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卷三十二《谢雨文》“精宜交”。“宜”误“且”。《登第後青词》“宦路亨通”。“亨”误“享”。《与龙节疏》“文轨攸同”。“文”误“丈”。《代蔡州进生辰功德疏》“天人合庆”。“天”误“夫”。“阅贝叶之真文”。“贝”误“具”。《宝林寺开堂疏》“因水成姿”。“水”误“木”。《醴泉开堂疏》“以度无边”。“无”误“为”。
  卷三十三《李状元墓志铭》“世为嗟吁”。“吁”误“呼”。《庆禅师塔铭》“非迁陁客”。“陁”误“陀”。《葛宣德墓铭》“始徙常州之江阴焉”。“焉”字脱。“震泽厎定”。“厎”误“底”。《虞氏夫人墓志铭》“亡妻婉■〈女〈匧上心下〉〉恭俭”。“■〈女〈匧上心下〉〉”误“嫕”。《刘氏研铭》“函明星”。“函”误“亟”。《沪州使君任公墓表》“固欲讨之”。“固”误“因”。“葬于光山县淮信乡”。“淮”误“准”。
  卷三十四《书王蠋後事文》“念蠋之在而齐之卒不灭也”。“在”误“仕”。“今劫之以兵”。“今”误“全”。《高无悔跋尾》“延帅与二诏使城永乐”。“帅”误“师”。

  △淮海集四十卷後集六卷词三卷(明刊本)

  此本为嘉靖间南湖张綖倅鄂州时所刻。有序。卷第与宋本同。盖其集本淮海先生手自编定也。(卷首有“竹垞藏本”朱记。)

  △济南集八卷(钞本)

  宋李廌撰。从文渊阁本传录。虽非完集,较《苏门六君子文粹》中为多。

  △参寥子集十二卷(影钞宋本)

  宋僧道潜撰。题“法孙法颖编”。前有陈无己序。世传《参寥集》有二本,以法颖本为胜,即此本也。卷数相同,而叙次俱异。宋本向藏士礼居黄氏,今藏仁和胡心耘处。是本为心耘钞以见贻者。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四字。“匡”、“殷”、“敬”字阙笔。

  △参寥子诗集十二卷(旧钞本)

  案:吴氏之振曰,世传《参寥集》有二本,一题“三学院法嗣广■〈宀丐〉订,智果院法嗣海惠阅”,一题“法嗣法颖编”。此本题“楚黄法僧邹黄中美定”。有无名氏序,谓偶游智果寺,睹其全集十二卷,重为校定云云。大约即法颖本也。

  △石门文字禅三十卷(支那本)

  题:“宋江西筠溪石门寺沙门释德洪觉范著,门人觉慈编录。”有释达观序。

  △青山集三十卷(影钞宋本)

  题:“当涂郭祥正功父撰。”此本卷数与陈氏《书录解题》合。王渔洋所见闽谢氏写本,非全帙也。旧为曹氏藏本。(卷首有“楝亭曹氏藏书”朱记。)

  △西塘先生文集十卷(明刊本)

  宋郑侠撰。文八卷,诗一卷,第十卷附录传志、谥议、祭文、祠记等作。前有万历己酉同里叶向高序,谓秘阁有《西塘先生集》,乃宋隆兴间公孙嘉正知建昌军时所刻。书尚完善,因钞录授同郡董崇相、陈元凯、曹能始校刻之。

  △景迂生集二十卷(钞本)

  宋晁说之撰。原集经兵燹不存,此本为其孙子健所编,无序跋。以道长於经学,此书亦不专载诗文,凡《中庸传儒言》及《经说》、《杂著》,俱列於编,盖汇萃生平所作以成之也。陈直斋谓其诗文遗佚已多。今考《风月堂诗话》云,唐秦系和韦苏州诗,具衔云“东海钓客”。试秘书省校书郎本朝陈恬叔易隐阳翟涧上,号“涧上丈人”。大观间,宋乔年讽监司荐於朝,起为馆阁,书疏中犹不去“丈人”之号,晁以道作诗讥之曰:“东海一生垂钓客,石渠万卷校书郎。丈人风味今如此,鹤到扬州兴更长”。又《墨庄漫录》云,晁以道作《感事诗》有云,“干戈难作墙东客,疾病犹存砚北身。”二诗集中皆无,是直斋之言不诬也。然是书向无刻本,仅有钞白流传於世,不致同於《昭德先生集》之湮泯,亦云幸矣。

