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


秦汉后文。至昌黎杰矣。究其原多出自孟子。而挹注于荀子杨子。荀杨者俯物而敢詈。读之久。气峥嵘。日渐厉。孟子抗己卫道。怀婴赤而与众。严气正色。崭然而不可犯。学古人事。美未臻而弊恒过焉。韩子宏远閟深。而意象每崖岸。与俦类语。若师坐而呼训子弟。于吕医山人。殆近仆叱矣。踵门而善。闻讪而怒。似皆非可充其致者。孤行于莽莽之中而求同志。闻履声则自壮。道不合则相抗不能下。自古君子所以致龂龂者。亦有自也。窃疑之。数年读司马公与王介甫书。乃见忠告善道与张坁语。温而严。敬而不肆。窃愿学焉。

  逸语 
吴询

传闻之辞。多失其实。修饰之辞。多失其实。形容之辞。多失其实。雄辨之辞。多失其实。是故君子闻人之善则详之。闻人之恶则忘之。玉非不良也。不去其璞则无以成器。五谷非不美也。不去其糠则无以奉粢盛。有嗜笋者合其箨煮而食之。笋非不也。合箨则矣。孔子之于诗书也则删之。删之何义也。食笋而去其箨也。虽有越人华佗之术。不能诸方并进活人于旦夕之间。虽有大匠之才。不能梓樲棘杂树而成巍焕焜煌之宫观。故培树者必芟其繁枝。读昔人之书者必芟其繁节。

无善可迁。无过可改。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有善可迁。有过可改。拨云雾而见青天。圣人以受大杖为曾子罪。子夏丧子而丧其明。亦自以为无罪。曾子即以此为子夏罪。曾子孝而过。子夏慈而过。孝慈而过。获罪于天。进道其有涯乎。

大凡与人并生天地之间者。虽孩虫。天地视之皆其子。自人视之。皆其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彼愚而人知。彼弱而人强。彼苦而人乐。彼贱而人良。悯之怜之。寘其所而安之。因其危而护之。兄弟至情。天地父母喜也。淡漠遭之。天地父母忧也。戕而害之。暴而虐之。天地父母之所怒也。尺地生蚁。尺水生鱼。天地好生而已。王者与天地合德。极于鸟兽鱼咸若。为宰相燮理阴阳。匹夫启蛰不杀。

吾观婴儿之于慈母也。而得孝子之心焉。吾观慈母之于婴儿也。而得孝子之术焉。慈母之于婴儿也。诚也而谲行乎其间。谲也者诚之至也。

圣人治天下。首修身。次得人。次教养。井田学校不遽复。仿其意而变通之。次去游民。使天下之人尽归士农工贾。次不虚一寸地。不虚一粒粟。

古之君子之事亲也。亲之所梦亦梦之。左则左之。右则右之。不踰尺寸。诗云其钓维何。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茂树郁林。不畜鸟而鸟繁。江海不种鱼而鱼肥。圣人不求福而福自至。天道忌有望。有望则妄。无望则无妄。

养生之道。不忧为先。次寡欲。次慎寒暑饮食劳逸。心礼忧郁。必有私欲隐伏于内。虫之既生。木果味败。

极恶渠魁。万世罹其凶害而莫之或挽者。废井田者当之矣。诗曰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又曰奕奕梁山维禹甸之。周彻也而禹甸之。禹之明德远矣。汉人之积谷也。善补过也。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无半亩者。八口之家各勤其业。一月得四十五日。倚其清苦。升合可积也。三十年之通仓廪可盈也。

鸟兽草木。诗无言也。风雨露雷。易无文也。敬无体之礼也。和无声之乐也。齐东野人。是尧而詈桀。春秋之朔也。大音音也。白贲色也。元酒大羹。无味之味也。孟氏屈利。乃见天则也。尧典曰钦。皇建其有极也。浑沌氏生民之权舆也。孩提之童。我生之初也。夜气良也。孺子入井而怵惕。何思何虑也。山下出泉。冷而清也。大虚大也。屯天地之心也。蓓蕾喜怒哀乐之未发也。干吾父也。坤吾母也。万物吾与也。常五行之精也。脏五行之海也。手足相。万物一体也。蝌斗字也。蝇绳也。网虫网也。北斗斗也,南箕箕也,上上下下也。乌父父子子也。阳鸟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也。天地氤氲。倡予和汝也。圣贤之数明也。忠臣烈女。挚于情也。天君泰然贵也。反身而诚富也。仁义利也。子孙瑞也。震惊百里敬也。墟墓生哀诚也。木果仁也。美目神也。唧蛆甘带嗜也。鸟憎西施威也。豺獭祭也。避戊己时也。春王正月礼也。窈窕淑女官也。洪钟无訇轰也。明镜无婵娟也。甘受和。白受釆。后稷教稼。天性然也。华如桃李。顾我则笑也。何草不黄。中心是悼也。性者先天之习。习者后天之性。大任之胎教也。婴儿失母。大舜之号咷也。寡妇夜哭其夫。放臣之骚也。高山峙也。流水流也。格天飨帝。弟子职也。或禅或征。夏葛而冬裘也。屦必双也。足蹶而惊。孔跖同也。爱亲而援。敬长而顾。猱蝯而援。玃父而顾也。饥食也。寒衣也。万古不易者天地。一息不停者水火也。松柏贞也。交让逊也。兰生空谷中。不以无人而不芳也。

