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目录
- 直斋书录解题
直斋书录解题
△《会昌一品集》二十卷、《别集》十卷、《外集》四卷
唐宰相赵郡李德裕文饶撰。《一品集》者,皆会昌在相位制诰、诏册、表疏之类也;《别集》诗赋、杂著;《外集》则《穷愁志》也。德裕自穆宗时已掌内外制,累践方镇,遂相文宗,平生著述讵止此,此外有《姑臧集》五卷而已,其不传于世者亦多矣。《穷愁志》晚年迁谪后所作,凡四十九篇,其论精深,其词峻洁,可见其英伟之气。《周秦行纪》一扁,奇章怨家所为,而文饶遂信之尔。
△《李卫公备全集》五十卷、《年谱》一卷、《摭遗》一卷
此永嘉及蜀本三十四卷之外,有《姑臧集》五卷,《献替记》、《辨谤略》等诸书共十一卷。知镇江府江阴耿秉直之所辑;并考次为《年谱》、《摭遗》。《姑臧集》者,兵部员外郎段令纬所集,前四卷皆西掖、北门制草,末卷惟《黠忧斯朝贡图》及歌诗数篇。其曰“姑臧”,未详。卫公三为浙西,出入十年,皆治京口,故秉直刻其集。若永嘉,则其事颇异。郡故有海神庙,本城北隅丛祠。元祐中太守范峋梦其神自言李姓,唐武宗时宰相,南迁以没。寤而意其为德裕,访得其祠,遂作新庙,且列上其事。自是日盛,赐庙额,封王爵。然卫公平生于温,盖邈乎不相及也,殊有不可晓者。
△《平泉杂文》一卷
即《别集》第九、第十卷。平泉山居所作诗、赋、记也。
△《樊川集》二十卷、《外集》一卷
唐中书舍人京兆杜牧牧之撰。牧,佑之孙。其甥裴延翰编而序之。《外集》皆诗也。又在天台录得集外诗一卷,别见诗集类,未知是否?牧才高,俊迈不羁,其诗豪而艳,有气概,非晚唐人所能及也。
△《李义山集》八卷、《樊南甲乙集》四十卷
唐太学博士河内李商隐义山撰。商隐,令狐楚客,开成二年进士,书判入等。从王茂元、郑亚辟,二人皆李德裕所善,坐此为令狐绹所憾,竟坎■〈土禀〉以终。《甲乙集》者,皆表章、启牒四六之文。既不得志于时,历佐藩府,自茂元、亚之外,又依卢弘正、柳仲郢,故其所作应用若此之多。商隐本为古文,令狐楚长于章奏,遂以授商隐。然以近世四六观之,当时以为工,今未见其工也。
△《玉溪生集》三卷
李商隐自号。此集即前卷中赋及杂著也。
△《孙樵集》十卷
唐职方郎中孙樵可之撰。自为序。凡三十五篇,盖其删择之余也。樵,大中九年进士。东坡尝曰:“学韩愈而不至者为皇甫湜,学湜而不至者为孙焉樵。”
△《李甘文集》一卷
唐侍御史李甘和鼎撰。甘欲坏郑注麻,坐贬死。杜牧所为赋诗者也。
△《薛逢四六集》一卷
唐秘书监河东薛逢陶臣撰。
△《敕语堂判集》一卷
唐宰相荥阳郑畋台文撰。
△《文泉子》十卷
唐中书舍人长沙刘蜕复愚撰。自为序云:“覃以九流之旨,配以不竭之义,曰泉。”有《文冢铭》,甚奇。蜕,大中四年进士。其为西掖,在咸通时。
△《一鸣集》一卷
