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史记正义》一百三十卷
 唐张守节撰。 南监有四本。嘉靖张邦奇本,万历二年余有丁大字本、小字本,万历二十四年冯梦祯本。北监本。此五本注皆不全。 明嘉靖四年震泽王延喆刊本,是年金台汪谅先刊柯维熊校本,十三年秦藩刊本,俱翻宋板。每半页十行,行大字十八,小字二十三。柯本《索隐序》后,有“绍兴三年四月十二日,右修职郎充提举茶盐司干办公事石公宪发刊,至四年十月二十日毕工”三行,知三本并从绍兴本出也。每卷尾总计史若干字、注若干字为二行,亦有不具者。三本悉同。王板所据本《周本纪》,脱第二十七页,柯板《秦本纪》,脱第三十一页,各以意补缀。注各有不全,然可以互补。秦藩本则两页并全,所以为胜。 林稚隆评林本从柯本出,尚无大删节。又有翻本。 乾隆四年殿本,各注皆全。 又古香斋巾箱本,与殿板同。《凡例》言以宋本与王本详对,即柯本也。 《崇文总目》有单行《正义》三十卷,今佚。
《读史记十表》十卷
 国朝汪越撰。 有原刊本。
《太史史例》一百卷
 明张象之撰。 刊本。
《史诠》五卷
 明程一枝撰。 刊本。
《史记疑问》一卷
 国朝邵泰衢撰。 有刊本三卷。
《史记志疑》三十六卷
 国朝梁玉绳撰。 梁氏刊本。玉绳又有《汉书人表考》九卷,在《清白士集》中。
《汉书》一百二十卷
 汉班固撰,其妹昭续成之。唐颜师古注。 南监,嘉靖九年,张邦奇、江汝璧校刊。 北监本。 殿本。 汲古阁本无三刘说,与明汪文盛刊本并善。 欧阳铎本。 田汝成重刊欧阳本。 明德藩最乐轩本。 嘉靖已酉,福建按察周采、提学副使周珫、柯乔等同校刊本,即修汪本耳。 鹭洲书院大字本,始刊于南宋,毕工于元至正间。半页八行,行大字十六字,小字二十一,较景佑本尤爽目。 内府有宋景德刊本。 昭文张氏有宋元板二部。 宋湖提举盐茶司小字本,每半页十四行,行二十七至二十九字不等。注行三十三至三十五字不等。避讳至“慎”字,盖孝宗时刊本。 黄丕烈有宋景佑二年刊本,云以校汪、毛二本,多异。 吴骞有不全宋本《列传》十四卷,每页十六行,行十六字。 宋刊元修本,每页二十行,行十九字,注二十五字至二十八字不等。板心注补刊年号。 元太平路新刊《汉书》,有太平路儒学教授孔文声《跋》,云用板二千七百七十五,始大德乙巳仲夏,终十有二月二十四日。上二种,张金吾《书目》记。 北宋官刊《汉书》,始于淳化。后有景德元年刻本,景佑二年刻本,熙宁二年刻本。宋景文所据以校者,即景佑本也,其原刻至今犹有传者。但景文校《汉书》,无意改之字。如有所疑,即云某当作某。岂料后人屡经传刊,竟据以改字,是景文之罪人也。此本犹刊于北宋而改已多,惜哉。不然何有熙宁以后刊本,反与景文意合耶?卷中避“敬”、“殷”、“恒”等字外,尚有“贞”字系仁宗嫌名,“属”字真宗嫌名,“煦”字系哲宗讳。此后,“植”、“慎”等字不复避。其为哲徽间刊本可知。宣和六年,国子监校刊《汉书》,疑即此本,然无迹可求。宋刊《汉书》,以此为中乘。尚有绍兴六年刊本,当自桧以下矣。 此铁樵朱笔记语,其前有一行云,苏州汪氏有宋刊景佑本一百卷,另卷有宋本一百卷,补《沟洫》、《艺文志》。未审其记者即汪氏本否? 宋荦有百衲本归季沧苇。近人桐乡汪氏转归杨至堂。 袁漱六有宋庆元刘之问刊本,即殿板所从出。
