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目录
- 郡斋读书志
郡斋读书志
△《通典二》百卷
右唐杜佑撰。先是,刘秩采经史自黄帝迄唐天宝末制度沿革废置,论议得失,仿《周礼》六官法,为《政典》三十五篇。房称才过刘向。佑以为未尽,因广之,参以新礼,为二百篇,以《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刑法》、《州郡》《边防》八门,分类序载,世推该洽。凡三十六年成书,德宗时上之。
△《记室新书》三十卷
右唐李途撰。采摭故事,缀为偶俪之句,分四百门。途为东川掌记,因以名其书云。
△《古镜记》一卷
右未祥撰人。纂古镜故事。
△《戚苑英华》十卷
右唐袁悦重修。本杨名所著,悦掇其要,类为语对,以他说附益之。
△《三教珠英》三卷
右唐张昌宗等撰。按《唐志》一千三百卷,今所存者止此。
△《备举文言》二十卷
右唐陆贽撰。总四百五十馀门。议者谓大类《六帖》而文辞过焉。《崇文总目》中有之。
△《童子洽闻记》三卷
右不题撰人。分二十门,杂记经史名数。或题《童子洽闻记》,云唐许塾撰。
△《骨鲠集》二十卷
右皇朝靖康初复修祖宗故事,时人或集本朝谏疏成此书。
△《古城冢记》二卷
右唐皇甫鉴撰。记古城所筑之人姓名,初不及冢,而名曰“城冢记”,未知其说。
△《小名录》三卷
右唐陆龟撰。龟以末世有官名,小名之别,自秦至隋,编而纪之。至于神仙、玉女之名,妇人、臧获之字,亦无弃焉。龟世称其博,然此书特杂,取于史传间尔,无异闻也。
△《备忘小抄》十卷
右伪蜀文谷撰。杂抄子史一千馀事,以备遗忘。其后题广政三年。广政,王衍号也。
△《唐会要》一百卷
右皇朝王溥撰。初,唐苏冕叙高祖至德宗九朝沿革损益之制。大中七年,诏崔铉等撰次德宗以来事,至宣宗大中七年,以续冕书。溥又采宣宗以后事,共成百卷,建隆二年正月奏御,文简事备,太祖览而嘉之,诏藏于史阁,赐物有差。
△《五代会要》三十卷
右皇朝王溥等撰。采梁至周典故,纂次成秩,建隆初上之。
△《三朝国朝会要》一百五十卷
右皇朝章得象天圣中被诏以国朝故事,因革制度编次。宋绶、冯元、李淑、王举正、王洙同修,得象监总。庆历四年书成上之。
△《六朝国朝会要》三百卷
右神宗朝以《会要》止于庆历,命王续之。起于建隆之元,迄于熙宁十年,通旧增损成是书。总二十一类,八百五十五门。其间礼乐政令之大纲,仪物事为之细目,有关讨论,顾无不载,文简事祥,一代之典备矣。
△《节国朝会要》十二卷
右皇朝范师道以章得象书繁多,节其要,以备检阅。
△《太平总类一》千卷
右皇朝李等撰。太平兴国中,被诏辑经史故事分门。《春明退朝录》云:“书成,帝日览三卷,一年而读周,赐名《太平御览》。”
△《职林》二十卷
右皇朝杨侃纂集历代职官沿革之故,盖因《通典》职官门增广而已。
△《册府元龟一》千卷
右皇朝景德二年,诏王钦若、杨亿修《君臣事迹》,惟取《六经》子史,不录小说杂书。至祥符六年,书成上之。凡三十一部,有总序,千一百四门,有小序。同修者十五人:钱惟演、杜镐、刁ぅ、李维、戚纶、王希哲、陈彭年、姜舆、宋贻序、陈越、陈从易、刘筠、查道、王曙、夏竦。初撰篇序,诸儒皆作。帝以体制不一,遂择李维、钱惟演、陈彭年、刘筠、夏竦等,付杨亿窜定。赐今名,为序冠其首。其音释,又命孙为之。
△《类要》六十五卷
右皇朝晏殊纂。分门辑经史子集事实、以备修文之用。
△《书林韵海》一百卷
右不题撰人。分门依韵纂经史杂事,以备寻阅。或云皇朝许冠所编。
△《异号录》二十卷
右皇朝马永易明叟编。古今殊异名号,如铜马帝,无愁天子之类。顷尝见近世人增广其书,名曰《宾实录》,亦殊该博。
△《禁杀录》一卷
右皇朝李象先纂。元中,象先集录古今冥报事,以为杀戒。
△《文房四谱》五卷
右皇朝苏易简撰。集古今笔、砚、纸、墨本原故实,继以赋颂述作,有徐铉序。
△《钱谱》十卷
右梁顾ピ尝撰《钱谱》一卷,唐张台亦有《钱录》二卷。皇朝绍圣间李孝美以两人所纂舛错,增广成十卷,分八品云。
△《货钱录》一卷
右皇朝陶岳撰。记五代诸侯擅改钱币之由。幽州、岭南、福建、湖南、江南五国。
△《续钱谱》十卷
右皇朝董撰。之祖尝得古钱百,令考次其文谱之,以前世帝王世次为序。且言梁顾ピ、唐封演之谱,漫汗蔽固,不可用。其谱自太昊、葛天氏,至尧、舜、夏、商皆钱币,其穿凿诞妄至此。
△《墨谱》一卷
右皇朝董秉撰。熙宁间人。秉患世人徒知祖、李之名,而不知形模之异同,制作之精角,故作图以着其源流,用补苏易简之阙文云。
△《砚谱》二卷
右皇朝唐询撰。记砚之故事及其优劣,以红丝石为第一,端石次之。
△《古鼎记》一卷
右唐吴协撰。记古人铸鼎本原及其形制。
△《香谱》一卷
右皇朝洪刍驹父撰。集古今香法,有郑康成汉宫香,《南史》小宗香,《真诰》婴香,戚夫人迫驾香,唐员半千香,所记甚该博。然《通典》载历代祀天用水沉香独遗之,何哉?
