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经世文编
- 皇朝经世文新编续集
皇朝经世文新编续集
皇朝经世文新编续集卷六
晋安甘韩眠羊甫辑
国用
论清国财政
清国大局岌岌可危今又纵匪仇教致首都破乘舆走旦暮之间存亡莫保即幸免分割之祸而事平后赔偿各欠所需颇钜加之历年所借洋债累积如山各口海关尽归外人之手而每岁所入仅偿息银且财源已涸虽官吏旁午日事诛求而民间之困苦流离殊有蹙然不可终日之势夫岁出之钜如此财源之涸如彼求其不如埃及之敲骨剔髓剥肤及肌而日即于败亡也岂可得哉迩来清国政府颇欲整顿财政或唱加抽进口之税或唱重征鸦片之捐敛财之策日出靡穷而迄未见诸施行兹据新闻之纪载海关之报销田各述如左于清国财政之奇绌可见矣中国政府岁入几何吾辈虽不能确知其数然考诸一千八百九十七年英国驻沪领事所调查及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十四日至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初一日止户部之报销其比较之数列表如左
英领事调查 户部报销
地租 三一六五○○○○两 一○○○○○○○两
盐税 一三六五九○○○ 一二二○○○○○
厘金 一二九五二○○○ 一三四○○○○○
海关税 二一九八九○○○ 一五五○○○○○
内地关税 一○○○○○○
鸦片税 二二二九○○○ 二一四○○○○○
其他诸税 五○○○○○○
合计 八八九七九○○○ 七二五○○○○○
清国政府每岁所入自七千万两至九千万两不等如清国之地大物博而岁入不足一亿即以岁入一亿论之按中国人数均分不过每人四角二分五厘纳税之额如此其轻而民间犹为苛税所困窃为吾辈所不解如日本之均分税额每人五圆七角俄国十四圆英国二十七圆较诸清国奚啻霄壤此盖清国征税之不得其道有以致之也
岁入之数仅此区区而岁出之数则自甲午一役后费用骤增兹姑据英领事之调查以示甲午以前岁出之数亦列表如左
中央政府皇室及满州守备费 一九四七八○○○两
南北洋海军费 一○○○○○○○
海防费及洋操练军费 八○○○○○○
东三省及甘肃省边防费 六六四八○○○
海关灯台及炮台土木诸费 三九七八○○○
十八省行政费及军备费 三六二二○○○○
洋债费 二五○○○○○
其他诸费 二一五五○○○
合计 八八九七九○○○
一千八百九十八年后复兴北洋海军每年支出一百八十万两为定置军舰之费余如购造兵器每年亦不下数百万两且甲午以来洋债日多则岁出愈钜兹又列为一表以证清国所借洋债逐年增加之数
所借年份
数目
利息
种类
债主国
一八七四年
六二七六五五○
八分
金货
英国
一八七八年
一六○四二七六
八分
银货
英国
一八八四年
一五○五○○○
未详
银货
英国
一八八六年
二二五○○○○
未详
银货
英国
一八八七年
五○○○○○○佛郎克
五分五厘
银货
德国
一八九四年
一六三一○○○磅
七分
银货
英国
一八九五年
三○○○○○○
六分
金货
英国
一八九五年
一○○○○○○
六分
金货
英国
一八九五年
一○○○○○○
六分
金货
德国
一八九五年
一五八二○○○○
四分
金货
俄 法
一八九六年
一六○○○○○○
五分
金货
英 德
一八九八年
一六○○○○○○
四分五厘
金货
英 德
一八九八年
二六七一三二○
五分
金货
法国
一八九九年
二三○○○○○
五分
金货
英国
