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编年
- 竹书纪年辑证
竹书纪年辑证
五年春正月,王在奄,迁其君于蒲姑。(《尚书序》:‘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姑。’)
夏五月,王至自奄。(《书·多方》:‘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
迁殷民于洛邑。(《尚书序》:‘成周既成,迁殷顽民。’)
遂营成周。(《尚书大传》:‘五年,营成周。’)
六年,大搜于岐阳。(《左·昭四年传》:‘成有岐阳之搜。’)
七年,周公复政于王。(《明堂位》:‘七年,致政于成王。’《尚书大传》:‘七年,致政成王。’)
春二月,王如丰。(《书·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
三月,召康公如洛度邑。(《书·召诰》:‘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
甲子,周文公诰多士于成周,遂城东都。(《书·召诰》:‘甲子,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又《多士》:‘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
王如东都,诸侯来朝。(《书·洛诰》:‘孺子来相宅。’又云:‘汝其敬识百辟享。’)
冬,王归自东都。(《书·洛诰》:‘戊辰,王在新邑,在十有二月,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历家皆以戊辰为十二月晦,此云‘冬王归自东都’者,盖伪此书者以古《纪年》用夏正,故云尔也。)
立高圉庙。(《鲁语》:‘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
八年春正月,王初莅阼亲政。(《文王世子》:‘成王幼,不能聭阼。’)
命鲁侯禽父、齐侯伋迁庶殷于鲁。(《左·定四年传》:‘分鲁公以殷民六族。’)
作‘象舞’。(《吕氏春秋·古乐篇》:‘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以彰其德。’)
冬十月,王师灭唐,迁其民于杜。(《左·襄二十四年传》:‘在周为唐杜氏。’又《昭元年传》:‘及成王灭唐。’)
九年春正月,有事于太庙,初用‘勺’。(《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周公辅成王,作“汋乐”以奉天。’)
肃慎氏来朝,王使荣伯锡肃慎氏命。(《尚书序》:‘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王俾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左·昭元年传》:‘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
越裳氏来朝。(《尚书大传》:‘成王之时,越裳重译而来朝。’)
周文公出居于丰。(《通鉴外纪》:‘周公归政,三年之后老于丰。’)
十一年春正月,王如丰。
唐叔献嘉禾,王命唐叔归禾于周文公。(《尚书序》:‘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作《归禾》。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王命周平公治东都。(《尚书序》:‘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
约案:周平公即君陈,周公之子,伯禽之弟。
十二年,王师、燕师城韩。(《诗·大雅》:‘溥彼韩城,燕师所完。’)
王锡韩侯命。(《左·僖二十四年传》:‘邘、晋、应、韩,武之穆也。’)
十三年,王师会齐侯、鲁侯伐戎。
夏六月,鲁大禘于周公庙。(《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
十四年,秦师围曲城,克之。(‘秦’,孙之騄本作‘齐’。《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丁公伐曲沃,胜之。’《类聚》二十四引作‘丁公伐曲城’。)
冬,洛邑告成。
十八年春正月,王如洛邑定鼎。(《左·宣三年传》:‘成王定鼎于郏鄏。’)凤皇见,遂有事于河。(《宋书·符瑞志》,见下附注。)
武王没,成王少,周公旦摄政七年。制礼作乐,神鸟凤皇见,蓂荚生,乃与成王观于河、洛,沈璧。礼毕,王退俟。至于日昃,荣光并出幕河,青云浮至,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礼于洛,亦如之。玄龟青龙苍光止于坛,背甲刻书,赤文成字,周公援笔以世文写之。书成文消,龟随甲而去。其言自周公讫于秦、汉盛衰之符。麒麟游苑,凤皇翔庭,成王援琴而歌曰:‘凤皇翔兮于紫庭,余何德兮以感灵,赖先王兮恩泽臻,于胥乐兮民以宁。’(出《宋书·符瑞志》。)
