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目录
-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钦定增订清文鉴》三十二卷《补编》四卷《总纲》八卷《补总》 二卷
乾隆三十六年,大学士傅恒等奉敕撰。 内刊本。
《清文备考》六卷
国朝戴榖撰。 刊本。
《清文启蒙》四卷
国朝舞格撰。 作忠堂刊本。
《钦定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三十三卷
乾隆四十四年,大学士阿桂等奉敕撰。 内刊本。 未入《提要》。
《小学钩沉》十九卷
国朝任大椿辑。 汪廷珍刊本。 近人刊本。
《篆隶考异》二卷
国朝周靖撰。 《四库》依长洲文仓手抄本。 云未有刊板。 陆心源藏其手稿八卷。
《经籍纂诂》一百六卷附《补遗》一百六卷
国朝阮元撰。 嘉庆四年刊。
《谬篆分韵》五卷《补》一卷
国朝桂馥撰。 原刊本。
《隶辨》八卷
国朝顾霭吉撰。 项氏玉渊堂刊本。 乾隆癸亥黄晟翻项本。
《隶篇》十五卷《续》十五卷《再续》十五卷
国朝翟云升撰。 道光十八年刊。
右小学类字书之属
《广韵》五卷
不著撰人。 明司礼监本。 顾亭林刊本。 又有麻沙小字,题乙未岁明德堂刊。似是元本。 《天禄后目》有宋刊麻纱本。 (黎刊元本。)
《重修广韵》五卷
宋大中祥符四年,陈彭年等奉敕撰。 张士俊仿宋本,佳。 新安汪氏明善堂本。 曹楝亭本,末入声注不全。 陆丹叔藏有宋刊本。 长沙邓刊张本,劣。 (黎刊宋本。)
《集韵》十卷
宋丁度等撰。 曹楝亭五种本。 昭文张氏有余萧客精校本。 嘉庆甲戌,顾广圻重修曹板。曹氏刊本,谬误甚多。中有一卷,全出改窜者,须用宋本校正。 吴钟骏有毛氏影抄本,阮芸台、段懋堂题跋。 陈小铁有段玉裁、钮树玉合校本。 汪远孙有从宋板校本。 仁和瞿氏有影宋抄本。
《切韵指掌图》二卷附《检例》一卷
宋司马光撰。 昭文张氏旧抄,较《大典》本完善。 《墨海金壶》本。 毛抄影宋本一卷。 五砚楼袁氏校本一卷,与《敏求记》合。今藏胡心耘家,无《检例》。 爱日精庐旧抄,首曰“《切韵指掌图要括》”。 邵氏《检例》大半袭《要括》原文,或即温公之《检例》欤?有自序,有嘉定癸亥《董一南序》。 (陆心源刊本。)
《韵补》五卷
宋吴棫撰。 明初刊本。 嘉靖元年,陈凤梧重刊本上下卷。 《天禄后目》有刊本。 山西杨氏新刊丛书本。 高宰平有元刊本。 大字宋本。 中字宋本。 小字古体明刊本。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五卷附《贡举条式》一卷
宋丁度撰。 曹楝亭五种。 《四库》据常熟钱氏影宋抄本,所附《条式》,曹刻无之。
《增修校正押韵释疑》五卷
宋欧阳德隆撰。 《提要》云,久无刊本。 此本从宋椠抄出,曹寅所刊别本序中阙六字,《条例》中缺二字,此本皆完,知寅未见也。邵本朱记。
《新编分类增注正误决疑韵》一卷
本五卷,存入声屋至三十四之一卷。 宋巾箱本,每韵前列“字画之误”、“音韵之疑”两类,每字下凡字同音异、字异义同者,辨正颇为精审,尤致谨于避讳。其书特备场屋之用,自来无著录者,而宋刊、宋印可爱。见张金吾《续志》。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
