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地里新书十五卷(影钞金本)

  题:“王洙奉敕删修。”此宅经、葬书之最详备者。自唐迄宋皆编辑颁行,增加图解。晁氏《读书志》题僧一行撰,作三十卷。此本乃毕履道校补阙遗,考覈无讹,以成善本。刊於金明昌间。前有履道及张谦、王洙三序。洙序有注,徵引颇博,且序末附音义,疑皆履道所撰也。书分三十七门,其中五姓所属一门,於司商协民性之旨,颇能推阐无遗。履道自序云:“发挥经义,注释《礼》文,岁馀方毕,以俟同道之能者。”其非妄作可知矣。旧本流传,影写甚精,为近时各家书目所未载。

  △天宝至宝经一卷金函经一卷穴法赋一卷雪心赋一卷(旧钞本)

  并不著撰人姓氏。惟《天宝至宝经》有序,序为赣郡曾武文展撰,自称得师茂叔先生秘法,其龙法曰“天宝”,其穴法曰“至宝”,各化五五篇诗,逐一解明。然则是书为武撰无疑矣。《雪心赋》後又杂论干支年月日时窍局并附口诀。最後为吉郡方旦子辉跋。据跋语云,予与文展先生尽半生教养之礼,舍所学而学焉。则旦亦同时地理家也。是本出邑中毛氏旧钞。(卷末有“汲古阁”、“毛扆之印”、“斧季”诸朱记。)

  △天机望龙经一卷(旧钞本)

  题:“宋雲水山人吴景鸾秘授,廖金精笔记,堪舆黄明野参补。”案:景鸾为克诚子,术家相传,克诚於宋庆历间为司天监,以论山陵事下狱,遇赦,削发於白雲山洞,以遗书授女,其女转授诸金精山人廖瑀。然则吴、廖故有渊源也。是本亦毛氏旧钞,与《天机扒砂经》合装一册。(卷尾有“汲古阁”、“毛扆之印”、“斧季”诸朱记。)

  △天机扒砂经一卷(旧钞本)

  题:“堪舆地仙廖金精著,丰城黄明野集补。”其卷一至四已佚,仅存第五卷。案:堪舆家以杨、曾、廖、赖并称,而金精所著,此外尚有《葬法心印》一卷,见《敏求记》;《九星穴法》四卷,见《四库书目》。

  △刘氏心法一卷杨公骑龙穴一卷(旧钞本)

  刘氏,即邢州刘秉忠,著有《平尺玉砂经》者。杨公名益,字筠松,著有《撼龙经》者。後有曾公《後论》一篇。案:赣郡诸曾,皆習地理家言,其名求己、文迪者见《理气心印进书表》,名武,字文展者,见《天宝至宝经》序,此曾公未详何人也。是本亦出毛氏旧钞。
  ○右相宅、相墓

  △灵棋经二卷(明刊本)

  不著撰人名氏。旧有晋颜幼明、宋何承天注。元陈师凯、明刘基解。案:是书乃古占法,合於《易》筮《象》词,亦与《易林》相似。《象》後有诗,作五、七言断句体,当是後人增入。颜、何注言推验,陈、刘解则衷诸《易》理,阐发入微。旧时惟钞本流传,至明正德间蜀周侍御某得是书,命乔府判某刊於杭郡,有李远、刘基、董元锡序。

  △易林四卷(校宋本)

  汉焦赣撰。《隋》、《唐》、《宋志》,俱作十六卷。泰兴季氏藏有宋椠本亦同。今分卷上、下各二,不知何时合并。此明吴郡陆翀之辨疑馆刊本。讹字甚多。家昙谷假得绛雲楼所藏宋本校改,致为精善。惟昙谷尝语陆敕先云,宋本有全注,未及举录,绛雲一炬,而其书不传为憾。然幸有此校本,犹存古书真面目。昙谷名玄锡,忠宣公长子也。(卷首有“临桂世伯”、“瞿元锡”、“昙谷”、“瞿昌文印”、“寿明”诸朱记。)