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岳,召康公从。(《周礼·大行人》:‘十有二岁,王巡狩殷国。’作伪者以成王亲政,至是十有二年,故为此语。)
归于宗周,遂正百官。(伪《书·周官》:‘惟周王抚万邦,巡侯、甸,归于宗周,董正治官。’)
黜丰侯。(《说文解字·丰部》:‘乡饮酒有丰侯者。’阮谌《三礼图》:‘丰,国名也,坐酒亡国。’崔骃《酒箴》:‘丰侯沈湎,荷罂抱缶。自戮于世,图形戒后。’)
二十一年,除治象。(《周礼·太宰》:‘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
周文公薨于丰。(《尚书序》:‘周公在丰,将没,欲葬成周。公薨,成王葬于毕。’)
二十二年,葬周文公于毕。(见上。)
二十四年,于越来宾。
二十五年,王大会诸侯于东都,四夷来宾。(《逸周书·王会解》,文繁不具。)
冬十月,归自东都,大事于太庙。
三十年,离戎来宾。(《逸周书·史记解》:‘昔者林氏召离戎之君而朝之,至而不礼,留而不亲,离戎逃而去之。林氏伐之,天下叛林氏。’)
约案:离戎,骊山之戎也,为林氏所伐,告于成王。
三十三年,王游于卷阿,召康公从。(《诗序》:‘《卷阿》,召康公戒成王也。’)
归于宗周。
命世子钊如房逆女,房伯祈归于宗周。(《周语》:‘昭王娶于房,曰房后。’此以为康王,殆涉昭王而误。)
三十四年,雨金于咸阳。(《述异记》下:‘周成王时,咸阳雨金。’)
约案:咸阳天雨金,三年,国有大丧。
三十七年夏四月乙丑,王陟。(《书·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乙丑,王崩。’《汉书·律历志》:‘成王三十年四月庚戌朔,十五日 甲子哉生霸,故《顾命》曰:“惟四月哉生霸,王有疾,不豫。甲子,王乃洮沬水”,作《顾命》。翌日乙丑,成王崩。’《通鉴外纪》:‘成王在位三十年,通周公摄政三十七年。’)
康王
名钊。(见《书》《顾命》、《康王之诰》。《史记·周本纪》:‘成王崩,太子钊立。’)
元年甲戌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召康公总百官。
诸侯朝于丰宫。(《左·昭四年传》:‘康有丰宫之朝。’)
三年,定乐歌。
吉禘于先王。
申戒农官,告于庙。(《诗序》:‘《臣工》,诸侯助祭,遣于庙也。’朱子《集传》:‘此戒农官之诗也。’)
六年,齐太公薨。(《太公吕望表》引《纪年》:‘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
九年,唐迁于晋,作宫而美,王使人让之。(《书钞》十八引《纪年》:‘晋侯作宫而美,康王使让之。’)
十二年夏六月壬申,王如丰,锡毕公命。(《汉书·律历志》:‘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故《毕命丰刑》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册《丰刑》。”’伪《书·毕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厘东郊。’)
秋,毛懿公薨。
十六年,锡齐侯伋命。
王南巡狩,至九江庐山。(《御览》五十四引《寻阳记》:‘庐山西南有康王谷。’)
十九年,鲁侯禽父薨。(《汉书·律历志》:‘成王元年,此命伯禽俾侯于鲁之岁也。鲁公伯禽推即位四十六年,至康王十六年而薨。’
此作十九年。案:下‘二十一年鲁作茅阙门’,乃炀公时事,二十一年炀公已即位,前此尚有考公四年,则此书亦当从《汉志》说,以鲁公薨在康王十六年也。‘十九年’三字疑衍。)
二十一年,鲁筑茅阙门。(《史记·鲁周公世家》:‘鲁公伯禽卒,子考公酋立。考公四年卒,立弟熙,是为炀公。炀公筑茅阙门。’以《汉志》伯禽薨年推之,此岁为炀公元年。)
二十四年,召康公薨。
二十六年秋九月己未,王陟。(《御览》八十四引《帝王世纪》:‘康王在位二十六年崩。’《外纪》同。)
昭王
名瑕。(《史记·周本记》:‘康王崩,子昭王瑕立。’)
元年庚子春正月,王即位,复设象魏。(案前于成二十一年云:‘除治象。’至此复设象魏,凡四十三年。盖作伪者见《文选》注及《御览》引《纪年》‘成、康之世,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乃书此以影射之也。)
六年,王锡郇伯命。(《诗·曹风》:‘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冬十二月,桃李华。
十四年夏四月,恒星不见。(《广弘明集》十一释法琳引《周书异记》:‘周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涨,井泉并皆溢出,宫殿人舍山川大地悉皆震动。其夜,五色光气入贯紫微,遍于西方,尽作青红色。周昭王问太史苏由曰:“此何祥也?”由对曰:“有大圣人生于西方,故现此瑞。”’)
秋七月,鲁人弑其君宰。(《史记·鲁世家》:‘炀公六年卒,子幽公宰立。幽公十四年,幽公弟○杀幽公而自立。’)
十六年,伐楚,涉汉,遇大兕。《初学记》七引《纪年》:‘周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遇大兕。’)