宋毛晃增注。 明刊多讹误。 《四库》依宋宝佑四年蜀中刊本著录。 宋刊有绍定庚寅上巳重刊本,藏邵僧弥家。后归顾抱冲。 淳佑四年高衍孙著本。 元刊本卷一后,有“至正辛丑,妃仙兴庆书堂新刊”木印。有曹子清刊本。 顾亭林云,于六合汤盛宏濩处得宋刻,其端云“男进士居正校刊重增”。光宗、宁宗讳并回避,则宁宗以后刊本也。
《平水新刊韵略》五卷
金王文郁撰。 昭文张氏有此书,系元大德刊本。
《九经补韵》一卷
宋杨伯嵒撰。 《百川学海》本。 《古今逸史》本。 秦氏《汗云斋丛书》本,附钱侗《考证》本。
《新刊韵略》五卷
金王文郁撰,并旧韵二百六部为一百六部。所并之韵,韵首一字以鱼尾隔之。是书金正大已丑初刊,尚有元大德刊本。其成书先刘渊二十四年。就《韵会》所引考之,盖袭取文郁书而稍增损之。卷末有“大德丙午重刊新本,平水中和轩王宅印”木印。黄荛圃藏,钱竹汀跋。见张氏《藏书志》。
《五音集韵》十五卷
金韩道昭撰。 元至正庚寅重刊小字本。 明成化丁亥刊小字本。 成化庚寅重刊本。 正德乙亥刊大字本。 万历已丑刊本。
《古今韵会》三十卷
元熊忠撰。 元刊本载熊忠《序》,称黄先生作《古今韵会》,惜其篇帙浩瀚,因取《礼部韵略》,增以毛、刘二《韵》及经传当收未载之字,别为此书。 昭文张氏、上海郝氏皆有元刊本。 明嘉靖乙未,江西提学李愚谷刊本。 日本国据嘉靖本重刊。 (淮南局本。 姚氏刊本。)
《四声等子》一卷
不著撰人。 元刊本。每半页十三行,行十八字。 万历五年,崇德圆通庵僧如彩单刊板。半页十三行,行十八字。 增一经刊本。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一卷
元刘鉴撰。 明成化丁亥,释文儒刊本。附《改并五音篇》后。 万历已丑刊本。亦附《改并篇韵》后。 今康熙甲子,释恒远单刊本。
《洪武正韵》十六卷
明乐韶凤等奉敕撰。 明初官本。 隆庆辛卯重刊本。
《古音丛目》五卷《古音猎要》五卷《古音馀》五卷《附录》一卷
明杨慎撰。 此下六种,二十二卷,明嘉靖李元阳中溪刊本。 升庵戍滇,与李元阳最善。 函海本。
《古音略例》一卷
明杨慎撰。 函海本。 李元阳刊本。
《转注古音略》五卷
明杨慎撰。 函海本。 李元阳刊本。
《毛诗古音考》四卷
明陈第撰。 《一斋全书》本。 又闽中徐氏明刊本。 龙氏《敷文阁汇钞》本。 《学津讨源》本。
《屈宋古音义》三卷
明陈第撰。 《一斋全书》本。 《学津讨源》本。
《钦定音韵阐微》十八卷
康熙五十四年,大学士李光地等奉敕撰。 内刊本。
《钦定同文韵统》六卷
乾隆十五年,庄亲王允录等奉敕撰。 内刊朱墨本。
《钦定叶韵汇辑》五十八卷
乾隆十五年,大学士梁诗正等奉敕撰。 内刊本。
《钦定音韵述微》三十卷
乾隆三十八年奉敕撰。 《佩文诗韵》所收,一万二百五十二字。
《音论》三卷
国朝顾炎武撰。 《音学五书》本。 阮《经解》本。
《诗本音》十卷
国朝顾炎武撰。 《音学五书》本。 阮《经解》本。
《易音》三卷
国朝顾炎武撰。 《音学五书》本。 阮《经解》本。
《唐韵正》二十卷
国朝顾炎武撰。 《音学五书》本。
《古音表》二卷
国朝顾炎武撰。 《音学五书》本。
《韵补正》一卷
国朝顾炎武撰。 《亭林十书》本。 指海本。
《声类表》十卷