  △京氏易传三卷(明刊本)

  汉京房撰。吴陆绩注。《汉志》载京氏书甚多,今仅存《易传》,殆以所论世应、飞伏、游魂、归魂,已开後世钱卜之法,故流传不废欤?此本每卷有“颍川张鲲校”五字。

  △理气心印三卷(旧钞本)

  不题撰人姓氏。前有唐亚父邱延翰、宋国师吴景鸾《进书表》。案:景鸾表语:延翰在玄宗朝曾撰进《理气心印经》三卷,《天机书》三卷。僖宗末,赣水曾求己与同关人杨益在兵间得其书。後由曾文连传陈希夷,而景鸾父克诚从希夷学阴阳卜筮,故景鸾得之。是书以《太极图》为首,《先天》、《後天》、《太阴》、《纳甲》诸图次之。书中“臣延翰”云云,当是唐时原本。而“臣景鸾言”,则景鸾承诏补注也。後有金精山人廖伯瑀记。此为汲古阁钞本。

  △新刊图解玉灵聚义占卜龟经四卷(元刊本)

  题:“王洙撰,陆森类编,骆天祐校正。”卷二中杂入《野庵龟经》一种,审其次第,与《敏求记》所载、《四库》著录微异。各家皆题陆森作,而此曰王洙。案:森,吴人,为阴阳教喻,不脱术家習气,故所作诀法,词不雅驯。卷中有“从秘阁所藏《龟经》参定”一条,岂《龟经》即洙所撰耶?

  △玉灵照胆经一卷(旧钞本)

  题:“霅溪竹隐老人邵平轩撰。”前有淳熙己酉自序及至顺壬申东吴詹伸修序。据詹序称,其理微妙不可测断,则竹隐老人殆深於龟卜者也。是书《敏求记》著录。

  △周易神应六亲百章海底眼二卷(影钞元本)

  题:“临川王鼒大鼎撰,杭郡何侁信亨重编;钱塘徐大升进之校正。”原书作七言绝句及四言体。王、何为之注云,“出晋逸士无惑先生王鄯字子路所传”,盖依讬也。其占法专言六亲,即今世钱卜之法。
  ○右占卜

  △新雕注疏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三卷附校正李燕阴阳三命二卷(影钞宋本)

  题:“宜春李仝注,东方明疏。”前有嘉祐四年仝序。此书晁氏《读书志》作五卷,盖合李燕书言之。焦氏《经籍志》讹作十卷,“明”又讹“朔”。或作李同、李全者,皆讹。郡中黄氏尝得宋刊本,为传是楼故物,今归仁和胡君心耘,此本即从之影写也。

  △新编四家注解经进珞琭子消息赋六卷(影钞元本)

  赋不著撰人。作注者题:保义郎监内香药库门臣王廷光、宜春李仝、嘉禾释昙莹、东海徐子平。所谓四家是也。此书《敏求记》著录所题作人姓名,与此本同。惟作二卷为异。疑钱氏所见非足本耳。《永乐大典》所收,有二本:一题“释昙莹撰”,兼采王、李之注,附以己说,即《四库》著录本也;一为徐子平注解本。此本合四家注为之,故与《大典》本绝异。卷首有王廷光《进书序》。

  △新刊范围数二卷(元刊本)

  不著撰人姓名。《永乐大典》中引之,谓元贾颢撰。分《图式门》、《起例门》、《总诀门》、《吉歌门》、《凶歌门》、《赋论门》为上卷;《卦诀门》、《数格门》为下卷。明赵迎有《范围数》,自《图式》至《流年断诀》凡十五门,即袭其书也。旧为文氏、王氏、季氏藏书。(卷首有“玉兰堂”、“五峰樵客”、“梅花屋”、“竹坞”、“铁砚斋王履吉”、“季振宜印”、“沧苇”诸朱记。)
  ○右命书

