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纂图互注南华真经十卷(元刊本)

  晋郭象注并序。附刻陆氏《音义》於注中。卷首列《大宗师》“天生地在太极之先”一段,即目为庄子《太极说》,後系以周子《太极图》及《说》,盖宋时书肆本,元代重刻之也。(卷首有“方泉山人洪子美印”“吴中蒋氏珍藏”二朱记。)

  △南华真经十卷(明刊本)

  晋郭象注。此邑人钱圆沙手阅本。卷中朱、墨、蓝三色笔斜行细书,上下方皆有识语。中有述“顾仲恭先师曰”者,谓裕愍公弟名大韶也。每册首题:“《庄子》。乙卯读本。”卷末有“乙卯年七月二十日东圃书堂阅完”一行。(卷首有“调运斋”、“湘灵”、“好梦”诸朱记。)题:“王雱元泽传。”其《拾遗》一卷,题:“王雱元泽集。”卷首有自序,及无名氏序,谓王元泽待制,《庄子》旧无完解,元丰中始得完本於西蜀陈襄氏之家,乃以其书亲加校对,以授崔氏书肆,命工刊行。旧有孙应鳌序,此本已佚。

  △庄子鬳斋口义十卷(元刊本)

  题:“鬳斋林希逸。”前有景定辛酉石塘林同序及希逸发题,又宣教郎知邵武军建宁县林经德後序。据林序,谓希逸诸文,颇似《庄子》,此书以“口义”名者,不为文杂俚俗而直述之也。

  △通玄真经十二卷(宋刊本)

  不题撰注人姓名。案:《道藏》本有徐灵府注《文子》十二卷,即其书也。灵府,号默希子。晁氏《读书志》、王氏《玉海》皆作墨希子,(袁州本《读书志》作“默”)有作“默然子”者,讹也。杜道坚《通元真经缵义》云:灵府,钱塘人,玄宗时徵士,隐修衡岳,注《文子》书上进,遂封《通玄真人》,名其书为“《通玄真经》”,是《文子》之为《通玄真经》,始於灵府之注也。《唐艺文志》载有是书,《崇文总目》虽列其名,而注明已阙,可知宋时已属{干}觏。此本完好无阙,足称人间秘笈矣。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二字,双行夹注,每行二十五字。旧藏郡中汪氏。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又《续古逸丛书》影印本。蒋凤藻《铁花馆丛书》覆刊本。

  △通玄真经七卷(旧钞本)

  宋朱弁注。弁,字正仪,官大理寺主簿,与字少章者又一人。其注逐句铨解,浅显易明。此从正统《道藏》本传录,故每卷首有“宝一”、“宝二”等字号。(卷首有“稽瑞楼”朱记。)

  △通玄真经缵义十二卷(旧钞本)

  题:“函谷子杜道坚纂,明代道潜堂刻。”《文子》本多脱讹,此本足证其谬。又,此书传本绝稀,文澜阁本从《永乐大典》录出,阙《道原》、《九守》、《道德》、《上仁》、《上礼》五篇,此明人依《道藏》本录出,犹足本也。卷首有至大间吴全节、黄石翁序,又道坚自序。後附《释音》一卷。

  △周易参同契发挥三卷释疑一卷(明刊本)

  宋俞琰撰并序。注《参同契》者有数家,俞氏後出,尤博覈。《释疑》三篇,考证文字异同处,较《朱子考异》为详。是书《津逮秘书》刊本佚去《释疑》一卷,已非玉吾旧第。此本依元至大间嗣天师张兴材刻本重雕,前有阮登炳、张与材、杜道坚序。

  △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旧钞本)

  晋葛洪撰并序。此明人从《正绝道藏》本录出。《处篇》中《百家》、《文行》二篇,为《尚博篇》复出。顾涧薲谓当删并改定,合《自序》,恰得五十篇,与《自序》所云、《直斋书目》所载自合。顾为平津馆校刻此书,即权舆於是本也。旧为叶石君藏书。(卷首有“朴学斋”、“叶树廉”、“石君”诸朱记。)

  △真诰二十卷(明刊本)

  梁陶弘景撰。此明俞安期依《道藏》本雕刻。前有高似孙、屠隆序。每卷末附《音释辨讹》,考订文字,极为详慎。是书旧止十卷,《文献通考》与《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皆合。此本二十卷,盖入《藏》时分析。说详安期《凡例》。

  △新雕洞灵真经五卷(宋刊本)

  题:“亢仓子。”又题:“何粲注。”卷末附《音义》一叶。案:明黄谏《音释》本,与何注糅杂,无复辨别。此则犹存何注之旧,且是书虽多古字,而出谏所改窜者亦复不少。如《全道篇》“亢仓子居羽山之颜三年”,今黄本“子”作“■〈巛上子下〉”,“三”作“叁”,“年”作“■”,皆是也。每半叶十行,行十九、二十字不等。“贞”、“敬”、“镜”字有阙笔。泰兴季氏藏本。(卷首有“季振宜藏书”朱记。)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及《续古逸丛书》影印本。

