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目录
-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广川画跋六卷(明刊本)
此杨升庵从馆阁本录出以刻者。《目》中《书李子西兵车图》、《书龙衮文马图》二篇列卷一末,与本书合。元钞本错入於前者,讹。惟杨本讹字为多。黄丈琴六即据元钞本校改订正。有刘大谟序,杨慎跋。
△画继十卷(明刊本)
宋邓椿撰。前有乾道三年自序,谓继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而作者,自熙宁而後,列于书者,凡二百一十九人。明嘉靖间刻本。
△书苑菁华二十卷(旧钞本)
宋陈思撰,魏了翁序。思为临安书贾,亦喜撰述,尝著《宝刻丛编》流传於世,金石家称之。是编辑汉、魏以来论书之说,虽标目未尽允当,而搜罗亦博,可供临池之助,与朱乐圃《墨池编》相伯仲也。旧为洞庭徐氏物,从宋刻传录。末有万历七年徐玄佐跋。
△皇宋书录三卷(旧钞本)
宋董史撰并序。书作於理宗淳祐壬寅年,中毁於火,至度宗咸淳乙丑岁修校成编。是本出华亭孙氏钞传。卷末有“至正丁未三月十四日录辨”一行。惜中多脱文缺字,无从校补。史,字良史,乃从姓得名,有作“董更”者,传写之误。
△图画考七卷(旧钞本)
元盛熙明撰。熙明有《法书考》八卷,著录《四库》而此书不载。钱氏《元史艺文志》亦无其目。案:自序有云,臣不揣愚陋,尝著《法书考》,今复博采传记,芟繁摭要,撰为《图画考》一通,缮写上进。是此书之作,在《法书考》奏御之後,本自别行也。书为目二十有七,卷一曰述原、兴废、规鉴、图名、师传,卷二曰工用、笔法、气韵、设色、模拓,卷三曰佛道、人物、传真、宫室,卷四曰山水、附树石,卷五曰竹木、花鸟、蔬果、龙鱼、畜兽,卷六曰名谱,分上古、中古、近古三子目,卷七曰鉴藏、辨谬、品价、印记、装褙、藏玩。大概本之张彦远《名画记》、郭若虚《见闻志》,馀如谢赫《古画品录》、郭思《林泉高致》之属,已不多及。《四库全书提要》称《法书考》虽襍取诸家之说,而采择特精。今观此书,亦复条理秩然,犹前志也。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
△书法钩元(玄)四卷(明刊本)
元苏霖撰。《自序》谓,搜访钞录前人论书语,辑成巨帙,此特纂其要言,故曰“钩元(玄)。”旧为邑中冯氏藏本。(卷首有“冯武之印”、“简缘子”、“窦伯父”、“长乐”诸朱记。)
△图绘宝鉴五卷补遗一卷(元刊本)
题:“吴兴夏文彦士良纂。”前有至正乙巳士良自序。卷末有“至正丙午新刊”一行。时元顺帝二十六年也。(卷首、末有“项墨林鉴赏”、“墨林秘玩”、“项子京家珍藏”、“项元汴印”诸朱记。)
○右书画
△琴史六卷(旧钞本)
宋朱长文撰。宋以前论琴之书,见于陈氏《书录》者甚多,今皆不传。世所传者,蔡氏《琴操》外以此书为最古。作於元丰七年,绍定癸巳从孙正大始刊板行之。此明正德戊寅安愚录本。卷中遇宋帝字皆提行,犹依宋本式也。愚所录又有《琴苑要录》一册,无撰人名氏,与此合为上下册,装池楮墨皆同。旧藏稽瑞楼。
△琴统一卷外篇一卷(旧钞本)
