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读书志

  △《苏子由栾城集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第三集》十卷,《应诏集》二十卷
  右皇朝苏辙字子由,洵之次子也。年十九中进士第。二十二举直言,因所问极言得失,策入,或欲黜之,仁宗不许,擢商州推官。以兄得罪从坐,谪筠州监酒。宣仁临朝,相温公,擢中书舍人,代子瞻为翰林学士。未几,拜尚书左丞。绍圣初,责置雷州,后北远。凡居雷、循七年,居许十六年,杜门理旧学,于是《诗》、《春秋传》、《老子解》、《古史》书皆成,自谓得圣贤遗意。
  △《王介甫临川集》一百三十卷
  右皇朝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庆历二年进士。累除知制诰。神宗在藩邸见其文,异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三年,拜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七年,罢。明年,再入相。九年,罢。卒年六十六,谥文公。其胥蔡卞谓自先王泽竭,士习卑陋,不知道德性命之理,安石奋乎百世之下,追尧、舜三代,通乎昼夜阴阳所不能测而入于神,着《杂说》数十万言,其言与孟轲相上下。晚以所学考字画奇耦横直,深造天地阴阳造化之理,着《字说》,包括万象,与《易》相表里。崇宁初,卞之兄京秉政,诏配祀文宣王庙。近时议者谓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贻祸社稷,实出于安石云。
  △《华阳集》一百卷
  右皇朝王字禹玉,其先成都人,故号“华阳”,后居开封。少好学,日诵数千言。及长,博通群书。庆历二年,廷试第二。嘉初,入翰林,至熙宁三年,始参大政,凡为学士者十五年。后拜相。薨,年六十七。谥文恭。
  △《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八十卷
  右皇朝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初,以父荫入官,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故相<厂龙>籍荐除馆阁校理。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除枢密副使,力辞而去。元初,拜门下侍郎,继迁尚书左仆射,卒年六十八,谥文正。好学如饥之嗜食,于学无所不通,音乐律吕天文历数,皆极其妙,晚节尤好《礼》。其文如金玉帛药石也,必有于用,无益之文,未尝一语及之。集乃公自编次。公薨,子康又没,晁以道得而藏之。中更禁锢,迨至渡江,幸不失坠,后以授谢克家,刘峤得而刻版上之。今光州有集本。
  △《张少愚白集》三十卷
  右皇朝张俞字少愚。幼通悟,于书无不该贯。朝迁尝以校书郎召,表乞授其父。隐于岷山之白溪,凡六被征召,皆不起。为文有西汉风,尝赋《洛阳怀古》,苏子美见而叹曰:“优游感讽,意不可尽,吾不能也。”
  △《晁氏新城集》十卷
  右皇朝族祖新城府君也。公讳某,字君成。早登进士第,为杭州新城令,以没。苏子瞻尝称其诗清厚静深,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
  △《文与可丹渊集》四十卷
  右皇朝文同与可,蜀人。进士高第。以文学名,操韵高洁,画笔尤妙。仕至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元丰初,出守吴兴,至宛丘驿,忽留不行,沐浴衣冠,正坐而逝。
  △《元氏集》三卷
  右皇朝元绛字厚之,杭州人。锁厅中进士第,为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立朝无特操。晚入翰林,谄事王安石及其子弟,时论鄙之。工文辞,为流辈所推许。卒,年七十六。谥章简。
  △《蒲左丞集》十卷
  右皇朝蒲宗孟传正,阆州新井人。皇五年进士。曾公亮荐除馆职。神宗谓宰相曰:“宗孟有史才。”乃同修《国史》。入为翰林学士,除尚书左丞。卒年六十六。为人酷暴奢侈。苏子瞻尝规之云:“一曰慈,二曰俭。”世以为中其膏肓之疾。
  △《赵懿简集》三十卷
  右皇朝赵瞻大观,人。少善为古文。庆历五年,登进士第。治平中,为侍御史,论濮邸事及贬。元中,终于同知枢密院。谥懿简。学《春秋》,着书十卷,其它文不皆奇也。
  △《鲜于谏议集》三卷