  △仙苑编珠二卷疑仙传三卷(旧钞本)

  《仙苑编珠》题:“唐天台山道士王松年撰。”以列仙事衍为四言韵语,而详注其事迹。《疑仙传》题:“隐夫玉简撰。”专记道家神术。二书与《江淮异人录》合装一册。旧为停雲馆藏本,後归毛氏。卷末有文待诏题语曰:“戊午新秋雨天焚香庄诵一过”。书法秀劲,其亲笔也。(卷首末有“文印徵明”、“子晋”、“汲古主人”诸朱记。)

  △墉城集仙录六卷(旧钞本)

  蜀杜光庭撰。所录皆古之仙女,盖意欲补葛氏《神仙传》之遗。自圣母玄君至西河少女,凡三十七人。以《道藏》目录校之,增多昭灵李夫人、三元冯夫人、南极王夫人、女几、杜兰香凡五人。似《道藏》所收,尚非足本也。书中阑及舜二妃事,末复辨其非尧女,并舜亦非谥。词旨错杂。道家所记之书,语多荒幻,不足信也。旧为汲古毛氏、泰兴季氏藏书。(卷首有“毛晋”、“汲古主人”、“季印振宜”、“沧苇”、“吴翌凤枚庵氏珍藏”诸朱记。)

  △灵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明刊本)

  宋张君房辑并序。其书采掇精要,述而不作,考覈类例,悉著指归,《道藏》菁华,略具於是。曰“七签”者,三洞、四辅,道家旧目也。明张萱刊本。萱自号清真居士,故板心有“清真馆”三字。旧为秀野草堂顾氏藏书。(卷首有“秀野草堂顾氏藏书印”、“顾嗣立印”、“侠君”、“金守罴印”诸朱记。)

  △张平叔悟真篇集注五卷(元刊本)

  宋张伯端撰。前後皆有自序,一则熙宁乙卯岁,一则元丰戊午岁。其注,有叶士表、袁公辅、王道、吕真人、道光禅师、象川翁、真一子、无名子诸人。案,翁葆光,号无名子,象川人,似与象川翁是一人。王道,尝官王府指挥,著有《龙虎经注疏》。汇而刻之者,不知何人。是书与《参同契》同为道家所祖,第五卷添入《禅宗歌颂》,盖道家之言,必归宿於禅宗也。案《四库》所收注疏三卷本,乃翁葆光注,元戴起宗疏,此则别一本也。(卷末有“贝墉所藏”朱记。)

  △三洞群仙录二十卷(旧钞本)

  宋陈葆光撰。前有绍兴甲戌■〈興上冋下〉里竹轩序,谓葆光,江阴静应庵道士,惩末学之夫怠於勤修,乃网罗九流百氏之书,下逮稗官俚语,凡载神仙事者,裒为此书,以晓後学。其书作四言韵语,而以所援诸书事迹详为之注,亦同《仙苑编珠》之类。书中“真”字减笔,当从宋刻传录。後附成化辛丑彭华《宝极观记》。

  △华阳陶隐居内传三卷(旧钞本)

  旧题:“薛罗孺子贾嵩撰并序。”先是,作《隐居传》者,除《梁书》本传外,有谢詹事瀹所作传,在隐居归隐华阳时。又有陶翊本,起录事,止齐末;门人潘泉文续录,终於天监七年。嵩以其所载,皆甚脱略,乃合诸书记载为此书。其下卷载及宣和封诰,则嵩乃宋时人也。此从《道藏》本传录。

  △汉天师家一卷(旧钞本)

  嗣汉四十二代天师冲虚子命弟子傅同虚、周应瑜编校。旧为也是园钱氏藏本,见《敏求记》。钱氏又有刊本,後归顾氏小读书堆,详卷末黄荛翁跋。(卷首有“虞山钱曾遵王藏书”、“孙印从沾”二朱记。)

  △道藏经目录四卷阙经目录一卷(旧钞本)

  不题编辑名氏。按周兴嗣《千字文》编字号,一号一函,凡一千一百三十四部。潜研钱氏云,宋藏经目录失传,此册乃元人所记,中多吾儒当读之书。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九

  集部一

  ○楚辞类

  △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宋刊本)

  宋朱子撰。後附杨子雲《反离骚》一篇并洪兴祖论,自加论语於後。卷一、卷二钞补全。其後语已佚。每叶十四行,双行夹注,行十五字,注字同。案:书中字句与《文选》所录有互异处,然皆注明某字一作某,与《韩文考异》同例。间有勘定语,如《离骚》“循绳墨而不颇”注“循一作脩,非是”;《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注“薠音烦,一作蘋,非是”之类。《辨证》二卷,行式悉同。前有嘉定癸酉三月甲子□阳王涔序云:“刊於□□贡郡斋,俾学者□《风雅》之变云。”则嘉定六年刊本也。旧为太仓陆氏藏书。(卷首有“陆时化印”、“听松老人”二朱记。)

  △楚辞八卷附辨证二卷後语六卷(元刊本)