  △济北晁先生鸡肋集七十卷(明刊本)

  宋晁补之撰并序,弟谦之编,有跋。绍兴间,刻板建阳,此苏州顾凝远重刻本。卷後有“明吴郡顾氏於崇祯乙亥春照宋刻寿梓,至中秋,工始竣”。二行。

  △具茨晁先生诗集一卷(明刊本)

  宋晁冲之撰。案:冲之,字叔用,亦字用道,以文元公为高祖,以文庄公为曾大父,其子即昭德侍郎也。家世贵显,独隐居不仕,自号具茨山人。俞汝砺序,谓其栖志林涧,遇事写物,形於兴属,味其风规,渊雅疏亮,未尝为凄怨危愤、激烈愁苦之音,所谓含章内奥而深於道者。刘後村谓其诗意度宏阔,气力宽馀,一洗诗人穷饿酸辛之态。南渡後,唯放翁可以继之。其集流传甚少,此明晁瑮以宋本重刊。卷末有“庆元己未校官黄汝嘉刊”一行。诗凡一百六十七首。

  △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卷(旧钞本)

  宋李之仪撰。乾道间,天台吴芾为当涂守,访得其本,辑成五十卷,序而刻於郡学。《後集》不知何人所辑。

  △道乡先生邹忠公文集四十卷(明刊本)

  宋邹浩撰,子柄、栩辑,李纲序。宋刻久佚。正德间裔孙翎重刻之,邵宝序。後附《谏哲宗立刘后疏》,於《徽宗实录》中钞出真本,非蔡京所伪作以宣示者也。旧为邑中陈氏藏本。(卷首有巨印,其文曰“苏州常熟虞山精舍至乐楼主人河南道御史陈察原習之记”。)

  △溪堂集十卷(钞本)

  宋谢逸撰。此为知不足斋钞本。卷末有鲍以文题记云:“乾隆己酉仲冬借沈比部叔延本对录。是月二十日校於青堆寓庐。乾隆六十年八月初五日偕仁和赵魏恭诣文澜阁就《四库全书》本是正一过。”(卷首有“歙鲍氏知不足斋藏书”、“海宁杨芸士藏书之印”二朱记。)

  △谢幼槃文集十卷(旧钞本)

  宋谢薖撰。此本为万历间晋安谢肇淛从内府钞得,有苗昌言序,吕本中跋及谢肇淛、谢杲、黄晋良跋。苗序後列宋砥、陆旻、苗昌言、严仲远、赵士鹏衔名六行。又“淳熙二年十二月阳夏赵煜重修”一行。盖宋时旧本也。

  △庆湖遗老诗集九卷拾遗一卷补遗一卷(旧钞本)
  宋贺铸撰并序。後附程俱撰《墓志铭》。绍熙间,晋陵胡澄得其本刻之,继又得其孙禀所编《拾遗》、《补遗》二卷,并刻於後。每题俱注所作年月,犹当时原本也。有程俱、杨时序,孙廪胡澄二跋。
  △眉山唐先生集三十卷(旧钞本)

  宋唐庚撰,教授王惟则校。晁、陈二家《书目》俱作二十卷,《宋史》亦同。此本不知何人所分。有郑总、弟庾、吕荣义序,子文若及郑康佐跋。

  △唐先生集七卷(明刊本)