  △太乙金镜式十卷(旧钞本)

  唐王希明编。《史记日者传》云术数七家,“太乙家”居其一。《汉志》五行家,亦有“泰壹”之名,知其术相传已久矣。

  △五行精纪三十三卷(旧钞本)

  宋廖中撰。此书《书录解题》及《文献通考》作三十四卷,《敏求记》所载,祗三十二卷,缺三十三、三十四两卷也。此较多一卷。所引星命家五十一种,多不经见者。

  △弹冠必用集一卷(影钞宋本)

  宋周渭撰并序。渭鄱阳人。《文献通考》讹作“谓”。此书亦见《书录解题》,谓专为宦游择日而设。凡三十篇。後有乾道乙酉庐山唐汝舟跋。末附汉南张昌诗“兀日别法”二条,又昌诗跋。卷末有“绍熙甲寅岁当涂县令沈邠刊於正己堂”二行。此本明人钞自宋刻,亦秘笈也。

  △三历撮要一卷(宋刊本)

  不著撰人姓氏。其书按月具载嫁娶、上官、出行等吉日及不可用之凶日,即古孤虚旺相之术也。其援引有《会要历》、《百忌历》、《集圣历》、《广圣历》,而第云“三历”者,以後有详载《万通历》、《集正历》、《具注历》等图说,故以名之耳。每半叶十行,行十九字。旧为士礼居藏书,有潜研钱氏跋云:“此书不题撰人姓名,亦无刊刻年月,所引《万通百忌》、《万年具注》、《集圣》、《广圣》诸书,皆选择家言,司天监据以铺注颁朔者也。刘德成、方操仲、汪德昭、倪和甫,盖当时术数之士,今无能举其姓名者矣。书中引沈存中《笔谈》,当是南宋所刊。嘉庆己未十月十有四日竹汀居士假读。时年七十有二。”(此《跋》与《养新录》所载稍异。)又有渊如孙氏跋云:“旧本阴阳书甚少,由术士秘其书而毁之。遁甲、六壬古法,犹见於《太白阴经》及《武经总要》,而归忌、反支、天仓诸说,载在经史者,转无成书。今荛圃得此本,存宋以前古法,亟属影写传世。尝考夏正以平旦为朔,则日辰宜起寅时,以子、丑时入前一日。术者不知,故一切遁甲、六壬多不验。书此以质知者。阳湖孙星衍书。”(卷首有“通儒世家”、“黄丕烈印”、“复翁”。诸朱记。)
  按:徐乃昌随盦《徐氏丛书续编》覆刊本。

  △年月备要前集一卷後集六卷(元刊本)

  不著撰人姓氏。前有总目,曰,《前集》,三元通用六十年定例;《後集》六卷,诸家总要。旧为文瑞楼藏书。
  ○右阴阳五行

  ○艺术类

  △书品一卷(旧钞本)

  梁庾肩吾撰。是本列九品者,亦止一百二十三人,与《序》语云一百二十八人不合。王渔洋讥毛氏刊本有误,实世无别本也。(卷首有“稽瑞楼”朱记。)

  △贞观公私画史一卷(旧钞本)

  唐中书舍人裴孝源撰。前有贞观十三年自序,略谓录魏晋以来至贞观十三年秘府及佛寺并私家所蓄遗迹有二百九十八卷,屋壁四十七所。目为《贞观公私画录》。旧出汲古毛氏钞本。(卷首有“毛氏子晋”朱记。)

  △唐朝名画录一卷五代名画补遗一卷(明刊本)

  两书明时合刻本《名画录》,唐朱景元撰并序。陈氏《书录》作《唐朝画断》云,後有天圣三年商宗儒後序,今此本无之。其卷首题《唐朝名画录》,而卷末一行复改为“唐贤”,不可解。《名画补遗》,宋大梁刘道醇纂。陈氏作《五代名画记》,有嘉祐四年陈洵直序。旧藏洞庭叶氏。(卷首有“叶树廉印”、“石君”二朱记。

