解费
  商人承领官盐销费各有一定地界由官发给凭单谓之盐引此项引由部制造各省督抚派员来京请领解回本省发与各商此项费用谓之领引解费
 定弓虚税[弓嘉本注本误作日]
  凡纳税一时不齐先虚写入册定日再行补完
 开引纸价
  开写盐引所用之纸应领价银
 落地税银
  凡货物运至某处一娙卸载即应纳税谓之落地税银
 行粮
  兵丁出征在行营中所领之口粮也
 月粮
  兵丁每月应给之口粮也
 屯粮
  屯田耕种兵丁所领之口粮也
 堕粮
  堕废也废而不用之兵缺所领口粮应归公用与缺官俸银之意正同
 条边
  柳条边在奉天省辽阳城与蒙古朝鲜交界之边墙也设兵分口驻守其銄银另为一项由部支发报销谓之条边銄银
 辽边[边满汉本作条]
  柳条边在奉天省辽阳城与蒙古朝鲜交界之边墙也设兵分口驻守其銄银另为一项由部支发报销谓之条边銄银
 税粮
  民间应交之丁税钱粮
 税银
  无论何项征税之总称也
 关税
  海陆各关所征之税也
 行税
  各行应纳之税也
 正税
  地丁及海陆各关所征曰正税其余俱为杂税
 杂税
  地丁及海陆各关所征曰正税其余俱为杂税
 老税
  旧日所定之额税也
 活税
  新添无一定额数之税如厘金等项者
 租税
  房租地租应征之税也
 埠税
  各埠头如沿岸之河路马头各有主者均应纳税于官谓之埠税
 牙税
  代人销售货物者曰牙人亦须领凭纳税谓之牙税
 典税
  业质物典铺之人应纳之税也
 磨税
  四川等省多用水磨以屑米粮谷麦须借官河为用故每磨一区应纳税若干
 正供
  供国家仓库之米名曰正供
 租银
  租赁官房官地所纳之值也
 租价
  租赁官房官地所纳之值也
 工食
  工役饭食之值也
 扣银
  应行扣留停发之款曰扣银
 赠银
  赠助也应给补助之费曰赠银
 扣利
  利息也官款发商生息先行扣留月利
 廪银
  诸生应领廪米折银给发
 花银
  花乃利息之意犹言利银也
?( 亶)羡
  修船曰(?亶)余剩曰羡盖言修船所余之款也
 水课
  课税课也应征水利税课也
 经费银
  经常也各衙门均有常年应领一定之款以为杂费谓之经费银
 俸薪银
  官员年每所受之禄曰俸此外另有月给曰薪水
 心红银
  心红印肉也衙门中一年用印之费
 纸张银
  衙门公之所用之纸费也
 金花银
  新中举人进士例给金花插帽此项折银转发礼部给领
 茶菓费[满汉本作茶果银]
  衙门茶菓例有官项即所谓点心费也
 铺垫银
  床褥棹布椅垫之类总名曰铺垫应支官项置办
 丝价银
  应交官之蚕丝折银输纳
 纸赎银
  商人以产业卷纸押扺请借官项期备银取赎
 小建银
  凡征收关税无论月大月小均按三十日征收而按二十九日解部谓之小建银其大建一日所余之款存留办公谓之建旷
 截旷银
  截留也即留大建旷收之银办公也
 路费银
  官员出差所给路资也(订正:官员因公出差所需夫马舟车等费用之银也)
 滴珠银
  官炉镕铸小圆锭曰滴珠大者曰锞子元宝
 车珠银
  小方锭曰车珠以形似也大者曰方槽
 火耗银
  碎锭经火镕化必有销耗例于征取时每两加征二三分以扺之名曰火耗
 轻赍银
  轻便也赍送漕米截送外省往往折银以其轻便易于赍也
 加耗银
  碎锭经火镕化必有销耗例于征取时每两加征二三分以扺之谓之加耗
 放富差贫
  官役受贿卖放富家专役贫家
 脱漏户口
  编查民间户口脱遗漏写以致人户不全
 户由执照
  迁移立户之始末原由报官给领执照入于本地籍贯
 逃户周知文册
  将本地逃亡之户口一一登载于册以便一览周知
 穷困无倚
  贫穷困苦无倚靠之人
 就食糊口
  本地无所得食前往他处佣工以养身也
 鹄面鸠形
  饥饿寒冻战栗之状也
 嗷嗷待哺
  号哭以求食也(订正:嗷嗷出诗经哀鸣嗷嗷以比饥民之号啼待哺者不能自食而待人哺犹谚之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