《班马异同》三十五卷
 宋倪思撰。 嘉靖十六年,李元阳、汪佃校刊本。杨士奇《跋》称此书本名《史汉异同》。 不题撰人姓名。据《文献通考》题作倪思,李刻因改此名。 吴槎客拜经楼有不全宋本。 乔鹤侪有元大德太平路刻本。 又韩敬求仲序刊本。
《后汉书》一百二十卷
 《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宋范晔撰。唐章怀太子注。《志》三十卷,晋司马彪《续汉书》文。梁刘昭注。 南、北监本。 毛本。 殿本。 汪文盛本。 嘉靖丁酉广东崇正书院本。 明吴勉学刊本。 明周采、周珫、柯乔等修汪文盛本,而勅ゾ煽硎滋庖圆傻瓤!逗菏椤芬嗳唬珊蕖? 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北宋刊《后汉书注》,纸莹字朗,纸背有“济道”二字朱印,“桓”、“构”俱不缺笔。板心有注“大德九年”,“元统二年补刊”者,盖北宋刊、元修补本。每页二十行,行十九字。注二十五字。末有“右奉淳化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敕,重校定刊正”一条,后刊孙安何、赵安仁衔名二行,下缺景佑元年秘书丞余靖上言。 宋刊元修《后汉书》,款式与《前汉书》同,盖同时刊板,同时修补之本。 宋嘉定刊《后汉书》,每页十六行,行十六字。注二十一字。《百宋一廛赋注》云 :“嘉定戊辰,蔡祺纯父所刊也。” 宋刊《后汉书》,每页二十行,行十八、十九字不等。注二十四字。刘元起刊本,《百宋一廛赋》著录。 元大德刊《后汉书》,景佑校正状后,有“大德九年十一月望日,甯国路儒学教授任内刊”。此张氏五本也。 苏城汪氏有宋刊残本,存六百卷。 又有宋景佑刊本。 牌漕司院本。
《补后汉书年表》十卷
 宋熊方撰。 刊本。 爱日精庐有旧抄本,题《经进集补后汉书年表》,具熊方《自序进表进状》。 《四库》著录系开万楼抄本。 知不足斋本。
《后汉书补表》八卷
 国朝钱大昭撰。 嘉庆三年,秦氏汗筠斋刊。
《新校正汉地理志》十六卷
 国朝钱玷撰。 刊本。
《汉书地理志补注》一百二卷
 国朝吴卓信撰。 安徽潘氏刊本。
《汉书疏证》三十六卷
 缺三十、三十一、三十二《地理志》三卷。
《后汉书疏证》十二册
 国朝沈钦韩撰。 稿本。
《后汉书补注》二十四卷
 国朝惠栋撰。 嘉庆九年裕德堂刊。
《两汉刊误补遗》十卷
 宋吴人杰撰。 聚珍板本。 闽覆本。 知不足斋本。 宋淳熙乙酉刊本。 嘉庆已未刊本。 两淮马裕家藏本,乃朱毘田抄自山东李开先家。
《三国志》六十五卷
 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 南、北监本。 汲古阁本。 殿本。 南监本,注作大字,低一格。 又陈仁锡刊本,有评点。 路小洲有宋刊《蜀志》,纸背皆乾、道等年公牍尾。 苏城汪氏有宋本精抄补五卷。 黄荛圃有宋刊单行《吴志》二十卷,今归郁泰峰。 天一阁有元大德丙午朱天锡刊本。 元刻本半页十行,行十九字。注廿二、三字不等。 明嘉靖蔡宙等刊本。 《述古堂目》有单行裴注本。 爱日精庐北宋刊《三国志》残本,每页二十六行,行二十五字。 又元大德本《三国志》,末有大德丙午日南志前进士朱天锡《跋》,谓江左宪台命诸路学校,分派《十七史》镌梓。池庠所刊者,《三国志》。池郡士多贫窭,是举几中辍。总管王公表倡之,竣事。