唐兵部诗郎虞乡司空图表圣撰图见《卓行传》,唐末高人胜士也。蜀本但有杂著,无诗。自有诗十卷,别行。诗格尤非晚唐诸子所可望也。其论诗以“梅止于酸,盐止于咸;咸酸之外,醇美乏焉”,东坡尝以为名言。自号知非子,又曰耐辱居士。
△《文薮》十卷
唐太常博士襄阳皮日休袭美撰。日休,咸通八年进士。黄巢之难,陷贼中,为“果头三屈律”之谶,贼疑讥己发拳,遂见害。陆游《笔记》以《皮光业碑》辨其不然。
△《笠泽丛书》四卷、《补遗》一卷
唐处士吴郡陆龟蒙鲁望撰。为甲、乙、丙、丁,诗文、杂编。政和中朱衮刊之吴江。末有四赋,用蜀本增入。
△《笠泽丛书蜀本》十七卷
元符中郫人樊开所序。龟蒙自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湖散人。与皮日休善,有《松陵倡和集》,皆不在《文薮》、《丛书》中。
△《罗江东甲乙集》十卷、《后集》五卷、《湘南集》三卷
唐乡贡进士新城罗隐昭谏撰。隐举进士不第,更辟诸镇幕府,罗绍威待以从叔。晚依吴越,奏授给事中。《甲乙集》皆诗;《后集》有律赋数首;《湘南集》者,长沙幕中应用之文也。隐又有《淮海寓言》、《谗书》等,求之未获。《谗书》刊于新城县。
△《投知小录》三卷
唐神策判官阳秦韬玉中明撰。田令孜客。中和二年特赐及第。
△《凤策联华》三卷
唐虞部郎中淮南从事秋浦顾云垂象撰。多以拟古为题,盖行卷之文也。云,咸通十五年进士。
△《聱书》十卷
唐天复进士沈颜可铸撰。传师之孙,仕伪吴,顺义中为翰苑。名“聱”者,以元结聱叟自况也。其文骫骳,而自序之语,极其矜负。
△《李后主集》十卷
江南国主李煜重光撰。
△《田霖四六集》一卷
南唐田霖撰。
△《扈载集》十卷
后周翰林学士范阳扈载仲熙撰。少俊,早达,年三十六以死。其子蒙,显于国初。
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
○别集类中
△《赵韩王遗稿》十卷
丞相韩忠献王范阳赵普则平撰。普开国元臣,不以文著,而《彗星》、《班师》二疏,天下至今传诵。末有刘昌言所撰《行状》。案:《馆阁书目》惟有《奏议》一卷,今麻沙书坊刊本,奏议止数篇,余皆表状之属也。
△《徐常侍集》三十卷
左散骑常侍广陵徐铉鼎臣撰。其二十卷,仕江南所作;余十卷,归朝后所作也。所撰《李煜墓铭》,婉媺有体,《文鉴》取之。
△《咸平集》五十一卷
右谏议大夫汉嘉田锡表圣撰。太平兴国三年进士第二人。范文正公志其墓。东坡序其奏议十篇,所谓忧治世而危明主者也。今首卷有奏议十二篇,即东坡所序。锡之子孙亡显者。端平初,南充游似景仁为成都漕,奏言朝廷方用端拱,咸平之旧纪元,而臣之部内乃有端拱、咸平之直臣,宜褒表之以示劝,愿下有司议谥。博士徐清叟直翁、考功黄朴诚甫议谥曰献翼,云:今汉嘉田氏子孙,不知存亡,而文集板之在州者,亦毁于兵烬矣,可为永慨!