国朝戴震撰。 《戴氏遗书》本。
《声韵考》四卷
国朝戴震撰。 《戴氏遗书》本。 段氏经韵楼本。 《贷园丛书》本。
《古今通韵》十二卷
国朝毛奇龄撰。 康熙甲子史馆刊本。 《西河全书》本。
《易韵》四卷
国朝毛奇龄撰。 《西河全书》本。
《唐韵考》五卷
国朝纪容舒撰。 守山阁刊本。
《古韵标准》四卷
国朝江永撰。 《贷园丛书》本。 《墨海金壶》本。 守山阁本。 指海本。 《音学辨微》一卷。 《粤雅堂丛书》本。
右小学类韵书之属
附录
《六艺纲目》二卷
元舒天民撰。 元至正甲辰刊本。 近年刘喜海刊本。 指海本。 杨以增刊本。 金陵朱述之刊本。 近汪鸣銮刊,或即刘旧板引耶?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卷四 独山莫友芝子偲
史部一
正史类明南监板《二十一史》,或取他省旧刊,附官刊《元史》。不足之部,则新刻足之。其式大小、行疏密,皆不一律。以嘉靖印者为最佳。后来所收旧板,递有修补,不足贵矣。其板至嘉庆间,乃毁于火。然至雍、乾以来印者,不可读矣。 收南监本,能得嘉靖前旧刊诸种,益以嘉靖新刊,初印数种,乃为最佳。梅伯言、路小洲两家俱有初印本,当是嘉靖时印,未必诸旧刊皆初印也。 明北监板。万历间依南监本重写,刊为一律。虽较正齐,而不如南监旧印之少讹字。康熙间通修补一过,其板至今犹存。然自乾隆殿板成,此板遂罕印矣。 北监不如南监古雅,唯《三国志》一种,精校胜南监。 乾隆四年,武英殿刊板,依北监《二十一史》式,而益以新修《明史》及《旧唐书》,曰《二十三史》。《史》、《汉》等前数部,校对差善。六朝及《宋》、《辽》、《金》等,即与北监无异。乾隆四十九年,刊《旧五代史》入之,又曰《二十四史》。其中《宋》、《辽》、《金》、《元》四史。以在乾隆四十年前印,未改译人名者为不易得。道光四年新修殿板,校补漫阙,多为浅学误改,人不甚重。仍以乾隆四年本为佳。殿板《史》、《汉》初印者犹难得,以《史记?五帝本纪》末一页不漫漶者,为最早精印之本。乾隆殿板初印,其上端大线,皆齐画若一。 咸丰中,广州陈氏翻刊官本《二十四史》,闻其《史》、《汉》等二三部,经校者意改字甚多,迟迟未印行。今颇行矣,人亦不重之。 汲古阁《十七史》,并明崇祯时刊成,经乱未能合印,颇有损失。至本朝顺治庚子,修补完乃通行,即以此时印者为初印。其明时初印,仅有一二单部,不能全觏也。其《史记集解》后,附司马贞《索隐》三十卷;《五代史记》后,附《五代史补》、《五代史阙文》二种。 毛氏《十七史》,多据宋元旧板,胜其《十三经注疏》之仅传监板者多矣。 汲古阁《十七史》外,尚刊有《宋史》,与《十七史》同式。闻吴中藏书家二三处有之,同治丁卯,郘亭于沪肆中见其残卷始信。《十七史》初印本,邵位西言吕鹤田有之。郘亭又见陈息 有一部 。郘亭丙寅秋在沪收一部桃花纸印者,绝宽大。盖康熙中印,亦精好醒目。惜其中《三国志》、《晋书》、《唐书》,乃以书业堂翻本单宣城纸印插入。翻刻汲古《十七史》,有书业堂及扫叶山房二本,以书业赵氏本为胜。并嘉、道来苏城书肆。
《史记》一百三十卷
