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斋书录解题


  △《春渚纪闻》十卷

  浦城何薳撰。自号寒青老农。东坡所荐为武学博士曰去非者,其父也。

  △《曲洧旧闻》一卷、《杂书》一卷、《骫骳说》一卷

  直秘阁新安朱弁少章撰。弁於晦庵为从父,建炎丁未使金,留十七年,既归而卒。《骫骳说》者,以续晁无咎《词话》,而晁书未见。

  △《南游记旧》一卷

  曾纡公衮撰。

  △《翰墨丛纪》五卷

  枢密睢阳滕康子济撰。

  △《铁围山丛谈》五卷

  蔡绦撰。谪郁林博白时所作。

  △《萍洲可谈》三卷

  吴兴朱彧无或撰。中书舍人服行中之子。宣和元年序。萍洲老圃,其自号也,在黄州,盖其乔寓之地,事见《齐安志》。而“彧”作“或”,字无惑,未详孰是。

  △《砚冈笔志》一卷

  唐稷撰。自号砚冈居士。

  △《泊宅编》十卷

  方勺仁声撰。泊宅在乌程,相传张志和泊舟浮家泛宅之所,勺买田卜筑,号泊宅翁。本严濑人。

  △《却扫编》三卷

  吏部侍郎睢阳徐度敦立撰。

  △《闲燕常谈》三卷

  董弅令升撰。取士相与谈仁义於闲燕之义。

  △《唐语林》八卷

  长安王谠正甫撰。以唐小说五十家,仿《世说》分门三十五,又益十七,为五十二门。《中兴书目》十一卷,而阙《记事》以下十五门;又云一本八卷。今本亦止八卷,而门目皆不阙。

  △《道山青话》一卷

  不知何人。跋语称大父国史在馆阁久,多识前辈,著《馆秘录》、《曝书记》,与此而三,兵火散失。近得此书於会仲存家,末题朝奉大夫暐,亦不著姓。

  △《复斋闲记》四卷

  承议郎历阳龚相圣任撰。待制原之孙,颐正之父也。

  △《鄞川志》五卷

  中书舍人龙舒朱翌新仲撰。寓居四明,故曰鄞川。

  △《窗间纪闻》一卷

  称陈子兼撰,未知何人。杂论诗文经传,亦间述所闻事。

  △《枕中记》一卷

  不著名氏。崇宁中人。所载多国初事。

  △《姚氏残语》一卷

  剡姚宽令威撰。又名《西溪丛话》,已板行。

  △《槁简赘笔》二卷

  承议郎章渊伯深撰。始得此书於程文简氏,不知何人作,文简题其后,以其中称先丞相申公,知其为章子厚子孙也。余又以其书考之,言先祖光禄,元祐三年省试,东坡知举,擢为第一,则又知其为援之孙也。后以问诸章,始得其名字。其人博学有文,以场屋待士薄,如防寇盗,用荫入仕,遂不就举,居长兴,故序称若溪草堂。渊自号惩窒子。序言录为五卷,今此惟分上下卷。

  △《老学庵笔记》十卷

  陆游务观撰。生识前辈,年登耄期,所记见闻,殊可观也。

  △《夷坚志》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四乙二十卷,大凡四百二十卷

  翰林学士鄱阳洪迈景卢撰。稗官小说,昔人固有为之者矣。游戏笔端,资助谈柄,犹贤乎已可也,未有卷帙如此其多者,不亦谬用其心也哉!且天壤间反常反物之事,惟其罕也,是以谓之怪。苟其多至於不胜载,则不得为异矣。世传徐铉喜言怪,宾客之不能自通与失意而见斥绝者,皆诡言以求合。今迈亦然。晚岁急於成书,妄人多取《广记》中旧事,改窜首尾,别为名字以投之,至有数卷者,亦不复删润,径以入录。虽叙事猥酿,属辞鄙俚,不恤也。