△《印格》一卷
右皇朝晁克一撰。克一,张文潜甥也。文潜尝为之序。其略曰:“克一既好古印章,其父补之爱之尤笃。悉录古今印玺之法,谓之《图书谱》,自秦以来变制异状,皆能言其故。余颇爱其用心不移,致精于末务,使有传焉。”
△《侍女小名录》一卷
右皇朝王钅至纂。序云:“大观中居汝阴,与洪炎玉父游,读陆鲁望《小名录》,戏征古今女侍名字。因尽发所藏书籍纂集,馀月而成焉。”凡稗官小说所记,采之且尽,独是正史所载,返多脱略,子弟之学,其弊如此。
△《蒙求》三卷
右唐李瀚撰。纂经传善恶事实类者,两两相比为韵语,取《蒙卦》“童蒙求我”之义名其书,盖以教学童云。
△《鲁史分门属类赋》三卷
右皇朝杨筠撰。以《左氏》事类分十门,各为律赋一篇。干德四年奏御,诏褒之。
△《左氏蒙求》三卷
右皇朝王舜俞序,不知何人所作。较之《纲领》似为差胜焉。
△《左氏纲领》四卷
右皇朝文济道撰。排比事实为俪句,《蒙求》之类也。
△《仙苑编珠》二卷
右唐王松年撰。取阮仓、刘向、葛洪所传神仙,又取经记中梁以后神仙百二十八人,比事属辞,效《蒙求》本体为是书。
△《国史对韵》十二卷
右皇朝范镇撰。吴仲庶尝称景仁悯诸后学虽涉书传,而问之今代典故,则懵然不知。乃自太祖开基,迄于仁宗朝,摭取事实可为规矩鉴戒者,用韵编次之,即此书也。
△《孝悌类鉴》七卷
右皇朝俞观能撰。取经史孝悌事,成四言韵语。
△《两汉蒙求》五卷,《唐史属辞》五卷,《南北史蒙求》十卷
右未详撰人。皆效李瀚也。
△《书叙指南》二十卷
右皇朝任浚撰。纂集古今文章碎语,分门编次之,凡二百馀类。
△《押韵》五卷
右皇朝张孟撰。辑六艺、诸子、三史句语,依韵编入,以备举子试赋之用。
△《歌诗押韵》五卷
右皇朝杨咨编古今诗人警句,附于韵之下,以备押强韵。
●卷十五
◎艺术类
△《古画品录》一卷
右南齐谢赫撰。言画有六法,分四品。夫秋之弈,延寿之画,伯乐之相马,宁戚之饭牛,以至于曹丕之弹其,袁彦之ヅυ,皆足以擅名天下。昔齐侯礼九九,而仲尼贤博弈,良有以哉。或曰:“艺成而下,奈何?”曰:“经着大射、投壶之礼,盖正己养心之道存焉,顾用之何如耳,安可直谓之艺而一切废之?”故予取射诀、画评、弈经、算术、博戏、投壶、相牛马等书,同次之为一类。
△《续画纪》一卷
右唐李嗣真撰。补谢赫之阙。
△《后画录》一卷
右唐僧彦撰。品长安名画,凡二十七人。
△《名画猎精》六卷
右唐张彦远纂。彦远,字爱宾。记历代画工名姓,自史皇以降至唐朝,及论画法并装背褫轴之式、鉴别阅玩之方。
△《书画史》二卷
右皇朝米芾元章撰。辑本朝公卿士庶家藏法书、名画,论其优劣真伪。
△《圣朝名画评》三卷
右皇朝刘道成纂。符嘉应撰序。集本朝画工之名世者,第其品,以王之为神品,云在吴生上。
△《益州名画录》三卷
右皇朝黄休复纂。唐干符初至宋干德岁。休复在蜀中,目击图书之精者五十八人,品以四格云。
△《射评要略》一卷
右题曰李广撰。凡十五篇。
△《严悟射诀》一篇
右唐王思永撰。思永学射法于成都工曹严悟,因取悟法着书十篇,故每篇首必称“师曰”。
△《益津射格》一卷
右皇朝钱师益序。以《五善图》及《武陵格》疏密不同,参酌为之。
△《投壶经》一卷
右唐上官仪奉敕删定,史玄道续注。采周、郝同、梁简文数家书为之。《唐志》有其目。
△《木射图》一卷
右唐陆秉撰。为十五┺以代侯,击地球以触之,┺饰以朱墨字,以贵贱之。朱者,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墨、者、慢、傲、佞、贪、滥。仁者胜,滥者负,而行一赏罚焉。
△《温公投壶新格》一卷