汉司马迁撰。 正文无注者,明葛氏刊本。 近日冯应榴刊本。 坊刊本。 陈明卿本最善。 陈卧子本次之。 钟伯敬本不载《十表》最次矣。 又有钟人杰本。 黄嘉惠本。 《天禄琳琅后目》有宋板《史记目录》,后刊校书官张耒职名。因文潜所校定,以为北宋元佑间本。 又一部,绍兴三年官刊本。 又三部,俱嘉靖六年万卷楼刊本。以上俱有《正义》。 又一部,即元中统二年段刊《索隐》本。 又二部,昭文张氏有宋乾道刊《集解》、《索隐》足本。 又有九行大字北宋刊残本十四卷。 梅伯言尝见有汪文盛刊本《史记注》。 何子贞有明武进吴中珩刊本。 明李元阳、高士魁校本,名《史记题评》。 成容伯有安成郡彭寅翁崇道精舍刊本。 《史记集解》、《索隐》,宋乾道蔡梦弼刊本。《目录》后有“三峰樵隐蔡梦弼傅卿校正”一行。《三皇本纪》后有“建溪蔡梦弼傅卿亲校刊梓于东塾,时岁乾道七年春王正一日书”两行。《五帝纪》后有“建溪三峰蔡梦弼傅卿亲校,刊梓于望道亭”两行。页二十四行,行二十二字,注二十八字。字画精朗,盖钱求赤藏,后归季沧苇者。 北宋残本《集解》,“祯”字不缺,盖仁宗以前刊。页二十八行,行二十七字,注三十一字至三十五字不等。 宋蜀大字《史记》残本,“慎”字不缺,是孝宗前刊。页十八行,行十六字,注二十字。 元本《史记集解》、《索隐》。 又元本《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残本,《十二诸侯年表》后有木印云,“安成郡彭寅翁鼎新刊行”,不著年月。验板式,盖元刊也。上五种,昭文张氏爱日精庐藏。 钱氏百衲本有抄补十馀卷,所集宋板只四种。一种小字十二行,一种大字十行,一种中字十二行,一种小字十三行。其十行、十三行本,单《集解》,十二行兼有《索隐》。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痛訾之。刘燕庭所藏百衲本,一本但《集解》 ,半页十四行,行二十四字或二十五、六、七不等。注每行三十一、二字。“慎”字缺笔,是南宋本。《殷、周本纪》“炮烙”皆作“炮格”。一本亦止《集解》,半页十行,行正文十九字,注二十五、六字。“桓”字不避嫌名,当是北宋刻。一本兼《集解》、《索隐》,半页十二行,行大二十二字,小二十八字。《年表》、《月表》卷尾有“建安蔡梦弼傅卿,谨案京、蜀诸本校理,置梓于东塾”二十字二行,与张金吾《藏书志》所记合。避缺至“慎”字,凡四本。 刘方伯藏尚有《三家注》合刊本,与柯本行款同。卷末有“校对宣德郎秘书省正字张耒”隶书木记,与《天禄琳琅》所记同。吴荷屋藏单《集解》宋本,缺者以兼《索隐》宋本补之。见王氏《读书杂志》,且云二本各存其半。
《史记集解》一百三十卷
宋裴骃撰。 汲古阁刊单《集解》。 据北宋本,正文与各本多异。 黄丕烈有蜀大字本。 郁泰峰亦有蜀大字残本,为姚氏婉真芙初女史旧藏,初印绝精。半页九行,行十六字。注行二十一、二十二字不等。
《史记索隐》三十卷
唐司马贞撰。 汲古阁单行本。 顾抱冲有淳熙辛丑澄江耿秉刊本。 黄荛圃有宋乾道三年蔡梦弼刊本。 元中统本。半页十四行,行二十五字。注双行,字同。 郘亭有明初游明校正重刊中统二年平阳道段氏本。 又有明正德刊本。皆有《集解》、《索隐》而无《正义》,俱百三十卷。 韩筱亭有不全十二行、十四字本。 钱遵王百衲本,归钱竹汀之孙桂昌 ,一归刘燕庭。 柯维熊校金台汪谅本,前《序》云,陕西翻宋板无《正义》,白鹿洞本有《正义》,即柯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