△《广平公集》一百卷
翰林学士文安公大名宋白太素撰。
△《柳仲涂集》十五卷
如京使大名柳开仲涂撰。开,开宝六年进士,历知常、润州,以殿中侍御史换崇仪使,又历八郡以卒。门人张景为《行状》及集序。本朝为古文自开始,然其体艰涩。为人忼慨,喜功名,急义。史亦称其傲狠强愎云。
△《穆参军集》三卷
泰州司法参军东平穆脩伯长撰。脩,祥符二年经明行修进士。仕不遇,困穷以死。师事陈抟,传其《易》学,以授李之才,之才传邵雍。而尹洙兄弟亦从之学古文,且传其《春秋》学。或曰《太极图》亦脩所传于陈抟、种放者。今其遗文传世者仅如此。门人祖无择为之序。
△《江南小集》二卷
工部侍郎终南种放明逸撰。淳化中有李介者,序之于九江,故以为名。《馆阁书目》别有正集十卷,大略与此同。
△《小畜集》三十卷、《外集》二十卷
知制诰济阳王禹偁元之撰。自为之序,略曰:阅平生所为文,类而第之,得三十卷。将名其集,以《易》筮之,遇《乾》之《小畜》,象曰“君子以懿文德”,未能行其施,但可懿文而已。《外集》者,其曾孙汾裒辑遗文,得三百四十首。又有《承明集》十卷、《奏议集》三卷、《后集诗》三卷,未见。
△《乖崖集》十二卷、《附录》一卷
极密直学士忠定公鄄城张咏复之撰。乖崖其自号也。钱希白为《墓志》,韩魏公为《神道碑》。近时郭森卿宰崇阳刻。此集旧本十卷,今增广,并《语录》为十二卷。
△《武夷新集》二十卷、《别集》十二卷
翰林学士文公浦城杨亿大年撰。案本传:所著《括苍》、《武夷》、《颍阴》、《韩城》、《退居》、《汝阳》、《蓬山》、《冠鳌》等集,及《内外制》、《刀笔》,共一百九十四卷。《馆阁书目》犹有一百四十六卷。今所有者,惟此而已。《武夷新集》者,亿初入翰苑,常景德丙午,明年,条次十年诗笔而序之。《别集》者,祥符五年避谗,佯狂归阳翟时所作也,《君可思赋》居其首,亦见本传。余书疏皆作其弟倚酬答。倚亦景德中进士。
△《中山刀笔集》三卷
翰林学士大名刘筠子仪撰。皆四六应用之文。筠与杨大年同时,号“杨刘”,诗号“西昆体”。别有《册府应言集》十卷、《荣遇集》十二卷、《表奏》六卷、《淝川集》四卷,见《馆阁书目》。
△《滑稽集》四卷
翰林学士吴越钱易希白撰。多谲讽之词。淳化癸巳自序。
△《拥旄集》五卷、《伊川集》五卷
枢密使思公吴越钱惟演希圣撰。易,倧之子;惟演,俶之子也。惟演文集甚多,此特其二集尔,出镇河阳、河南时所作也。全集未见。
△《临川集》三十卷、《二府集》二十五卷、《年谱》一卷
丞相临淄元献公临川晏殊同叔撰。其五世孙大正为《年谱》,言:先元献尝自差次起儒馆至学士,为《临川集》;起枢廷至宰席,为《二府集》。今案本传,有《文集》二百四十卷,《中兴书目》亦九十四卷,今所刊止此尔。《临川集》有自序。
△《夏文庄集》一百卷
枢密使郑国文庄公九江夏竦子乔撰。竦父死王事,身中贤科,工为文辞,复多材术,而不自爱重,甘心奸邪。声伎之盛,冠于承平。夫妇反目,阴慝彰播。皆可为世戒也。
△《吕文靖试卷》一卷
丞相许国文靖公寿春吕夷简坦夫撰。咸平二年,寿州应举,此其程文也。真本藏范太史氏,前有《家状》,大略与今同。其所习曰《春秋何论大义》。“何论”者,当是何晏《论语》也。其所问各十条,皆非深义,逐条所答,才数句,或止一言,或直称未审。考官二人,花书其上,并批通不。又《礼行于郊赋》、《建侯置守孰优论》。其所习又称《杂文时务策》,则不复存。此可以见国初场屋事体,文法简宽,士习淳茂,得人之盛,后世反不能及。文盛则实衰,世变盖可观矣。