君子少不言慈。老不言孝。

君子七不食。不适性不食。不养身不食。其于贾也为多倍不食。专杀不食。兼味不食。怒不食。父母未食不食。

福善祸淫。天道之常也。福淫祸善。天道之变也。常者八九。变者二三也。究而言之。善即福。不必福。恶即祸。不必祸。又究而言之。善而得祸。祸即福。恶而得福。福即祸。又究而言之。君子为善。非为福也。不为恶。非畏祸也。又究而言之。善而得祸。善终不可不为。恶而得福。恶终不可为。

何以能安贫。曰衣食当须纪。何以能乐天。曰如履薄。

无肉而有肉。莫善于晚食。无车而有车。莫善于缓步。无井田而有井田。莫善于积谷。由升合以至于三年之畜。六年九年。家可使富也。由家而天下。天下可使富也。贾生曰古之治天下者至至悉。充大仓者粒之积。万古者刻之积。沧海不竭者涓滴之积。圣人神明不测者谨小慎微之积。

五岳可未游而游。婚嫁可未毕而毕。君子不患无鱼而患无渊。不患鸟之不至。而患林之不密。不患事不简。而患不靖其心。

节俭与鄙吝异。轻财与滥用异。纪衣食与志温饱异。薄富贵与傲王侯异。非纪衣食不能薄富贵。非薄富贵不能纪衣食。

吾观寒暑之往来。得治生之道焉。阳不生午生子。阴不生子生午。渐也。豫也。诗曰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御寒也。始于四月。吕叔简曰。吾完国课。先岁而备其值。

张伯高将渡江而问其友之疾。舟师曰。恶风将作。请姑待之。伯高曰。吾闻之。君子论是非不论利害。遂渡江而没于中流。其弟痛兄之亡。誓终身不复乘舟。一日江如镜。其父自江北召之。不往。夫此二子者。或论利害。或论是非。然皆误矣。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常也经也。不得已则去兵。不得已则去食。变也权也。

损言以养气。损思以养神。损钱财可以无饥。损交游可以无嬉。损之时义大矣哉。困于贫贱。则用心清而入道有根。困于艰阻。则用心苦而学道有门。困于天资愚下。则知耻而能发愤以合天。困之时义大矣哉。天运蹇而良材后雕。人事蹇而大器晚成。臣道蹇而孤忠动乎天地。子道蹇而至孝通于神明。蹇之时义大矣哉。

学问得之易者。虽深而味浅。得之艰苦者。浅而味深。今夫天台雁荡。东南之名岳也。有登天台三年。不寄家书。家人不知其何往。而后买舟归者。方歉然未尽石桥之胜。或闻其三年之久。往问之。问者口如县河。答者不足以厌之。问者退而告人曰。彼虽三年。不如我数日之读志。

祸将至而未至。虩虩然强为善。祈天赦罪。道心长。欲念渐消。父母震怒。人子所可为者惟此而已。

君子之家。十不至门。斥异术。僧道不至其门。不惑于星命术士。妄言祸福者不至其门。终身让畔。讼师不至其门。薄滋味。酒肉之徒不至其门。辞尚体要。存诡遇之心以弋获者。不至其门。惜分阴无荒日月。牧猪奴戏者不至其门。劝且俭。索逋者不至其门。早完课。催租人不至其门。绝声色。戒嬉游。酣歌恒舞者不至其门。率本性。凡趋炎热干势利者不至其门。

利井田也。名学校也。宇宙惟名利不朽。名利毁。圣人之经纶息矣。求小名而昧实效。见小利而忘大害者。名其名非圣名。利其利非圣利。名实之名也。舍实无名。利义之利也。舍义无利。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夫岂无实之名。鄙细人之利。

周于利凶年不杀。而后谋道不谋食。疾没世名不称。而后遯世不见知不悔。道不同不相谋。而后仁不必同。非义一介不敢与。而后轻财重义。以天位为艰。而后有天下不与。劳于求贤。而后逸于为政。畏后生而后集前圣之大成。知方寸而后知宇宙。洒扫庭内。而后出而治国。不虑而后百虑。不侮鳏寡。而后藐大人。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而后为清白吏。见其大。万事不关于心。而后能慎。轻裘缓带。好整以暇。而后能勤。不耻缊袍。而后荣如华衮。阴皆至。而后一阳来复。下学童蒙。而后上达神圣。鲁男子而后柳下惠。不贪而后好货。寡欲而后好色。惩忿而后好勇。小心翼翼。而后身大不及胆。涓滴而后沧海。萌芽而后千尺。微尘而后大块。赏罚明而后不赏而劝。不怒而威。不求人知。而后天下归仁。作民父母。而后毒天下而民从。安愚而后知。守拙而后巧。鸟抑而后扬。龙屈而后信。无味而后五味和。无声而后八音作。能退而后能进。

