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辑证

三十五年,作寅车。(《诗·小雅·六月》传:‘殷曰寅车,先疾也。’)
四十六年,大有年。
五十八年,城蒲姑。
六十一年,东九夷来宾。
七十五年,陟。(《书·无逸》:‘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御览》八十三引《史记》:‘中宗在位七十有五年崩。’)
大戊遇祥桑,侧身修行。三年之后,远方慕明德,重译而至者七十六国。商道复兴,庙为中宗。(原注:《竹书》作‘太宗’。案:《史记·殷本纪》以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御览》八十三引《纪年》以祖乙为中宗,则大戊或有称太宗之理。然 作 此注者固不能见汲冢原书,或见他书所引《纪年》有此说与?)
仲丁
名庄。
元年辛丑,王即位,自亳迁于嚣,于河上。(《御览》八十三引《纪年》:‘仲丁即位,元年,自亳迁于嚣。’)
六年,征蓝夷。(《后汉书·东夷传》注引《纪年》:‘仲丁即位,征于蓝夷。’)
九年,陟。(《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帝仲丁在位十一年。’《外纪》同。)
外壬
名发。
元年庚戌,王即位,居嚣。(《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外壬居嚣。’)
邳人、侁人叛。(《左·昭元年传》:‘商有姺、邳。’)
十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帝外壬在位一十五年。’《外纪》同。)
河亶甲
名整。(《御览》八十三引《纪年》:‘河亶甲整即位。’)
元年庚申,王即位,自嚣迁于相。(《御览》八十三引《纪年》:‘河亶甲整即位,自嚣迁于相。’)
三年,彭伯克邳。(《郑语》:‘大彭、豕韦为商伯矣。’)
四年,征蓝夷。(《御览》八十三引《纪年》:‘河亶甲征蓝夷。’)
五年,侁人入于班方。彭伯、韦伯伐班方,侁人来宾。(《御览》八十三引《纪年》:‘河亶甲再征班方。’)
九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河亶甲在位九年。’《外纪》同。)
祖乙
名滕。(《御览》八十三引《纪年》:‘祖乙滕即位。’)
元年己巳,王即位,自相迁于耿。
命彭伯、韦伯。(见上。)
二年,圮于耿。(《尚书序》:‘祖乙圮于耿,作《祖乙》。’)
自耿迁于庇。(《御览》八十三引《纪年》:‘祖乙滕即位,是为中宗,居庇。’)
三年,命卿士巫贤。(《书·君奭》:‘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
八年,城庇。
十五年,命邠侯高圉。
十九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祖乙在位十九年。’《外纪》同。)
祖乙之世,商道复兴,庙为中宗。(原注:《史记》与《无逸》皆无之。案:《御览》引《纪年》:‘祖乙滕即位,是为中宗。’)
祖辛
名旦。
元年戊子,王即位,居庇。
十四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祖辛在位十六年。’《外纪》同。)
开甲(原注:《史记》作‘沃甲’。《史记》索隐:‘沃甲,《系本》作开甲也。’)
名踰。(《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帝开甲踰即位,居庇。’)
元年壬寅,王即位,居庇。(见上。)
五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沃甲在位二十五年。’《外纪》:‘在位二十年。’)
祖丁
名新。
元年丁未,王即位,居庇。(《御览》八十三引《纪年》:‘祖丁即位,居庇。’)
九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祖丁在位三十二年。’《外纪》同。)
南庚
名更。(《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南庚更。’)
元年丙辰,王即位,居庇。
三年,迁于奄。(《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南庚更自庇迁于奄。’)
六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南庚在位二十九年。’《外纪》同。)
阳甲(原注:一名和甲。)
名和。
元年壬戌,王即位,居奄。(《御览》八十三引《纪年》:‘阳甲即位,居奄。’)
三年,西征丹山戎。(《大荒北经》注引《竹书》曰:‘和甲西征,得一丹山。’案:隶书‘和’、‘祖’二字形相近,和甲疑祖甲之讹。此据郭注讹字,乃有阳甲名和之说矣。)
四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阳甲在位十七年。’《外纪》‘七年’,又引《帝王本纪》云:‘十七年。’)
盘庚
名旬。(《御览》八十三引《纪年》:‘盘庚旬。’)
元年丙寅,王即位,居奄。
七年,应侯来朝。(《水经·滍水注》、《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汲冢古文》殷时已有应国。’)
十四年,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御览》八十三引《纪年》:‘盘庚旬自奄迁于北蒙,曰殷。’余见《古本纪年辑校》。)
十五年,营殷邑。
十九年,命邠侯亚圉。
二十八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盘庚在位二十八年。’《外纪》同。)