题:“南溪徐理撰绎。”书中《追古篇》,知为宋理宗时人先成《钟律书》进御,得叨恩科。给(?)年五十後复成此书。中论音律最详。《外篇》有自序、《列律图》并补论《琴统》所未备。各家书目皆未载。审其楮墨,亦正德时钞本,与《琴史》诸书以类相附者也。此书与懒仙《五声琴谱》合为一册。据自序,懒仙,明天顺间人,其姓名不可考。
○右琴谱
△忘忧清乐集一卷(宋刊本)
此书无标题,亦无序跋。首列皇祐中张学士《棋经》十三篇,次列刘仲甫《棋诀》四篇,张靖《论棋诀要杂说》,後列孙吴至宋旧图若干局,又列棋势若干局,共装三册。案陈氏《书录》有《忘忧清乐集》,题“棋待诏李逸民撰集”。此本《棋经》後,次徽宗御制诗,有“忘忧清乐在棋枰”之句。又有“前御书院棋待诏赐绯李逸民重编”一行。黄复翁遂据以定此名,想当时标题在序首,今失之耳。旧藏士礼居,後人艺芸书舍,湖贾金仁甫携以见示,购之,以备“杂艺”一门。(卷首有“士钟”、“阆原父”二朱记。)
按:徐乃昌随盦《徐氏丛书续编》覆刊本。
○右杂技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六
子部四
○谱录类
△重修考古图十卷(明刊本)
宋吕大临撰。元大德间茶陵陈翼采诸家辨证附其下刻之,故曰“重修”。此明郑宏经重刻本,有大临自记,陈才子序,及陈翼、郑宏经序。原书《目》前列所藏姓氏除秘阁太常内藏外,有三十七家,皆北宋时收藏名家也。述古堂钱氏有影宋钞本,与此不同,惜未之见。
△啸堂集古录一卷(影钞宋本)
宋王球撰。有李邴序,曾机後序,集古器款识并及汉官私印,後来印谱,实滥觞於此。若《宣和印史》及後人伪作也。是本出乡先辈陈鸿文先生手写。先生名煌图,工篆隶书,故影摹精善。(卷首末钤“海虞陈氏永宝图书”、“陈鸿文图书记”朱记。)
△宣和博古图二十三卷(元刊残本)
宋王黼撰。是书原本三十卷,今缺卷六至七、卷廿一至廿二、卷廿四至廿六。晁氏《读书志》作王楚撰。案:蔡绦《铁围山丛谈》,宣和殿,徽宗藏古器书画之所,大观初作《博古图》一书,钱遵王谓成於宣和年者,考之未审耳。此至大中刊本,款式悉仍宋本,而削去王黼姓氏。凡所列诸品,俱注明“依原样制”,“减小样制”。明刻本概为减小,失其真矣。
△文房四谱五卷(旧钞本)
宋苏易简撰。徐铉序,易简有後序。是书旧本多脱讹,黄丈琴六假得鹤梦山房旧钞本、振绮堂汪氏本合校一过,补卷一《笔》之《杂说》脱文四十二条,卷二《笔》之《词赋》一条,卷三《砚》之《叙事》九条,其阙文讹字,补正二百八十馀字,遂为完书。
△砚史一卷(旧钞本)
宋米芾撰。汲古毛氏有刻本,此其原钞本也。书字甚精。卷首襄阳自题,亦似其笔法,当从旧本摹出著。(卷首末有“西河居士”及“毛氏藏”二朱记。)
△砚笺四卷(旧钞本)
宋高似孙撰并序。所采古书甚夥,如,鱼豢《典略》、《开元文字》、伍辑之《北征记》、刘澄之《永初山川记》,皆足以补遗佚。旧藏邑中赵韫煇家。
△新纂香谱二卷(旧钞本)
宋陈敬撰。原书四卷,此存卷一、卷二,为《香品》、《香异》、《修制》、《印篆》、《凝和》诸类。旧为文瑞楼藏本。从小玲珑山馆马氏假得传钞者,当时已非全帙矣。是书所采,有沈立之、洪驹父《香谱》,《武冈公库香谱》,张子敬《续香谱》,潜斋《香谱拾遗》,颜持约《香史》,叶庭珪《香录》、《是斋售用录》、温氏《杂记》各种,今皆不传。存一书以存众书,则是本足贵也。有熊朋来序,洪氏《香谱序》,颜氏《香史序》,叶氏《香谱序》。(卷首有“文瑞楼藏书记”朱记。)