  △《睽车志》五卷

  知兴国军历阳郭彖次象撰。取《睽》上六“载鬼一车”之语。

  △《经锄堂杂志》八卷

  倪思正甫撰。

  △《续释常谈》二十卷

  秘书丞龚颐正养正撰。昔有《释常谈》一书,不著名氏,家藏亦缺此书,今故以续称。凡常言俗语,皆注其所出。

  △《北山记事》十二卷

  户部侍郎濡须王遘少愚撰。

  △《云麓漫钞》二十卷、《续钞》二卷

  通判徽州赵彦卫景安撰。续二卷乃《中庸说》及《汉定安公补纪》也。彦卫,绍熙间宰乌程,有能名。

  △《儆告》一卷

  不著名氏。专叙报应。

  △《夷坚志类编》三卷

  四川总领陈昱日华取《夷坚志》中诗文、药方类为一编。

  △《山斋愚见十书》一卷

  称灌圃耐得翁。不知何人。

  △《桯史》十五卷

  岳珂撰。“桯史”者,犹言柱记也。

  △《游宦纪闻》十卷

  鄱阳张士南光叔撰。

  △《鼠璞》一卷

  戴埴撰。

  △《周卢注博物志》十卷、《卢氏注》六卷

  晋张华撰。其书作奇闻异事。华能辨龙鲊,识剑气,其学固然也。

  △《玄怪录》十卷

  唐牛僧孺撰。《唐志》十卷,又言李复言《续录》五卷,《馆阁书目》同。今但有十一卷,而无《续录》。

  △《潇湘录》十卷

  唐校书郎李隐撰,《馆阁书目》尔云。《唐志》作柳详,未知《书目》何据也。

  △《龙城录》一卷

  称柳宗元撰。龙城谓柳州也。罗浮梅花梦事出其中。《唐志》无此书,盖依讬也。或云王铚性之作。

  △《树萱录》一卷

  不著名氏。序称纂尚书荥阳公所谈者,亦不知何人。又云普圣园丘之明年,“普圣”者,僖宗由普王践位也。书虽见《唐志》,今亦未必本真,或云刘焘无言所为也。

  △《云仙散录》一卷

  称唐金城冯贽撰。天复元年叙。冯贽者,不知何人。自言取家世所蓄異书,撮其異说,而所引书名,皆古今所不闻;且其记事造语,如出一手,正如世俗所行东坡《杜诗注》之类。然则所谓冯贽者,及其所蓄书,皆子虚乌有也,亦可谓枉用其心者矣。

  △《葆光录》三卷

  陈纂撰。自号袭明子。所载多吴越事,当是国初人。

  △《稽神录》六卷

  南唐徐铉撰。元本十卷。今无卷第,总作一卷,当是自他书中录出者。

  △《启颜录》八卷

  不知作者。杂记诙谐调笑事。《唐志》有侯白《启颜录》十卷,未必是此书,然亦多有侯白语,但讹谬极多。

  △《清异录》二卷

  称翰林学士陶谷撰。凡天文、地理、花木、饮食、器物,每事皆制为異名新说。其为书殆似《云仙散录》,而语不类国初人,盖假讬也。

  △《归田录》二卷

  欧阳修撰。或言公为此录,未传而序先出,裕陵索之,其中本载时事及所经历见闻,不敢以进,旋为此本,而初本竟不复出,未知信否?公自为序,略曰:“《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谈笑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又曰:“唐李肇《国史补》序云,言报应、叙鬼神、述梦卜、近怪異,悉去之;记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余之所录,大抵以肇为法,而小異於肇者,不书人之过恶,以为职非史官,而掩恶扬善,君子之志也。览者详之。”

  △《归田后录》十卷

  朝请郎卢江朱定国兴仲撰。熙丰间人。窃取欧公旧录之名,实不相关也。

  △《清夜录》一卷

  沈括撰。

  △《续清夜录》一卷

  王铚性之撰。

  △《王原叔谈录》一卷

  翰林学士南京王洙之子录其父所言。

  △《廷漏录》一卷

  不著名氏。其间称伯父郇公,知其为章得象之姪也。后题此书,疑章望之作,然未敢必。望之者,字表民,用郇公荫入官,欧阳公为作《字说》者也。以宰相嫌,遂不仕。录中又记皇祐中与滕元发同试,滕首冠而己被黜,藉令非望之,亦当时场屋有声者。章氏隽才固多也。

  △《清虚居士随手杂录》一卷

  王巩定国撰。待制素子,张安道之婿。

  △《石渠录》十一卷

  校书郎昭武黄伯思长睿撰。

  △《避暑录话》二卷

  叶梦得绍兴五年所作。

  △《台省因话录》一卷

  兵部尚书新昌石公弼国佐撰。

  △《思远笔录》一卷

  翰林学士九江王寓撰。寓以靖康元年七月,以礼部尚书入翰苑,杂记当时闻见,凡二十七条。寓父易简以布衣召为说书,遂显用。寓后拜左辖,使金辞行,谪散官岭表,父子俱南下,没於盗。

