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目录
- 金石文字记
金石文字记
敬节法师塔铭 正书 开元十七年七月
今在西安府城外杜永村
龙角山庆唐观纪圣铭 宗御制并书 八分书开元十七年九月
今在浮山县龙角山
旧唐书地理志武徳二年分襄陵置浮山县四年改为神山册府元载开元十四年九月制曰元皇帝先圣宗师国家本系昔草昧之始告受命之期髙祖应之遂于神降之所置庙改县曰神山近日庙庭屡彰嘉瑞防荷灵应祗庆载深宜令本州择精诚道士七人于羊角庙中洁斋焚香以崇奉敬
比丘尼法澄塔铭 □志□撰并书 行书 开元十七年十一月
今在西安府城外东南马头空
岳麓寺碑 李邕撰并书 行书 开元十八年九月今在寺中残缺
庐山东林寺碑 李邕撰并书 行书 开元十九年七月
今在寺中元延祐七年寺火碑壊后至元三年僧庆哲重摹刻石
元氏令厐履温碑 邵混之撰 蔡有邻八分书 开元二十四年二月
今在元氏县西寺内
碑隂有宋熙寜九年孟士龙迁碑记荥阳郑陶撰
大智禅师碑 严挺之撰 史惟则八分书并篆额开元二十四年九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
碑隂记阳伯成撰史惟则八分书开元二十九年五月其上方有宋金人题名
进法师塔铭 陈光撰 僧智详正书 开元二十五年七月
今在西安府实际寺剥蚀
檀法师塔铭 姜立祐撰 正书 开元二十五年八月
今在西安府西门外崇仁寺铭文正书而后列弟子沙门名皆八分书
景贤大师身塔石记 羊俞撰 沙门温古行书 开元二十五年八月
今在嵩山防善寺
叶封曰按王维有留别温古上人兄诗云宗兄此削发盖其族人亦必可称者也
周尉迟逈庙碑 顔真卿撰 蔡有邻八分书 开元二十六年正月
今在彰徳府剥蚀过半
任城县桥亭记 防芳撰 王子言八分书 开元二十六年闰八月
今在济寜州儒学泮池上
铁像颂 王端撰 苏灵芝行书 开元二十七年五月
今在易州
山顶石浮屠后记 王守泰行书 开元二十八年四月
今在房山县记金仙公主奏赐译经四千余巻并范阳县东南五十里上防村赵襄子淀中麦田庄并果园一所及环山林麓
石壁寺铁弥勒像颂 林谔撰 房嶙妻髙氏行书开元二十九年六月
今在交城县石壁山寺末有金泰和四年防
梦真容碑 苏灵芝行书 开元二十九年六月今在盩厔县楼观
是年四月宗自言梦见元皇帝云有像在京城西南百余里即命使同诸道士求得之于盩厔县楼观东南山阜间迎至兴庆宫大同殿宰相牛仙客李林甫拜贺
金仙长公主碑 徐峤之撰 明皇行书 开元中今在蒲城县
鄎国长公主碑 张説撰 明皇八分书
今在蒲城县
金石文字记卷三
<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金石文字记>
钦定四库全书
金石文字记卷四
昆山顾炎武撰
唐
云麾将军李秀碑 李邕撰并书 行书 天宝元年正月
孙承泽春明梦余録曰李秀字秀范阳人以功拜云麾将军左豹韬卫翊府中郎将封辽西郡开国公开元四年卒范阳之福禄乡此碑为灵昌郡太守李邕文并书逸人太原郭卓然模勒并题额李北海有两云麾碑一为李思训碑在蒲城一为此碑其官同其姓同也赵子圅【名崡】秦人未见此碑其着石墨镌华乃以为一碑又以此碑为赵子昂所临误矣碑不知何时入都城万厯初宛平令李防署中掘地得六础洗视乃此碑存者百八十余字碑首存唐故云三字因筑室砌之壁间名曰古墨斋后移少京兆署中止二础其四础相传万厯末王京兆惟俭携之大梁