  是本但载诗、赋,无杂文。前亦有郑总、弟庾、吕荣义序。卷一为《赋》、《古体诗》,卷二、卷三《近体诗》,卷四至卷六又为《赋》、《古体诗》,卷七、卷八《近体诗》。庾序谓京师刊行者,止载岭外所作,因并取其少年时所为,随卷附之。故《次强幼安韵》二诗,幼安谓其绝笔,而今次卷三之末,是卷四以下仍少年作也。惟《■〈巩上石下〉溪诗话》有《秧马》一绝,《鹤林玉露》有《谪罗浮》一绝,俱不见集中,则其遗佚尚多也。

  △傅忠肃公文集三十卷(旧钞本)

  宋傅察撰。周必大序,後附晁公休撰《行状》,其孙伯寿编。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二十一

  集部三

  ○别集类三

  △龟山杨文靖公集三十五卷(明刊本)

  宋杨时撰。旧有咸淳间黄去疾作《年谱》一卷,续增《从祀孔庙议》、《宋史》本传、胡文定《墓志铭》、吕本中《行状》,後附录《祭文》、《赐谥敕》、叶水心作《旧宅记》。案:《文靖集》宋时刊於延平郡斋,其本不传。弘治刻本十六卷,常州东林书院本三十六卷,此则宜兴所刻三十五卷本也。

  △梁溪先生文集一百八十卷附录六卷(旧钞本)

  宋李纲撰。前有陈俊卿及朱子序。首列《总目》,每卷首又列目。书中“洁”、“完”、“敦”、“廓”字俱注某帝嫌讳,是从宁宗後刻本钞出者。

  △忠惠集十卷(钞本)

  宋翟汝文撰。後有《附录》一卷。原集三十卷,其子耆年编,已佚。此从文澜阁传录。

  △石林居士建康集八卷(钞本)

  宋叶梦得撰。是集为绍兴八年再镇建康时作,在全集百卷之外,其子大卿编。後有嘉泰癸亥孙簵跋。今百卷本不传,惟存是编。此从叶石君钞本传录。有石君跋。中佚文七篇,仁和胡心耘珽以家藏本录补。(卷首有“东沙李氏藏书”朱记。)

  △增广笺注简斋诗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宋刊本)