  △《秀水闲居录》三

  卷丞相汝南朱胜非藏一撰。寓居宜春时作。秀水者,袁州水名也。

  △《闻见后录》二十卷

  邵某撰。

  △《侍儿小名录》一卷、《续》一卷

  序题朋谿居士而不著名氏。始洪炎玉父集为此书,王铚性之、温豫彦几续补。今又因三家而增益之,且为分类,其中多用古字。或云董彦远家子弟所为也。

  △《纪谈录》十五卷

  称传密居士,不著名氏。盖晁公迈伯咎也。

  △《贤異录》一卷

  亦无名氏。所记四事,其一曰鬼传者,言王家子弟所遇,与世传王子高事大同小異,当是一事耳。

  △《能改斋漫录》十三卷

  太常寺主簿临川吴曾虎臣撰。

  △《挥麈录》三卷、《后录》十一卷、《第三录》三卷、《余话》一卷

  朝请大夫汝阴王明清仲言撰。明清,铚之子,曾纡公衮之外孙。故家传闻、前言往行多所忆。《后录》,跋称六卷,今多五卷。

  △《投辖录》一卷

  王明清撰。所记奇闻异事,客所乐听,不待投辖而留也。

  △《吴船录》一卷

  范成大至能撰。自蜀帅东归纪游,取“门泊东吴万里船”之语。

  △《琐碎录》二十卷、《后录》二十卷

  温革撰。陈昱增广之。《后录》者,书坊增益也。

  △《监诫别录》三卷

  卢陡欧阳邦基寿卿撰。周益公、洪景卢有序跋。

  △《乐善录》十卷

  蜀人李昌龄伯崇撰。以《南中劝戒录》增广之,多因果报应之事。



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二
○神仙类

  △《列仙传》二卷

  汉刘向撰。凡七十二人。每传有赞,似非向木书,西汉人文章不尔也。《馆合书目》三卷六十二人。《崇文总目》作二卷七十二人,与此合。

  △《周易参同契》三卷

  后汉上虞魏伯阳撰。其书因《易》以言养生。后世言修炼者祖之。

  △《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明镜图诀》一卷

  真一子彭晓秀川撰。蜀永康人也。序称广政丁未以《参同契》分十九章而为之注,且为图八环,谓之《明镜图》。曩在麻姑山传录。其末有秀川传。汪纲会稽所刻本,其前题祠部员外郎彭晓,盖据秘阁本云尔。麻姑本附传亦言仕蜀为此官。

  △《参同契考異》一卷

  朱熹撰。以其词韵皆古奥雅难通,读者浅闻,妄辄更改,比他书尤多舛误,合诸本更相雠正,其诸同異,皆并存之。

  △《金碧古文龙虎上经》一卷

  不著名氏。麻姑所录本无“金碧”字。

  △《黄庭内景经》一卷、《外景经》一卷

  务成子注。是南岳魏夫人所受者,魏舒之女也。

  △《真诰》十卷

  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述扬羲、许迈、许玉斧遇仙真传受经文等事。

  △《参同契解》一卷

  题紫阳先生。不知何人。

  △《内景中黄经》一卷

  题九仙君撰,中黄真人注。亦名《胎藏论》。

  △《灵枢金镜神景内经》十卷

  称扁鹊注。

  △《上清天地宫府图经》二卷

  唐司马子微撰。

  △《中诫经》一卷

  称黄帝、赤松子问答。盖假托也。

  △《幽传福善论》一卷

  唐孙思邈撰。

  △《玄纲论》一卷

  唐中岳道士吴筠撰。

  △《续仙传》三卷

  唐溧水令沈汾撰。或作“玢”。

  △《道教灵验记》二十卷

  蜀道士杜光庭撰。

  △《王氏神仙传》一卷

  杜光庭撰。当王氏有国时,为此书以媚之。谓光庭有道,吾不信也。

  △《西山群仙会真记》五卷

  九江施肩吾希圣撰。唐有施肩吾,能诗,元和中进士也。而曾慥《集仙传》称吕严之后有施肩吾者,撰《会真记》,盖别是一人也。

  △《锺吕传道记》三卷

  施肩吾撰。叙锺离权云房、吕严洞宾传授论议。

  △《养生真诀》一卷

  虞部员外郎耿肱撰。大中祥符时人。

  △《云笈七签》一百二十四卷

  集贤校理张君房撰。凡经法、符箓、修养、服食以及传记,无不毕录。祥符中,君房贬官,会推崇圣祖,朝廷以秘阁道书付杭州,俾戚纶等校正。王钦若荐君房专其事,铨次为此书。顷於莆中传录,才二册,盖略本也。后於平江《天庆道藏》得其全,录之。

  △《灵枢道言发微》二卷

  朝议大夫致仕傅燮撰进。专言火候。

  △《金液还丹图论》一卷

  不著名氏。自称元真,盖宣和中道流也。

  △《悟真篇集注》五卷

  天台张伯端平叔撰。一名用成。熙宁中遇异人於成都,所著五七言诗及《西江月》百篇,末卷为禅宗歌颂,以谓学道之人不通性理,独修金丹,则性命之道未全。有叶士表、袁公辅者,各为之注。

  △《还丹复命篇》一卷

  毗陵僧道光撰。亦拟《悟真》诗篇。靖康丙午序。

  △《道枢》二十卷

  曾慥端伯撰。慥自号至游子,采诸家金丹、大药、修炼、般运之术,为百二十二篇。初无所发明,独黜采御之法,以为残生害道云。

  △《集仙传》十二卷

  曾慥撰。自岑道愿而下一百六十二人。

  △《肘后三成篇》一卷