△《范文正集》二十卷、《别集》四卷
参政文正公吴郡范仲淹希文撰。祥符八年进士曰朱说者,即公也。幼孤,从其母适朱氏。其为兖州推官,始复姓更名。
△《范文正尺牍》五卷
其家所传。在正集之外。
△《安阳集》五十卷
丞相魏国忠献公安阳韩琦稚圭撰。
△《文潞公集》四十卷、《补遗》一卷
丞相介休文彦博宽夫撰。
△《富文忠集》二十七卷
丞相韩国文忠公河南富弼彦国撰。《奉使录》亦在其末。
△《武溪集》二十卷
集贤院学士襄公曲江余靖安道撰。
△《徂徕集》二十卷
国子监直讲鲁国石介守道撰。集中有《南京夏尚书启》及《夫子庙上梁文》,皆为夏竦作。此介所谓“大奸之去如距斯脱”者也。岂当是时,竦之奸犹未著耶?陆子遹刻于新定,述其父放翁之言,曰“老苏之文不能及”,然世自有公论也。欧公所以重介者,非缘其文也。
△《沧浪集》十五卷
集贤校理苏舜钦子美撰。舜钦,易简之孙,杜祁公衍之婿。坐进奏院用公钱会客,为王拱辰辈所挤,坐以深文,废逐而死。置园苏州,为沧浪亭,水竹之胜,冠于吴下,至今犹存。尝答韩持国书,具见其意趣,本传载之。欧阳公序其文,言: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同时得罪者,未几复显用,舜钦独先没,可哀也。
△《宛陵集》六十卷、《外集》十卷
都官员外郎国子监直讲宣城梅尧臣圣俞撰。凡五十九卷为诗,他文赋才一卷而已。谢景初所集,欧公为之序。《外集》者,吴郡宋绩臣所序,谓皆前集所不载。今考之首卷诸赋,已载前集,不可晓也。圣俞为诗,古澹深远,有盛名于一时。近世少有喜者,或加毁訾,惟陆务观重之,此可为知者道也。自世竞宗江西,已看不入眼,况晚唐卑格方锢之时乎?杜少陵犹有窃议妄论者,其于宛陵何有?
△《尹子渐集》六卷
太常博士知怀州河南尹源子渐撰。待制家彦明,其孙也。
△《尹师鲁集》二十二卷
直龙图阁尹洙师鲁撰。源之弟也。其父仲宣,明经入仕。父子皆欧阳公志其墓。洙与穆伯长同为古文,范文正公为作集序。欧公亦称其文简而有法。以刚直数仵时,卒以贬死。死时精明不乱,有过人者。
△《书判》一卷
尹洙撰。洙,天圣二年进士。后以安德军节推试书判拔萃科,中之。前十道是程文,余当为拟卷。本朝惟余安道亦中是科。集中有《判词》二卷,《文鉴》亦载一二。又有王回判二道,而回不以此科进。余未有闻。
△《宋元宪集》四十四卷
丞相郑国元宪公安陵宋庠公序撰。本名郊,字伯庠。天圣二年进士第一。后有忌者谗之,以姓符国号,名应郊天,仁宗命改焉。忌者之力止此,后卒大用,为名臣。
△《宋景文集》一百卷
翰林学士景文公宋祁子京撰。庠弟也。自布衣名动场屋,号二宋。天圣二年同登第,祁本首唱,章献谓弟不可以先兄,以为第十人,而庠遂魁天下。兄弟后皆贵显。景文清约庄重不逮其兄,以此不至公辅。所撰《唐书》列传,不称良史。景文《笔记》:“余于为文似蘧瑗,年五十,知四十九年非;余年六十,始知五十九年非,其庶几至于道乎!”每见旧所作文章,憎之必欲烧弃。梅尧臣喜曰:“公之文进矣。”景文未第时,为学于永阳僧舍,或问曰:“君好读何书?”答曰:“余最好《大诰》。”故景文为文谨严,至修《唐书》,其言艰,其思苦,盖亦有所自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