小辛
名颂。(《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小辛颂即位,居殷。’)
元年甲午,王即位,居殷。(见上。)
三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小辛在位二十一年。’《外纪》同。)
小乙
名敛。(《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小乙敛即位,居殷。’)
元年丁酉,王即位,居殷。(见上。)
六年,命世子武丁居于河,学于甘盘。(《书·无逸》:‘其在高宗,旧劳于外。’伪《书·说命》:‘余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遁于荒野,入宅于河。’)
十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小乙在位二十八年。’《外纪》:‘二十一年。’)
武丁
名昭。
元年丁未,王即位,居殷。
命卿士甘盘。(《书·君奭》:‘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
三年,梦求傅说,得之。(《尚书序》:‘高宗梦得说。’伪《书·说命》:‘王宅忧,亮阴三祀。既免丧,其惟弗言,曰: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
六年,命卿士傅说。
视学养老。(《王制》:‘凡养老,殷人以食礼。’又‘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又‘殷人缟衣而养老’。)
十二年,报祀上甲微。(《鲁语》:‘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孔丛子·论书篇》:‘《书》曰:“惟高宗报上甲微。”’)
二十五年,王子孝己卒于野。(《尸子》:‘殷高宗之子曰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惑后妻言,放之而死。’)
二十九年,肜祭太庙,有雉来。(《尚书序》:‘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三十二年,伐鬼方。(《易·下经》:‘高宗伐鬼方。’)
次于荆。(《诗·商颂》:‘挞彼殷武,奋伐荆楚。’)
三十四年,王师克鬼方。(《易·下经》:‘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氐、羌来宾。
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郑语》:‘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
五十年,征豕韦,克之。(见上。)
五十九年,陟。(古文《尚书·无逸》:‘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此从之。《隶释》录汉石经:‘肆高宗之享国百年。’)
王,殷之大仁也。(《汉书·贾捐之传》。)力行王道,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四语出《书·无逸》。)是时舆地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荆蛮,北不过朔方,而颂声作。(《汉书·贾捐之传》。)礼废而复起,庙为高宗。
祖庚
名曜。(《御览》八十三引《纪年》:‘祖庚曜居殷。’)
元年丙午,王即位,居殷,作《高宗之训》。(见上。)
十一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祖庚在位七年。’《外纪》同。)
祖甲(原注:《国语》作帝甲。)
名载。(《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帝祖甲载居殷。’)
元年丁巳,王即位,居殷。(见上。)
十二年,征西戎。
冬,王返自西戎。(原注:祖甲西征,得一丹山。案:此《大荒北经》注引《竹书》。‘祖甲’原注作‘和甲’。)
十三年,西戎来宾。
命邠侯组绀。
二十四年,重作汤刑。(左·昭五年传》:“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二十七年,命王子嚣、王子良。(《西京杂记》:‘霍将军妻产二子,疑所为兄弟。霍光闻之,答书曰:“昔殷王祖甲,一产二子,曰嚣曰良。”’)
三十三年,陟。(《书·无逸》:‘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案:昔人多以祖甲为太甲,郑玄以为武丁子帝甲。《御览》八十三引《史记》:‘祖甲在位十六年。’《外纪》同。)
王旧在野,及即位,知小人之依,能保惠庶民,不侮鳏寡。(《书·无逸》。)迨其末也,繁刑以携远,殷道复衰。(原注:《国语》曰:‘玄王勤商,十有四世,帝甲乱之,七世而陨。’)
冯辛(原注:《史记》作廪辛。《汉书·古今人表》亦作冯辛。)
名先。(《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冯辛先居殷。’)
元年庚寅,王即位,居殷。(见上。)
四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廪辛在位六年。’《外纪》同。)
庚丁
名嚣。
元年甲午,王即位,居殷。(《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庚丁居殷。’)
八年,陟。(《御览》八十四引《史记》:‘庚丁在位三十一年。’《外纪》:‘六年。’又《帝王本纪》云:‘二十三年。’)