道振禅师塔铭 正书 天宝元年正月
今在【阙】
褒封四子勅 正书 天宝元年二月
今在盩厔县楼观
旧唐书礼仪志天宝元年正月癸丑陈王府参军田同秀称于京永昌街空中见元皇帝以天下太平圣夀无疆之言传于宗仍云桃林县故关令尹喜宅旁有灵宝符发使求之十七日献于含元殿二月丁亥御含元殿加尊号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辛卯亲祔元庙丙申诏史记古今人表元皇帝升入上圣庄子号南华真人文子号通真人列子号冲虚真人庚桑子号洞虚真人改庄子为南华真经文子为通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庚桑子为洞虚真经今人称庄子书为南华经昉于此也李肇国史补曰天宝中天下屡言圣祖见因以四子列学官故有伪为庚桑子者其辞鄙俚非古人书
兖公之颂 张之宏撰 包文该正书 天宝元年四月
今在曲阜县孔子庙中
旧唐书礼仪志开元二十七年八月制追諡孔子为文宣王赠顔子渊兖公闵子赛费侯冉伯牛郓侯冉仲弓薛侯冉子有徐侯仲子路卫侯宰子我齐侯端木子贡黎侯言子防吴侯卜子夏魏侯又赠曾参颛孙师等六十七人皆为伯
告华岳文 八分书
在述圣颂碑隂之上方
首云惟廿七祀孟秋右补阙韩赏敢昭告于泰华府君祠庙其末云天宝元年岁次壬午四月乙亥朔十日甲申诸王侍书荣王府司马韩择木书
宗御书裴忠献公墓碑
宗赐张説勅
今竝在闻喜县东门外裴赵二公祠前一碑两面
心经 陈令望书 天宝元年四月
拓本
元灵应颂 戴琁撰序 刘同升撰颂 戴伋八分书 天宝元年七月
今在盩厔县楼观
赵崡曰此颂刻于宗圣观记之北面唐人分书甚佳但经元人翻本减弱矣碑侧宋蘓轼书诗并弟辙诗嵗乆剥蚀元人别摹一碑视碑侧字法亦减
庆唐观金箓斋颂 崔明允撰 史惟则八分书 天宝二年十月
今在浮山县龙角山
昔人所用庄子御六气之辨意各不同惟梁简文帝南郊颂黙御辨寂照秉真后周庾信至老子庙诗虚无推御辨寥廓本乘蜺及此碑云皇帝御辨无为斋心正一为得其旨若齐谢脁侍宴曲水诗于皇克圣时乘御辨梁敬帝禅位防文安国字萌本因万物之志时乘御辨良防乐推之心后周庾信喜晴诗御辨诚膺录维皇称有建宋王旦汾隂坛颂钦明稽古御辨抚圗则以为首出在位之义梁王僧辨劝进元帝表坦然大定御辨东归隋李德林从驾诗朝乘六气辨夕动七星旒则以为巡逰之事唐朱子奢豳州昭仁寺碑御辨崆峒非趋湼槃之防乘云谷口宁逰波若之门碧落碑峒山顺风劳乎靡索汾阳御辨窅然自丧武后升仙太子碑寻真御辨控鹤乘龙则以为访道之事隋薛道衡髙祖文皇帝颂御辨遐逝乘云上仙则又借为升遐之事而唐李峤大周降禅碑翠鳯衔蕤黄龙御辨则又不知其何所出也
隆阐法师碑 天宝二年十二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题曰唐实际寺故寺主懐恽奉勑赠隆阐大法师碑铭并序其下曰懐恽及书葢不可晓
文中有弟子大温寺主思庄敬想清徽勒兹琰疑即其人所书
嵩阳观圣德感应颂 李林甫撰 徐浩八分书 裴逈题额 天宝三载二月
今在登封县嵩阳宫遗址
骑都尉薛良佐塔铭 再从兄钧撰 弟良史正书天宝三载闰四月
今在【阙】
文言年止廿八卒于里第塔于终南山施陁林善知识之次此官而葬以僧者
孝经 宗御制序并注及书 八分书
今在西安府儒学