《三国志辨误》三卷
 不著撰人。 聚珍本。 闽覆本。 墨海本。 守山本。
《三国志补注》六卷附《诸史然疑》一卷
 国朝杭世骏撰。 杭氏刊本。 知不足斋止刊《然疑》。
《补三国疆域志》二卷
 国朝洪亮吉撰。 乾隆辛丑,孙星衍刊本。
《晋书》一百三十卷
 唐房乔等撰。 南、北监本。 汲古阁本。 殿本。 南监并《宋书》九行宽本。汲古无何超《音义》三卷。 明有蒋之翘更定本。 钟人杰刊本。 明仿宋本。 万历吴琯仲虚西爽堂刊本,《音义》散附各卷末。 宋大字本,半页九行,行十六字。许子双家有宋刊本。 桂林唐子实有宋宝佑刊本九行,每行十四字。 元有十行刊本。 明有翻宋九行大字刊本。 宋本每半页十四行,行二十五字。明王弇州旧藏,后归商邱宋荦,今归钱塘丁丙。 张金吾有《晋书音义》元刊本,杨齐宣《序》,《何超》自序。 明万历中,周氏翻宋九行十六字本。
《补东晋疆域志》四卷
 国朝洪亮吉撰。 嘉庆丙辰洪氏刊本。
《宋书》一百卷
 梁沈约撰。 南、北监本。 汲古阁本。 殿本。 季沧苇《书目》,《史记》至北宋,俱有宋、元板本,且不止一部。 按《宋书》以下,各家书目不言有宋本,即元刊本亦少,恐《季目》不可尽信。
《南齐书》五十九卷
 梁萧子显撰。 南、北监本。 殿本。 汲古阁本。 南监大字本乃元刊,每页十八行。
《梁书》五十六卷
 唐姚思廉撰。 南、北监本。 汲古阁本。 殿本。 南监又有余有丁等校刊本。 汪阆源藏宋本,鲍以文定为北宋刊。不避南宋帝讳,每册有礼部官印。旧藏张氏石鼓亭,面页有元时阅借观书云云五行木印,隶书。板式极宽大,半页九行,行十八字。
《陈书》三十六卷
 唐姚思廉撰。 南、北监本。 汲古阁本。 殿本。
《魏书》一百十四卷
 北齐魏收撰。 南、北监本。 汲古阁本。 殿本。 元刊本纸板阔。
《北齐书》五十卷
 唐李百药撰。 南、北监本。 汲古阁本。 殿本。 南监大字本乃元刊,每页十八行,行十八字。嘉靖八、九年间修补。 天一阁有万历十年刊本。
《周书》五十卷
 唐令狐德棻等撰。 南、北监本。 汲古阁本。 殿本。
《隋书》八十五卷
 唐魏征撰。 南、北监本。 汲古阁刊本。 殿本。 内府有南宋嘉定间刊本。 天一阁有景泰元年夏日永刊本。 昭文张氏元刊本。天圣二年五月十一日,赍禁中《隋书》一部,付崇文院。至六月五日敕差官校刊,仍内出板式刊造。
《南史》八十卷
 唐李延寿撰。 南、北监本。 汲古阁本。 张溥刊本。 殿本。 昭文张氏元刊本,每册首有“南沙龚氏浪泊草堂”印记,每卷末俱有题识。 天一阁、平津馆俱有元刊本。
《北史》一百卷
 唐李延寿撰。 南、北监本。 汲古阁本。 殿本。
《旧唐书》二百卷
 晋刘昫等撰。 明嘉靖十七年,闻人诠校刊本。 殿本。 依阁板摆印本。 道光二十年,扬州陈氏惧盈斋依闻本校刊,附《校勘记》六十六卷,《逸文》十二卷。 苏城汪氏有残宋本六十八卷,半页十四行,行二十五字。 《爱日精庐志》云,《旧唐》残宋本,每卷末俱有“左奉议郎充绍兴府府学教授朱倬校正”一行,仅存一百四十卷下至百四十四上五卷。 歙县程哲校刊,半页十三行,行二十五字。甚精,曾见校样,似未卒工。
《新唐书》二百五十五卷