十九年春,有星孛于紫微。(《御览》八百七十四引《纪年》:‘周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年,王南巡不返。’)
祭公、辛伯从王伐楚。(《吕氏春秋·音初篇》:‘周昭王将亲征荆蛮,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及汉,梁败,王及祭公陨于汉中。辛余靡振王北济,反振祭公,周乃侯之于西翟。’)
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初学纪》七引《纪年》:‘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开元占经》一百一、《御览》九百七引上二句。)
王陟。(《御览》八十四引《帝王世纪》:‘昭王在位五十一年。’《外纪》同,又引皇甫谧曰:‘在位二年。’)
穆王
名满。(《史记·周本纪》:‘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
元年己未春正月,王即位,作昭宫。
命辛伯余靡。(《吕氏春秋·音初篇》语,见上。)
冬十月,筑只宫于南郑。(《穆天子传》注引《纪年》:‘穆王元年,筑只宫于南郑。’)
自武王至穆王享国百年。(《晋书·束皙传》引《纪年》。)穆王以下都于西郑。 (《汉书·地理志》注。)
六年春,徐子诞来朝,锡命为伯。(《后汉书·东夷传》:‘穆王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
八年,北唐来宾,献一骊马,是生騄耳。(《穆天子传》注引《纪年》:‘北唐之君来见,以一骝马是生騄耳。’《史记·秦本纪》集解引‘骝’作‘骊’。)
九年,筑春宫。(原注:王所居有春宫、郑宫。《御览》一百七十三引《纪年》:‘穆王所居春宫、郑宫。’)
十一年,王命卿士祭公谋父。
十二年,毛公班、井公利、逢公固帅师从王伐犬戎。(《穆天子传》:‘命毛班、逢固先至于周,又乃命井利、梁固聿将六师。’)
冬十月,王北巡狩,遂征犬戎。(《穆天子传》:‘天子北征于犬戎。’)
十三年春,祭公帅师从王西征,次于阳纡。(《类聚》九十一引《纪年》:‘穆王十三年,西征,至于青鸟之所憩。’《穆天子传》:‘
天子西征,骛行至于阳纡之山,河宗柏夭先白囗,天子使○父受之。’)
秋七月,西戎来宾徐戎侵洛。(《后汉书·东夷传》:‘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
冬十月,造父御王,入于宗周。(《史记·秦本纪》:‘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赤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十四年,王帅楚子伐徐戎,克之。(《后汉书·东夷传》:‘穆王后得骥騄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令伐徐,一日而至。于是楚文王大举兵而灭之。’)
夏四月,王畋于军丘。(《穆天子传》:‘囗辰,天子次于军丘,以畋于薮囗。’)
五月,作范宫。(《穆天子传》:‘甲寅,天子作居范宫。’)
秋九月,翟人侵毕。(《穆天子传》:‘季秋,囗乃宿于房,毕人告戎曰:“难翟来侵。”’)
冬,搜于萍泽。(《穆天子传》:‘季冬丙辰,天子筮猎苹泽。’)
作虎牢。(《穆天子传》:‘有虎在于葭中,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请生捕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东虞,是为虎牢。’)
十五年春正月,留昆氏来宾。(《穆天子传》:‘留昆归玉百枚。’注:‘留昆国见《纪年》。’)
作重璧台。(《穆天子传》:‘天子乃为之台,是曰重璧之台。’)
冬,王观于盐泽。(原注:一作‘王幸安邑,观盐池’,非是。《穆天子传》:‘仲冬戊子,至于盬。’注:‘盬,盐池。’)
十六年,霍侯旧薨。(《穆天子传》:‘霍侯旧告薨。’)
王命造父封于赵。(《史记·秦本纪》:‘缪王以赵城封造父。’)
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穆天子传》注引《纪年》:‘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西次三经》注引‘穆王五十七年,西王母来见,宾于昭宫。’)
秋八月,迁戎于太原。(《后汉书·西羌传》:‘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遂迁戎于太原。’)
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千里。(《大荒北经》注引《纪年》。)征犬戎、取其五王以东。(《穆天子传》注引《纪年》。)西征,至于青鸟所解。(原注:三危山。《西次三经》注引《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