 
卷四学术四广论

  思过图序 
邵大业

易有之。君子以迁善改过。春秋之义大改过。盖自徇齐敦敏而外。古昔圣贤。未有不以改过造道者。抑闻之记曰。退思补过。夫唯思之。乃得见而改之也。思之义大矣哉。分水柯澹斋。旧绘小像。而颜之曰思过。手执玦。玦者决也。风雷之象也。座设环。环者还也。从善如流之义也。思深哉。余因之有感矣。夫人苟非甚不肖。未有明知其为过而躬蹈之者也。当其矢心植行。恪然以绳墨自守。惴惴焉恐入于非道。而誉者辄至。其初誉之。未尝不自疑。既而取以自证。乃窃然喜。渐则誉者益多。闻者益恬。久而自信其有誉于人也。遂并信其寔有善于己。于是闻誉若素。闻毁则怫然不任受。而毁者之言。遂不至于耳。乃至疚累日积。誉者日益坚。而陷溺既深。遂至有明知其为过而躬陷之者。噫嘻。诤友面折。不可求而得矣。其浸淫沦失以至于斯极者。岂非不思之过哉。余昧道懵学。往往获誉于族党。而世故结轖。末由发其深省。尝用滋惧。今兹图。则邃然深念矣。夫由秾华而进于淡泊。一变也。由淡泊而进于恐惧。又一变也。充此心以至于耄耋。其所造曷可量。而其竞兢亦宁有穷乎。

  学说 
白允谦

方鸿问学。曰子何学之问。学不同乎。曰不同。上焉者得学之乐而为之。其次审学之益而不敢怠。世俗求仕之学。又其末也。昔人有言。学问不可以小成。公卿不可以苟处。仲尼不听子羔为宰。子产不使尹何为邑。皆不欲轻仕而薄学也。是故贫贱之人而与贵富者较。分常远焉。贵富之人而与学者较。则亦远焉。术谊之正也。是故莫贵于知道而轩冕为微。莫富于博闻而金玉为啬。贫贱而不忘学。斯可以揆学之益也。老死而不忘学。斯可以悟学之乐也。天之有时。以兴百物。人之有命。以建万事。非学则废时而逆命。宇宙之罪人也。是故有徇声之学。成名而止矣。有求仕之学。安禄爵而止矣。有才猷之学。治效邦邑而止矣。有致盛之学。为人主大臣功加于时而止矣。有道躬之学。奉之为言行出入而不可失也。有纯化之学。任之为死生旦暮而不可离也。日月行于上而弗知。万变当于前而弗动。居非此无以为畜。行非此无以为力。耄老非此无以自全。身非此无其身。心非此无其心也。然后乃知学之乐。孰因人以为事。

  茂才 
张望

天以降才。山川以锺才。学以养才。或才而圣。或才而贤。才而日茂者上也。才而止者次也。才而萎者下也。夫才而萎。书契以来有之矣。天也山川也学也。有所归也。韪哉犹有。今将铸说以锢之。人肖天地。其生也造形嘘气于其父母。始生肾。肾有两。左水法天之一。右火法地之二。天地人无水火。不能成乎三才。肾以水为体。以火为用。其藏精与志。其主骨。精者肾之真气也。易曰精气为物。言氤氲化生也。水之流行。无远弗至。志之象也。骨者水之凝也。是故饥之不枵。渴之不竭。寒之不栗。暑之不烦。霜之不。雾之不迷。风之不挠。茧之不。血之不辛。绝高不颠。险若坦夷。其内大充。其应无穷。若是者孰为之。精为之矣。是故其位置也自高。其待己也甚厚。其望世也实深。以悲乎天命。以闵乎人穷。毋苟饱。毋营居。家必孝。国必忠。如射者之中的。不中弗已。如御者之致远。不致弗歇。若是者孰为之。志为之矣。是故担君父之重。当四海之变。定倾侧之危。冒嫌疑之际。持镇静之操。朝廷着其节。天下服其勇。若是者孰为之。骨为之矣。夫天地之水火在人身。用之经数十年。而饮食焉。男女焉六淫焉。七情焉。曲礼曰三十壮。四十强。五十艾。六十耆。七十老。八十九十耄。素问曰四十而衰。衰者肾之衰也。水衰则滥。火衰则焚。其正委权。其邪当事。于是精衰则狂惑而喜忘矣。志衰则忨岁以愒日矣。骨衰则骫骳无坚直矣。人身也者。自无而之有也。三月而孩。不能精也。不能志也。不能骨也。始乎肾者卒乎肾。此亦消气归根。自有而无之验也。天之所降山川之所锺。及其衰也。天与山川不能扶。世之论才者。原始要终。虽或憾其不茂而至于萎。方自返其父母之天。而冥芒莫之省也。夫惟圣人者学以养之。圣人之才。与年加茂。圣人不能离乎。饮食男女。六淫七情。学焉而节之。润之乎诗书之膏。游之乎仁义之府。以葆其精。以磨其志。以申其骨。以扶其衰。有所不足。不敢不勉终其身焉而已矣。故其事业功德。老而焕然愈彰甚矣。夫学者变化之神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