  △墨薮二卷(旧钞本)

  陈氏《书录》云,不知何人所集。此题“唐韦续纂”。其二十一篇之数,与陈氏所载合。《文献通考》作十卷,盖传写之误也。

  △法帖音释刊误一卷(钞本)

  宋参知政事陈与义奉敕校正。刘次庄所撰《官帖释文》,其刊正误字,皆极精核。有周必大跋。

  △翰墨志一卷(钞本)

  宋高宗御制。高宗书学二王,所得最深,自谓五十年未尝舍笔。此其晚年所作,虽篇页寥寥,实皆论书精要语也。

  △图画见闻志六卷(元钞本三卷宋刊本三卷)

  宋郭若虚撰。前三卷系元人手录,每半叶十四行,行廿四字。前有郭若虚自序,以明翻宋陈道人刊本校之,颇有不同。如卷一次行题郭若虚撰,又次为《叙论》细目七行,而陈本无之。卷二《李昇》条注云:“蜀中多呼昇为小李将军。”小李将军,乃是思训之子,陈本脱下“小李将军”四字。卷三《文同》条末有一字至十字诗云:“竹,竹。森寒,洁绿。湘江边,渭水曲。帷幔翠锦,戈矛苍玉。虚心异众草,劲节逾凡木。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月娥巾帔净冉冉,风女笙竽清肃肃。林间饮酒碎影摇金,石上围棋清阴覆局。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若檀栾之操则无敌於君,图潇洒之姿亦莫贤於仆。“此诗陈本亦失载。又按卷一《论黄徐体异》条,”刁处士名光“下注云,”下一字犯太祖庙讳“,则其所据别本亦是宋刻也。後三卷为宋临安府陈道人书籍铺刊行本,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字,与明翻本行款悉同,惟”匡“、”贞“、”构“、”购“等字皆阙笔,翻本则不尽然。其纸皆罗纹阔帘,信是宋刻宋印也。元钞序、目补阙,为秦西岩手笔,且有”杨梦羽氏“印,知为吾乡万卷楼旧物。历三百年复归故地,虽失其半,而复得黄荛圃氏以宋刊补之,既喜珠还,且成璧合矣。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

  △宣和画谱二十卷(旧钞本)

  不著撰人姓名,盖当时米襄阳、蔡京等奉敕纂定者。是本有无名氏原序,无“宣和庚子御制”等字,始知别本有之,乃後人妄加。王肯堂遂误以为此书出御纂耳。此钞字迹甚旧,卷中朱笔校改,乃忠宣手迹。第六、七等卷末有崇祯癸酉某月某日校及耕石斋主人题字。(卷後有“陈煌图印”、“鸿文”二朱记。)

  △纯全集四卷(旧钞本)

  题:“宋翰林书艺局祗候南阳韩拙全翁撰。”有自序,又张怀後序。是书共十篇,曰《论山》、曰《论水》、曰《论林木》、曰《论石》、曰《论烟雾岚光风雪雨》、曰《论人物桥彴关城寺观山居舟船四时之景》、曰《论用笔墨格法气韵之病》、曰《论观画别识》、曰《论古今之学者》、曰《论三古之画过与不及》。别本曰《山水纯全集》,佚去末篇。此为明沈辨之钞藏本,犹全帙也。每叶阑外右角有“吴县野竹家沈辨之制”九字。(卷首有“野竹家沈辨之印”、“沈辨之氏”、“方山”、“濠南居士”、“吴岫”、“海虞陵秋家藏”、“稽瑞楼”诸朱记。)

  △广川画跋六卷(旧钞本)

  宋董逌撰。是书有杨升庵刻本,中有脱文及此文错入他文之尾者。此从元至正乙巳华亭孙道明钞本传录,孙从宋末书生写本录出,流传最旧,惟六卷末有缺文。黄丈琴六据杨本校补,并补正他处阙字,遂成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