  右皇朝鲜于亻先子骏,阆中人。景中登进士乙科。神宗初上书,上爱其文,以为不减王陶。元中,仕至谏议大夫。亻先治经术有法,论者多出新意,晚年为诗与楚词尤精,世以为有屈、宋风。族侄之武编次,有序。
  △《杨元素集》四十卷
  右皇朝杨绘字元素,汉州绵竹人。幼警敏,读书一过辄诵,至老不忘。皇初,擢进士第二人。累擢翰林学士。沈存中为三司使,暴其所荐王永年事,因贬官。终于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尝居无为山,号无为子。为文立就。
  △《李诚之集》三卷
  右皇朝李师中字诚之。中进士科。仁宗朝,权广南转运使,终天章阁待制。唐子方贬春州,诚之尝有诗送行,盛传一时。
  △《伊川集》二十卷
  右皇朝程颐字正叔,向之子也。少与其兄颢,从汝南周敦实为学。元初,司马温公荐于朝,自布衣擢崇政殿说书。未几,罢。绍圣中,尝谪涪陵专务。谈经明道,深斥辞章之学,从其游者,多知名于世。
  △《张横渠崇文集》十卷
  右皇朝张载字厚之,京师人。后居凤翔之横渠镇,学者称曰横渠先生。吕晦叔荐之于朝,命校书崇文。未几,绍按狱浙东,既归,卒。
  △《余氏至言》十八篇
  右皇朝余安行字仲勉,鄱阳人。少受知于彭汝砺。年八十馀者此书,自谓有得于《中庸》也。东南学者多。
  △《孙贤良进卷》十卷
  右皇朝孙洙字巨源,广陵人。欧阳永叔举洙贤良,上策论五十篇,极论时事。元丰中,直学士院,奉诏作《灵津庙碑》。上称洙学术行谊,且大用之,暴得风缓而卒。或云上欲复大理狱,洙对合旨,由是骤进。
  △《钱贤良进卷》十卷
  右皇朝钱公辅字君倚,武进人。从胡瑗学。昭陵末,知制诰。
  △《吕晋伯辋川集》五卷,《奏议》十卷
  右皇朝吕大忠字晋伯,蓝田人,汲公之兄。皇中进士,除检讨枢密院吏房文字,为河北转运判官。累迁宝文阁直学士,三帅秦凤。晋伯博极群书,为文尚理致,有益于用,章奏皆亲为文。
  △《吕汲公文录》二十卷,《文录掇遗》一卷
  右皇朝吕大防微仲,京兆蓝田人。皇初,中进士第。哲宗即位,召知制诰,翰林学士,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绍圣初,责授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未逾岭,卒。大防既拜,相常分其俸之半以录书,故所藏甚富。其在翰林,书命典丽,议者谓在元绛之上云。
  △《吕和叔诚德集》三十卷
  右皇朝吕大钧字和叔。嘉二年,中进士第。大防仲弟也。终于宣义郎、延路漕司属官。师张厚之。赡学博文,无所不该,其文章非义理不发。
  △《吕与叔玉溪集》二十五卷,《玉溪别集》一十卷
  右皇朝吕大临字与叔,汲公季弟也。登进士第。尝历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从程正叔、张厚之学。通《六经》,尤精于《礼》,解《中庸》、《大学》等篇行于世。尝赋诗云:“学如元凯方成癖,辞类相如始近俳。独倚圣门无一事,愿同回也得心斋。”正叔可之。
  △《范子功集》五十卷
  右皇朝范百禄字子功,镇之侄也。终于中书侍郎。
  △《张浮休画墁集》一百卷,《奏议》十卷
  右皇朝张舜民芸叟,州人。庆历中,范仲淹帅,见其文,异之。用温公荐为谏官,仕至吏部侍郎。后羁置房陵。政和中卒。其文豪重有理致,而最刻意于诗。晚年为乐府百馀篇,自序称“年逾耳顺,方敢言诗,百世之后,必有知音者”云。自号浮休先生。唐张称浮休子芸叟盖袭之。
  △《黄鲁直豫章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
  右皇朝黄庭坚鲁直。幼警悟,读书五行俱下,数过辄忆。苏子瞻尝见其诗于孙莘老家,叹绝,以为世久无此作矣,因以诗往来。会子瞻以诗得罪,亦罚金。元中,为校书郎。先是,秦少游、晁无咎、张文潜皆以文学游苏氏之门,至是同入馆,世号“四学士”。鲁直之诗尤奇,世又谓之“苏、黄”云。绍圣初,责置戎州,至徽宗即位,召还。尝因嘲谑忤赵正夫,及正夫为相,谕部使者以风旨,摘所作《承天院塔记》中语,以为幸灾谤国,遂除名,编隶宜州以死,崇宁四年也。
  △《晁无咎鸡肋编》七十卷
  右皇朝族父吏部公也。公讳补,字无咎。幼豪迈,英爽不群。七岁能属文,日诵千言。王安石名重天下,慎许可,一见大奇之。在杭州,作文曰《七述》,叙杭州之山川人物之盛丽。时苏子瞻ヘ杭州,亦欲有所赋,见其所作,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子瞻以文章名一时,称其博辨俊伟,于文无所不能,屈辈行与之交,由此声名藉甚。举进士,礼部别试第一,而考官谓其文辞近世未有,遂以进御。神宗曰:“是深于经,可革浮薄。”元中,除校书郎。绍圣初,落职监信州酒,后知泗州,终于官,大观四年也。张耒尝言无咎“于文章盖天性,读书不过一再,终身不忘。自少为文,即能追考《左氏》、《战国策》太史公、班固、扬雄、刘向、屈原、宋玉、韩愈、柳宗元之作,促驾而力鞭之,务与之齐而后已。其凌厉奇卓,出于天才,非酝酿而成者。自韩、柳而还,盖不足道也。