前第二行题曰御制序并注及书其下小字曰皇太子臣亨奉勑题额其额曰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后有天宝四载九月一日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上柱国臣李齐古上表及宗御批大字草书三十八字其下有特进行尚书左仆射兼右相吏部尚书集贤院学士修国史上柱国晋国公臣林甫光禄大夫行左相兼兵部尚书文馆学士上柱国渭源县开国公臣李适之等四十五人姓名惟林甫以左仆射不书姓【旧唐书王璠传载李绛疏云左右仆射师长庶僚开元中名之宰相表状之中不署其姓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曰祖宗朝宰相官至仆射勅后乃不着姓他相阶官自吏部尚书而下皆着姓】中间人名下搀入丁酉岁八月廿六日纪九字是后人所添是岁乙酉非丁酉也又末二人官衔下不书臣亦可疑
孝经疏序曰孝经河间顔芝所藏因始传之于世自西汉及魏厯晋宋齐梁注解之者殆及百家至有唐之初虽备存秘府而简编多有残缺传行者惟孔安国郑康成两家之注并有梁博士皇侃义疏播于国序然辞多纰缪理昧精研至唐宗朝乃诏羣儒学官俾其集议是以刘子辨郑注有十谬七惑司马坚斥孔注多鄙俚不经其余诸家注解皆荣华其言妄生穿凿明皇遂于先儒注中采摭菁英芟去烦乱撮其义理允当者用为注解至天宝二年注成颁行天下仍自八分御札勒于石碑即今京兆石台孝经是也
窦居士神道碑 李邕撰 段清云行书 天宝六载今在咸阳县
封安天王之铭 李荃撰 戴千龄八分书 天寳七载
今在曲阳县北岳庙中碑隂文康杰撰戴千龄八分书
康杰文内有皇族从叔朝请郎行司兵叅军钦囘不书姓而冠以皇族夫国君之尊族人不得以属通而况天子乎
崇仁寺陀罗尼石幢 张少悌行书 天宝七载五月今在西安府尊胜陀罗尼石幢天下多有不具载此以少悌之名而存之
少林寺灵运禅师塔铭 崔琪撰 沙门勤【阙】行书天宝九载四月
今在寺中碑顶有字云寺西石塔灵运师坟即梁帝皇嗣者也以其为梁武帝之裔而称皇嗣亦为不顺其隂刻陀罗尼经咒
清河郡太夫人张氏墓志铭 索爱撰 男林有鉴正书 天宝九载五月
今在咸阳县
永泰寺碑 沙门靖彰撰 荀望行书 天宝十一载闰三月
今在嵩山永泰寺
多宝佛塔感应篇 岑勋撰 顔眞卿正书 徐浩题额 天宝十一载四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岑参集有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诗
施灯功德经 正书 天宝十三载正月
今在西安府城南香积寺
东方朔画像賛并碑隂 夏侯湛撰賛 顔真卿正书天宝十三载十二月
今在陵县署后堂
悯忠寺宝塔颂 张不矜撰 苏灵芝行书 至德二载十一月
今在京师悯忠寺
宋文惟简北庭事实曰燕京城东壁有大寺一区名曰悯忠唐太宗征髙丽囘念忠臣义士没于王事者建此寺为之荐福东西有两砖塔高可十丈是安禄山史思明所建此碑称御史大夫史思明奉为大唐光天大圣文武孝感皇帝敬无垢净光宝塔颂者是也春明梦余録曰此碑葢建于思明初归附之时其碑完好近日刘同人【名侗】作帝京景物畧谓碑上半断裂不可读且苏灵芝书名甚着当时乃谓为李北海自镌名尤误之甚不知北海自镌名乃伏灵芝也此碑书丹于石故以左为前
按旧唐书肃宗纪至德二载十二月己丑贼将伪范阳节度使史思明以其兵众八万与伪河东节度使髙秀岩并表送降三载正月戊寅上皇御宣政殿册皇帝尊号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二月丁未大赦天下改至德三载为乾元元年今此碑建于二载十一月而己称尊号又以大圣字移在文武之上与史书不合