△雲林石谱三卷(旧钞本)
宋杜绾撰。此明万历甲戌岁梦觉子从杨五川藏本所录。案:杨升菴《卮言》跋此书,谓石凡一百十有七品,此本祗有九十三品,岂一品中有连缀数品,升菴并数而得之耶?毛氏山居小玩刻本有讹脱处,孔传原序亦未刻。(卷末有“毛寿君”朱记。)
○右器物
△酒经三卷(宋刊本)
题:“大隐翁撰。”案:宋李保《续酒经自叙》,大隐翁为宋朱翼中别号。《宋史艺文志》作一卷,误。《说郛》本,但刻《总论》一卷,此则足本也。板刻甚精,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後有跋云:“《酒经》一册,乃绛雲未焚之书,五车四部,尽为六丁下取,独留此经,天殆纵余终老醉乡,以此转授遵王,令勿远求罗浮铁桥下耶?余已得‘脩罗采花法’,酿仙家烛夜酒,视此经又如馀杭老媪家油囊俗谱耳。辛丑初夏蒙翁戏书。”(卷首有“雁里草堂”、“诚德堂”、“季振宜印”、“沧苇”、“乾学徐健菴”诸印。卷末有“雁里子柄”、“传是楼印记”、“徐氏珍玩”诸朱记。)
按:商务印书馆《续古逸丛书》影印本。徐乃昌随盦《徐氏丛书续编》覆刊本。
△茶录一卷(旧钞本)
宋蔡襄撰。分上、下二篇。自撰前、後序。皇祐中进御,治平中刻于石。此书与《茶具图赞》、《蔬食谱》,皆为钱遵王钞本,楮墨精绝,疑从宋刻摹写也。钱氏又附以《觞政》、《段食良方》、《烛夜仙酒法》,以类相次,合为一册。每卷末一纸,栏外左角有“钱遵王述古堂藏书”八字。
△茶具图赞一卷(旧钞本)
不著撰人。《目录》後一行题“咸淳己巳五月夏至後五日审安老人书”。以茶具十二各为图赞,假以职官名氏。明胡文焕刻入《格致丛书》者,乃明茅一相作,别一书也。
△蔬食谱一卷(旧钞本)
《百川书志》云,本心翁门人清漳陈达善编。今考是书题“陈达叟编”,不作“达善”,且其《自序》云,本心翁斋居晏坐,客从方外来,问食谱,口授二十品与之。是本心翁者,达叟自号,非其师也。《百川书志》误。
△饮膳正要三卷(明刊本)
元忽思慧撰。延祐中,忽思慧官饮膳太医时选进,详列补益气血、汤膏煎造之法,禽鱼草木之类,并系以图。此明景泰中内府重刊本,有虞集序及明英宗御制序。
○右食谱
△洛阳花木记一卷(旧钞本)
宋周师厚撰。据自序,为鄞江人,元丰中,官於洛阳所作。列牡丹百馀品,芍药四十馀品,杂花三百六十馀品。其叙牡丹名品尤详,末及栽接之法。意以诸家之谱未备,因即闻见所及增补之。旧为邑中孙氏藏本。(卷首有“孙从添印”、“庆增”二朱记。)
△桐谱二卷(旧钞本)
宋陈翥撰并序。翥,字子翔,自署铜陵逸民,又号咸聱子。《绎书》中载自作植桐诗文,盖庆历间人未仕而隐者,借桐以见志也。分十类,上卷曰《叙原》,曰《类属》,曰《种植》,曰《所宜》,曰《所出》;下卷曰《采斫》,曰《器用》,曰《杂说》,曰《纪志》,曰《诗赋》。是书惟见陈氏《书氏》,馀皆不载。厉樊榭辑《宋诗纪事》,搜罗甚广,亦未载其诗。旧为邑中鱼氏钞藏本。(卷首有“鱼元傅印”、“虞岩”二朱记。)
△金章兰谱一卷(旧钞本)
宋赵时庚撰。案:自序作於绍定癸巳岁,详论兰之容质,品第高下,兼及封培爱养之法,意以续《牡丹》、《荔枝》诸谱。此与《洛阳花木记》均出明人所钞,合装一册。
△蟹略四卷(旧钞本)
宋高似孙撰并序。嘉靖十年始苏柳佥录本。(卷首有“黄氏如珽之印”、“臣存恕”、“勿之”诸朱记。)