  △《张文潜柯山集》一百卷
  右皇朝张耒文潜,谯郡人。仕至起居舍人。尝为宣、润、汝、颖、兖五州守,又尝谪居黄州、复州,最后居陈以没。元中,苏氏兄弟以文倡天下,号长公、少公,其门人号“四学士”。文潜,少公客也。诸人多早没,文潜独后亡,故诗文传于世者尤多。其于诗文兼长,虽同时鲜复其比,而晚年更喜白乐天,诗体多效之云。
  △《秦少游淮海集》三十卷
  右皇朝秦观少游,高邮人。登进士第。元初,除校勘黄本书籍。绍圣中,除名,编隶横州,遇赦北归,至藤州卒。苏子瞻尝谓李チ曰:“少游之文,如美玉无瑕,又琢磨之功,殆未有出其右者。”王介甫谓其诗新清婉丽,鲍谢似之。少游亦自言其文铢两不差,但以华丽为愧耳。吕氏《童蒙训》谓少游《过岭后诗》严重高古,自成一家,与旧作不同。
  △《陈无己后山集》二十卷
  右皇朝陈师道无己,彭城人。少以文谒曾南丰,南丰一见奇之,许其必以文着。元中,侍从合荐于朝,起为太学博士。绍圣初,以进非科举而罢。建中靖国初,入秘书为正字,以卒。为文至多,少不中意,则焚之。
  △《毕公叔西台集》五十卷
  右皇朝毕仲游字公叔。早登进士第。元中,召天下文学之士三人,策试翰林院。苏子瞻以公叔为第一,除集贤校理,又表自代云:“学贯经史,才通世务,文章精丽,论议有馀。自台郎为宪漕,绰有能声。”后入党籍,终于西京留台。集陈叔易为之序。
  △《廖明略竹林集》三卷
  右皇朝廖正一字明略。元中,召试馆职。苏子瞻在翰林,见其所对策,大奇之。俄除正字。时黄、秦、晁、张皆子瞻门下士,号“四学士”,子瞻待之厚,每来必命侍妾朝取“密龙”,家人以此知之。一日,又命取“密龙”,家人谓是“四学士”,窥之,乃明略来谢也。绍圣间,明略贬信州玉山监税,郁郁不得志,丧明而没。自号竹林居士。
  △《邢敦夫呻吟集》一卷
  右皇朝邢君实敦夫,和叔之子也。年十四,赋《明妃引》,苏子瞻见而称之,由是知名。未几,和叔贬随州,敦夫侍行,病羸呕血。一日,有铃下老卒骄慢,应对不逊,敦夫怒而击之,无何,卒死。和叔怒,以敦夫属吏,以故疾日侵而夭。黄鲁直为之挽云:“眼看白璧埋黄壤,何况人间父子情”,盖隐之也。集后有子瞻,鲁直、无咎诸公跋。
  △《员逢原三莲集》二十卷
  右皇朝员逢原,关中人。仕至朝议大夫。
  △《唐子西集》十卷
  右皇朝唐庚字子西,眉山人。登进士第。早受知于张天觉,天觉为相,擢京畿提举常平,且欲用为谏官。天觉去位后,言者谓子西尝宣言,有一网打尽之语,贬惠州。大观五年,会赦北归。
  △《陈莹中了斋集》三十卷
  右皇朝陈字莹中,延平人。建中靖国初,为右司谏。尝移书责曾布,及言蔡京与弟卞之奸恶。章数十上,除名,编隶合浦以死。靖康中,赠谏议大夫。自号了翁。
  △《陈司谏集》两卷
  右皇朝陈字纯益,仙井监人。登进士第。建中靖国初,为台谏,与龚、任伯雨、张公望协力弹击绍圣奸臣。后蔡京用事,废斥而没。
  △《崔德符婆娑集》三十卷
  右皇朝崔字德符。蚤中进士第。元符末,上书,入邪等。废斥几三十年。靖康初,召为右正言,居无何,感疾卒。其为文最长于诗,清婉敷腴,有唐人风。
  △《刘巨济前溪集》五卷
  右皇朝刘泾字巨济,蜀人。终于太学博士。为文颇奇怪。
  △《李元应跨集》五十卷
  右皇朝李新字符应,仙井监人。早登进士第。刘泾尝荐于苏子瞻,命赋墨竹,口占一绝立就。坐元符末上书,夺官,谪置遂州,流落终身。跨,仙井山名也。
  △《满氏昌邑集》二十卷
  右皇朝满中行字思复。登进士第。元丰中,为太学官,虞蕃狱起,思复独不纟圭吏议,诏褒之。
  △《冯允南集》十卷
  右皇朝冯山字允南,普州人。邓绾为中丞,荐为台官,允南力辞不就,士论称之。
  △《晁氏景迂集》十二卷
  右从父詹事公也,讳某,字以道,文元公玄孙。少慕司马温公为人,自号景迂生。年未三十,苏子瞻以著述科荐之。元符中,上书,居邪中等。博极群书,通《六经》,尤精于《易》,传邵尧夫之学,着《太极传》。绅高其节行。尝守成州,时民诉岁旱,公以为十分,尽蠲其税,转运使大怒,督责甚峻,因丐老而归。靖康初,以著作郎召,迁秘书监,免试,除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俄以论不合去国。建炎初,终于徽猷阁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