  题:“竹坡胡稚仲孺笺。”有自序,四明楼钥序。仲孺撰简斋年谱,又续添《诗笺正误》。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注每行字数同。书成绍熙初元,距简斋在时仅越五十年,故所笺出处、时事及朋友酬答甚详。如:卷中《无题》诗笺云:“此诗意为王氏、程氏发也。宣和五、六年间,先生与綦公叔厚俱为太学博士,黜三舍偶俪体,去王氏之论而尊用程氏,士类归之。後人惟知渡江後赵元振尊尚程氏,殊不知陈、綦二公实有以唱之也。微此书,简斋之学行,世犹不尽知,而但以诗人目之也。”其诗案年编次,与今官刻集本分体者不同,又不载外集诗文,官本则并入矣。字句互异处,足以订正官本者甚多。如古体诗中《杂书》云“昔我同年友”,不作“我昔”;《陪诸公登南楼》云“侑以八品珍”,不作“八味”;《同叔易於观我斋分韵》,不作“周叔易”;(笺云即“陈叔易”。)诗云“虽然山上山”,不作“山止山”;《浴室观雨》云“办此颖脱手”,不作“脱颖”;《冬至》云“北风不贷节”,不作“不待”;《种竹》云“同林偶落此”,不作“同休”:“苍雲屯十里”,不作“千里”;《食笋》云“诗成聊使写”,不作“便写”;《雨中观月桂》云“红衿映肉色”,不作“玉色”;(笺云“东坡《海棠诗》:翠袖卷纱红映肉”。)《山路晓行》云“蓝舆拂露枝”,不作“扶露枝”;《均阳官舍安榴》云“迟日耿不暮”,不作“日迟景”;《晚步湖边》云“幸无大夫责”,不作“大夫贵”;《游道林岳麓》云“向来修何行”,不作“回来”;《暝色》云“万化元相寻”,不作“相孚”;《远轩》云“会有鹤驾宾”,不作“鹤贺宾”;《题长冈亭》云“匣中三尺水”,不作“三尺冰”;《题大龙湫》云“穷处仍高崖”,不作“乃高崖”;《咏雨》云“听雨披夜襟”,不作“衣襟”:“万珠络笋舆”,不作“落笋舆”;《梁织佛图诗》云“喜满尺宅俱成功”,不作“火宅”;《送王周士赴发运司属官》云“小窗诵诗灯,花喜小窗上”,不衍“梦君”二字:“喜”,不作“起”;《欲离均阳而雨不止》云“水风泛树声萧萧”,不作“水色泛树”;《居夷行》云“皇天岂无悔祸意”,不作“悔过”;《秋夜独酌》云“百年佳月几今夕”,不作“今几夕”。近体诗中《咏雨》云“一凉恩到骨”,不作“思到骨”;《目疾》云“九恼从来是佛种”,不作“自佛种”;《乐文卿北园》云“此生能费几诗筒”,不作“此身”;《十月》云“莽连万里雲一去”,不作“雲山去”;《招张仲宗》云“焚香相待莫徐驱”,不作“徐徐”;《晚步过郑仓台》云“世事纷纷人老易”,不作“人易老”;《寄信道》云“賸欲平分持寄子”,不作“平生”;《谢吕居仁》云“箧里诗书总零落”,不作“寥落”;《九日示大圆洪智》云“无奈菊花枝”,不作“无耐”;《窦园醉中》云“碧桃开尽曲声中”,不作“雨声中”;(笺云,此盖明皇击羯鼓,柳杏皆坼之意。《晨起》云“寂寂东轩晨起迟”,不作“晨起时”;《篷斋》云“不须杯勺了三冬,会有打窗风雪夜”,《除夜不寐》云“老卻梅花是晓风”,《叶柟惠花》云“文殊罔明俱拱手”,以上数句,皆无阙文。又增多诗三首:《送大光赴石城》云,“石城高嵽嵲,城下是江波。莫愁织绮地,年来战马过。秀眉使君医国手,卻把江头无事酒。山川勃郁不平处,浇以三杯一搔首。半江楼影白逶迤,想见春流二月时。待予去埽仲宣赋,走马还朝犹未迟“。又《次韵谢邢九思》云,”平生不接里闾欢,岂料相逢虺蜮坛。能赋君推三世事,倦游我弃七年官。流传恶语知谁好,勾引新篇得细看。六月山斋当暑令,风霜独发卷中寒“。又《伤春》一首,亦见《瀛奎律髓忠愤类》,兹不复录。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本。

  △简斋外集一卷(旧钞本)

  此本凡古今体诗五十二首,文三首,皆胡笺本所无。诗多次韵之作,风格亦稍逊。可知宋时原分二集,今官刻本十六卷,有刘辰翁序,殆出後人所并,非原第矣。书有旧序云:“诗至老杜极矣,东坡苏公、山谷黄公奋乎数世之下,复出而力振之,而诗之正统不坠。然东坡赋才也大,故解纵绳墨之外,而用之不穷;山谷措意也深,故游泳玩味之馀,而索之益远;大抵同出老杜而自成一家,如李广、程不识之治军,龙伯高、杜季良之行己,不可一概诘也。近世诗家知尊杜矣,至学苏者乃指黄为强,而附黄者亦谓苏为肆,要必识苏黄之所不为,然後可以涉老杜之涯涘;此简斋陈公之说云尔。予游吴兴得之,乃知公所学如此,故能独步一代。顷邑士有欲刻公诗者,因出前闻为冠集首,庶学者知公渊源所自,且以折近世党同伐异之说。公名与义,字去非,初赋《墨梅》,受知徽考,入校中秘书,遂掌帝制。後参绍兴大政。简斋其自号也。元黓敦牂中秋晦斋书。”此序他本所无。卷首有题记曰:“《简斋外集》,罕见其本,钱唐王心田以余爱之,持以见赠。延祐七年二月雲■〈林上录下〉书斋记。”下钤白文方印曰“钱氏翼之”。案:翼之,名良有,郡人,工书法及时。(卷首有“孙亮”、“朱子儋承爵”、“张子昭印”诸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