武乙
名瞿。
元年壬寅,王即位,居殷。(《御览》八十三引《纪年》:‘武乙即位,居殷。’)
邠迁于岐周。(《孟子·梁惠王下》:‘太王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
三年,自殷迁于河北。(《史记·殷本纪》:‘武乙立,殷复去亳迁河北。’案:《正义》引《纪年》:‘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更不迁都。’此妄取《史记》乱之。)
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
十五年,自河北迁于沬。(《史记·周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帝乙复济河北,徙朝歌。’)
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
二十四年,周师伐程,战于毕,克之。(《逸周书·史记解》:‘昔有毕程氏,损禄增爵,群臣貌匮,比而戾民,毕程氏以亡。’)
三十年,周师伐义渠,乃获其君以归。(《逸周书·史记解》:‘昔者义渠氏有两子,异母皆重,君疾,大臣分党而争,义渠以亡。’)
三十四年,周公季历来朝,王赐地三十里,玉十獴,马十匹。(《御览》八十三引《纪年》:‘武乙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来朝,武乙赐地三十里,玉十獴,马八匹。’)
三十五年,周公季历伐西落鬼戎。(《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其二十翟王。’)
王畋于河、渭,暴雷震死。(《史记·殷本纪》:‘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外纪》:‘武乙在位三年。’又云:‘《竹书纪年》:“武乙三十五年,周俘狄王。”与《帝王本纪》不同。然则三年者,《帝王本纪》说也。’)
文丁(原注:《史记》作大丁,非。案:《后汉书·西羌传》注、《太平御览》、《通鉴外纪》引《纪年》皆作‘大丁’。惟《北堂书钞》四十一引《纪年》作‘文丁’。《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文丁一曰大丁’。)名托。
元年丁丑,王即位,居殷。(原注:自沬归殷邑。)
二年,周公季历伐燕京之戎,败绩。(《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太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
三年,洹水一日三绝。(《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太丁三年,洹水一日三绝。’)
四年,周公季历伐余无之戎,克之,命为牧师。(《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太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
五年,周作程邑。(《路史·国名纪》:‘程,王季之居。’)
七年,周公季历伐始呼之戎,克之。(《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太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
十一年,周公季历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来献捷。(《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外纪》引作‘十三年’。)
王杀季历。(《晋书·束皙传》、《史通》《疑古篇》、《杂说篇》引《纪年》:‘文丁杀季历。’《书钞》四十一引‘文丁杀周王’云云。)王嘉季历之功,锡之圭瓒、秬鬯,九命为伯,既而执诸塞库。季历困而死,因谓文丁杀季历。(原注:执王季于塞库,羁文王于玉门,郁尼之情,辞以作歌,其传久矣。案:庚信《齐王宪碑》:‘囚箕子于塞库,羁文王于玉门。’)
十二年,(原注:周文王元年。)有凤集于岐山。(《周语》:‘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
十三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太丁在位三年。’《外纪》同。)
帝乙
名羡。
元年庚寅,王即位,居殷。(《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帝乙居殷。’)
三年,王命南仲西拒昆夷,城朔方。(《诗·小雅》:‘王命南仲,往城于方。’传:‘王,殷王也。’)
夏六月,周地震。(《吕氏春秋·制乐篇》:‘周文王立国八年,岁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
九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帝乙在位三十七年。’《外纪》同。)
帝辛
名受。(原注:即纣也,曰受辛。)
元年己亥,王即位,居殷。(《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帝辛受居殷。’)
命九侯、周侯、邘侯。(原注:周侯为西伯昌。《史记·殷本纪》:‘以西伯、九侯、鄂侯为三公。’徐广曰:‘“鄂”一作“邘”。’)
三年,有雀生鹯。(《说苑·敬慎篇》:‘昔者殷王帝辛之时,爵生鸢于城之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