○右草木蟲鱼
○杂家类
△墨子十五卷(明刊本)
题:“周墨翟撰。”此南昌唐尧臣於吴兴陆氏得内府本以刻,较明监本为胜。旧为洞庭叶氏藏书。(卷首有“叶树廉印”、“石君”二朱记。
△鹖冠子三卷(明刊本)
旧谓楚人,不著姓氏。宋陆佃解并序。旧本脱讹,陆氏为之勘正。诠解亦简质。此明初覆刻宋本。
△吕氏春秋二十六卷(元刊本)
题:“秦吕不韦撰。”高氏训解。此元至正间嘉兴路总管刘贞得东牟王氏校本所刊。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序》後,有“嘉兴路儒学教授陈泰校,吴兴谢盛之刊”一行。有郑元祐序。
△淮南鸿烈解二十一卷(校宋本)
此顾涧薲氏校定善本。先以《道藏》本校过,後於汪阆原家假得宋本详校。近刻之讹字及注中脱文与文注混淆处俱一一改正,并注明行款、叶数。宋本每半叶十二行,行廿二字,注每行廿五字。不题高诱注,题太尉祭酒臣许慎记上,盖宋时相传为许注也。其下方墨笔,则松崖先生所校,亦涧薲氏从朱文游族子借得惠校本迻录者也。
△淮南鸿烈解二十一卷(明刊本)
此明茅氏刻本。文多脱讹,注皆删节,郡人江叔沄氏以《道藏》本校改完善,间加订语,考正不苟。(卷首有“江声叔沄”、“江沅”诸朱记。
△人物志三卷(明刊本)
题:“魏散骑常侍刘劭撰,凉儒林祭酒刘昺注。”前有阮逸序,不署名。此明隆庆间揭阳郑氏刻於归德郡庠。卷第行款,犹仍古本,较《程氏丛书》本自胜。《四库全书》所收,乃万历甲申河间刘用霖所刊,即出自此本。(卷首有“冯子元家藏印”、“植盦”二朱记。)
△刘子新论十卷(明刊本)
此书旧皆题梁勰撰,袁孝政注,惟晁氏《读书志》、《直斋书录》据袁孝政序,作北齐刘昼。此明人覆刻宋本,亦题刘勰。旧为士礼居藏书。(卷首有“士礼居藏”、“黄丕烈”、“荛夫”诸朱记。)
△颜氏家训二卷(明刊本)
题:“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撰,明蜀荣昌後学冷宗元校。”前後无序跋。旧藏邑中冯氏。卷首有朱笔“海虞冯武敬读”六字。书中朱笔点勘处,皆其笔也。(卷首有“冯彦渊收藏”朱记。)
△续颜氏家训三卷(宋刊残本)
此书撰人,晁氏《读书志》题“董正功”,《直斋书录》、焦氏《经籍志》题“李正公”。是本卷首已阙,未详孰是。向藏邑中张氏,即述古堂藏本之半,所云宋椠绝佳者也。原书八卷,今存卷六至卷八,有《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六篇,而《养生篇》首二叶已阙。全书体例,以颜氏书列於前,而续者系每篇之後,徵引典博,堪与原书相辅而行。其颜书中《书证篇》末,较今本多一条,其文云:“《礼乐志》云,给太官桐马酒。李奇注,以马乳为酒也,揰挏乃成。二字并从手,‘揰’(都统反。‘挏’达孔反。)此谓撞捣挺挏之,今为酩酒亦然。向学士又以为种桐时,太官酿马酒乃熟,极孤陋之甚也。“按:此已见《勉学篇》,或後人因其复出而删之。然义各有当,文亦微异,正宜并存为是耳。”桐马“疑”挏马“之误,”酩酒“疑”酪酒“之误。当日遵王所藏,尚有影钞宋本合成七卷,仅阙其一,今已不可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