一千八百七十四年至一千八百八十七年已借洋债五次然逐年偿还至甲午年间其未偿还者不过五十万磅自甲午后所用军火及事后赔欠威海卫守备等费不得不再借洋债至一千八百九十八年所借之数已有五千万磅一千八百九十八年至一千八百九十九年又借五百余万磅为修造铁路之费除修造铁路所借者不计外每年应偿之数兼指本利列表如左
年份 偿还数 年份 偿还数
一八九九年 二二二七六二○○两 一九二二年 一九一九一七○○两
一九○○年 二四七二○九○○ 一九二三年 一九一九一七○○
一九○一年 二四五六四九○○ 一九二四年 一九一九一七○○
一九○二年 二四四○八二○○ 一九二五年 一九一九一七○○
一九○三年 二四○八○七○○ 一九二六年 一九一九一七○○
一九○四年 二三九三五三○○ 一九二七年 一九一九一七○○
一九○五年 二四七七二五○○ 一九二八年 一九一九一七○○
一九○六年 二四五六○七○○ 一九二九年 一九一九一七○○
一九○七年 二四三四六三○○ 一九三○年 一九一九一七○○
一九○八年 二四一三○四○○ 一九三一年 一九一九一七○○
一九○九年 二三九○八三○○ 一九三二年 一九一九一七○○
一九一○年 二三七○四八○○ 一九三三年 一三一○六九○○
一九一一年 二三四七八一○○ 一九三四年 六○七四四○○
一九一二年 二三二七四四○○ 一九三五年 六○七四四○○
一九一三年 二三○五六七○○ 一九三六年 六○七四四○○
一九一四年 二二八四三八○○ 一九三七年 六○七四四○○
一九一五年 二○二○五五○○ 一九三八年 六○七四四○○
一九一六年 一九一九一七○○ 一九三九年 六○七四四○○
一九一七年 一九一九一七○○ 一九四○年 六○七四四○○
一九一八年 一九一九一七○○ 一九四一年 六○七四四○○
一九一九年 一九一九一七○○ 一九四二年 六○七四四○○
一九二○年 一九一九一七○○ 一九四三年 六○七四四○○
一九二一年 一九一九一七○○ 一九四四年 一○一二四○○
合计 八○三三九八九○○
自一千八百九十九年始至一千九百四十四年应偿各国之数自百万两至二千四百万两不等共计八亿余两合之修造铁路之欠不下八亿五千万两虽以中国岁入之数尽偿洋债亦必十年之久而后可甲午以前每年应偿之数不过二百五十万两今一旦骤增如此钜欠吾辈诚不测清国政府将何以善其后也
清国岁入所最重者不过地租盐税厘金海关税内地关税鸦片税六种而已使加征诸税以补岁入之不足为一时权宜之计是亦非甚难者虽然言之匪艰行之唯艰中国国势既与各国不同而人情俗尚又与各国相殊即如地租一项清国素尚尊农所征地租较诸税尤轻今欲少加数成以裕国库似亦非计之左然此说一行民心即乱徒为骚扰内地之厉阶而已食盐之价由官所定加税较易然盐为日用所必需非火因酒可比使骤加重税于日用必需之物则民生之困苦颠连较日本重增酱油税为尤甚也厘金虽由内地商贾所纳而商贾仍以其数加诸卖价之中所纳之税终为买者所出则加征似无不可然工商各业必将大受其害盖税重则价昂价昂则销滞于是资本不敷流通不便商贾皆将望而裹足厘金永无增加之日矣且所抽厘金初无定额卡员任意勒索除照定额缴官外余皆藉饱私囊故英领事所调查虽不过一千二百万两实则所收之数不下数千万政府再欲加征则卡员私囊之肥如故而为害民间将不知伊于胡底矣海关之税为一国至大之财源如能改正关税章程遂清国政府之初心则不难立增钜欠无如关税之增非经各国允许不可今清国政府虽竭力与各国商议而各国皆置若罔闻是其策终无可行之日也内地关税其弊与厘金相同则加征之不可无待言矣鸦片之害行于清国者日深且广负贩之徒莫不沾染政府每欲重征其税既富财源潜移恶习然嗜之者迄不少衰而困苦弥甚加征之说因而止已非今日始矣