右皇朝司马光君实撰。旧有《投壶格》,君实恶其多取奇中者以为侥幸,因尽改之。
△《九章算经》九卷
右未祥撰人姓名,或曰周公。“九章”者,一《方田》、二《算粟》、三《衰分》、四《少广》、五《商功》、六《均输》、七《盈不足》、八《方程》、九《勾股》。魏刘徽、唐李淳凤尝为之注,则此术起于汉之前矣。
△《求一算经》一卷
右未详撰人。
△《六问算法》五卷
右皇朝龙受益撰。并《化零歌》附。
△《应用算法》三卷
右皇朝蒋舜元撰。
△《象棋》一卷
右皇朝尹洙撰。凡五图,今所行者不与焉。
△《温公七国象棋》一卷
右皇朝司马光君实撰,周、秦、韩、魏、赵、楚、齐、燕实八国,而云七者,周室不与焉。
△《ヅυ经一卷ヅυ格》一卷
右不题撰人。序云:“ヅυ,古之戏也。、刘毅、李安民、慕容宝之徒,皆掷卢不闻馀采,今以卢、枭为上,雉、犊次之。”
△《钓图》一卷
右不题撰人。凡四十类,各有一诗。
△《采珠局》一卷
右不题撰人。序云“王公”而不知其名。凡三十馀类,亦各有一诗。
△《弹棋经》一卷
右未详撰人。序称《世说》曰:魏武帝好弹棋,宫中皆效之,难得其局,以妆奁之盖,形状相类,就盖而弹之,俗中因谓魏宫妆奁之戏。按《西京杂记》云:刘向作弹棋。《典论》云:前代马合卿、张公子皆工弹棋。然则起于汉朝,非自魏始,《世说》误矣。
△《捉卧瓮人事数》一卷
右皇朝李庭中撰。以毕卓、嵇康、刘伶、阮孚、山简、阮籍、仪狄、颜回、屈原、陶潜、孔融、陶侃、张翰、李白、白乐天为目,有赵昌言序。
△《双陆格》一卷
右不题撰人。其法:左右十二梁,设二朋,朋各十五子,一白一墨,用明琼二,各以其采,由右归左,子单,则他子得击,两子则曰“成梁”,他子虽相当,不得击。故武后梦双陆不胜,狄仁杰所以云无子也。
△《叶子戏格》一卷
右不着撰人。世传叶子,妇人名也,撰此戏,晚唐之时也。
△《三国图格》一卷,《金龙戏格》一卷,《打马格》一卷,《旋棋格》一卷
右不题撰人。
△《汉官仪彩选》一卷
右皇朝刘敞撰。删取西汉之官,而附其列传黜陟可戏笑者杂编之,以为博弈之一物。
△《忘忧集》三卷
右皇朝刘仲甫编。载唐韦延《棋诀》并古今棋图。
△《相鹤经》一卷
右题曰浮丘公撰。其传云:“浮丘公授于王子晋,后崔文子学道于子晋,得其文,藏于嵩山之石室,淮南公采药得之,乃传于世。”
△《相马经》二卷
右伯乐撰。
△《相马经》一卷
右未详撰人。述相马法式,并着马之疾状及治疗之术,《李氏书目》有之。
△《黄帝医相马经》三卷
右唐穆蠡集伯乐、王良等六家书成此编。皇帝斤神农也。
△《育骏方》三卷
右未详撰人。相马术及医治畜牧之方。
△《相牛经》一卷
右序曰:宁戚传之百里奚,汉世河西薛公得其书以相牛,千百不失其一。至魏世高堂生又传晋宣帝,其后秘之。细字,薛公注也。
◎医书类
△《黄帝素问》二十四卷
右昔人谓《素问》者,以素书黄帝之问,犹言“素书”也。唐王水谓:“《汉艺文志》有《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兼《灵枢》九卷,其数焉。”先是第七亡逸,水时始独,乃诠次注释,凡八十一篇,分二十四卷。今又亡《刺法》、《本论》二篇。水自号启玄子。医经传于世者多矣。原百病之起愈者,本乎黄帝;辨百药之味性者,本乎神农;汤液则称伊尹。三人皆圣人也。悯世疾苦,亲着书以垂后,而世之君子不察,乃以为贱技,耻于习之。由此,称医者多庸人,治之常失理,可生而死者甚众。激者至云“有病不治,犹得中医”,岂其然乎?故予录医颇详。《隋志》以此书为首,今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