 宋欧阳修、宋祁同撰。 南、北监本。 汲古阁本。 殿本。 汲古本无董冲《释音》。 内府有宋嘉佑刊本。 天一阁有元大德刊本。 昭文张氏有元刊本。 《季目》宋本、元本共三部。 宋嘉佑杭州本, 每页二十行,行十九字。 欧阳氏有单刊《纪》、《表》、《志》本。 欧、宋《唐书》北宋本,每半页十四行,行二十五字,修换者半。汪士钟藏,今在苏肆。 又一本,每半页十六行,行二十九字。亦汪士钟藏,今归钱塘丁丙。其为宋为元,未能确审。 又一本,每半页十行,行二十二字。其板较宋嘉佑本四面大一指,其卷端题名,但云“欧阳修奉敕”。当元、明初间刻,不似嘉佑刻本,全具官衔二行云敕撰之备,唯董冲《释音》,今官本失其《序》,此本有之。丁卯秋,见诸沪肆。
《新唐书纠谬》二十卷
 宋吴缜撰。 知不足斋本。 绍兴长乐吴元美刊于湖州。 海虞赵开美校刊本。
《旧五代史》一百五十卷《目录》二卷
 宋薛居正等撰。 聚珍板本。 殿本。 扫叶山房刊本。 彭文勤公云,《四库全书》本逐条注明《大典》卷数,知其存缺章句,不没其实。后武英殿镌本尽删之,曾屡争之总裁,不见听,而薛氏真面目不可识矣。 在厂肆见一抄本,有“读易楼”印,逐条注明采取书名、卷数,如彭氏之说。
《新五代史》七十五卷
 宋欧阳修撰。 南、北监本。 汲古阁本。 殿本。 明汪文盛刊本 。 南监又有余有丁刊本。 昭文张氏有元宗文书院刊本。 《季目》有北宋本。 又元本。 乾隆丙辰欧阳氏刊本。 《宋志》此书作七十四卷。 元刊本有陈师锡《序》。
《五代史记注》七十四卷
 国朝彭元瑞纂辑,刘凤诰编。 道光八年刊本。
《五代史记纂误》三卷
 宋吴缜撰。 聚珍本。 闽覆本。 知不足斋本,附吴兰庭《补》四卷。
《五代史记纂误补》四卷
 国朝归安吴兰庭撰。 乾隆四十三年刊本。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
 元托克托等撰。 南、北监本。 殿本。 南监本成化中,两广巡抚朱英刊于广州,后取其板置监。 汲古阁有刊本,行印绝少。与其《十七史》同式。 《宋史》以至正五年十月表进,即于六年月 咨浙江行省,差史官翰林应凤、张翥驰驿赍净稿前去选匠依式镂板。其本每页二十行,行二十字。中行上右旁书通,卷中绝大书《纪》、《表》、《志》、《传》等分卷。见于沪肆。
《辽史》一百十六卷
 元托克托等撰。 南、北监本。 殿本。 南监本嘉靖七年所刊,唯《史记》、两《汉书》、《辽》、《金》二史五部。 昭文张氏有明初抄本,项墨林藏书。 郘亭有元本《辽史》,是泰和周春浦所赠,存遵义家中。黎莼斋归,属其往寻以来,则亡矣。忆其式,一如前记《宋史》。
《辽史拾遗》二十四卷
 国朝厉鹗撰。 汪氏刊本。 附《拾遗补》五卷。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
 元托克托撰。 南、北监本。 殿本。 昭文张氏有元刊本,有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委官镌梓印造咨文,至正五年。
《金源札记》三卷
 国朝施国祁撰。 刊本。
《元史类编》四十二卷
 国朝邵远平撰。一名《续宏简录》,以续乃翁书。 有刊本。 又扫叶山房刊。此书《四库存目》入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