地租诸税既无可加则其他更无可加之税司农仰屋束手无策不得已试办火因膏捐一千八百九十九年三月先于北京上海开办不论大小每铺年纳捐银五十两各商不堪其苦沥情上诉二月后其令遂废清国政府于加税之事亦可谓力竭计穷而卒无善法以弥其后殊可悲也夫清国均分之税虽不过四角二分五厘而官司之侵蚀胥吏之勒索各人所出奚啻倍簁故清国而不欲整顿财政也则已如欲整顿财政必先清奸除弊涓滴归公则民间所出仅如今日之半已足上裕国库下苏民困亦何至如今日之左支右绌也哉无如政府见不及此日讲加税而无税可加转而劝借商债用黄思永之议创行昭信股票诱以重利饵以厚爵而所得之数不足四千万兹将各省承借之数列表如左
广东省 一○○○○○○○两
江苏省 七○○○○○○
江西省 六○○○○○○
广西省 五○○○○○○
安徽省 三○○○○○○
河南省 三○○○○○
奉天省 三○○○○○
山东省 二五○○○○
合计 三一八五○○○○
创议之初拟筹一亿两以备各项经费而百计劝导仅得三千二百万两后因不肖官吏奉行失当致民间骚然无复应者寻有上谕除官民业已承借者外一律停办劝借商债之说遂于是止也
诸税既不可增商债又不能借旋奉上谕饬王公大臣六部九卿共商整顿厘金关税盐课之策并饬速即会议具奏一千八百九十九年七月十一日特发上谕派刚毅南下查办各项税额并饬各省将军督抚详核各项收税册籍严杜中饱力裁浮费每年敷余若干提归公用勒限三月详议具奏又饬盛宣怀于三月内将招商电报两局历年收支之数开列清单又目裕禄查明开平矿务局之实在情形漠河迁安金矿亦须一律整顿承办厘金关税盐课各员凡有营私忘公者从严参处寻又通饬各省将军督抚各就本省情形设法筹饷即练本省之兵逮刚毅奉命南下查办之后每年所得之数兹亦列表如左
南京厘金总局 二○○○○○两
盐库 一三○○○○
上海道报交力 一○○○○○
招商电报两局报交力 一○○○○○
南京练将高等二学堂停办 六○○○○
南京机器局 三○○○○
镇江道报交力 一○○○○
南京商务局停办 一○○○○
苏州地租 六○○○○○
各地厘金分局 一○○○○○
广东省 一八○○○○○
广东厘金 四○○○○○○
四川江西浙江三省 一一○八○○○
合计 八二四八○○○
由此计之每岁所得约有八百二十五万两为数不为不多然财政奇绌如今日之清国虽得此数犹苦不足迩闻清国政府公拟章程六则将饬各省渐行试办
一 加征贩盐执照之税
一 鸦片火因税无论进口货及土产均须一律加征
一 火因酒税照现定章程酌量加收
一 各省通行印花税但须严绝中饱之弊
一 各省运送饷银之费须格外节省
一 各织造官应贡各种衣饰一律收解现银
以上诸条虽不可谓非善策然所得几何徒滋纷扰窃为吾辈所不取也
清国理财之策不可谓不尽力矣然大厦非一木所支延至今日穷乏益酷今又遇义和团起军火之费销耗无计且开罪邻邦赔偿之欠较甲午一役不啻什佰也当此之际吾辈甚望清国政府于一切政治界上焕然刷清改革官制一涤奸弊之风然后徐图财政不十年间隆盛可复期焉
清国为尚文之国尊奉君主多设官吏以为饰观朝廷之上滥竽充数者不知凡几此实历代相沿之旧例也清朝起于满州抚有中国一循旧例又以开创之初满人虽屡立战功而不能通达政事遂并用汉人故冗官滥员较昔尤众且宗室之中虽之无不识菽麦不辨之徒亦皆与以高官厚禄妄充执政积渐成久致有今日之腐败司财各员则又贿赂公行求饱私囊之计层出不穷清国有恒言曰农之利倍商之利十官之利则不可计夫所给廉俸至薄也而谓为利不可计贪墨之外无他道也贪墨之辈充塞国中而求其国库充盈财政整顿者是犹适燕而南其辕甯有幸欤吾辈唯望中国有志之士出而肩此钜任首革官制次设警察不肖官吏历年所积之弊一扫而空若是则加征诸税岁入之数不难倍增于今而民间所出不及今日之半上下交利计无便于此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