宣和书谱蘓灵芝儒生也尝为易州刺史郭明肃书候台记灵芝行书有二王法而成就顿放当与徐浩鴈行戈脚复类世南体亦善于临仿者
予后至燕一日与鄞人万言同至悯忠寺谛观此碑万曰前行大唐光天大圣文武孝感皇帝及中间唐字史思明字类磨去重刻者石皆凹而首行悯忠寺上元只二字今改范阳郡三字盖思明复叛之后磨去之及思明诛后此地归唐后人重刻者也当日君臣之分殆如奕棊然非亲至其下摩挲遗石而徒搨纸上之字未有能得其情者若年月尊号之先后亦从此而无疑矣
华岳题名 顔真卿大字正书 乾元元年十月今在华岳碑之右旁王伯厚言华岳题名五百十一人再题三十一人自开元讫清泰今存者惟此与述圣颂二碑不过二十余人而已又因地震之后以碎石装砌岳庙大门墙上亦有唐人题名今王无异所搨得者通共九十二人有裴士淹李德裕李商隐名
祈雨纪 张惟一撰 李权八分书 乾元二年二月今在述圣颂碑之左旁
大德禅师迁记 沙门义宣撰 行书 乾元二年二月
今在西安府华严寺
乞御书题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并御书批荅 顔真卿正书 上元元年七月
拓本有碑隂记一通书大厯九年甲子日
赠工部尚书臧怀恪碑 顔真卿撰并书 正书今在三原县九陂城臧氏墓上碑文有广德元年十月字碑文厯叙臧氏自鲁公子彄及僖哀二伯文武两仲而其下又列丈人子原义和荣绪按庄子文王寓而政于臧丈人下距鲁隐公殆四百年不得以为公子彄之后且庄子中名氏多是寓言不可为据【庄子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李轨云臧地名也】子原乃汉臧洪原字从厂从泉后人复添三今后汉书作子源
临淮王李光弼碑 顔真卿撰 张少悌行书 广德二年十一月
今在富平县儒学
左金吾卫将军臧希晏碑 韩秀弼八分书 广德二年八月
今在三原县
心经 赵偃正书 广德二年八月
今在京师城内西南隅石镫庵
郭敬之家庙碑并隂 顔真卿撰并书 正书 广德二年十一月
今在陜西布政司署中
李宝臣记功载政颂 王佑撰 王士则行书并篆额永泰二年七月
今在真定府察院内
颂曰蟜蟜我公为君武臣以蟜为矫
嵩山防善寺戒坛勅牒 行书 大厯二年十一月今在嵩山防善寺西上层刻中书奉勑牒中层刻沙门乘如谢表下层刻代宗御书批答二十四字碑文准字本当作准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曰勅牒准字去十为准或谓本朝因宼准为相而改【胡三省通鉴注亦云本朝宼准为相省吏避其名凡文书准字皆去十后遂因而不改】又云曾公亮蔡京父皆名准而避其实不然予见唐告已作准又考五代堂判亦然顷在密院令吏用准字既而作相又令三省如此写至今遂定今据大厯时牒已用准字则知此字自取省笔果若益公之言而改为准字则未见后人之遵用也广韵二字竝收准字下注曰俗然管子书准字皆作准庄子平中准文子放准循绳淮南子眇者使之准王襃洞箫赋夔防准法皆用此字纬书有洛书灵准听京房造准形如瑟十三郭忠恕佩觹集曰字林用准为平准之准【字林吕忱作】而后魏仇儒为赵准造妖言曰燕当倾赵当续欲知其名淮水不足【北史长孙肥传】则准字之来乆矣又按宋顺帝名准故沈约宋书平准令王准之皆作准然管庄诸书亦岂因此而改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