  朱子既作《集注》,复订旧注之谬,为《辨证》,又以晁补之所辑《续楚辞》二十卷、《变离骚》二十卷删定五十二篇为《後语》。二书皆自为之序。(每卷有“求是室藏本”朱记。卷四有“赵印子卬”朱记。)

  △楚辞补注十七卷(明刊本)

  题:“校书郎王逸上,曲阿洪兴祖补注。”案陈氏《书录》附《考异》一卷本,别为一书。此乃散入各句下,非洪氏原本之旧,然犹是明繙宋刻。宋讳字俱减笔,知此书在宋时已窜乱矣。

  △离骚草木疏四卷(影钞宋本)

  宋吴仁杰撰。卷末有仁杰自跋及方灿跋,又有张师尹、杜醇、吴世杰校正三行,盖从庆元庚申刊本传录者。

  △离骚集传一卷(宋刊本)

  题晋陵钱杲之集传。此书惟见钱氏《敏求记》,其注一禀王氏,旁采《尔雅》、《山海经》、《本草》、《淮南子》诸书,分一篇三百七十三句为十四节,与别本字有异同、多少者,一一注明。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注用双行,字数同。“贞”、“桢”字有阙笔。卷端有方薰画兰一帧,末叶有“舜城朱承爵校雠讫”一行。旧为毛子晋曹楝亭藏本。(卷首末有“舜城居士”、“子儋”、“戊戌毛晋”、“汲古阁”、“毛裒字华伯号质菴”、“楝亭曹氏藏书”、“胡开远珍藏印”诸朱记。)
  按:家塾影印本。

  ○别集类

  △蔡中郎文集十卷(明活字本)

  汉左中郎将蔡邕伯喈撰。此十卷本,与《宋志》及陈氏《书录》合。明华氏得旧钞,以活字印出。有平阳欧静序。(《文献通考》载:陈氏曰,作欧阳静。未详孰是。)世以此本为最古。目後有“正德乙亥春三月锡山兰雪堂华坚允刚活字铜版印行”二行。万历间,有徐子器刻本,虽依旧第,而有增删处,失其真矣。如:被收时,表中有“反名仇怨奉公”句。考:本传亦有“劾以仇怨奉公”云云。案:奉公,谓刘郃;仇怨者,质、邕仇怨郃也。言“反以仇怨奉公为名”而陷邕父子也。徐本删之,非是。

  △蔡中郎文集十卷(钞校本)

  黄荛圃氏於影写兰雪堂本以朴学斋旧钞本参校,用朱笔拈於上下方,复以墨笔写。顾涧薲氏校语多所订正,此即迻录本也。顾氏有跋曰:“东汉人文集存於世者,仅此一种,尚是宋以前人所编,其馀无之矣。”又:“此集颇与今文家之学有关涉,尤学者所不可废,此予所以亟亟费日力为之再三订正者也。”又《跋》曰:“丁卯正月校读一过,凡订正若干条中,有绝精处,索解人不得矣。”五月再校於江宁,用《後汉书》参订,又添若干条,又跋曰:“活字版似据一行书写本作底子,故‘数’讹为‘如’、‘闲’讹为‘困’之类,往往而有,若得宋椠,必多是正也。”又黄氏自跋曰:“取周香严家藏旧钞本校,旧钞系朴学斋所藏,前无序、有目,分卷多同,行字互有得失,终以旧钞为胜。惜旧钞系行草,笔画未能明了,故传活字本以旧钞校之,参取两本之胜处可矣。”

  △曹子建集十卷(宋刊本)

  魏陈思王曹植撰。《隋志》三十卷,《唐志》、陈氏《书录》二十卷,《通考》作十卷,此即十卷本也。为南宋时刊本,每半叶八行,行十五字,板刻精妙,字大悦目。凡赋四十三篇,诗六十三篇,杂文九十篇,与明嘉靖时郭万程本篇数、次第不合。卷四,无《述行赋》;卷五,无《七步诗》;卷七,《班婕妤赞》在《禹妻赞》前,《汉高帝赞》在《巢父赞》前;卷八,《谢赐柰表》在《求自试表》前。案:《四库提要》称宋宁宗嘉定六年本,凡赋四十四篇,诗七十四篇,杂文九十二篇,与此本不合。书中“慎”字省笔,而“敦”、“廓”字不省,知此刻犹在嘉定以前也。旧为毗陵周氏藏书。(卷首有“毗陵周氏九松迂叟藏书记”、“周印良金”二朱记。)
  按:商务印书馆《续古逸丛书》影印本。乌程蒋氏乐地盦刊蜜韵楼影宋本七种本。

  △曹子建集十卷(明刊本)

  此明嘉靖间吴中郭万程刻本,有徐伯虬序,旧藏冯氏。嘉庆丁亥七月,假同里张子谦所藏明初活字本对勘一过。(卷首有“简缘冯武”、“上党冯氏藏本”诸朱记。)

  △嵇中散集十卷(明刊本)

  晋嵇康撰。《隋志》十五卷,《崇文总目》、陈氏《书录》已作十卷。此明嘉靖间吴中黄省曾所刻,有序。

  △陆士衡文集十卷(校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